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北京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群体案例加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市少管所因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按等比例设对照组。以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医学因素为指导,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式,探讨诸多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作用的大小。结果 案例组99人,对照组107人。在单因素和多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中父亲年龄偏大;父亲吸烟;母亲吸烟;怀孕时未进行过胎教;家长在语言上侮辱孩子;家长不了解儿童教育方面知识;孩子间发生冲突时,家长处理方法不当;孩子存在多动现象;初中学习成绩差;经常旷课、逃学;学校无法律知识教育;经常看暴力黑社会的录像、小说;与人发生争执时常用暴力解决问题;平时佩带凶器等共14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结论 以上14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属于社会-心理方面的,也有属于生物-医学方面的。在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及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时,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群体案例加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市少管所因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按等比例设对照组.以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医学因素为指导,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模式,探讨诸多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作用的大小.结果案例组99人,对照组107人.在单因素和多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中父亲年龄偏大;父亲吸烟;母亲吸烟;怀孕时未进行过胎教;家长在语言上侮辱孩子;家长不了解儿童教育方面知识;孩子间发生冲突时,家长处理方法不当;孩子存在多动现象;初中学习成绩差;经常旷课、逃学;学校无法律知识教育;经常看暴力黑社会的录像、小说;与人发生争执时常用暴力解决问题;平时佩带凶器等共14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结论以上14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属于社会-心理方面的,也有属于生物-医学方面的.在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及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时,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医学科研设计时确定样本含量的方法(4)柯惠新,汤旦林(医学统计室)(上接1994;8(1):48)5估计优势比(oddsratio,OR)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常常需要计算优势比(也叫做比数比)。假定病例组和对照组与是否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列联表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两个属性变量所构成的列联表的 x~2检验法已为人所熟知,然而由三个属性变量(处理、条件、反应)所产生的列联表(简称三维表或 R×C×L 表)是医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常有人将三维表合并或分解为二维表再处理,以致可能产生错误的结论。对三维表进行深入细致的综合分析,线性对数模型固然是一有效方法,但对于不掌握线性代数的广大医务人员不是轻而易举的。因此本文介绍三维列联表的 x~2检验法和  相似文献   

5.
现况调查列联表资料的SPS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红 《循证医学》2008,8(1):46-48
现况调查是流行病学的基础性研究方法,SPSS是应用广泛的国际权威统计分析软件。本文结合现况调查列联表资料实例,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解释予以详细说明,供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在遇到现况调查资料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湖南、四川两省男性青少年暴力犯罪者的精神健康状况,比较湖南省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青少年间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差异。方法:在湖南某未成年管教所随机抽取100 例( 实际完成91 例) 暴力犯罪青少年、65 例( 实际完成64 例) 非暴力犯罪青少年;在四川某未成年管教所随机抽取90 例( 实际完成81 例)暴力犯罪青少年;在湖南某中学抽取40 例( 实际完成39 例) 高中学生、四川某中学抽取50 例( 实际完成49 例)高中学生作为对照。以儿童少年精神障碍调查筛查表及半定式诊断检查表,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Ⅳ为诊断标准调查上述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患病状况。结果:湖南暴力犯罪组品行障碍(86.6%)、物质滥用(17.6%) 和物质依赖(9.9%) 的患病率,湖南非暴力犯罪组品行障碍(75.0%) 和物质滥用(11.7%) 的患病率均高于湖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川暴力犯罪组注意缺陷障碍(17.3%)、对抗性障碍(18.5%)、品行障碍(69.1%)和物质滥用(22.2%) 的患病率均高于四川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湖南暴力犯罪组中63.7%、四川暴力犯罪组中55.6%、湖南非暴力犯罪组中45.0% 的青少年犯罪者有犯罪前科。结论:青少年犯罪者精神健康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制定和实施针对青少年犯罪精神状况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方法,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很多医学期刊论著中都采用简单压缩的方法将三维列联表降为二维列联表,例如有人觉得不便用一般的χ^2检验处理表1资料(因为它包含3个定性变量,即接受护理地点、产前护理量和婴儿存活状况),故设法将接受护理地点这一定性因素消除掉,使之仅包含产前护理量和婴儿存活状况两个定性变量,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郝芳  毛家亮 《医学综述》2006,12(20):1252-1254
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仅能解释2/3的病例,且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激发人们去探讨冠心病的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说明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巨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影响的流行病学证据及病理生理机制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物质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因此针对物质依赖及相关问题的治疗,目前强调从生物一心理-社会方面进行综合干预.Contingency management是一种行为强化干预方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行为列联"原理而建立的一种行为治疗,即建立某种行为时如果得到强化,就会增加将来再次发生该行为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一起Echo 30型病毒性脑膜炎暴发疫情传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个人卫生行为与习惯、饮水方式、可能的暴露史等信息,对危险因素的探索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病例103例,罹患率4.6%(103/2 255),流行病学曲线为持续同源暴露。饮用直饮水机温开水(OR=18.3,95%CI为2.0-169.5)和饮用生水(OR=15.5,95%CI为1.7-141.8)是主要危险因素,在校上下楼梯时经常扶楼梯扶手(OR=5.1,95%CI为1.25-21.0)、与2例及以上病例密切接触(OR=5.2,95%CI为1.4-20.0)是危险因素;饭前经常洗手(OR=0.3,95%CI为0.1-0.99)、洗手时经常使用洗手液(香皂或肥皂)(OR=0.1,95%CI为0.03-0.5)是保护性因素。结论饮水污染是该起疫情暴发的首要危险因素。卫生行为习惯与疫情流行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自我控制量表、青少年价值观问卷对137名男性在押少年犯施测,以140名男性普通中学生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普通少年组相比,犯罪少年在谨慎性、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道德观、接受权威及需要表达等维度上差异显著;Logistic回归表明,外向性、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接受权威和需要表达对青少年犯罪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谨慎性、道德观及个人主义对青少年犯罪有负向的预测作用;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变量联合预测青少年犯罪行为时,预测成功率达到76.5%。结论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均有显著地预测作用,其中外向性、谨慎性、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道德观、接受权威、需要表达及个人主义等变量对青少年犯罪的预测作用比较强。  相似文献   

12.
常向东  胡静雅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288-1291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犯罪与饮酒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对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的947名犯人施测自编饮酒情况调查问卷,以t检验和x2检验比较犯罪当天饮酒者与未饮酒者之间的差别,以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酒后犯罪的相关因素。结果:未成年犯中,男性比女性在犯罪当天饮酒率高出约12%,饮酒的男性比女性更易有违法犯罪倾向(P<0.05)。犯罪当天饮酒者与未饮酒者之间性别、平均犯罪年龄、首次饮酒年龄、平时喜欢饮酒类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犯罪前科、犯罪类型、刑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时好饮白酒者犯罪可能性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时喜欢饮酒,曾喝醉过,曾因喝酒打架扰乱治安,一天内能喝4两白酒、2斤黄酒(或果酒)或4瓶啤酒,有过连续半个月每天至少喝2两白酒、1斤黄酒(或果酒)或2瓶啤酒,借酒消愁,空腹饮酒的青少年,如当天饮酒则犯罪的可能性较大。结论:未成年人犯罪与饮酒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影响学校学生吸烟因素的路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学生吸烟行为的因素,为更好地控制学生的吸烟行为,降低学生吸烟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法学生健康行为的调查采用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SHS)之中国“全球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监测”(YRBSS)问卷,于2003年6月对武汉市25所中学1947名初中学生调查的资料。采用路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武汉市初中生吸烟率为5.38%,其中,男生吸烟率为10.39%,女生吸烟率1.18%,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对初中生吸烟量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初始吸烟年龄、周围人吸烟、性别、父母关心。同时,吸烟和一些不良行为有明显的关联,关联强度依次为:打架、饮酒量、饮酒问题、醉酒、吸毒、逃课。结论初始吸烟年龄,周围人吸烟,性别,父母关心等因素对青少年吸烟影响作用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干预和预防过程中更多的考虑环境、家庭、学校的因素,同时也可以降低学校学生其他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重庆市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制定符合青少年罪犯心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909名青少年罪犯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0.4%、51.2%,明显高于常模(P<0.01),共患焦虑、抑郁占31.3%。家庭经济状况好、学历高是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童年期受虐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是焦虑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童年期受虐、非独生子女是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其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172,r=-0.208,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9,r=0.390,P<0.01)。结论青少年罪犯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其消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帮助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助于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心理干预对女童阴部外伤患儿家长情绪反应的疗效。方法:对42例女童阴部外伤家长的情绪反应进行观察评估,并针对其出现的情绪反应进行心理干预。结果:42例家长的心理反应以激动愤怒型最多(76.2%),心理干预有效率为95.2%。结论:女童阴部外伤后家长的心理反应较为剧烈,心理干预是减轻家长心理反应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诸暨市青少年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抽样调查2 237例诸暨市青少年近视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 2 237例学生近视检出率为34.96%,近视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双亲近视的学生近视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母亲近视,父亲近视及双亲非近视的学生,女生近视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轻度近视为主(P<0.05)。未配镜近视学生以小学生为主(P<0.05)。年龄、双亲近视、看书时间、看电视/电脑时间是近视的危险因素,而户外活动、眼保健操、睡眠则是近视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诸暨市青少年近视率较高,近视与遗传、学业任务重、不良用眼习惯有关,而经常户外运动、做眼保健操及良好的睡眠有助降低近视率。  相似文献   

17.
女性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人格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雪梅  况利  陈建梅 《重庆医学》2008,37(11):1191-1194
目的探讨女性罪犯的人格特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女犯将其分为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两组,分别填写PDQ-R、EPQ、SCL-90 3种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暴力和非暴力犯罪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犯罪人群都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女性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在人格特征上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被动吸烟与儿童哮喘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176例哮喘儿童和1202例非哮喘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及母亲孕期是否被动吸烟、吸烟量与儿童哮喘的关系。结果儿童及孕妇被动吸烟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危险性,且随着被动吸烟量的增加,危险性也增加,提示儿童及孕妇暴露于香烟烟雾环境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危险性。结论室内被动吸烟影响儿童健康,是引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控制被动吸烟对预防儿童哮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吸烟与不吸烟Graves病(GD)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有效降低GD药物治疗复发率。方法选取187例2013年01月至2015年06月于某院内分泌科就诊复查的GD患者,其中未复发者105人,复发者82人,按吸烟与否分为吸烟组及非吸烟组,分别比较吸烟组及非吸烟组中复发与非复发GD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家族史、甲状腺大小、有无突眼、有无精神因素、疗程、FT3、FT4、TG‐Ab、TPO‐Ab、TRAb等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分别对吸烟组及非吸烟组GD患者相关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组中GD复发患者组的甲状腺大小、伴突眼、疗程、TG‐Ab、TPO‐Ab、TRAb较未复发组增高(P均<0.01),且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为本组GD复发的危险因素。在非吸烟组中GD复发患者组的性别、年龄、甲状腺大小、有精神因素、疗程、TRAb较未复发组增高(P均<0.01),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为本组GD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组GD患者药物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有甲状腺大小、伴突眼、疗程、TG‐Ab、TPO‐Ab、TRAb ,非吸烟组GD患者药物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甲状腺大小、有精神因素、疗程、T RA b ,提示在GD患者中根据吸烟与不吸烟患者对相应危险因素进行针对预防,将有助于降低GD药物治疗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