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气管隆突肿瘤发生率很低 ,根据国内文献报道 ,此病手术病例很少。气管肿瘤切除、隆突重建手术目前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胸外科的高危高难度手术。我院于 1999年 10月收治了 1例气管隆突囊性癌病人 ,在我院胸心外科进行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手术 ,通过手术治疗和术前术后精心护理 ,病人未发生并发症 ,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41岁 ,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咳嗽 ,无痰 1年多 ,1个月前咳嗽加重且有痰 ,当地医院检查拟“支气管扩张”收入院 ,入院后出现咯血 1次 ,量不多 ,发热 ,体温为 39℃。在当地医院支气管纤维镜检查为…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9岁,因间断进食后哽咽3年,加重伴进食后胸骨后疼痛1月余,胃镜提示“食管癌”收入我科。2009年2月23日在全麻下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侵犯左下肺叶及左下肺静脉,遂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左肺下叶切除、心包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王晓利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9):1021-1023
目的 观察改良气道灌洗加拍背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气管切开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4例喉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操作前后2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后戴管时间和戴管时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操作前及操作后2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自身前后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戴管时间及戴管时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气道灌洗加拍背能有效帮助喉癌喉部分切除气管切开患者排痰,降低术后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戴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文献的循证分析研究,就气管内吸引提出以下循证推荐措施:气管内吸引只有在充分评估病人有需要的情况下才进行,若病人有能力应尽量鼓励病人自己咳出;吸引时操作应熟练、轻柔,吸引前不应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吸引管直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每次吸引时间应小于15 s;吸引负压不超过300 mm Hg;封闭吸引系统可减少病人吸引过程中肺容量损失;高浓度给氧时间应达到2 min;颅脑损伤的病人吸引前应对病人进行彻底的评估,颅内压力增高、心血管术后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扩肺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吸引间隔时间应超过10 min。 相似文献
6.
7.
气管切开术不只是限于耳鼻喉科,而是临床各科抢救急、重、危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1;临床资料46例病人中,男性39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17岁,气管切开最短时间是3天,最长是50天。46例中脑外伤24例,脑出血4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食管癌术后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鼻咽癌晚期1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46例中21例均死于原发病。2气管切开术后的主要病理改变气管切开术后,改变了正常的呼吸… 相似文献
8.
1例婴儿气管切开术致呼吸困难的急救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重危病人的急救手术,我科于2003年7月29日成功地救治了1例因气管异物行气管切开术后出现进行性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婴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24岁,于1994年11月20日因胃区不适1年,呕血,黑便2日入院,实验室及胃镜检查确诊为门脉高压症,食道下段静脉曲张,于12月6日在全麻下行脾切除、门静脉断流术,手术过程顺利。 相似文献
10.
气管内吸引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的循证分析研究,就气管内吸引提出以下循证推荐措施:气管内吸引只有在充分评估病人有需要的情况下才进行,若病人有能力应尽量鼓励病人自己咳出;吸引时操作应熟练、轻柔,吸引前不应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吸引管直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每次吸引时间应小于15 s;吸引负压不超过300 mm Hg;封闭吸引系统可减少病人吸引过程中肺容量损失;高浓度给氧时间应达到2 min;颅脑损伤的病人吸引前应对病人进行彻底的评估,颅内压力增高、心血管术后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扩肺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吸引间隔时间应超过10 min.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文献的循证分析研究,就气管内吸引提出以下循证推荐措施:气管内吸引只有在充分评估病人有需要的情况下才进行,若病人有能力应尽量鼓励病人自己咳出;吸引时操作应熟练、轻柔,吸引前不应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吸引管直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每次吸引时间应小于15 s;吸引负压不超过300 mm Hg;封闭吸引系统可减少病人吸引过程中肺容量损失;高浓度给氧时间应达到2 min;颅脑损伤的病人吸引前应对病人进行彻底的评估,颅内压力增高、心血管术后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扩肺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吸引间隔时间应超过10 min。 相似文献
12.
气管隆突部神经鞘瘤,临床上非常少见。我院于2004年2月21日,成功的为一例气管隆突部神经鞘瘤患者行气管隆突部分切除重建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鼻是一种温热交换器,使气管切开形成的开放式气道改为封闭式气道,保征氧疗并使痰液湿润易于清除,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提高氧疗效果的目的。我科2004年4月~2005年5月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意大利万灵科公司的专用气切人_T鼻进行气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是通过1例患者气道内新生肉芽组织堵塞气道引起呼吸衰竭后通过喉罩通气全麻下行介入治疗,患者顺利通过介入治疗并在监护室中成功拔管,气道堵塞症状解除顺利出院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16.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8岁,网“发现颈部包近3个月”入院,生命体征平稳。佥体:甲状腺左、右叶分别扪及大小为3cm×3cm和6cm×5cm包块,随吞咽上下移动,无触痛,质硬,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楚。右侧颈部触及两个淋巴结,大小约2mm×2mm。甲状腺超声结果提示:甲状腺实质性占位伴钙化,癌右侧颈内静脉侵犯?双侧颈部淋巴结长大,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7.
18.
2002年2月~2007年7月,我们收治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患者57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yeal fistula TEF)是由于导管的压迫、摩擦,使气管壁发生坏死,并向后壁穿透气管壁,形成气管后壁与食管前壁间的异常通道.我科于2011年收治1例气管切开1 090天意外拔除气管套管后发生气管食管瘘患者,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为解决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治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鼻腔、咽腔及呼吸道均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吸入气体未经上呼吸道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的发生率高达30%-66%,从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