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灌酸盐敷料在烧伤供皮区创面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叶溱  陈炯 《浙江医学》2001,23(4):248-249
关于烧伤手术供皮区创面的处理 ,传统方法是采用凡士林纱布贴敷 ,该法存在渗血多、患者疼痛、创面易感染和愈合迟缓等缺点。我科于1998年2月至2000年2月使用藻酸盐敷料贴敷 ,具有止血佳、防感染、疼痛轻、创面愈合快等特点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因烧伤取自体皮手术病人57例 ,供皮区均为大腿。其中治疗组35例 (男19例 ,女16例 ) ;年龄6~52岁 ,平均年龄(26.1±22.06)岁 ;供皮区面积 (指占人体总体表面积的百分比 ,下同 )1%~6% ,平均3.52 %±2.75%。对照组22例 (男13例 ,女9例 ) ;年龄5~…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半纤维素单纯闭合性敷料Veloderm促进烧伤整形手术刃厚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将Veloderm外敷于首次烧伤或整形手术刃厚供皮区创面(试验组,n=24),以临床常用且疗效确定的凡士林油纱布作为阳性药平行对照(对照组,n=24),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手术后第7天的创面愈合百分率、累计痊愈率及总有效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Veloderm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以及使用的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6.25±1.11)d和(7.00±0.93)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创面愈合百分率、累计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7.92±5.69)%、87.50%和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37±8.92)%、58.33%和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病例。结论纤维素单纯闭合性敷料Veloderm外敷对烧伤或整形手术供皮区创面的愈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使用安全性良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半纤维素单纯闭合性敷料Veloderm®促进烧伤整形手术刃厚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将Veloderm®外敷于首次烧伤或整形手术刃厚供皮区创面(试验组,n=24),以临床常用且疗效确定的凡士林油纱布作为阳性药平行对照(对照组, n=24),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手术后第7天的创面愈合百分率、累计痊愈率及总有效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Veloderm®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以及使用的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6.25±1.11) d和(7.00±0.93) 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创面愈合百分率、累计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7.92±5.69)%、87.50%和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37±8.92)%、58.33%和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病例。结论 纤维素单纯闭合性敷料Veloderm®外敷对烧伤或整形手术供皮区创面的愈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使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50-53
目的 观察纳米银敷料治疗供皮区创面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刃厚纳米银组30例,刃厚凡士林组30例,中厚纳米银组30例,中厚纳米银组30例,分别采用纳米银敷料及凡士林纱布覆盖供皮区创面。观察创面感染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刃厚纳米银组及中厚纳米银组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未发生创面感染现象;刃厚凡士林组(5例)及中厚凡士林组(6例)术后均出现部分感染病例,与纳米银组(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刃厚、中厚纳米银组供皮区分别与刃厚、中厚凡士林组愈合时间比较[(9.5±1.5)、(13.4±0.8)及(14.6±2.4)、(18.3±2.5)]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皮区创面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创面感染,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对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烧伤病人 49例 ,使用rhEGF进行创面治疗 ,用时选择与治疗组烧伤面积与深度相似的同体创面作对照 ,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创面的愈合情况。rhEGF的安全性检测包括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及全身与局部不良反应。结果 :rhEGF用于浅Ⅱ度、深Ⅱ度、取皮区和晚期创面后 ,使创面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 2~ 4d(P <0 .0 1) ,总有效率达 89.8%。治疗过程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应用rhEGF可显著促进伤创面愈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烧伤创面敷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文伦 《医学文选》2003,22(5):730-732
烧伤创面是贯穿烧伤治疗始终的矛盾焦点 ,几十年来 ,各国学者都在致力于通过各种疗法积极促进创面修复 ,随着对创面愈合研究的深入 ,人们认识到使用敷料的目的远远不只是为了覆盖创面 ,敷料还必须能帮助创面愈合 ,同时也由于材料学和工艺学的进步 ,使敷料在近几十年中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现根据构成敷料的原材料把各种敷料综述如下。1 常规敷料  常规敷料由天然植物纤维或动物毛类物质构成 ,如纱布、棉垫、羊毛等。其优点是 :保护创面 ,有吸收性 ,制作简单 ,价格便宜 ,可重复使用。缺点是 :无法保持创面湿润 ,创面愈合延迟 ;敷料纤维易…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加速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以片移植修复创面已为临床广泛应用,但存在供皮愈合时间长或难以愈合的问题。为了提高中厚供皮区愈合速度和质量,本文根据高压氧可增加组织氧含量的原理,设计了用高压氧治疗和常规治疗的对照实验研究,发现高压氧可显著加快中厚供皮区创面的愈合速度和提高创面愈合的质量。本文还对高压氧治疗的时机,作用原理进行了讨论,说明高压氧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爱肤敷料在中厚皮片供皮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多爱肤(DuoDerm)敷料作封闭疗法对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对52例封闭疗法病人和50例传统疗法病人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可能性及其疼痛程度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封闭疗法较传统疗法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短6.5d,创面疼痛程度低,未引起创面感染及其它不良反应。结论用多爱肤敷料做封闭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新蕾  许建允  孟红阳 《当代医学》2021,27(12):121-122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对供皮区形成难愈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8月解放军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收治的植皮患者56例,使用ZIMMER气动取皮机取中厚皮片后的供皮区,术后1个月未愈合或者再破溃形成的创面56例,在进行创面清洗同时,创面外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无菌敷料包扎,每2天换药1次,治疗期间维持营养平衡,治疗1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随访3个月供皮区愈合色素沉着较其他早期愈合部位轻.结论 湿润烧伤膏能有效促进供皮区破溃形成的难愈创面的愈合,同时对愈合后瘢痕及色素沉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烧伤患者血浆IL-8的变化与延迟复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  徐庆连  蔡晨 《安徽医学》2002,23(1):10-11
目的探讨烧伤后血浆IL-8水平的变化与烧伤严重程度及延迟复苏的关系.方法对24例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为30%~92%的烧伤患者,按面积和深度分为四组,分别于伤后18 h,1、2、4、7 d取血,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8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TBSA<50%组血浆IL-8水平在伤后18 h即显著升高(P<0.01),后呈下降趋势,至伤后7 d仍高于正常(P>0.05);TBSA>50%组IL-8水平在伤后各时相点明显高于TBSA<50%组(P<0.01或P>0.05);Ⅲ度TBSA>30%组IL-8水平在伤后各时相点明显高于Ⅲ度TBSA<30%组(P<0.01或P<0.05).延迟复苏组IL-8水平在伤后各时相点明显高于早期复苏组(P<0.01或P<0.05),而且下降趋势平缓.结论烧伤后和烧伤后延迟复苏均能诱导机体产生大量IL-8.血浆IL-8水平与烧伤面积大小、烧伤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延迟复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组与盐酸哌替啶对烧伤植皮患者术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烧伤植皮患者70例,根据术后镇痛药物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对照组给予盐酸哌替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患者镇痛前后进行疼痛评分.观察两组患者镇痛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8(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以及两组患者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镇痛前,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1、2、4h后,研究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给药后12 h 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给药后8、12、24 h 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期间,研究组恶心呕吐以及嗜睡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组用于烧伤植皮患者术后镇痛,起效时间快,能够改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 摘要 ] 目的 观察负压伤口疗法(NPWT)联合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在烧伤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6年3月—2019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创面的患者107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患者意愿分为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治疗组36例、单纯NPWT治疗组36例、联合治疗组35例。入院后患者创面均常规清洁消毒,尽量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及渗出物。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治疗组患者创面外敷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涂布单层纱布行半暴露治疗,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直至肉芽组织基本覆盖创面床。单纯NPWT治疗组患者采用持续式负压吸引模式,负压值为-16.6kPa,持续负压治疗13~15天。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外敷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涂布单层纱布后联合持续式负压吸引,治疗9~10天。单纯NPWT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负压引流堵塞情况则及时更换负压材料。于清创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学培养,统计细菌清除情况;记录3组患者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时间、更换负压材料次数或者换药次数。之后3组患者均行植皮手术,记录3组患者创面移植皮片成活率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χ2检验、方差分析。 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为(9.7±1.2)、(23.1±1.8)d,均明显短于单纯NPWT组的(13.9±1.1)、(27.8±2.0)d和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的(21.3±2.4)、(37.1±3.7)d,P值均小于0.01。联合治疗组患者更换负压材料次数明显少于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患者换药次数及单纯NPWT组患者更换负压材料次数(P值均小于0.01)。联合治疗组患者移植皮片成活率为(90.0±2.9)%,明显高于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的(84.2±4.2)%,P <0.01,与单纯NPWT组(90.9±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清创前,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单纯NPWT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分别有36、36、35处创面检出细菌;治疗后,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单纯NPWT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分别有18、5、5处创面检出细菌。单纯NPWT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细菌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组(P值均小于0.01),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细菌清除效果与单纯NPWT组相近(P >0.05)。 结论 NPWT联合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可快速清除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和细菌,负压引流堵塞发生率低,缩短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临床疗效优于单纯NPWT或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治疗,是一种较佳的准备植皮创面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刮痂术及新鲜异体皮覆盖烧伤创面在深Ⅱ度烧伤早期创面组织进行性损伤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对48只SD大白鼠86处深Ⅱ度烧伤创面行刮痂术及新鲜异体皮覆盖,用组织病理学观察真皮层、炎性反应、上皮生长、愈后瘢痕情况。结果伤后8h内行刮痂术及新鲜异体皮覆盖创面,淤滞区有逆转,创面变浅,上皮生长快,愈后瘢痕轻;而未行刮痂术组,淤滞区无逆转,创面逐渐加深,炎性反应较重,上皮生长相对慢,愈后瘢痕较重。结论刮痂术及新鲜异体皮覆盖烧伤创面能使淤滞区逆转,创面变浅,渗出及炎性反应减少,对防止深Ⅱ度创面组织进行性损伤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Ma T  Jia CY  Jiao DK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1000-1003
目的 探讨自体刃厚皮、中厚皮及全厚皮覆盖SD大鼠深Ⅱ°烧伤创面对创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每只大鼠制作10%体表面积的深Ⅱ°烧伤模型,伤后即刻削痂并采用自体刃厚皮、中厚皮及全厚皮覆盖创面,同体相同对照创面伤后不做任何覆盖,A组于植皮后48 h取材,B组于植皮后7 d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创基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定量检测肌成纤维细胞(α-SMA阳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α-SMA阴性细胞)的数量,计算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结果 植皮后48 h取材组对照创面、刃厚皮移植创面、中厚皮移植创面和全厚皮移植创面创基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率分别为(76.3±3.3)%、(69.8±1.6)%、(57.5±1.6)%、(44.7±1.7)%;植皮后7 d取材组上述4种创面创基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率分别为(72.9±6.1)%、(63.6±4.7)%、(50.2±1.6)%、(32.3±1.2)%.对照创面创基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均高于各实验创面(均P<0.01);刃厚皮、中厚皮及全厚皮移植创面两两比较,创基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D大鼠深Ⅱ°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率与其创面的覆盖方式直接相关,这可能对远期瘢痕收缩的程度有直接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in split-thickness skin, inter-mediate thickness skin and full-thickness skin autograft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fibroblasts into myofibroblasts in rats after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 Methods A total of 40 SD ra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 Group B, n =20 each). In Group A, tissu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Day 2 after skin-grafting while Day 7in Group B. In each group, every rat was scalded to cause deep partial thickness wound with an area of 10% of total body surface. The wounds received eschar shaving instantly coupled with skin-autograft, covering with thin split-thickness skin, inter-mediate thickness skin and full-thickness skin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control wound on the same rat was scalded only. Then the expression of α-SMA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each wound. And the numbers of myofibroblasts (α-SMA positive cells ) and fibroblasts (negative cells) were counted to calculate the conversion ratio of myofibroblasts. Results In Group A, the conversion ratios of myofibroblasts of control, thin split-thickness skin autograft, inter-mediate thickness skin and full-thickness skin groups were (76. 3 ±3. 3)%, (69. 8 ± 1.6)%, (57.5 ± 1.6)% and (44. 7 ± 1.7 ) % respectively. In Group B, the ratios were (72. 9 ± 6. 1 ) %, ( 63.6 ± 4. 7 ) %, ( 50. 2 ±1.6)% and (32. 3 ± 1.2)% respectively. The ratio was higher in control group than that in any other one (P <0. 01 ). There was statis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in split-thickness skin, inter-mediate thickness skin and full-thickness skin autograft groups ( P < 0. 05 ). Conclusion A direct association may exist between the conversion ratio of myofibroblas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kin-grafting in rats after deep partial thickness scalding. It is probably related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scar contracture in the long-ter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磨削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病例,选择病情相当的182例深Ⅱ度烧伤创面,其中将87例采用传统削痂法的病例作为削痂组,95例采用磨削法的病例作为磨削组。比较两组愈合时间和瘢痕形成情况。【结果】采用磨削法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磨削组较削痂组,面颈部创面愈合时间缩短5d,四肢创面缩短4d,躯干创面缩短4d,同时也可抑制创面瘢痕的形成。【结论】磨削术可缩短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同时抑制瘢痕形成,是创面处理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冷疗在治疗中小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创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30例应用冷疗法治疗的中小面积烧伤患者,另选择同期未予冷疗治疗仅进行常规换药的1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烧伤愈合时间以及治疗组冷疗开始至疼痛缓解的平均时间、冷疗后持续疼痛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烧伤创面愈合时间<14 d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深Ⅱ度烧伤患者冷疗开始至疼痛缓解的平均时间、冷疗后持续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浅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小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创面行冷却疗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入院时即为烧伤创面脓毒症的后续治疗方案。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入院时能明确诊断烧伤创面脓毒症的病例,进行了以一次性切除绝大部分感染创面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共21例,治愈20例,治愈率95.2%。结论对于入院时即为烧伤创面脓毒症的病人,尽快尽可能彻底地清除感染创面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郑敏  黄素群 《重庆医学》2015,(16):2197-2199
目的:观察负压伤口治疗(N PW T )技术不同负压值对植皮效果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负压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7月四肢慢性创面床拟行植皮术的80例患者分为A~H 8组,A组植皮后常规打包加压,B~ H组分别施加-10、-20、-30、-40、-50、-60和-70 kPa的持续负压,并观察效果。结果施加负压的B~H组在患者舒适度、皮片存活面积和伤口愈合时间方面显著优于A组(P<0.05)。-10~-40 kPa间,舒适度随负压值的增加而降低(P<0.05);皮片存活面积在B、C组最大;创面愈合时间B、C组最快(P<0.05)。结论植皮创面施加-10 kPa压力的持续负压,即可提高植皮效果又能保证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颜面部煤尘燃爆深度烧伤后严重毁容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煤尘燃爆颜面部深度烧伤患者,早期采用保守磨削痂、延期植皮和双眼睑早期减张、扩张创面立即植皮的处置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于伤后3周内创面全部愈合。随诊3个月,未发现明显瘢痕增生和畸形,面部表情自然,情绪表达充分。结论应用早期保守磨削痂延期植皮的方法,可促进全颜面创面尽快修复,减少瘢痕增生和颜面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