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微波技术行肝脏手术58例,其中肝叶切除41例,肝癌主灶切除加子灶固化11例,单纯固化6例。术后肝断面无继发出血或感染,无手术死亡。微波技术具有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对肝功损害轻,提高肝癌切除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成棉军区总医院1987年4~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植入式微波辐射器,对11例肝癌患者进行微波局部高温固化或加手术切除,效果良好。病理检查见癌组织固化坏死,结构完全消失。2例晚期肝癌病人癌灶较多,只固化一部分,术后1月余死亡,其余9例均存活。术后未见出血、漏胆及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原发性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严重影响其远期疗效。我们对这部分患者的一些临床和病理因素进行影响因素的无瘤生存分析,希望从临床角度发现影响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术后复发原因,为如何有效防止复发,提高术后无瘤生存率,改善远期疗效提供依据。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病例选自1990年1月~1995年12月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或相对根治性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1725例。根治性切除为切除肿瘤,未见切面癌栓,余肝和切缘无残癌,切除肝外转移灶。相对根治性切除为切除主瘤,吸除癌栓,子灶予剜除或注入无水乙醇或微波完全固化,切除肝外转移灶。199…  相似文献   

4.
原发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与乙肝有关.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大多属中晚期肿瘤手术切除率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是非手术方法中疗效最佳的一种,存活率明显提高,晚期肝癌经此方法使癌肝明显缩小.现将其心理护理、术前及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微波固化加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良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1):715-715
利用微波热能使组织凝固后面行肝切除称为微波固化肝切除术。我院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应用微波固化加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42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院外科自1961年1月~1980年12月收治的128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病例进行疗效分析。手术切除率为27.8%,手术死亡率为4.6%,术后一至五年生存率分别为60.2%、34.7%、26.0%、22.1%、16.2%。肝硬化程度、肝切除量与手术死亡有关。对肝硬化严重患者应严格掌握肝切除指征,以降低手术死亡率.不伴肝硬化、癌灶为单中心、肿瘤包膜完整,门脉内无癌栓、癌周肝组织地衣红染色阴性者,经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期较长。在作根治性手术的原则下不放弃姑息性手术.应放宽临床Ⅰ期肝癌的探查指征,以增加肝切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消融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消融术后配合中药治疗30例原发性肝癌.结果 29例癌灶完全坏死,1例癌灶远处出现小灶.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消融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医疗设备迅速发展,把物理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我院引进一台微波刀,来提高治疗肝脏肿瘤的治疗技术。应用微波刀进行肝叶切除及晚期肝癌的微波固化,取得明显效果,对11例肝癌治疗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病历11例,男6例,女5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35岁,其中肝右叶切除1例,肝左叶切除2例,8例晚期肝癌进行微波固化。 操作方法应用:1、患者均在全麻下右肋缘下斜切口进腹。2、术中确诊可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在距离肿瘤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急诊手术中综合处理方法。方法:21例肝癌破裂均行急诊手术,术中对无法切除的肿瘤引起出血,行肝动脉结扎,TH胶出血点注射,微波局部固化以及止血纱布填塞加局部周边加压缝合。结果:4例一期切除恢复良好,17例无法切除的病人术中止血满意。结论:用止血纱布,微波固化以及TH胶出血点注射可使癌性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急诊手术中综合处理方法。方法:21例肝癌破裂均行急诊手术,术中对无法切除的肿瘤引起出血,行肝动脉结扎,TH胶出血点注射,微波局部固化以及止血纱布填塞加局部周边加压缝合。结果:4例Ⅰ期切除恢复良好,17例无法切除的病人术中止血满意。结论:用止血纱布,微波固化以及TH胶出血点注射可使癌性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11.
宋宁宁    王义增    李欣    刘媛超    王新超  何向辉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3):239-241
目的:研究降钙素对甲状腺髓样癌诊断价值和首次术式选择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降钙素水平增高案例的临床资料;另收集14例术前未行降钙素检测、术后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比较降钙素检测对首次术式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术中冰冻出现假阴性的2例术前降钙素水平均增高。同期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未转移相比降钙素水平明显增高。未行降钙素检测导致首次手术不规范而需追加二次手术有7例,病理示残癌率85.7%,颈部淋巴结转移占42.9%,1年内因复发再次手术有4例、高于降钙素检测首次术式规范者。结论:术前降钙素检测对术中冰冻在甲状腺髓样癌诊断上具有提示意义。首次规范术式能够避免近期追加二次手术,并降低复发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46-49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刀(cut-ultrasound aspiration,CUSA)联合双极电凝(bipolar coagulation)在老年肝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5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断肝器械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吸引刀联合双极电凝(CUSA组)和血管钳钳夹组(钳夹组),比较两组肝门阻断时间、肝门阻断率、断肝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肝门阻断时间、肝门阻断率、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肝酶峰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CUSA组少于钳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断肝时间CUSA组多于钳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手术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USA联合双极电凝的断肝方式在老年肝肿瘤切除术中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0~2002年收治的23例MTC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淋巴结转移率为69.6%。死亡5例,1l例存活5年以上,6例存活10年以上。结论 MTC较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少数可出现类癌综合征,其预后相对较好,治疗应以根治切除为原则,不应随意缩小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4.
杨永平  刘铜军  杨国风  于凌云 《吉林医学》2008,29(15):1243-1245
目的:探讨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6例早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施行1周的5-Fu乳剂保留灌肠治疗,行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术后随访5-15年。结果:术后局部复发2例(7.6%),肝转移1例。全部患者5年生存率为88.5%(23/26)。结论:严格选择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适应证,能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经验体会。方法对笔者医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38例口腔癌病例应用采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术后移植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8例前臂游离皮瓣均完全成活,移植成功率为100%。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检查发现伤口冲洗液引流不畅,为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所致,停止冲洗后更换引流管并清除血凝块后好转。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6%(1/38)。1例出现皮缘处局部皮肤裂开,给予伤口换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38)。结论应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经验体会。方法对笔者医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38例口腔癌病例应用采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术后移植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8例前臂游离皮瓣均完全成活,移植成功率为100%。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检查发现伤口冲洗液引流不畅,为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所致,停止冲洗后更换引流管并清除血凝块后好转。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6%(1/38)。1例出现皮缘处局部皮肤裂开,给予伤口换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38)。结论应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微波组织凝固法(MTC)治疗寻常疣的疗效。方法观察182例接受MTC法治疗的寻常疣患者的皮损愈合,术后感染及疤痕情况。结果一次愈合率为87.75%,术后感染率为2.90%。愈合时间根据皮损部位的不同为1~8周。除2例外,愈后无明显疤痕。结论MTC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寻常疣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侵犯下腔静脉的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AJ  Wu MC  Zhou WP  Yang J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671-1674
目的 探讨肝肿瘤侵犯下腔静脉的手术处理方法,以提高切除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元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29例肝脏恶性肿瘤侵犯下腔静脉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手术的方式和预后等。结果 29例侵犯下腔静脉的肝肿瘤的手术方式有下腔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术共25例,肝癌切除并下腔静脉取癌栓4例,手术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B型超声、CT、磁共振(MR/)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MR/可以明确下腔静脉受压、受侵、移位及有无闭塞等。侵犯下腔静脉肝肿瘤可选择性行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壁部分切除、修补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以大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吸引刀和双极电凝镊在肝叶切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肝叶切除手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双极电凝镊行肝叶切除术32例为A组;采用超声吸引刀行肝叶切除术36例为B组。分别比较两种不同方法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前基本参数、术中参数以及术后恢复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行肝叶切除术失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双极电凝镊组短于超声吸引刀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双极电凝镊行肝叶切除术止血效果确切,较使用超声吸引刀手术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CK20mR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以判断癌细胞有无血行播散。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胃癌3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对照组(非癌肿)10例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靶基因CK20mRNA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非癌肿)10例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mRNA均为阴性表达。胃癌组30例,外周血中CK20mRNA手术前阳性表达率26.7%(8/30),手术后48小时阳性表达率则为33.3%(10/30)。胃癌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细胞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UICC病理贫苦无关,但与肝脏转移有关。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癌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有助于鉴别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和胃癌肝转移。胃癌手术中应采用“不接触肿瘤的游离技术”以养活癌细胞的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