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经颅磁刺激(TMS)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只雄性大鼠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TMS组和假刺激组行DWI扫描,使用Philips Viewforum工作站软件重建表观弥散系数图,测量病变侧与正常侧的ADC比值,即相对ADC值(rADC).结果 TMS组梗死中心的rADC值明显高于假刺激组(P<0.01),TMS梗死边缘区的rADC值也高于假刺激组边缘区的rADC值(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能减轻大鼠脑梗死灶的水肿.ADC值是反映脑水肿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筛选和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肝脏占位性病灶(肝癌30例,肝转移瘤20例,肝血管瘤20例)行DWI检查,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来进行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DWI在显示恶性病灶,特别是显示多发小病灶转移瘤,要比CT增强扫描更有优势.肝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均低于血管瘤的ADC值,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MRI弥散成像对脑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和ADC图对脑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脑缺血患者行DWI检查,其中急性和非急性脑缺血各15例,计算两组脑缺血病灶的ADC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缺血病灶的ADC平均为0.42×10-3mm2/s,ADC图可见异常拟合的局部低信号.非急性脑缺血ADC值平均为1.40×10-3mm2/s,急性与非急性脑缺血组的ADC值和ADC图均有显著性差异(F一42.29,P<0.01).结论结合病史ADC值能作出脑缺血的定量诊断,ADC值和ADC图可区分急性与非急性脑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急性期、超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磁共振常规弥散加权扫描、水抑制序列扫描和常规T1WI、T2WI扫描,对梗死灶和对侧相应部分正常脑组织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测定。结果 66例患者中超急性期脑梗死9例,急性期脑梗死57例;急性期和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部分稍高信号或等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梗死灶ADC值显著低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敏感性较高,采用弥散加权扫描能有效区分多发脑梗死中的新旧病灶,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康培元  向锦艳  陈静 《临床医学》2015,35(2):118-11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及磁共振波谱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I)检查,测量脑梗死灶的rADC值与ADC值。结果DWI对6h以内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优于MRI;超急性期与急性期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边缘rADC值和ADC值显著高于病灶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r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32例急性期脑梗死死区与健侧对应区的FA平均值分别为(0.24±0.13)与(0.5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病变的进展,脑梗死不同时期rADC值与ADC值呈上升趋势,DWI与MRI联合应用对脑梗死病灶给予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DWI、弥散张量成像、MRS三者应用可为治疗脑梗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 (DWI)上豆状核及放射冠的表现特征。方法 利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对 5 0例正常人脑施加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检查 ,测量豆状核及放射冠的信号强度及其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 )。结果 豆状核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差异无显著性 ,而放射冠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豆状核信号强度及其ADC值不受弥散梯度方向影响 ;而放射冠的信号强度及ADC值则受其影响 ,定量地研究放射冠的弥散应该描述弥散梯度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骶髂关节炎的优势。材料与方法:将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15例静止期和15例活动期,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测量其双侧骶髂关节面下信号异常区域ADC值。结果:活动期骶髂关节炎患者ADC值高于静止期骶髂关节炎患者ADC值。结论:DWI对判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是否处于活动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炎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炎纤维化患者43例,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对比观察不同肝炎纤维化程度患者的ADC值及图像特点.结果 从临床结果研究发现,ADC值在纤维化组与无纤维化组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肝脏病理炎症分级越高,肝纤维化程度越高,其ADC值越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炎纤维化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早期疗效的判断对抗肿瘤治疗及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种快速成像技术,它无需应用对比剂或示踪剂并以表观弥散系数(ADC)定量分析组织水分子弥散程度的变化。目前,DWI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疗效的监测和评估并通过ADC值的变化来判断疗效,特别是早期疗效。研究表明多数肿瘤在有效治疗后表现为ADC值的升高,同时,DWI在肿瘤疗效评估中仍然面临着挑战及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 mapping)在急性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对2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25例,测定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及病灶中心—边缘ADC值。结果:超急性期3例均在DWI及ADC图上显示出缺血灶,但其在CT及T2WI上表现正常。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平均ADC值为(0.596±0.112)×10-3mm2/s,而对侧部位的平均ADC值为(0.880±0.148)×10-3mm2/s(P<0.01),28例超急性、急性期病灶ADC值均出现梯度征。结论:三向同性DWI及ADC图对急性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脑梗塞较常规MRI及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塞,并能反映缺血半暗带等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b值和病灶不同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灌注ADC值、灌注eADC值和灶肝比值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肝脏占位病变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其中恶性病变31例(原发性肝癌11例,肝转移瘤20例),良性病变20例(肝血管瘤12例,肝囊肿8例),测量低b值(50、150 s/mm2)、中b值(400、500 s/mm2)、高b值(750、1 000 s/mm2)肝占位病变的ADC值、eADC值,并根据低b值和高b值的ADC值和eADC差值计算灌注ADC值、灌注eADC值。根据不同b值测量的整体ADC值计算肝癌和肝转移瘤的病灶ADC值和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值,即灶肝比值。分析肝占位病变在不同b值、不同区域各个测量参数之间以及肝癌与肝转移瘤的ADC灶肝比值和eADC灶肝比值的差异。结果低b值时,肝脏各种占位病变的ADC值与e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b值时,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整体、中心ADC值与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b值时,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边缘、中心及整体ADC值与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边缘、中心及整体灌注ADC值与e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值时,肝癌与肝转移瘤的整体ADC灶肝比值、eADC灶肝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b值DWI检查是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比较有效的方法。整体ADC灶肝比值、eADC灶肝比值能作为肝癌与肝转移瘤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胃部病变患者,其中胃癌分化好组11例,胃癌分化差组19例,良性病变组6例,同期健康成人志愿者10名为对照组,4组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采用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测量胃壁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上的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4组胃壁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6,P<0.05);根据ROC曲线,以ADC值<1.36×10-3 mm2/s为标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0.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ADC值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张晖  王勇 《磁共振成像》2018,(4):265-269
目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及灌注成像技术对钼靶诊断为乳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的乳腺病变即可疑恶性的乳腺病变进行影像学分析,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研究,探讨联合应用两种技术对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83例患者共95个乳腺病灶为研究对象。由两名高年资的医师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的磁共振影像特征,并测量所有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灌注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_e)]。把可疑恶性的乳腺病灶按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把这两组间的ADC值的差异及灌注定量参数K~(trans)、K_(ep)及V_e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95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变组有46个病灶,恶性病变组有49个病灶。上述2组中恶性病变组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该平均ADC值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组的灌注定量参数平均K~(trans)、K_(e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技术结合灌注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原发性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至2017年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20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无免疫缺陷病史)资料,通过放疗前后轴位T1WI增强病灶强化最大径变化计算出肿瘤消退率进而将病灶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组和非完全缓解(非CR)组,测量病灶放疗前的最小ADC(ADC_(min))值、平均ADC(ADCmean)值、最大ADC(ADC_(max))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放疗前CR组与非CR间有无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肿瘤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进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求得ADC值的阈值。结果放疗前ADC_(min)值与ADCmean值在CR组与非C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_(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_(min)值、ADCmean值与肿瘤消退率有相关性(r=0.630、0.460,P=0.000、0.005),且分别大于0.602×10~(-3) mm~2/s、0.800×10~(-3) mm~2/s时患者放疗疗效,能在放疗周期完成后达到CR的效果。结论 ADC_(min)值及ADCmean值可以作为预测原发性脑淋巴放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马硬化患者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特点,并评价DTI在海马硬化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例单侧海马硬化患者和32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定量测量双侧海马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FA)、1-容积比(1-VR)和相对各向异性(RA)值并统计。结果正常人双侧海马之间DCavg FA、1-VR和RA均无显著性差异。海马硬化患者患侧海马DCavg显著高于对侧海马和正常志愿者,患侧海马FA显著低于对侧海马和正常志愿者,患侧海马1-VR和RA显著低于正常志愿者,但患侧海马1-VR和RA与对侧海马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TI是海马硬化定侧诊断的有效方法,DCavg升高、FA减低能够作为海马硬化术前诊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李芳  王振海 《临床荟萃》2011,26(4):307-309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方法病毒性脑炎28例进行MRI平扫加DWI检查。病灶部位及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分别进行ADC值测量,比较两侧部位的ADC值大小。结果病毒性脑炎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正常区域明显升高,(1.11±0.21)×10-3mm2/s vs(0.84±0.05)×10-3mm2/s(P〈0.01)。结论 DWI及ADC值可以反映病毒性脑炎病变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信息,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其临床诊断相符合,可为常规MRI检查提供补充信息,对其临床诊疗和评估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30例及对照组30例行DWI检查(b值=800 s/mm~2),测量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对照组正常胰腺组织的 ADC值,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①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494±0.273)×10~(-3) mm~2/s、(1.631±0.281)×10~(-3) mm~2/s和(1.778±0.237)×10~(-3) mm~2/s.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间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以肿瘤组织平均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1.622×10~(-3) mm~2/s)作为诊断胰腺癌的上限阈值点,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3%、86.67%、80.00%、84.62%、76.47%,ROC曲线下面积Az=0.800.结论 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间平均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测量ADC值对于诊断胰腺癌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背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表观弥散系数对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已被临床证实。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人脑不同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的影响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目的:探讨人脑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弥散加权像上纹状体、顶叶皮层及放射冠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变化特征。设计:抽样调查。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对象:选择2000-03/2001-03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60名健康志愿者,男37名,女23名;年龄18~65岁。方法:对60名正常人脑分别进行不同弥散梯度方向(左-右;前-后;上-下)的弥散加权像检查,并测量其纹状体、顶叶皮层及放射冠的表观弥散系数值。主要观察指标:60名健康志愿者纹状体、顶叶皮层及放射冠表观弥散系数值。结果:60名健康志愿者均进入结果分析。纹状体、顶叶皮层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在不同弥散梯度方向上差异无显著性,而放射冠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在左-右、前-后、上-下轴向分别为(5.0±0.5),(4.2±0.6),(15.2±1.4)×104mm2/s,左-右、前-后方向与上-下方向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纹状体、顶叶皮层表观弥散系数值不受弥散梯度方向影响;而放射冠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则受其影响,定量研究放射冠的弥散应该描述其弥散梯度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乳腺癌患者216例,包括SLN转移39例,无SLN转移177例。比较转移组、未转移组间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LN转移的危险性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比较影像和临床病理特征对SLN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影像、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患者年龄、病灶大小、内部强化方式、瘤周/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0.020、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边缘增强和不均匀强化、瘤周/肿瘤ADC值比与SLN转移独立相关(OR=1.15, P < 0.001;OR=15.54, P=0.007;OR=5.24, P=0.006;OR=70.62, P < 0.001);临床病理资料中年龄、CD31与SLN转移独立相关(OR=0.96, P=0.012;OR=2.90, P=0.049)。MRI特征预测效能显著高于临床病理变量(P=0.048)。结论术前DCE-MRI病灶大小、内部增强模式和瘤周/肿瘤ADC比可能有助于预测乳腺癌患者的SLN转移。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反映股骨颈疝窝的水分子弥散特征的研究尚少有报道。目的:利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定量测定对股骨颈疝窝和正常股骨颈进行鉴别,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弥散系数值、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8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患者的资料,全部患者均行X射线平片、CT、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依据CT和常规磁共振成像上异常表现,行股骨颈疝窝弥散系数测量,并与正常股骨颈弥散系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共20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形态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X射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伴锐利的薄层硬化缘的骨质缺损区,磁共振成像上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股骨颈疝窝的表观弥散系数值明显高于正常股骨颈。结果提示,弥散加权成像为股骨颈疝窝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证实股骨颈疝窝的弥散增加和弥散系数值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