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儿体外循环的再氧合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高氧分压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的再氧合损伤。方法 选择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照病种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n=10);第二组:紫绀型先矢性心脏病(n=10)。体外循环均采用100%氧气预充和转流,在体外循环开始前、1min、5min和10min,分别测定颈内静脉血心肌肌钙蛋白(cTnI)、S100卢蛋白(S100)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观察临床指标。结果体外循环前,两组cTnI、S100卢和MDA含量均在正常水平,无显著差别。体外循环开始三者均明显上升,血清cTnI含量在体外循环开始1min,5min时,紫绀型组升高水平均高于非紫绀型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血清S100口含量在体外循环开始1min、5min和10min时,紫绀型组均高于非紫绀型组,5min和10min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清MDA含量在体外循环开始1min、5min和10min时,紫绀型组均高于非紫绀型组,1min、5min和10min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氧分压体外循环再氧合可导致心肌和脑组织氧自由基介导的再氧合损伤;而且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再氧合损伤比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 (CPB)前和停机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变化。方法 12 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按CPB时间分为四组 ,即非CPB组 (A组 )、CPB时间 <6 0min组 (B组 ) ,CPB时间 6 0~ 12 0min组 (C组 ) ,CPB时间 >12 0min组 (D组 )。按体重分组为体重≤ 8kg组 (a组 )和体重 >8kg组 (b组 )。 结果 CPB时间越长 ,体重越轻的患者的各时间点血糖波动就越大 ,其血糖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越久。结论 停机后胰岛素分泌受抑制 ,导致血糖升高 ,大多数病例血糖随时间推迟能够恢复正常 ,少数病例需要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中温度变化对机体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CPB)行心内直视术,通过观察其在鼻咽温降温30℃(T1)、18℃(T2)以及复温30℃(T3)时体内氧供(DO2)、氧耗(VO2)以及氧摄取率(O2ext)的变化,探讨不同阶段的温度变化对机体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T2与T1相比,CO、CO2、VO2及MAP显著降低,SvO2与O2ext无显著差异(P〉0.05)。T3与T1相比,T3时VO2、O2ext、M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2年2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7例,手术过程顺利,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乌司他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的护理干预方法与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是2011年8月—2015年4月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收并医治的76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均为38例,2组都给予体外循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灌注含有乌司他丁的肺保护液,同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 结果 观察组术后2 h的体温[(37.46±0.43)℃]与术后24 h的体温[(38.28±0.56)℃]都明显高于对照组[(36.12±0.48)℃、(36.78±0.46)℃,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辅助时间[(27.45±5.33) d]与术后住院时间[(23.45±4.31) d]明显少于对照组[(41.98±6.13) d、(27.93±4.09) d,P<0.05]。2组术后24 h的颈静脉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02)值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值都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不过观察组术后24 h的Sjv02值[(72.48±6.09)%]和血清TNF-α值[(7.98±2.1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84.20±5.68)%、(8.89±1.54) pg/ml,均P<0.05]。 结论 基于乌司他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降低脑氧代谢,从而有利于术后体温的保持,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胸部外科学会的调查,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手术量近20年来每年在8 500~9500例之间。其中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手术量在7 000例以上,见图1。新生儿的CPB手术量有增加趋势[1]。如何改善小儿先心病灌注的管理,我们对进行小儿先心病灌注的主要医院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结果和小儿先心病CPB领域的现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P物质(SubstanceP,S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血浆浓度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在转机前,转机中(CPB开始7min),转机后(体外循环停止后即刻)以及手术后12h采集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四种神经肽血浆浓度。结果:与转机前相比,转机中以及转机后,NPY、SP、AngⅡ和CGRP浓度均有显著上升(P<0.05),手术后12h,NPY、SP、AngⅡ和GCRP的浓度回落,与转机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外循环时间与转机后神经肽浓度成正相关(P<0.05)。结论:体外循环是一种非生理性灌注,可以导致神经肽含量的明显变化,因而可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缩短体外循环的时间,保持神经肽的相对平衡,可能对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康医学》2019,(2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中应用价值。方法:择取7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同时应用问卷调查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并对比两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中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中效果明显,能缩短手术、主动脉阻断以及心肺转流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能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CLS患儿的治疗、护理过程及效果.结果 术后并发CLS的发生率为5.26%.患儿经积极正确的治疗(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保证组织供氧、保证重要脏器灌流等)后,5~8 d水肿消失,心率、血压、CVP正常,各项检验结果正常.结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CLS后,应在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避免过低体温对患儿的不利影响,一旦发生CLS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心脏病患儿的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在心内直视纠治术中体外循环(CPB)的管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2002年100例小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CPB手术,其中轻度肺动脉高压50例,中度38例,重度12例。CPB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高流量。转流中常规使用硝普钠,部分婴幼儿使用超滤技术。结果 CPB22~161min,阻断主动脉10~112min,血气分析、电解质监测正常。全部患儿心脏自动复苏,无死亡和并发症。结论 先心病合并肺高压CPB转流中,应特别注意心肌保护、肺保护、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的纠正和扩血管药物以及超滤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下体外循环 (CPB)对脑氧代谢平衡的影响。方法 患者 (n =8) ,分为H ,M ,N组 ,分别在 2 8℃、3 2℃、常温 ( >3 6℃ )CPB三组冠状动脉搭桥 (CABG)术。常规预充 ,流量分别为 2 8℃下 1.8L/ (min·m2 )、3 2℃下 2 .4L/ (min·m2 )、常温下 2 .4L/ (min·m2 )。所有患者均使用 4F光电血氧导管置入右颈静脉球部连续监测右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VO2 ) ,并在 6个时间采集数据 :CPB开始前 5min(T1) ;CPB开始 1min(T2 ) ;CPB温度平稳后 (T3 ) ;H、M两组复温至 3 4℃时 (T4) ,N组CPB结束前 15min ;CPB结束后 15min(T5 ) ;缝皮后 (T6)。每个时间取平均动脉压 (MAP)、SjVO2 。同时采动脉血、颈静脉血测SaO2 和颈静脉乳酸盐 (sjvlactate)。结果 Sj VO2 在T2、T3、T4下降 (相对于基线 ,p <0 .0 5 ) ,但无组间差异。脑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 (a - jVO2 )反映了Sj VO2 的变化。Sjvlactate随CPB开始而升高 ,但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无明显的组间差异。SjVO2 与a -jVO2 的值与Sjvlactate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CPB期间 ,脑氧代谢平衡不受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改良超滤法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改良超滤法浓缩血液的效果及其对体内部分细胞因子(TNF、IL-8、ET)的影响。方法40例小儿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体外循环中维持血球压积20%,胶体渗透压1.33kPa左右。实验组病人在停机后,拔管前行改良法超滤。结果超滤后,病人的血细胞及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的浓度明显提高,而IL-8、ET和尿素氮、肌酐这些中小分子物质的浓度经白蛋白校正后明显降低,TNF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改良超滤法可以迅速浓缩血液中的细胞和蛋白,在滤出水份同时,还能有效的去除多种有害中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期间氧供/氧耗平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心脏手术时体外循环 (CPB)期间全身氧供 (DO2 )与氧耗 (VO2 )之间的变化和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风湿性心脏病 (RHD)、先天性心脏病 (CH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AD)患者共 4 2例。全组患者采用静脉加吸入全身麻醉。CPB温度 30~ 32℃、流量 (2 .4~ 3.0 )L/(min·m2 )。监测有创挠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直肠温、动、静脉血气。测量及计算 :DO2 =CI×CaO2 × 10ml/(min·m-2 ) ;VO2 =CI× (CaO2 -CVO2 )×10ml/(min·m-2 ) ;氧摄取率 (O2 ER) =(CaO2 -CVO2 ) /CaO2 或O2 ER =VO2 /DO2 。结果 本组病例当中VO2 ,DO2 、O2 ER各病种组、年龄、体重之间无差异。两种温度条件下DO2 无差异。平均直肠温度为 32 .2℃时VO2 为(77.8± 2 2 .6 5 )ml/(min·m2 ) ;34.5 6℃时VO2 为 (12 9.6 2± 4 6 .87)ml/(min·m2 ) ;32 .2℃时O2 ER <2 2 %占同组的4 0 % ,34.5℃时O2 ER >30 %占同组的 71.34%。结论 CBP降温期间是形成氧债的时期 ,VO2 随降温而下降 ,DO2 无明显变化 ;VO2 的变化与中心温度上升有关 ,复温期间能够偿还氧债。使DO2 、VO2 得以平衡 ,CPB过程则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一氧化氮(NO)是内皮细胞分泌的扩血管因子,测定NO代谢产物及NO合成酶的浓度可反映内生性NO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手术前、体外循环降温结束、升温开始和停体外循环时测定两者的浓度。结果 术前NO代谢产物及NO合成酶的浓度分别为50.2±10.6μmol/L和34.5±8.9μmol/L,降温结束时,两者浓度均显著降低。此后略有升高,升温以后都显著增加,分别达60.8±20.4μmol/L和45.3±13.2μmol/L。结论 本实验显示,体外循环中内生性NO升高,特别在升温阶段升高明显。这同升温阶段炎症反应加剧,炎症因子浓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梯度控制动脉氧分压(PaO2)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3岁以下经皮血氧饱和度〈85%、行根治术的法洛四联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实验1组(G1组,n=30)以接近患儿术前水平的低氧分压启动CPB并控制CPB中血流复温前的PaO2≤130mmHg,CPB血流复温后使PaO2逐渐升至250~300mmHg;实验2组(G2组,n=30)CPB中PaO2在250~300mmHg启动CPB,血流复温后使PaO2逐渐升至450~500mmHg;对照组(G3组,n=30)CPB中PO2始终控制在450—500mmHg。观察心肌生化改变:于CPB前、CPB10min、升主动脉开放(CCR)10min、术后6h、24h抽外周血检测心肌酶CKMB、LDH活性及cTnⅠ浓度。结果①CKMB:CPB前及CPB10min三组间无差异;CCR10min、术后6h及24h G1组显著低于G3组(P〈0.01);CCR10min G2组显著低于G3组(P〈0.05)。②LDH:CPB前及CPB10min三组间无差异;CCR10min、术后6h和24hG1组显著低于G3组(P〈0.01或P〈0.05)。③cTnⅠ:CPB前及CPB10min三组间无差异;CCR10min、术后6h、术后24h G1组显著低于G3组(P〈0.01);术后6hG2组cTnⅠ也显著低于G3组(P〈0.05)。结论对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PB中PaO2控制在G1组的低水平能减少CKMB、LDH活性及cTnⅠ的释放,改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心脏跳动下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瓣狭窄(PS)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体外循环(CPB)浅低温(31—34℃)、心脏跳动状态下施术;对照组在冷晶体停跳、中度低温(28—30℃)CPB下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6、24h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心肌钙蛋白I(cTnI)含量;分别在心内操作开始和结束时剪取小块右房组织,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同时观察术中CPB时间和阻断时间)。结果不停跳组CPB时间较停跳组短(P<0.01),腔静脉阻断时间长于停跳组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不停跳组术后LDH、AST活性低于停跳组,SOD活性高于停跳组,MDA、cTnI含量低于停跳组。心内操作完毕后不停跳组较停跳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小,线粒体肿胀轻。结论 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总结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经验。方法选取102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55例,年龄24~71岁。其中59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1例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术。全部患者采用膜肺,中度低温CPB;预充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和人工胶体,必要时术中追加;心肌保护应用10℃~15℃4:1(血:晶体)高钾停搏液灌注;CPB中维持灌注流量50~100ml/kg和平均动脉压(MAP)50~90mmHg;开放前应用利多卡因、硫酸镁和碳酸氢钠;后并行期应用超滤、红细胞悬液、速尿等提高HCT;注意纠正低钾、高钾、低钠和酸血症。结果 CPB时间为69~254min(165.7±68.0),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6~168min(99.5±54.9),自动复跳率为84.4%(86/102),电击复跳率为15.6%(16/102)。全部患者均脱机,无手术死亡。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提高胶体渗透压、注意心肌保护、调节血球压积、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等是保证体外循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心脏心肌氧耗量的变化.方法 42只健康杂种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只,在体外循环120 min基础上分为单纯循环组(对照组)和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组(室颤组).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心肌氧耗量等.结果 室颤组心肌氧耗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低温室颤在持续灌注的情况下有利于氧的供需平衡,为避免严重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和保持相对满意的心肌能量代谢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不停跳对血清IL-6、IL-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手术中心脏停跳或不停跳对血清IL-6、IL-8的影响。方法:20例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n=10):A组在常规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情况下施行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手术,B组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每位病人在术前、体外循环开始、体外循环结束、术后第6,24和48h,桡动脉采血测定IL-6和IL-8。结果:(1)A组IL-6平均水平在体外循环开始后逐渐上升,在体外循环结束、术后第6,24及48h,均比体外循环开始前明显升高,术后6h达到高峰。与B组相比,A组患者在术后第6,24,48h的IL-6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P<0.01,P<0.05)。A组患者IL-8在体外循环结束后迅速达到高峰(P<0.01),术后24h恢复正常。与B组相比,体外循环结束及术后6hIL-8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在心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引起病人血清IL-6和IL-8水平升高 ,心脏停跳方法将加重这种改变。建议尽可能地采用心脏不停跳和尽力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后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