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家兔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心房肌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家兔30只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起搏(NSP)组、氟沙坦起搏(LP)组。观测每组基础状态、快速心房起搏时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心房肌L-型钙通道的电流密度(ICa-L)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快速起搏8h后NSP组AERP的下降较LP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组较NSP组心房肌IC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标准差显著降低(P〈0.05)。结论氯沙坦可以抑制快速心房起搏引起AERP缩短及心房肌ICa-L离散度增加,从而减轻心房颤动(AF)的电重构。  相似文献   

2.
依贝沙坦对慢性房颤犬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房颤后的心房电重构(AER)现象并探讨其电生理机制,以及依贝沙坦对AER的影响,为房颤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和资料。方法:建立右心房高速起搏(500次/min)2周的慢性房颤犬模型,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起搏组和药物组(起搏 依贝沙坦)3组,每组各6只犬。将6对双极记录电极分别缝于高位左、右和低位左、右心房外膜以及左、右心耳,采用心脏程序期前刺激法(S1S2),分别测量基础起搏周长为300、250和200ms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AERP频率适应性、AERP离散度、房颤诱发率及平均持续时间等电生理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起搏组的AERP显著缩短、频率适应性不良、AERP离散度增高、继发性房颤诱发率增高且持续时间延长(P<0.01),而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周快速心房起搏可导致实验犬的AER,依贝沙坦可有效地阻止AE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频刺激右心耳引起家兔慢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高频率起搏刺激右心耳建立家兔慢性心房颤动模型的方法.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植入起搏电极但不起搏;实验组10只家兔予开胸植入双极电极并予以(800次/min)刺激右心耳30d,4h/d,术后定期监测起搏、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同时测定起搏前及房颤发生后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均完成了实验,术后第7d,7只(70%),兔发生了房颤,2周时共有8只(80%)发生了房颤并能稳定维持(与对照组比较,P<0.01),30 d时仍示房颤,其余2只兔至30d时仍呈起搏心律;对照组则未发生任何心律失常情况.AERP缩短,AERP频率适应不良,与基础状态相比有显著意义.结论 长期高频率起搏刺激家兔右心耳是建立慢性房颤模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维琴  杨娟  牟霞 《贵州医药》2013,37(1):89-91
心房纤颤(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欠佳。研究表明,心房电重构是房颤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心房肌动作电位时间(APD)和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缩短是电重构的基本特征,而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是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蝙蝠葛碱对家兔急性房颤连接蛋白40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快速心房起搏所致急性心房颤动 (房颤 )对家兔心房肌组织Ca2 + 含量和连接蛋白 4 0 (Connexin 4 0 ,Cx4 0 )重构的影响以及钙通道阻滞剂蝙蝠葛碱 (DAU)的干预作用 ,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32只家兔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n =8)、房颤组 (n =12 )、DAU组 (n =12 )。经颈内静脉将电极置入右心房 ,对照组不予心房起搏 ,另外两组以 6 0 0beat·min-1行快速心房起搏以诱发房颤 ,并且DAU组于快速起搏前 30min按 5mg·kg-1静脉给予DAU ,其余两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用生化方法检测右心耳组织Ca2 + 含量 ,并分别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x4 0的含量和分布。结果 房颤组心房组织Ca2 + 含量高于对照组 ,Cx4 0含量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 ,房颤组Cx4 0分布不均一 ;蝙蝠葛碱组Ca2 + 、Cx4 0含量分别低于和高于房颤组 (P均 <0 0 5 ) ,Cx4 0分布不均一的程度较房颤组减轻。结论 快速心房起搏诱发急性房颤可引起家兔心房肌Ca2 + 含量升高、Cx4 0含量降低和分布不均一 ,蝙蝠葛碱能有效抑制Ca2 + 含量升高、减轻Cx4 0重构 ,钙超载可能参与房颤Cx4 0重构。  相似文献   

6.
辣椒素对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辣椒素对离体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经典玻璃微电极方法。结果:辣椒素(10 μmol/L)使窦房结起搏细胞的零相最大上升速度(V_(max))由(2.4±0.5)V/s降至(1.7±0.2)V/s(P<0.05);舒张期除极速度(VDD)由(91±34)mV/s降至(70±30)mV/s(P<0.01);起搏放电频率(RPF)由(186±14)beat/min降至(162±10)beat/min(P<0.01);最大舒张电位(MDP)绝对值由(49±3)mV降至(44±2)mV(P<0.01);动作电位幅度(APA)由(55±4)mV降至(49±4)mV(P<0.05)。复极化90%时间(APD_(90))则由(149±21)ms延长至(167±27)ms(P<0.01)。应用辣椒素受体阻断剂钌红(10 μmol/L)对辣椒素的上述电生理效应无影响。提高灌流液中钙离子浓度(5 mmol/L)以及应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K-8644(0.5μmol/L)均可抑制辣椒素对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20 nmol/L)可逆转辣椒素所引起的除极化时间延长和MDP的降低。结论:辣椒素对家兔窦房结细胞有负性变时作用,这些效应可能与其抑制钙离子内流及/或钾离子外流有关,而非由辣椒素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检测评价心肌活动指数(Tei指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头猪进行快速右心室起搏,分别于起搏前及起搏3周关闭起搏器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内径(LVDs)、等容舒张时间(IVRT)、等容收缩时间(IVCT)和射血时间(ET),计算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和左室心肌活动指数。结果起搏后LVDd(4.66±0.16)cm、LVDs(3.73±0.17)cm较起搏前LVDd(3.80±0.12)cm、LVDs(2.20±0.14)cm明显增大,(P<0.01);起搏后IVRT(0.07±0.01)sI、VCT(0.05±0.01)s,较起搏前IVRT(0.05±0.01)s、IVCT(0.04±0.01)s延长,(P<0.01);起搏后ET(0.18±0.02)s较起搏前(0.20±0.02)s缩短;起搏后MPI(0.69±0.16)较起搏前(0.47±0.07)明显延长。结论心肌活动指数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心脏的整体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辣椒素对人心房肌的电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经典玻璃微电极方法记录人心房肌特殊细胞的动作电位。结果 辣椒素(1~ 30 μmol·L- 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心房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幅值 ,0期最大除极速率 ,舒张期 (4相 )除极化速率和起搏细胞放电频率 ,此外还缩短 90 %动作电位时程。应用L 型钙通道开放剂BayK86 44(0 .5 μmol·L- 1)可拮抗辣椒素对人心房肌纤维的上述电生理效应 ,但辣椒素受体竞争性抑制剂cap sazepine(10 μmol·L- 1)对辣椒素的效应并无影响。结论 辣椒素对人心房肌具有负性变时作用 ,并可缩短复极化时程。这些效应可能与其抑制钙离子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自主神经受体激动剂对豚鼠离体心房肌电生理参数的影响及其对20min快速刺激引起的心房肌动作电位的变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观察乙酰胆碱(Ach)、丙基肾上腺素(Iso)和去甲肾上腺素(NA)灌流前后3种频率(120,60,40次/min)下豚鼠离体心房肌动作电位的变化,然后给予20min400次/min快速刺激,比较对照组和3个药物灌流组的恢复过程。结果:Ach可缩短动作电位时程(APD)和不应期(ERP),延长快速刺激后的APD和ERP的恢复过程,Iso可缩短ERP,增加与起搏有关的心律失常的发生,延长快速刺激后ERP的恢复过程,对APD90的恢复过程无明显影响。NA延长APD90及ERP,对恢复过程无负性影响。结论:迷走神经在房颤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加重电重构的发生,钙离子超负荷不是惟一的机制。交感神经兴奋利于房颤的诱发,但由于α、β受体的作用相拮抗,交感神经在电重构中不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家兔快速心房颤动(AF)模型的干预效果.方法 24只白兔随机均分为快速心房起搏AF(A)组、快速心房起搏AF±葛根素40 mg/kg治疗(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A组与B组连续刺激7d,AF稳定后开胸取左心房组织,检测房颤前后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β1亚单位和人类电压门控性钾通道Kv4.3 mRNA的表达,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心房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C组比较,A、B组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α1、β1亚单位和钾通道Kv4.3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下调(P<0.01).A组心房肌细胞肌纤维溶解,线粒体明显肿胀、变形,出现空泡,嵴排列紊乱、融合或消失;B组上述改变较A组减轻.结论 葛根素可以改善快速AF所致的心房电重构,对AF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苦参碱对心房颤动犬心房肌I_(KM3)电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时犬心房肌M3受体介导IKM3电流的变化及苦参碱对IKM3的作用,为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快速心房起搏致心房颤动犬模型,通过膜片钳技术比较犬心房肌正常和模型组电流变化及药物作用的不同。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犬心房肌IKM3电流密度明显增高(实验电压+50mV时,232±81pAvs198±80pA,n=4,P<0.05),苦参碱对IKM3电流有抑制作用,且对正常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M3受体及其介导的IKM3电流可能是治疗房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引起的房颤大鼠心房电重构特征。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CaCl210mg/mL+ACh 66μg/mL混合液尾静脉注射诱发大鼠房颤,连续诱发7d,正常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7d。心电图监测大鼠房颤持续时间、心房复极相关心电图参数变化。7d后,观察正常和房颤大鼠心房肌有效不应期,Western-blot法测定心房肌通道蛋白Kv 1.5、Kv 4.2/4.3,钙稳蛋白FKBP 12.6和缝隙连接蛋白Cx40的表达。结果:Ach-CaCl2连续静脉注射引起大鼠房颤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与正常组相比,房颤大鼠P波变宽,Pd增大,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P<0.01),同时心房肌Kv 1.5、Kv 4.2/4.3表达下降,FKBP12.6减少,Cx40含量下降(P<0.05)。结论: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持续给予7d,大鼠心房发生电重构,特征符合或接近临床房颤基质电重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佐民 《黑龙江医药》2012,25(5):688-689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房纤颤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对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对57例心房纤颤行永久单腔起搏器植入后行门诊随访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通过程控仪获取起搏器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并分析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中位数为60d,97d的随访观察,患者植入起搏器前后[(54.38±14.28)ng/Lvs(68.17±25.27)ng/L,P<0.05],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后血浆BNP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68.17±25.27)ng/Lvs(49.53±32.42)ng/L,P<0.05]。结论:永久性心房纤颤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调低起搏下限频率有助于降低起搏相关的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植物性雌激素金雀异黄素对人心房肌的电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植物性雌激素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ST)对人心房肌的电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经典玻璃微电极方法.结果:GST(10-100μmol/L)抑制人心房肌纤维的舒张期(4相)除极化速率(VDD)和起搏细胞放电频(RPF),此外,GST(100 μmol/L)缩短APD_(90).应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K8644(0.5 μmol/L)可拮抗GST对人心房肌纤维的上述电生理效应,但NO合酶阻断剂L-NAME(1 mmol/L)对GST的效应并无影响.结论:GST对人心房肌具有负性变时作用,并可缩短复极化时程.这些效应可能与其抑制钙离子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房间隔缺损患者心房肌组织中HCK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玲梅  孔祥清  盛燕辉  杨荣  曹克将 《江苏医药》2006,32(11):1001-1003
目的探讨HCK(hemopoietic cell kinase)基因在心房肌组织中的表达与房间隔缺损(ASD)的病理生理学关系。方法获取10例单纯Ⅱ孔型ASD患者和8例正常对照者右房心耳肌组织标本,采用RT-PCR技术检测HCK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HCK基因mRNA在正常心房肌和ASD心房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ASD患者心房肌组织中的HCK基因表达丰度为(24.50±10.2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0.19±17.03)%(t=5.5100,P<0.01)。结论HCK基因在心房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SD的病理生理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肌钙激活蛋白酶(calpain)系统表达水平改变及其与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风湿性心脏病窦性心律患者1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于手术时取左心耳心肌标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calpain及其抑制剂calpastat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和右心房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0.001),房颤组和对照组心房肌calpainⅠ、calpainⅡ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组calpastatin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calpainⅠ、calpain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lpastat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alpainⅠ、calpainⅡ蛋白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67,r=0.55,P<0.05),calpastatin蛋白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显著负相关(r=-0.73,P<0.05)。结论房颤所引起calpain系统的蛋白表达改变,使calpain/calpastatin系统相互间作用失衡,造成多种蛋白被降解可能是心房重构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房颤病人钙超载机制与电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增加。目前对AF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认为其发生与电重构有关。电重构以有效不应期(ERP)缩短,ERP频率适应性下降为主要特征。现认为其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超载有关,在介导房颤短期或长期的电生理重构方面钙超载是首要因素,同时,钙超载也与组织重构、房颤持续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新生大鼠,差数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valsartan)进行干预;采用相差显微镜测量细胞大小;测定心肌细胞3H-亮氨酸参入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c-myc和c-jun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用MTT法检测发现,培养的心肌细胞中加入TSN(5~80μmol·L-1),24h后会产生微弱的细胞毒性,但心肌细胞单层在TSN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同步收缩。在AngⅡ持续作用7d后,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直径增大(28·5±3·8)μm,与对照组(19·8±1·9)μm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SN抑制AngⅡ介导的心肌细胞直径增大(21·3±2·5)μm,与Ang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ngⅡ作用24h后,心肌细胞合成速率AngⅡ组(1900±100)cpm较对照组(1205±129)cpm明显增加(P<0·01),TSN和valsartan本身对心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没有影响,但均能抑制AngⅡ刺激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P<0·01)。在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作用30min后,c-fos、c-myc和c-jun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预先加入TSN或valsartan作用30min,可阻断AngⅡ的作用(P<0·01),而TSN和valsartan本身对原癌基因c-fos、c-myc和c-junmR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TS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可能与其抑制了原癌基因c-fos、c-myc和c-ju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钾通道阻断剂氯化铯(CsCl)诱发小鼠心房肌和心室肌早后去极化(EAD)的异同.方法:以游离的小鼠左室乳头状肌和右房组织条为标本,细胞内微电极记录跨膜动作电位(AP)和EAD.结果:CsCl可显著延长小鼠心房肌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并诱发出EAD.EAD的起始电位均在-30至-60 mV 之间,但CsCI作用的有效浓度不同(心室肌为3 mmol·L~(-1);心房肌为5 mmol·L~(-1)),且心房肌的EAD多表现为触发发放型(6/9)并具频率依赖性,心室肌的EAD多表现为平台突起型(14/17)而无频率依赖性.结论:低浓度CsCl在小鼠心室肌较心房肌更易诱发EAD且二者表现形式不同,提示小鼠心房肌和心室肌的钾通道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犬心房顿抑模型,观察相应凝血指标的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12只犬麻醉后经静脉将导管插入右心耳,进行持续快速起搏300min(450次/min),其间持续血液动力学监护。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是否存在自发性回声显像现象并评价左、右心房大小及功能。所有指标均在窦性心律下测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D-二聚体浓度。结果快速起搏5h后双房内径明显扩大,LAEF、RAEF及二尖瓣瓣尖水平舒张晚期A波流速峰值明显下降,证实心房顿抑发生。起搏后GMP140和D-二聚体浓度升高。结论心房顿抑时血栓前状态形成可能与血流瘀滞、血小板话化和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