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CO技术测得的容量参数较传统压力参数对脓毒症休克伴肺水肿患者血容量状态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通过PiCCO技术(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对16例因严重脓毒症休克伴发肺水肿而入住ICU的病人,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等指标。结果:ITBVI、GEDVI与EVLWI有显著相关性,前者r=0.55,P〈0.001,后者r=-0.61,P〈0.0001,而CVP与EVLWI相关性差;△FB (24h出入量变化)、△CVP与EVLWI无关,/XITBVI、△GEDVI与EVLWI相关,前者r=-0.57,P〈0.01,后者r=0.63,P〈0.005。结论:容量参数(如GEDVI、ITBVI)比传统压力参数(如CVP等)评估脓毒症伴发肺水肿患者的EVLWI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PICCO技术在多发伤患者指导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在多发伤患者容量状态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6例因多发伤入住ICU的患者,通过PICCO(pulse-indicated conitinuous cardiacoutput)技术(PULSION公司,德国)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MAP、CI、SI、SV、EVLWI、ITBVI、GEDVI,记录液体复苏前后的上述指标。同时,监测复苏前、复苏24h后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每次的乳酸及碱剩余值。结果复苏前与复苏终点相比,ITBVI、GEDVI与SI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783、0.774(P〈0.01);HR与SI似呈负相关,r=-0.309(P〉O.05);CVP、MAP与SI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4、-0.025(P〉0.05),相关性较差;复苏后的胸腔内血容量变化(AITBVI)与每搏输出量指数变化(ASI)有显著相关性,r=0.654(P〈O.01);全心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变化(AGEDVI)与ASI,显著正相关,r=0.558(P〈0.05);而ACVP、AHR、AMAP与ASI相关系数r分别为-0.042、-0.382、-0.382(P〉O.05).相关性较差。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液体复苏前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24h后,死亡组乳酸及碱剩余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液体复苏24h后乳酸及碱剩余水平明显低于复苏前(P〈O.01),死亡组液体复苏前后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BVI、GEDVI及其容量复苏后的变化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对多发伤患者的液体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RDS并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40例,均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经股动脉放置PiCCO动脉导管,参考PiCCO指标的动态变化指导液体管理、血管活性药应用及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参考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心率(HR)及尿量等情况指导补液。比较两组治疗前(T0)、治疗后24 h(T1)、治疗后48 h(T2)的HR、CVP、MAP、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观察组撤机前、SBT后30min以及拔管后30min时的PiCCO参数: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进行GEDVI、ITBVI与CV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28天内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2 的PaO2/FiO2 为245.4±18.7 mmHg、295.3±20.6 mmHg,分别高于对照组189.3±19.7 mmHg、236.5±20.2 mmHg,HR、CVP、MA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观察组撤机拔管后容量指标及血管外肺水较撤机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DVI、ITBVI与CV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GEDVI与CVP及ITBVI与CVP相关系数分别为0.131、0.224,相关性较弱(P>0.05)。观察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 住院时间为7.78±2.31天、9.12±2.32天,对照组分别为15.12±3.68天、21.53±4.81天,观察组28天内病死率10%低于对照组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PiCCO可更精准地监测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强化液体管理,为ARDS撤离呼吸机创造条件,可使患者早日脱机,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与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VI)预测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55例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55次液体负荷试验,经静脉以6 mL/kg 30 min输注6%羟乙基淀粉200/0.5,经右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监测 CVP,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液体负荷前后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GEDVI,将 CI 增加值(△CI)≥15%定义为液体反应阳性。观察液体负荷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价 CVP、GEDVI 与△CI 的相关性。结果容量治疗有反应者治疗后 CVP 变化率高于容量治疗无反应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容量治疗有反应者治疗后 GEDVI 变化率高于容量治疗无反应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容量治疗后 CVP 及 GEDVI 与治疗前之差为增量,发现△CVP 与△CI 无明显相关性,而△GEDVI 与△CI 呈正相关(r =0.816,P <0.01)。结论与 CVP 相比,GEDVI 能够更好地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前负荷,能够预测液体反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O监测技术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输液管理与护理。方法通过PICCO(pulseindicatedconitinuouscardiacoutput)技术(PULSION公司,德国),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对28例因严重脓毒症入住ICU的患者,监测MAP、CI、SI、SV、EVLWI、ITBVI、GEDVI,记录液体复苏前后的上述指标。结果复苏前与复苏终点(感染发生后6~10小时内)相比,ITBVI、GEDVI与SI有显著相关性,P〈0.01;HR与SI似呈负相关,P〉0.05;CVP、MAP与SI相关性较差,P〉0.05;复苏后的胸腔内血容量变化(ΔITBVI)与每搏输出量指数变化(ΔSI)有显著相关性,P〈0.01;全心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变化(ΔGEDVI)与ΔSI显著正相关,P〈0.05;而ΔCVP、ΔHR、ΔMAP与ΔSI相关性较差P〉0.05。结论 ITBVI、GEDVI及容量复苏后的变化可以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况,指导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中的其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与中心静脉压(CVP)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严格按照2008年脓毒症救治指南进行液体复苏,测定记录的ITBVI与其对应的CVP值,观察不同CVP范围值的容量反应准确性。结果: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监测全过程中,CVP与ITBVI无相关性(r=-0.016,P>0.05),CVP在0-8mmHg或>12mmHg时,aCVP及cCVP与ITBVI无相关性(r分别为-0.201、-0.009,P>0.05),当达到脓毒症指南复苏目标时(CVP在8-12 mmHg),bCVP与ITBVI呈正相关(r=0.542,P<0.01)。结论: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因其患者病理生理的特殊性,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胸腔内压,腹腔内压等因素,CVP不适合单独作为液体复苏容量指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利钠肽和呼吸指数在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首次择期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5例分别于术前30min、转机30min、停机时、停机1h、术后1d、术后7d各时点同步监测脑利钠肽、心肌钙蛋白T、呼吸指数的变化,并进行各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脑利钠肽水平在体外循环后及手术后均明显升高,至术后1d达到高峰值,术后7d水平脑利钠肽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呼吸指数在体外循环后及手术后均明显升高,至体外循环10min时达到高峰值(P〈0.05或P〈0.01),术后7d回落至术前水平(P〉0.05)。脑利钠肽变化与心肌钙蛋白T呈正相关(r=0.48,P〈0.05);呼吸指数变化与脑利钠肽、心肌钙蛋白T均未显示相关意义(r=0.23,r=0.17,P〉0.05)。结论同步监测脑利钠肽和呼吸指数的变化为围术期如何保护心肺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为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对老年重大手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行重大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评分3~4级。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监测CVP(中央静脉压)指导补液。研究组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股动脉置管+PiCCO模块连接,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CVP、CI、ITBVI、EVLWI,准确评估患者容量状况,以CI 3.0~5.0 L/min/m2, ITBVI 800~1000 mL/m2,EV-LWI 3.0~7.0 mL/kg为参考值,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术中根据CI、ITBVI、EVLWI动态变化调整补液,监测患者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乳酸、肾功能等指标。观察患者术后休克改善情况及呼吸机撤除时间,以及急性肺水肿发生率、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死亡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组织灌注改善,休克改善明显好转,尿量明显增加(P<0.0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P<0.05),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急性肺水肿、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以CI、ITBVI、EVLWI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有效优化老年重大手术患者的心脏前负荷,提高心输出量,保证微循环灌注,维持机体氧供需平衡,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相关性,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初步判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以指导液体治疗.方法 选取NYHA分级≥Ⅲ级或Killip分级≥Ⅱ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在行PICCO监测后1、24、48 h测定患者的ITBVI、NT-proBNP水平和中心静脉压(CVP),计算ITBVI和NT-proBNP、CVP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 NT-proBNP水平随着ITBVI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r=0.701,P<0.05);NT-proBNP水平越高,每搏量指数(SVI)越低,呈负相关(r=-0.405,P<0.05);CVP与NT-proBNP、ITBVI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82,P>0.05;r=0.054,P>0.05).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浓度越高,心脏泵血功能越差,心脏容量超负荷的风险越大;CV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容量负荷评估准确性差,不适合单独作为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容量管理方法在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进行容量管理,观察组根据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胸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数据进行容量管理,评价两种容量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CV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48 h的MAP、CVP水平均低于治疗后24 h(P均<0.05);组间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CVP、MAP变化趋势不同,观察组CVP、MAP下降较对照组更快(P<0.05);治疗后36 h,观察组患者心排血指数(CI)水平较治疗前提高,舒张末总容量指数(GEDV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13±4.12) d,短于对照组的(19.12±3.88) d(P<0.05)。结论 PICCO测定EVLWI、ITBVI等指标可准确指导心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EVLWI+ITBVI组54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52例,常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的达标时间和达标率,治疗1 d和3 d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血肌酐,72 h内液体管理数据,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EVLWI+ITBVI组6 h的EGDT达标率比对照组高(75.9%比55.7%,P<0.05),而EGDT达标时间和24 h的EGDT达标率无显著差异(P>0.05)。EVLWI+ITBVI组3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较1 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ITBVI组3 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ITBVI组0~6 h液体入量和液体平衡量比对照组多,其余时段入量、出量、平衡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I+ITBVI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的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传统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和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和指导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杨勇  李文强 《医学综述》2014,(13):2441-2442,2446
目的探讨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科住院治疗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VV值将患者分为高SVV组(SVV≥10%)和低SVV组(SVV<10%),评价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前、复苏后6 h时血流动力学及容量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SVV、中心静脉压(CVP)与液体负荷后心脏指数(CI)增加值(ΔCI)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等指标。结果液体复苏前后患者的MAP、CVP、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SVV、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VV与ΔCI呈正相关(r=0.744,P<0.05),而CVP与ΔCI无相关性(P>0.05);与低SVV组患者相比较,高SVV组患者28 d生存率显著增加,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SVV能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时的液体反应性,可作为指导液体治疗和预后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对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伴应激性高血糖(stress hyperglycemia,SHG)患者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主要指标的影响,评价血糖控制对NPE伴SHG患者肺水变化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对51例NPE伴SHG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6例),以持续胰岛素静脉微泵输注治疗方案控制血糖于4.4∽8.3 mmol·L-1;对照组(25例),控制血糖于10.0∽11.1mmol·L-1,两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开始3d的CI、ITBVI、GEDVI、EVLWI、PVPI、CVP等PiCCO监测指标,血糖与ITBVI、GEDVI、EVLWI、CVP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的血糖、EVLWI及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CI与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TBVI、EVLWI、PV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血糖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01),与PVPI、ITBVI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01,r=0.52、P〈0.05),而与GEDVI、CVP无显著相关性(r=0.17,P〉0.05,r=0.20,P〉0.05);血糖与PaO2/FiO2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5)。死亡组血糖、EVLWI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改善NPE伴SHG患者的PiCCO监测主要指标,减轻肺水,血糖控制水平与PaO2/FiO2负相关,可结合PiCCO监测主要指标更好地评估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常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治疗的价值甚微。随着超声在重症医学科的广泛应用,床边获取患者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已成为可能,VTI近似于心脏每搏量,用这一参数反映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较中心静脉压具有明显优势。目的 探讨VTI指导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VP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组和VTI组。CVP组根据CVP进行液体治疗,使CVP达到15 mm Hg为终点;GEDVI组根据GEDVI进行液体治疗,使GEDVI达到800 ml/m2;VTI组根据液体治疗后VTI增加幅度指导液体治疗,直至VTI增加<1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入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平均动脉压、CVP、血乳酸水平、氧合指数以及合并肺动脉高压情况〕及液体治疗前后相关数据(患者6 h液体复苏量,6 h、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液体复苏量,24 h血乳酸水平,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 APACHE Ⅱ评分、72 h SOFA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并比较。结果 3组患者6 h液体复苏量、6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血乳酸水平、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 APACHE Ⅱ评分、72 h SOFA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DVI组、VTI组24 h液体复苏量多于CVP组(P<0.05)。VTI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CVP组及GEDVI组(P<0.05)。结论 以VTI指导的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治疗,能准确评估患者所需液体治疗量,明显降低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相似文献   

15.
何松彬  辛凯  邓莺  彭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78+1680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在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例脓毒症休克的病人在感染性休克确认后立即留置动脉轮廓法(PICCO)导管,进行PICCO监测,每6个小时通过注冰盐水测全心舒张未容积(GEDV)及GEDVI,每博量(SV)及指数(SI),并同时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了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记录每次监测的数据。结果:经过线性回归分析,GEDVI的值与SI的值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5,CVP与SI的相关性较差,r=0.546;△GEDVI与△SI的相关性为r=0.779;△CVP与△SI的相关性为r=0.258。结论:GEDVI更能反映病人的前负荷,容量的指标比压力的指标更能反映病人的前负荷,以GEDVI指导早期液体复苏治疗(EGDT)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相关性,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初步判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以指导液体治疗。方法选取NYHA分级≥Ⅲ级或Killip分级≥Ⅱ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在行PICCO监测后1、24、48 h测定患者的ITBVI、NT-proBNP水平和中心静脉压(CVP),计算ITBVI和NT-proBNP、CVP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 NT-proBNP水平随着ITBVI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r=0.701,P<0.05);NT-proBNP水平越高,每搏量指数(SVI)越低,呈负相关(r=-0.405,P<0.05);CVP与NT-proBNP、ITBVI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82,P>0.05;r=0.054,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浓度越高,心脏泵血功能越差,心脏容量超负荷的风险越大;CVP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容量负荷评估准确性差,不适合单独作为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肺热稀释法(TPTD)测量心输出量(CO)的准确性,以及该方法测量的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用于评价容量负荷的有效性。方法 研究10只幼猪,体重(20.6±1.9)kg。分别在基础血容量、高血容量和低血容量状态下进行同步的肺动脉热稀释法(PATD)测量CO(COPA)和TPTD测量CO(COTP)、ITBVI,每种状态下连续测量3次,同时记录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分析不同血容量状态下CVP、ITBVI与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的相关性。结果 共进行90次同步热稀释法测量CO。COTP与COPA相关系数为0.977(P<0.001),平均偏差为(0.25±0.26)L/min(95%CI:0.20~0.30 L/min,P<0.001)。COTP变异系数为3.7%,COPA变异系数为5.4%。与基础血容量状态比较,高血容量状态下CVP和ITBVI均显著升高(P=0.002、0.019),低血容量状态下ITBVI显著下降(P<0.001),但CV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相关分析显示ITBVI与CI和SVI在基础血容量状态下呈高度正相关(r=0.741,P=0.014;r=0.885,P=0.001),在高血容量和低血容量状态下均无显著相关性;CVP与CI和SVI在各种血容量状态下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TPTD在不同血容量状态下测量CO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均理想,其测量的ITBVI与CVP比较可更有效地反映容量负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透析(CVVHD)对心源性休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1月期间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并且实施CVVHD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收集治疗期间患者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和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资料,同时记录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及多巴胺维持剂量等变化。结果 CVVHD治疗1h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均0.05);CVVHD治疗24h后,GEDVI、EVLWl、ITBV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CI、SVRI、MAP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心率、多巴胺维持剂量较治疗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实施CVVHD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得到一定的改善。CVVHD对患者愈后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大新  刘莹  邵军进 《当代医学》2014,(24):101-103
目的 应用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FloTrac)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择期行OPCABG患者20例,麻醉前应用FloTrac传感器(vigileo监测仪)监测心排量CO,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后(T3)、切皮(T4)、劈胸骨(T5)、吻合前降支(T6)、吻合对角支(T7)、吻合回旋支(T8)、吻合后降支(T9)、关胸时(T10)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每博量变异(SVV)、中心静脉压(CVP)、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的变化。结果 麻醉诱导后HR(F=16.880)略下降,吻合后降支和回旋支时心率增快。MAP(F=10.724)和CI(F=6.640)麻醉后显著下降,以麻醉诱导期、吻合后降支、吻合回旋支最明显。麻醉诱导期CVP(F=107.744)无明显变化,吻合血管时明显上升,术毕回落,但仍高于麻醉前水平。SVV、SVRI、GEDI术中变化不大。结论 FloTrac/Vigileo系统在OPCABG术中提供及时、准确、连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麻醉诱导期、吻合后降支、吻合回旋支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