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行冠脉搭桥术的老年患者,小剂量硫酸镁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莽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老年患者患者90例,均分为3组,每组30例,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2m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单纯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5 mg氟哌利多,MF1组硫酸镁联合芬太尼镇痛,0.2 μg/(kg·h)芬太尼+0.5 mg/(kg·h)硫酸镁+5 mg 氟哌利多,MF2组硫酸镁联合芬太尼镇痛,0.2 μg/(kg.h)芬太尼+1 m/(kg.h)硫酸镁+5 mg氟哌利多,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48h内的静息镇痛评分(VAS方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情况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12 h内MF1组和MF2组明显低于F组(P<0.05).而在12 h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MF1组和MF2组显著低于F组(P<0.01).MF1组和MF2组之间在静息镇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硫酸镁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氟哌利多联合地塞米松对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PCIA)并发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防治效果。方法 随机将 16 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四组。I组 :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 1mg、吗啡 10mg ;II组 :I组 氟哌利多 5mg ;III组 :I组 地塞米松 10mg;IV组 :I组 氟哌利多 5mg 地塞米松 10mg。观察术后 4 8小时内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间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I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II组、III组、IV组 ;IV组明显低于III组。I组和II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明显高于III组和IV组。结论 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单独应用对术后PCIA所致恶心呕吐有防治作用 ,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但氟哌利多对皮肤瘙痒无效 ,而地塞米松用于防治皮肤瘙痒效果显著 ;两药联合应用 ,在有效控制PCIA相关恶心呕吐的同时 ,明显降低皮肤瘙痒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添加小剂量氯胺酮对芬太尼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IPCA)的影响。方法 选5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 ,F组选芬太尼1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KF组在F组基础上添加100mg氯胺酮 ,分别给两组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静脉镇痛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 ,但KF组能明显增加病人IPCA期间睡眠时梦境及幻觉(p<0.05)。结论 添加小剂量氯胺酮只能增加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期间梦境及幻觉发生比例 ,对镇痛效果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96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8mg(对照组);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8mg(观察组)。每组98例,术毕接PCA泵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观察记录生命体征(BP、HR、SaO2、RR)、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VAS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用芬太尼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镇痛效果确切,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肢骨折手术后采用芬太尼复合液经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分为: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组(PCNA组)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PCIA组),各20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施行臂丛神经肌间沟或腋路阻滞,PCNA组穿刺并置管固定(置管是硬膜外导管)。术中常规监测NBP、ECG、HR、RR、SpO2。手术结束前20min两组患者均予连接自控镇痛泵。PCNA组用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0.4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PCIA组用芬太尼0.8~1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记录用药4、8、12、24和48h时的呼吸、循环指标,镇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尿潴留等副作用。疼痛评分采用VAS法。术后48h进行镇痛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调查采取患者的自我感受。结果:PCIA组SBP、HR与术前比较升高10%~15%,PCNA组循环无明显变化;两组SpO2在95%~100%。术后6~48h的VAS评分,以PCNA组低于PCIA组,PCNA组患者满意率为95%,PCIA组为8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不良反应PCNA组少小于PCIA组,但PCNA组有1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结论:芬太尼复合液经鞘内自控镇痛用药或经静脉自控镇痛用药,都安全有效,但鞘内用药的镇痛质量优于静脉用药,更适用于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下肢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均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行术后镇痛。KS组:氯胺酮80μg/(kg·h)+舒芬太尼0.25μg/(kg·h);S组:舒芬太尼0.5μg/(kg·h)。两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6、12、24、48 h 镇痛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幻觉的发生率。结果 KS组各时点的镇痛评分均较S组低(P﹤0.05)。S组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较KS组高(P﹤0.05)。两组患者均无幻觉发生。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在术后静脉镇痛中能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 OPCAB病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S组为舒芬太尼(1μg/mL)+氟哌利多(0.05μg/mL);F组为芬太尼(8μg/mL)+氟哌利多(0.05μg/mL)。PCIA设定为输注速率为2mL/h,单次自控量2mL,锁定时间15min。给药开始后,分别记录 6、12、24、36和48h5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及血压、心率、呼吸幅度与频率等指标,并观察恶心、呕吐、低血压(低于基础值20%)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S组各时点VAS普遍低于F组,仅术后24h和48h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段Ramsay镇静评分S组普遍高于F组,仅术后24h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S组恶心的例数较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与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OPCAB后PCIA,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休克期患者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或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45例严重烧伤患者于伤后24h内入院,随机分为传统镇痛(CAT)、静脉注射氯胺酮自控镇痛(PCIKA)和静脉注射芬太尼加氯胺酮自控镇痛(PCIKFA)3组,每组15例。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CAT组患者根据需要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和异丙嗪25mg,PCIKA组给予氯胺酮20g/L+氟哌利多50mg/L,PCIKFA组给予氯胺酮10g/L+芬太尼5mg/L+氟哌利多50mg/L,PCIA负荷量均为1ml,PCIA用量为1ml,锁定时间30min,持续输入量1.5ml/h。检测镇痛前和镇痛后1、8、24和48h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北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PCIKA、PCIKFA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AT组(P均〈0.01)。镇痛评分较镇痛前及CAT组明显降低(P均〈0.01)各组患者无恶心、呕吐、幻觉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两组PCIA患者镇痛开始后IL-1、TNF-α与镇痛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TL-6镇痛开始后24h与镇痛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两组PCIA患者IL-1、IL-6及TNF-α均明显低于CAT组(P均〈0.01)。结论 严重烧伤休克期患者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或联合芬太尼进行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并有助于维持此类患者休克期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不同自控镇痛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自控镇痛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A组镇痛泵为0.12%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背景剂量4 ml/h,自控给药量2 ml/次。B组:芬太尼20μg/kg+氟哌利多1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输注速率2 ml/h,单次给药剂量1.0 ml。结果:A组术后2、4、8、1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对应时间;PCIA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效果好于静脉镇痛组,临床应根据术式灵活掌握应用不同自控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195-2197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肛肠科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选择我院择期肛肠手术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双盲分三组,每组50例。麻醉方式选择腰硬联合麻醉,镇痛泵方案A组0.08%罗哌卡因+芬太尼4ug/ml+氟哌利多20ug/ml,B组为0.1%罗哌卡因+芬太尼4ug/ml+氟哌利多20ug/ml,C组为0.12%罗哌卡因+芬太尼4ug/ml+氟哌利多20ug/ml;采用持续背景剂量加PCA量的给药模式;术毕均在创面外敷太宁栓软膏10g。观察各组不同时间段的镇痛效果及尿潴留发生率。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疼痛程度,A组在4h、8h、16h 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毕24h及36h VAS无明显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各时间点的静息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的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潴留发生率C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尿潴留发生率略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模式镇痛下肛肠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罗哌卡因浓度采用0.1%较0.08%的镇痛效果好,尿潴留发生率罗哌卡因浓度0.1%较0.12%低,0.1%罗哌卡因+芬太尼4ug/ml+氟哌利多20ug/ml的镇痛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尿潴留的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蒋洪宇  申颖  刘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45-4346
目的观察小剂量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手术患者行术后静脉镇痛,50例患者分为2组,F组给予芬太尼,KF组给予小剂量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分别进行痛觉视觉模拟(VAS)评分、镇静评分,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高于K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后应用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静脉镇痛是可行的,二者联合应用减少了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大大减轻了患者术后痛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为了提高镇痛效果,减轻其不良反应,我们在芬太尼术后镇痛的同时加用格拉司琼或氟哌利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3种不同浓度的氯胺酮和芬太尼用于静脉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氯胺酮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骨科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K1组,0.1%氯胺酮+咪唑安定10mg;K2组,0.2%氯胺酮+咪唑安定10mg;K3组0.3%氯胺酮+咪唑安定10mg;F组,0.1%芬太尼+咪唑安定10mg.应用病人自控镇痛(PCA)泵LCP给药模式设置;总量100mL,负荷量4 mL,背景输注2 mL/h,PCA 2 mL,锁定时间30min.手术后感觉疼痛明显时(VAS 50mm左右)启动PCA泵.观察PCIA开始2、4、8、12、16、24、36、48 h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K1组较F组差,K2组与F组相当,K3组优于F组(P<0.05).K1、K2、K3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仅个别出现轻微的幻觉或恶心呕吐,且明显少于F组(P<0.01).结论:0.3%的氯胺酮为合适镇痛浓度,可有效安全地用于骨科手术术后PCIA的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对剖宫产手术后产妇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足月产妇14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每组70例,术后实施PCIA。地佐辛组予以地佐辛0.8mg/kg+氟哌利多5 mg,芬太尼组予以芬太尼15μg/kg+氟哌利多5 mg,均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48 h各时点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2组产妇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地佐辛组产妇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均较好,但地佐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ASAⅡ~Ⅲ级择期老年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0例,浓度0.01μg/(kg·min),为Ⅰ组(n=30);浓度0.015μg/(kg·min),为Ⅱ组(n=30);浓度0.02μg/(kg·min),为Ⅲ组(n=30)。行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设定持续给药量为2mL/h,持续输注48h。PCIA为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术后2、4、8、12、24、48h各时间段内的视觉模拟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患者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之比(T/E)。结果:在术后2、4、8、12h时间段内Ⅱ、Ⅲ组镇痛效果优于Ⅰ组(P<0.05);Ⅱ、Ⅲ组T/E比在2、4、8、12h时间段内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恶心、呕吐在3分级别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0.015μg/(kg·min)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用于预防曲马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择期手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曲马多9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电子泵静脉镇痛;B组手术结束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 mg后,以氟哌利多5 mg+曲马多9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电子泵静脉镇痛;C组手术结束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 mg后,以曲马多9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电子泵静脉镇痛,观察术后4、8、12、244、8 h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格拉司琼组嗜睡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氟哌利多组嗜睡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格拉司琼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6.7%、13.3%,与氯哌利多组(83.3%、73.3%)、对照组(96.7%、93.3%)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和氟哌利多组各有6例和3例因呕吐明显而用格拉司琼止吐。结论格拉司琼作为新型的强效止吐药与曲马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复合应用具有用药方便,镇痛防恶心呕吐效果完全、耐受性好等优点,临床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妇产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对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影响。方法56例ASAⅠ~Ⅱ级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CIA组(n=18),镇痛用药为吗啡1mg/ml+氟哌利多0.1mg/ml;PCEA—Ⅰ组(n=19),镇痛用药为吗啡0.1mg/ml+0.125%布比卡因;PCEA-Ⅱ组(n=19),镇痛用药为吗啡0.1mg/ml+0.125%布比卡因+氟哌利多0.1mg/ml。术后4h、24h、48h分别记录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下肢麻木及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CEA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1);术后4~24h,PCEA-Ⅱ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术后追加镇痛、镇吐药的人数也少于PCIA组(P〈0.05)。三组患者皮肤瘙痒、过度镇静等PCA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PCEA镇痛效果良好,硬膜外持续应用氟哌利多可有效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是妇产科术后镇痛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芬太尼、阿托品、氟哌利多混合后自控镇痛治疗急胰腺炎引起的腹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面色仓白、脉细速、四肢厥冷、休克等症状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其分为两组:持续自控镇痛组(A组)和间断肌注镇痛组(B组),每组10人。结果:A组优于B组。结论:芬太尼、阿托品、氟哌利多混合通过自控镇痛泵镇痛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腹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细速、四肢厥冷等症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单用0.15%罗哌卡因的可行性。方法:60例A 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0.15%罗哌卡因(R)组,0.15%罗哌卡因+1μg/m L芬太尼(R F)组。术毕前半小时接入镇痛泵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术后3、6、12、24h V A 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量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结果:两组间各时段V A 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量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用0.15%罗哌卡因在上腹部术后硬膜外镇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用于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7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均为虽经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未能很好地控制疼痛,同时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按是否可以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分成三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n=28例)、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n=24例)和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skinanalgesia,PCSA)组(n=26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镇痛液为200 ml,内含吗啡20 mg+氯胺酮100 mg。静脉和皮下自控镇痛组200 ml内含吗啡80 mg+氯胺酮400 mg。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4小时、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三组病例疼痛明显缓解。三组间视觉模拟评分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和氯胺酮用量PCIA组和PCSA组明显多于PCEA组。PCEA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PCIA组和PCSA组。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PCIA组和PCSA组明显高于PCEA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三组无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都可以有效治疗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经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强、用药量少、副作用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