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经后妇女性激素补充治疗过程中的子宫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性激素补充治疗 (HRT)与子宫内膜癌1975年以来 ,许多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已肯定有子宫而曾用单一雌激素治疗 (ERT)的绝经后妇女 ,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平均增加 4 4倍 ,长期应用则平均增加 8 4倍 ,停药后这种作用仍可持续数年 ,但致死率不增加。复习了1985~ 1995年间 6篇ERT的研究 ,发现疗程 1年者子宫内膜增生率为 2 0 % ;2年者为 5 0 % ;3年者为 6 2 % ,说明与雌激素的疗程成正比。为防止子宫内膜癌变 ,有子宫的妇女行ERT时必须加用孕激素。已知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有 2 3%癌变 ;单纯及复合增生的癌变率仅 1 6 %。因此 ,…  相似文献   

2.
在子宫癌中体癌的比例逐渐增加,至今一直认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雌激素过多或内分泌失调有关。对绝经后导致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过多的因子中,以内源性及外源性雌酮引人注目。关于内源性雌酮的来源,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75%发生于绝经后,故对该年龄组的内分泌环境,特别是雌激素的来源作了探讨。 Longcope和Gordin指出,绝经妇女的雌激素是雄激素通过末梢器官转变(基本上是从雄甾烯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疗法可以减少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却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高有关,若加服孕激素可降低这种危险性且不影响雌激素的有益作用。为评价雌激素结合周期性孕激素疗法,对绝经后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危险性有何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与恶性肿瘤200011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张俊慧早在30年代,许多学者就提出对绝经后妇女应予以雌激素替代治疗(ERT)。但真正应用ERT则在60年代,经过30余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ERT的有效性,能使冠心病的死亡危险降低50...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妇女无孕激素拮抗地应用雌激素会造成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危险增高,若结合应用孕激素可明显降低这种风险。许多研究提示子宫膜癌的发生危险随每月应用孕激素的时间而变化.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孕激素的剂量在激素替代治疗(HRT)中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对此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替代疗法绝经后妇女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雌激素替代疗法ERT)与绝经后冠心病关系认识的深入,近年学者们从ERT到绝经后妇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开展了研究,以冀从该证实ERT可预防绝经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雌激素替代疗法(ERT)与绝经后冠心病关系认识的深入,近年学者们从ERT 对绝经后妇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开展了研究,以冀从该途径证实ERT可预防绝经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妇女长期单纯补充雌三醇56例随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妇女绝经后,因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出现各种症状,并导致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近年研究〔1〕表明,补充雌激素替代治疗(ERT)15年,可使其总体(缺血性心脏病、胆道疾病、骨折、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死亡率减少40%,雌激素还可作用于中枢神...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疾病。绝经后10~15年,骨密度约是年青人的1/3~1/2。骨质疏松妇女极易骨折,绝经是雌、孕激素缺乏状态。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已肯定,但可以增加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危险性。近年来的研究说明孕激素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孕激素可促进骨形成,而且可以阻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防止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Ye Y  Dai S  Zhang S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6):340-341
目的探讨雌激素替代疗法(ERT)对绝经后妇女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测定17例健康绝经后妇女(健康组),21例患高血脂症绝经后妇女(高血脂组)应用ERT前及应用ERT4周后血浆NO及血清雌二醇(E2)含量,并与10例健康绝经后妇女应用安慰剂(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应用安慰剂前后,NO含量无变化;健康组及高血脂组应用ERT后,NO含量明显升高,健康组升高尤其明显;健康组应用ERT4周后E2水平与NO升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妇女补充雌激素,可通过升高NO含量发挥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充雌激素可有效地预防绝经后雌激素降低所致的骨质疏松并骨折的危险性。然而 ,在补充雌激素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如体重增加、不规则阴道流血 ,以及长期应用可能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等。因此 ,人们力图寻找一种既保留雌激素对骨的保护作用 ,又可避免长期应用可能对某些器官和组织产生副作用的药物 ,用于绝经后妇女防治骨质疏松。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estrogenreceptormodulator,SERM)因具有上述特征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现对SERM作一综述。一、…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其确切病因不清。目前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雌激素依赖型 (Ⅰ型子宫内膜癌 ) ,一种为非雌激素依赖型 (Ⅱ型子宫内膜癌 ) ,两型的高危因素不同。前者的发生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 ,多发生在内膜增生的基础上 ,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 ,分化好 ,肌层浸润浅 ,预后较好 ;后者与雌激素的刺激关系不大 ,多发生在萎缩内膜基础上 ,病理类型以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多见 ,绝经后妇女多见 ,分化差 ,容易有深肌层浸润 ,预后不良。由于Ⅰ型子宫内膜癌常见且研究较多 ,本文重点讨论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学进…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绝经后妇女,高发年龄为58~61岁。近十多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在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预后上存在一定特点。现针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随访进行探讨。1临床病理特点与复发1.1肌层浸润程度及肿瘤的大小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两种类型,即: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乳头状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妇女性激素变化及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免疫法对 4 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血清E2 水平远高于正常绝经后妇女血清E2 值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FSH、LH与正常绝经后妇女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5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雌激素水平增高者分别占 71 4 %和 5 7 1 %。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有资料表明 ,绝经后妇女的激素改变尤其是雌激素减少 ,与胰岛素抵抗有关[1 ] ,而胰岛素抵抗又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环节[2 ] 。本研究对绝经后糖尿病 2型患者应用雌激素补充治疗 (ERT)后 ,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情况 ,进行了初步观察。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选取 1999年 2月至 1999年 11月 ,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 2型糖尿病患者 18例为研究对象 (糖尿病组 ) ,另选取在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妇女 15例作为对照 (对照组 )。糖尿病组年龄 ( 5 4 6± 2 9)岁 ,绝经 1~ 7年 ,平均 3 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空腹血糖变化及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对空腹血糖(FPG)的影响。方法:33例绝经后妇女(PMW)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7例,隔日口服结合型雌激素(CE)0.625mg与安宫黄体酮(MPA)2mg交替应用;对照组16例,口服CE0.625mg/日,每月连续服用25天,后10天加用MPA4mg。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期,于用药前后分别测定FPG及雌二醇(E2)水平、体重及血压,并与34例绝经前妇女对比研究。结果:绝经后妇女FPG较绝经前妇女明显升高;两组绝经后妇女治疗后FPG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血压、体重均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FPG水平与雌激素水平有关;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HRT)可有效降低FPG,对体重、血压无副作用,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s)发生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89例经宫腔镜病理确诊为EMPs的患者,依据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组(471例)和非典型增生/恶性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典型增生者11例(2.20%,11/489),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癌者7例(1.43%,7/489)。单因素分析的各临床因素中,绝经≥10年(OR=15.60,95%CI:2.05~118.57)和绝经后出血(OR=4.08,95%CI:1.31~12.70)是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或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子宫内膜息肉病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绝经≥10年和有绝经后出血症状是发生癌前病变和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EC)的发生与无拮抗的外源性雌激素作用有关,但内原性甾体激素所起作用尚不清楚。为进一步了解绝经后妇女肾上腺皮质及卵巢活动与子宫内膜状况的关系,本文对EC患者及绝经后妇女进行研究。52例EC患者中15例行全子宫及双侧卵巢切除术及术后放疗,37例首选宫腔内放疗后手术。以51例年龄及绝经情况与EC患者相似妇女为对照,其中18例因绝经后出血住院诊刮者,33例无任何妇科症状例行常规检查者。所有受试者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患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学和流行病学材料,可以看到一些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risk facto-rs)。这些因素大致分为三个范畴:一是解剖和生理处于基本正常的某些情况;二是某些明显的疾病状态;三是外部的因素。兹将主要的危险因素分述如下:身体过重肥胖明显地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体重超过正常的15%,其危险增加3倍。患者多呈五短身材,手足纤小而“中心”肥大。机体的脂肪过多将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以及增加血浆中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年轻时的超重将是成年超重的预兆,尽早减肥是有益的.未孕未孕者至少比生过一个孩子的增加一倍的危险性。特别是由于卵巢不排卵所致不育,显然因持续雌激素作用,缺乏孕激素的对抗与调解,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和癌变。甚至有的作者报告,30岁以后的较晚的生育也会增加危险性。晚绝经52岁或52岁以后绝经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比49岁以前绝经者增加2.4倍。绝经晚的妇女的后几年多半并无排卵,而只表明延长了雌激素的作用时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对更年期症状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肯定有预防作用(Hammond 等,1977,……),但绝经后服用雌激素子宫内膜癌增多(Gray 等,1977),若雌激素治疗中加用孕激素能避免此种危险(Whi-tehead 等,1981),而雌、孕激素对血脂有明显影响,又因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Gordon等,1977),故雌、孕激素同用引起人们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