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滑膜肉瘤(SS)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影像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3例肺SS的相关临床资料、CT特点、肿块大体特点及镜下特点, 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肺SS CT显示肺野密度不均匀的团块状阴影, 界尚清。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或胖梭形, 核呈梭形或卵圆形, 胞质少而不清晰, 瘤细胞间可见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免疫组化结果EMA (+)、CK(+)、CD99(+)、Vim(+)。结论: 通过CT检查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以提高肺S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滑膜肉瘤(PPSS)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肺滑膜肉瘤,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该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征。结果 7例PPSS,其中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49.9岁,7例行CT检查:3例呈类圆形,2例呈巨大不规则形,2例呈"铸形"、"指状";3例病变密度均匀,4例肿块密度不均匀,伴坏死、液化区;增强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较少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可伴同侧胸腔积液。1例行MRI检查:T_1WI呈中等略低信号,T_2WI呈中等略高信号,内见更高T_2WI信号,D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呈轻中度强化。分子病理学检查:由梭形细胞或上皮性细胞组成。3例SYT基因存在断裂异位。结论 PPSS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确诊仍需病理确诊,但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肿瘤的定位、数目、是否侵犯和转移,明确手术可切除性和后期随访等,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透明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对4例透明细胞肉瘤进行眼观、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发病部位3例在下肢,1例在上肢.肿块均无明显包膜.镜检: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周围纤维组织分隔.瘤细胞呈相对一致的圆形或梭形,胞质丰富透亮,有明显的核仁,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显示S-100蛋白,HMB45及vimentin阳性,CK及CD34均呈阴性. 结论透明细胞肉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与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查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肺滑膜肉瘤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总结2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肺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2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及CT检查,均手术切除肿物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胸痛。病理学检查提示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呈流水状排列,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EMA、Bcl-2、Vimentin等阳性。影像学表现为肺部肿块影,边缘清楚或呈分叶状,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可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结论肺的滑膜肉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上无特异性,不易与其他肺或胸膜原发性肉瘤相鉴别,需要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的1 例胸膜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临床资料, 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为73 岁男性, 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气促明显, 胸部CT表现为左肺下叶见巨大肿块影大小约20 cm×14 cm×13 cm, 其内以软组织密度为主, 边缘尚清, 增强后肿瘤内见多发迂曲蚓状肿瘤血管, 病变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左肺上下叶静动脉明显受压变窄, 纵隔向右推移, 左侧胸腔内见液性密度阴影。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取出组织送病理检查, 镜下见少许纤维组织和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梭形细胞, 形态学倾向于间叶组织来源。术后肿瘤标本病理检查镜下示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为主, 纵横交错排列, 细胞丰富区细胞尖细、波浪状, 或栅栏状, 呈细胞纤维样结构, 细胞稀疏区, 细胞明显异型性, 核多形, 核分裂像易见, 间质灶性坏死; 免疫组化示CD34( + ) , CD99( + ) ,Vimentin( + ) 。最后诊断为: 左侧纵隔胸膜恶性孤立性纤维瘤, 手术切除后康复出院, 半年后复查无复发。结论 胸膜恶性孤立性纤维瘤临床无特异性, 诊断主要靠病理以及免疫组化, 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切除, 若术前无远处转移则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石麒麟  夏慧  张晓岚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4):297-298,326,333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PEHE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左肩背部疼痛半年,痰中带血10天,影像学检查发现左上肺占位。肿瘤呈多结节状。镜下肿瘤细胞呈上皮样,部分呈梭形细胞分化。瘤细胞排列结构多样,部分瘤细胞胞质内见含红细胞的空泡,肿瘤间质玻璃样变或黏液变,肿瘤边缘瘤细胞呈息肉样向肺泡内生长。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31、CD34、Vimentin、CKlow。结论 PEHE是少见的肿瘤,需与肺腺癌等疾病相鉴别,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与免疫组化检测。PEHE是低度恶性肿瘤,当肿瘤体积较大、症状重、出现转移、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活跃、出现梭形细胞成分、肿瘤坏死、侵犯血管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多形性脂肪瘤与梭形细胞脂肪瘤是同一瘤谱的两种不同的形态,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良性脂肪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于后颈部、背部和肩部的皮下组织。面部、头皮和上肢等少见[1]。现本报告2例,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性,78岁,因左眼新生物5+年,加重伴左眼梗涩感2+年入院,入院症见:左眼新生物,伴眼部梗涩感及流泪增多,无眼红、眼痛、畏光、流泪,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视物变形,无眼前闪光感,无眼球转痛,无复视等。于2012年08月15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眼眶、结膜下新生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境界清楚。病理检查:肿物圆形,包膜完整,大小约3cmx2.5cmx1cm,切面黄白,质韧。镜下: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脂肪细胞构成,梭形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少见,细胞核短而钝,另见核深染单核或多核畸形巨细胞,胞质呈嗜伊红,细胞的核位于胞质周边排列,也称小花样细胞[2],见图1。间质中可见胶原纤维束将肿瘤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小叶状结构,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见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梭形细胞及小花样细胞S-100(+)见图3,CD34(+)见图4。病理诊断:左眼结膜下多形性脂肪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穿刺细胞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4例有组织病理学对照的HTT穿刺细胞学涂片的病理特点,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等特征,总结HTT主要的细胞学诊断要点及辅助鉴别诊断。结果 HTT细针穿刺细胞学显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部分呈相互黏附的簇状或形成具有小梁状表现的簇状;瘤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胞质中等量或丰富,细胞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细腻颗粒状,可见小核仁,易见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细胞核轮廓不规则,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的特征;间质存在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瘤细胞簇黏附并不紧密,有小梁状或合体样结构,瘤细胞围绕透明变物质呈放射状分布,丰富的嗜酸性或嗜双色性胞质,细胞核相对拉长,无乳头状结构及纤维血管轴心,无砂粒体。组织病理学显示瘤细胞呈梁状、器官样排列,小梁间见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胞质嗜酸,细颗粒状,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结论 结合超声学的改变,仔细观察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间质成分及细胞学特点,考虑HTT的患者可行细胞块Ki-67染色辅助诊断,提高HTT的诊断准确性或术中冰冻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临床及B型超声表现、MRI特点,并结合病理切片讨论MRI信号强弱与组织学的对应关系。方法:对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B型超声、MRI特点及病理结果进行描述。结果: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渐进性突出;B型超声显示眼球后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低或中等回声占位性病变,声衰减中等;MRI检查可见眼眶内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异常信号占位,与玻璃体比较,6例T1加权像(T1WI)呈稍低或中等信号,T2加权像(T2WI)为稍低和较高信号混杂,2例T1WI和T2WI均呈中低信号。8例增强均有轻到中度强化。肿瘤光镜下6例表现为中到大量梭形肿瘤细胞,胞浆嗜酸性,胞核呈梭形,两端较尖,染色深,呈波浪状,细胞呈束状排列,间质含较多胶原纤维和少量黏液样基质。2例肿瘤细胞丰富,生长活跃,呈栅栏状排列,内可见核分裂像,间质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结论: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容易与眼眶内良性肿瘤混淆,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肿瘤的病理构成与MRI信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例19岁男性患者因腹痛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腹腔巨大混合性包块并出血。剖腹探查见肿瘤起源于屈氏韧带处空肠,伴破裂出血。镜下见肿瘤由成片或交织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胞质较少,边界不清,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转导样增强子蛋白-1、B淋巴细胞瘤蛋白-2、CD99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检出 SS18基因重排,确诊为滑膜肉瘤。患者空肠肿瘤切除术后接受6个周期的化疗,12个月后复查CT提示胰腺转移灶,行1周期放疗后未能继续治疗,于确诊小肠滑膜肉瘤15个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11.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显良  张利兵  闫焕 《西部医学》2010,22(10):1870-1871
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2岁4个月女孩突发呼吸困难7天,经抗感染无效,X线片、CT检查呈左肺野巨大圆形软组织肿块,行开胸肿瘤活检,一周后予以介入治疗。结果手术见肿瘤占据整个左侧胸腔,肺,累及纵隔及胸膜,不能手术切除,仅取活检。病理学常规检查:组织结构见分化较差的小圆细胞、梭形细胞,间质成分含不成熟软骨小岛,未见腺管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Vimentin阳性,明确诊断为PPB。患儿经肿瘤血管灌注顺铂及超液化碘油及栓塞介入手术后两天死亡。结论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是罕见胚胎性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方三高  马强  林俐  王秋实  杨新  肖华亮 《重庆医学》2013,(21):2452-2455
目的探讨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及分子病理学检测,报道1例成人PPB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45岁,以"咳嗽及呼吸困难"收住。CT显示左下肺实性肿块。大体检查肿瘤大部分为实性,部分区域可见裂隙及微囊,边界清楚。镜下肿瘤由片层状的恶性原始小细胞及束状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样细胞组成,部分间质玻璃样变性。肿瘤细胞具有混合性母细胞样或肉瘤样特征:分化差的细胞呈胖梭形,胞质界限不清,淡嗜酸性,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MyoD-1表达阳性,而上皮性标记物阴性。经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法检测K-RAS基因3号外显子有突变。结论成人PPB是一种罕见的独具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应注意与其他小细胞或梭形细胞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PSFT)的CT表现及病理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手术及病理学确诊的PSFT 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12例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胸腔内单发的软组织肿块,最大直径3.5~22.6 cm。CT平扫肿瘤呈等或略低密度,8例病灶密度不均匀,4例病灶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3例病灶较均匀中等强化,其余9例病灶强化不均匀。7例巨大者轻微、中度强化和显著强化同时存在;8例病灶内见血管明显强化。10例病灶边缘见胸膜尾征。病理显示肿瘤大体呈圆形或卵圆形,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切面质中偏韧;镜下瘤组织主要由梭形、卵圆形、圆形细胞构成,细胞胞质多少不等;间质内见较多薄壁血管,富于胶原纤维;3例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12例均表现为CD34、Bcl-2、Vimentin阳性,2例CD99、CK、EMA阳性,12例HMB45、S-100均阴性。结论 PSFT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富含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病理形态多样,CD34多阳性表达;PSF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其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性 ,70岁 ,以发现左睾丸肿物 30年 ,渐大伴坠痛3个月 ,于 2 0 0 2年 12月 8日收住院。体检 :左侧睾丸肿大 ,下极后侧触及一肿物 ,质硬 ,约 3cm× 3cm× 2 cm。行左睾丸切除术。病理检查 :送检左睾丸组织 6 cm× 4 cm× 4 cm,切面见一白色圆形肿物 3cm× 3cm× 2 cm ,位于睾丸下后侧 ,附着睾丸表面 ,肿物呈漩涡状 ,编织状排列 ,包膜完整。镜下观察 :肿物由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构成 ,瘤细胞呈梭形 ,细胞质丰富 ,深粉染 ,胞界清楚 ,核居中 ,棒状 ,两端钝圆 ,无间变 ,无核分裂像。瘤细胞平行成束 ,成编织状 ,波浪状排列 (图…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介绍患儿 ,女性 ,10岁 ,右上腹部持续性闷痛 ,体温 39℃ ,4d,无黄疸。体格检查 :右侧中上腹部明显饱满 ,可触及一类圆形巨大包块 ,约 15 cm× 13cm× 10 cm ,边界不清 ,表面光滑 ,无触痛 ,移动性差。入院诊断 :肝母细胞瘤。 CT示 :右肝叶占位 16 cm× 16 cm× 11cm ,类圆形肿物 ,边缘清楚 ,光滑 ,肿物内密度不均匀 ,散在低密度坏死区。右胸腔窄带状积液 ,腹膜后腹腔淋巴结未见肿大。在全麻下行右肝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 :右肝肿物 16 cm× 16 cm× 12 cm,境界清楚 ,部分区域坏死 ,质地软 ,切面呈囊性状。镜下瘤细胞呈长梭形 ,星形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67-169+封三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 例经病理证实为骨化性纤维黏液样瘤(OFMT)病例的临床及MRI 表现、并复习文献,总结了OFMT 的临床、病理与影像特征:软组织的无痛性肿块;MRI 上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显著、不均匀强化,内见小片状、条状低信号影;由圆形、卵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分布于间质中,内见小灶骨化;免疫表型示波形蛋白阳性。希望以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例 1,女性 ,5 2岁。发现左颈部肿物 6年 ,近 1年明显增大而入院。查体 :左颈部肿物约 5 cm× 4 cm ,境界清楚 ,无压痛 ,可随吞咽上下移动。甲状腺同位素扫描 :左甲状腺肿大 ,放射分布不均匀 ,下极呈冷区 ,右叶正常。临床诊断 :左甲状腺腺瘤。行左甲状腺腺叶及肿物切除术 ,术中冷冻切片报告为低度恶性梭形细胞肉瘤。病理检查 ,巨检 :送检甲状腺组织一端见卵圆形肿物 6 cm× 5 cm× 4 cm ,包膜完整 ,实质性 ,切面呈现灰白色 ,灰黄色 ,分叶状 ,质韧。镜检 :肿瘤实质由大量梭形细胞杂以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构成 (图 1)。梭形细胞边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自1997年9月~1999年9月,对52例宫颈尖锐湿疣 患者常规行阴道镜检查,辅以病理学诊断,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年龄18~52岁,单纯宫颈尖锐湿疣14例,并发外阴及阴道尖锐湿疣38 例,所有患者均在阴道镜下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全部符合临床诊断。   1.2 方 法 检查前24 h不性交,不冲洗,不做内诊检查。患者取截石位,插入阴道窥器,暴露宫颈,以 3%醋酸涂布宫颈,20~30 s后使宫颈组织肿胀,粘液消失,清晰度增加,病变部位清晰可见 。   1.3 阴道镜像及病理诊断标准 宫颈尖锐湿疣初起为微小散在的乳 头状疣,逐渐增大或互相融合,形成鸡冠状或菜花状团块,涂醋酸后变白,并见中央血管袢 状扩张和基底部融合的菜花样病变。宫颈尖锐湿疣病理诊断特点为: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棘层上部和颗粒层有挖空细胞,间质 见炎症细胞浸润。   如果同时并发宫颈非典型增生,可出现如下阴道镜像 ①白色上皮:涂醋酸后发白,境界清 楚 ,无血管。病理检查为非典型增生。②点状血管:涂醋酸后发白,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而有 极细的红点,碘液试验不着色,病理检查为非典型增生。③镶嵌:为异型上皮呈片块状增生, 大小、形态基本相同。一般表面平坦,如呈不规则突起,将血管推向四周,表示细胞增生过速, 应注意癌变。病理检查为非典型增生。宫颈非典型增生病理诊断特点:增生细胞可为棘细胞及基底细胞,上皮细胞呈梭形或多 边形,大小和形状皆不一致,胞核中质变大,呈梭形、椭圆形或圆形,颗粒变粗,分布较均 匀,染色加深,上皮细胞的排列方向失常,若变化限于上皮的下1/3称为轻度非典型增 生,若累及上皮的下2/3可称为中度非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9.
肺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52岁,左胸部疼痛伴间歇性发热1个月,加重2天入院。平时咳嗽伴少量粘液痰。有吸烟史。胸部X线检查(图1):左侧心缘旁可见一大小约4.5cm×2.5cm椭圆形致密影,密度较均匀,边缘较规则,上界可见毛刺征,左侧心缘清晰。X线诊断左下肺肿瘤性病变。手术见肿瘤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广泛与后胸壁粘连,有包膜,囊性感,位置固定,切开见白色鱼肉样组织及干酪样坏死物,镜下组织形态呈肉瘤样结构,有多形梭形细胞、巨细胞、黄色瘤细胞和炎症细胞混杂排列,病理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四肢真皮内或深部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肾脏粘黏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白。镜下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境界清楚,由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相互构通的小管构成。小管由立方和梭形细胞组成,可见平滑肌瘤样的梭形细胞灶。肿瘤间质黏液样。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EMA、CD15和VIM( ),CD10(-)。结论: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肿瘤,肿瘤细胞核圆形或梭形,异型性很小,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