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顽固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只用1根大头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右室流出道顽固性室早患者105例,男46例,女59例,年龄22~65岁,平均(39.3±10.9)岁,病史3~14年,平均6.8年,其中3例合并有右室流出道室速,有1例为双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早,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体表心电图确定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采用1根大头电极以起搏标测法确定消融靶点。以室性早搏在放电后消失为消融成功。结果:消融即刻成功率为100%,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亦无其他任何并发症。结论:单导管消融顽固性右室流出道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表12导联心电图V1呈qrS或QS型伴下降支有顿挫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PVC/VT)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结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在V1呈qrS或QS型伴下降支有顿挫且射频消融成功的流出道PVCs/VT患者29例纳入本研究。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析PVCs/VT时的QRS波群特征以初步判断其来源;在常规X线透视和三维标测系统EnSite-NavX或CartoXP或Carto3指导下完成标测与消融术。结果V1呈qrS型22例,QS型伴下降支有顿挫7例;V2呈qrS型3例,QS型伴下降支有顿挫1例,rS或RS型25例;经右心室流出道(RVOT)消融成功17例,左心室流出道(LVOT)消融成功12例[其中左冠窦(LCC)3例、右冠窦(RCC)1例,左右冠窦交界处(L-RCC)7例,左冠窦下(ILCC)1例];根据胸导联移行指数<0判断LVOT起源,Ⅰ呈r或m型判断L-RCC及RCC起源,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94.1%、91.7%、94.1%与87.5%与50.0%、77.8%、75.0%。结论V1呈qrS或QS型伴下降支有顿挫的流出道PVCs/VT并非均起源于L-RCC,亦可能起源于RVOT、RCC、LCC及ILCC,根据胸导联移行指数<0预测LVOT起源,再结合Ⅰ的QRS形态来预测其主动脉窦的具体起源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形态心电图标准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VOT Vhs)的鉴别价值.方法:分析272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VOT)并成功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VAs)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与72例左心室流出道(LVOT) VAs患者进行比较,观察V1导联R波振幅比值<0.3、时限比值<0.5,v2导联R波振幅比值<0.3、时限比值<0.5,胸导联移行指数≥0,V2导联移行此<0.6及胸导联移行≥V35种形态心电图标准对诊断RVOT VA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①上述5种标准的敏感性分别为93.38%、91.18%、93.75%、71.69%、77.94%,特异性分别为87.50%、88.89%、91.67%、88.89%、93.0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58%、96.88%、97.70%、96.06%、97.7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78%、72.72%、79.52%、45.39%、52.76%.②5种诊断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 (SE1:0.024,95% CI:0.857 - 0.952)、0.900(SE2:0.024,95% CI:0.854- 0.947)、0.927(SE3:0.021,95% CI:0.887 - 0.968)、0.803(SE4:0.027,95% CI:0.749-0.857)、0.855(SE5:0.023,95% CI:0.809-0.901).其中V1、V2导联R波时限比值<0.5或振幅比值<0.3,胸导联移行指数≥0分别与V2导联移行比<0.6比较,以及胸前导联移行指数≥0与胸导联移行≥V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95、2.685、3.625、2.311,均P<0.05).其余各个标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形态心电图标准对VOT VAs的鉴别均有一定的价值,其中V1、V2导联R波时限<0.5或振幅比值<0.3,胸导联移行指数≥0对鉴别RVOTVAs诊断具有相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李树岩  李淑梅  艾永顺  王杰 《吉林医学》2005,26(12):1306-1307
目的:报道起源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方法: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结合的方法对2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室性早搏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9例室早起源右室流出道,其中间隔部为13例,游离壁6例;4例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2例为左冠状动脉窦口内,2例为流出道主动脉瓣下。21例患者消融一次成功,平均放电(4.6±3.3)次。2例患者为二次消融成功。24h动态心电记录术前、术后室早总数为(20846±3288)次/24h和(102±62)次/24h(n=16,P<0.001),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平均随访(12±4.5)个月。结论:起源心室流出道频发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早搏可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5.
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早患者 32例 ,随机分为常规标测组 (16例 )和冠状窦电极标测组 (16例 ) ,按常规方法进行射频消融 ,平均随访 2 2± 14月 ,观察射频消融的即刻和远期成功率及安全性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并比较常规标测组与冠状窦电极标测组标测时间。结果 :①射频消融即刻和远期成功率分别为 10 0 %、93.8% ,无 1例发生并发症 ;成功术后 ,由室早引起的症状消失。②冠状窦电极标测组标测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标测组。结论 :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早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高 ;灵活应用常规导管引导标测可明显减少标测时间 ,亦即明显减少X射线的辐射能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CARTO系统对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室早(速)行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30例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患者在CARTO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结果 26例患者室早(速)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2例患者室早起源于左冠窦,2例患者室早(速)起源于心大静脉.所有患者均成功消融,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复发室早,室早数少于4 000次/24 h.结论经CARTO系统指导下行导管消融流出道起源室早(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总结2例特发性左室流出道室速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方法及结果:2例患者,男性22岁,女性18岁,有反复心动过速病史,心电图记录到宽QRS波心动过速,心室率110-150次/分,Holter记录到频发室早及短阵室速;常规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特点:宽QRS波心动过速,电轴向下、Ⅱ、Ⅲ、aVF导联主波向上,I、aVL导联主波向下,胸前导联在V2或V3前移形成为Rs或R型。2例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在右室流出道及右室流入道未能标测到明显提前的局部电位或与室速相同的起搏电图,在左室流出道标测到室速发生时局部电位最提前。1例(女)消融靶点位于左冠脉窦内左冠脉开口下方,局部电位较体表心电图V1导联QRS起始部提前26ms,1例(男)消融靶点位于主动脉瓣右瓣下方,局部电位较体表心电图V1导联QRS起始部提前48ms;2例患者均经射频消融成功治疗室速,分别随访13个月、18个月无室性心动过速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左室流出道为特发性室速发生部位之一,体表心电图有其独特性,目前应用射频消融技术可成功治愈该部位起源的室速。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 5 5例难治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男 15例 ,女 40例 ,年龄 (41.1± 2 .2 )岁 ,病史 (8.5± 3.6 )年 ;均有明显症状 ,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 ,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均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Ⅱ、Ⅲ、aVF导联为高大的R波 ,采用起搏标测和 (或 )激动标测。结果 程序刺激不能使室性早搏有明显的变化 ,而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可使 6 6 .7%(10 /15例 )的患者室性早搏明显增多 ;所有病例均采用起搏标测 ,部分结合激动顺序标测 ,即刻成功率为 90 .9%(5 0 /5 5例 ) ,X线曝光时间为 (18.7± 2 .5 )min。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消融前后室性早搏为 (1815 7± 2 36 0 )次 /2 4h和 (6 5 6± 5 10 )次 /2 4h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随访 1~ 87个月 ,复发率为 8.0 %(4/5 0例 )。结论 对于病程较长、症状明显且药物治疗无效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选择导管射频消融进行根治性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安装双腔起搏器,并分为RVOTS组和RVA组,进行起搏参数、术后心电图及12个月后超声下心功能测定、血浆BNP检测对比。结果手术时两组患者电极均能到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VOTS比RVA更符合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10.
陈红勤  何国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11):1107-1107,1110
患者 ,女性 ,2 1岁 ,因“活动后心悸、气促 6年”于 1998年 8月20日入院。既往无晕厥、黑蒙、胸痛史。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 ,双肺 (-) ,心界不大 ,心率 75次 /min ,律齐 ,S1有力 ,P2 >A2 ,二尖瓣区可闻及Ⅱ~Ⅲ /Ⅵ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Ⅳ /Ⅵ级喷射样收缩期杂音。腹部 (-) ,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后心脏彩超提示 :室间隔呈球样增厚达 45mm ,右室前壁增厚达 16mm ,左室后壁增厚达 2 0mm。心电图提示 :右室、右房增大。胸片呈肺淤血表现。入院 1周后行左右心导管检查 ,术中证实收缩期跨右室流出道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导管射频消融(RFCA)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并试图总结实用有效的常规消融方法。方法采用RFCA治疗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结果36例患者行RFCA,SVT消融成功率94.4%,右侧旁道消融成功率低于左侧旁道及房室结慢径消融的成功率(75%VS100%及92.3%;P均<0.05),随访(26.5±23.8)个月,2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全组仅有2例并发症。结论提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有效的安全的,严格掌握适应症及操作技能,努力减少并发症是消融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我科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5a的工作进行总结,对1847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810例,计有旁道869条,其中左侧旁道532例,右侧旁道278例,其中双旁道15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21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75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T)139例,房性心动过速(AT)29例,心房扑动(AF)32例,心房颤动(A)f84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67%,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所致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2.22%.并发症发生率为3.14%,其中1例患者并发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无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适合于各类人群,以AVRT和AVNRT的疗效最佳.并且能够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3.
18例预激综合征病人,其中隐匿预激3例。18例中左室后壁4例、左游离壁3例、左后隔旁2例、左室后侧壁6例、右后隔旁2例、右游离壁1例。消融成功17例,失败1例,放电次数平均12次,累计能量平均8400J,曝光时间平均27分,本组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204例,总成功率95%。房室结双径路60例,慢径消融59例,快径消融1例,全部获得成功;房室旁路144例,其中左侧旁路116例,成功112例,右侧帝28例,成功22例。4例复发,经第2次消,融均获。左侧路出现1次Ⅲ度房室传导阻,4周后恢复为1:1房室传导,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5.
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弢  张彦周 《医学综述》2009,15(5):718-720
关于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以往学者主张随访或是药物治疗,只有当病程时间较长、室性期前收缩频繁发作,且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情况,才推荐射频消融治疗。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标测系统的问世,结合右室流出道本身的解剖结构特点,应用导管消融治疗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9例RFCA治疗的老年PSVT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51例,其中左侧旁道40例,右侧旁道1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1例;房扑7例。RFCA总成功率为98.3%(117/119);术后复发率为4.2%(5/119);并发症发生率5.04%(6/119)。结论:RFCA治疗老年PSVT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A high ablation success rate for ventricular arrhythmia (VA) from outflow tract has been achieved,but some of them cannot be eliminated from endocardium.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用大头电极导管(Mansfeild/Webester)进行标测和消融,射频电传为4000-16000J。射频消融结果3例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经验.方法 分析119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的过程,其中显性52例,隐匿性67例.结果 消融成功119例,失败0例,复发4例,并发症2例.结论 RFCA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进行心率变异频域和时域分析,以了解射频消融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心率变异的极低频段(ULFP)、低频段(LFP)、高频段(HFP)及总能谱(TFP)均较射频消融前降低(P〈0.05)。提示射频消融对心脏交感神经、融交感神经均有损害,而以副交感神经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