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是指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1]。是新生儿期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活产儿中发病率0.1%~0.2%[2],目前临床治疗虽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其病死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10%~20%)。本研究对68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通过联合应用西地那非和酚妥拉明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持续肺高压( PPHN)是指生后由于肺血管阻力的持续增加和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而产生的一种状态。当肺循环压力超过体循环压力时,大量血液通过开放的卵圆孔和动脉导管产生右房向左房、肺动脉向胸主动脉的右向左分流。临床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和发绀。 PPHN发生率约为活产儿的1/1400。  相似文献   

3.
申艳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46-147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病理生理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1例PPHN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儿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19例,给予治疗组患儿空气压缩雾化吸入20μg/(kg.次),3mL生理盐水,给予对照组患儿硫酸镁,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RR)、吸氧浓度(FiO2)、平均肺动脉压(PAMP)、pH、PaO2、PaCO2、SBP。结果经3天治疗后,治疗组患儿1例死亡,1例放弃,对照组患儿2例死亡,1例放弃,两组显效与有效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PAMP、PaCO2、FiO2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PaO2均有所上升,前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目前采用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有效治疗PPHBN,能够较快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避免不良反应,与雾化吸入NO相比,减少肺损伤,高铁血红蛋白等反应,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肺动脉压力下降,如果出生后这一生理性转变未能实现,即发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当肺血管阻力超过体循环阻力时,造成部分血液经卵圆孔及(或)动脉导管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出现低氧血症.目的 浅谈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降低肺动脉压力,维持正常血压.  相似文献   

5.
张耀华 《包头医学》2023,(1):14-15+34
目的 :探寻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9月本院5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观察组为16例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对照组为34例未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查阅所有患儿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孕周、出生时体质量、分娩方式、窒息复苏2 h后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体温、动脉血pH值。其中平均动脉压、体温以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仪监测,空腹血糖、动脉血pH值以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体温水平较未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平均动脉血压水平低、空腹血糖水平低及体温低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空腹血糖水平低、平均动脉压低以及体温低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1998年2月~2002年10月,我科重症监护室对9例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新生儿使用硫酸镁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陈丽清 《包头医学》2001,25(2):56-57
病例选自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1999年6月~2000年6月)用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共9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不同扩血管药物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新生儿经超声心动图证实肺动脉压力>20 mmHg。常规治疗组给予给氧保暖、抗感染、碱化血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使用肌松剂等治疗。使用扩血管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三组:A组雾化吸入硝酸甘油20μg/(kg·次),2次/天,连用3天,加静脉注射硫酸镁[首剂0.2 g/kg,维持量20~50 mg/(kg·h)],B组:雾化吸入硝酸甘油20μg/(kg·次),静脉注射硫酸镁+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0.01~0.4μg/(kg·min),C组:静脉注射硫酸镁+鼻饲喂入西地那非0.5 mg/kg,每12小时1次治疗。近期观察指标为治疗24小时后低氧血症的改善情况,远期观察指标为临床结局。结果治疗24小时后低氧血症改善情况:常规治疗组(8/16)低于使用扩血管药物治疗组(23/30)。临床结局: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50%,A组有效率69.24%,B组有效率75%,C组治疗5人,均达到临床好转,但观察病例数过少,尚不能得出准确的治疗有效率。结论使用扩血管药物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某些新型扩血管药物的治疗效果仍需更多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9.
王晓蕾  孙海滨 《医学综述》2011,17(21):3281-3283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由于生后胎儿型循环过渡到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所导致的危重急症,病死率高,治疗棘手,是临床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PHN治疗的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包括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依前列醇及其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抗氧化剂的应用,现将新近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对3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和呼吸衰竭患儿,在呼吸机机械通气情况下,将NO气源加入呼吸机环路中,NO浓度从20ppm(1ppm=0.001‰)开始,每经15~30min无效者增加5ppm,达到50ppm,30min仍无效者停用。有效者,持续6h后,每15min降低NO浓度5ppm,降为6ppm,持续24~72h。治疗时观察体循环氧合情况、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肺动脉压力、血压、心率、高铁血红蛋白(MHb)、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结果32例患儿中28例(28/32,87.5%)吸入NO后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吸入30min后,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P〈0.001),以6ppm浓度维持24h后,氧合指数持续改善,肺动脉血流继续增加。停用后没有复发。而心率、血压、高铁血红蛋白未明显改变。结论吸入NO能显著降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改善氧合。对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疗效,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文  杨秀芬 《吉林医学》2012,(6):1276-1277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并确诊的31例PPHN患儿,呼吸支持的基础上采用硫酸镁治疗,硫酸镁首剂200 mg/kg,30 min内微量泵静脉注入,继之维持量40~50 mg/(kg.h)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入,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减量至20 mg/(kg.h)后停用,监测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血钙、血镁、肺动脉压。结果:硫酸镁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pH值与用药前比较明显改善,肺动脉压下降,差异显著。硫酸镁平均治疗(72.3±12.17)h。结论: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2.
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为新生儿期的严重疾病,活产儿中发生率约0.1%~0.2%。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自2001年6月~2005年4月,经硫酸镁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PPHN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对不同原因的新生儿持续肺高压(PPHN)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为PPHN的新生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吸入NO,吸入浓度为(5~40)×10-6,疗程为24h~7d。结果7例患儿有效5例,无效1例,死亡1例。治疗前及治疗24h血气分析显示pH、PaO2、氧合指数(OI)、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有明显改善(P均<0.05)。随访见生长发育佳,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NO吸入治疗新生儿PPHN有显著疗效,治疗期间,护理上根据病情变化控制NO吸入浓度及时间,保证NO吸入的连续性,密切监测NO及二氧化氮浓度(NO2),并观察血气分析及呼吸参数的变化,注意毒性及副作用的观察与预防。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又称持续胎儿循环,为新生儿重症临护中较难处理及病死率高的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特殊性,本院新生儿科自1997年5月~2002年12月共运用呼吸机治疗PPHN2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氧疗、纠正酸中毒、保暖等综合支持性治疗;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治疗,研究组加用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加速痊愈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米力农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气道压及肺动脉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力农为一种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较好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应用对照研究对"青紫"新生儿行彩色超声Doppler及其他相关检查,结合临床鉴别出PPHN和non-PPHN两组.列出约20余项相关因素,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确诊为PPHN,103例为non-PPHN.两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分娩方式、青紫程度,氧疗后青紫改善情况,心力衰竭,肺部疾患以及动脉血pH、PaCO2、PaO2、BE、Ca2+等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氧疗后青紫改善情况、代谢性酸中毒、心力衰竭、肺部疾病、剖宫产为影响PPHN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围生期多种病理因素与PPHN的发生有关,临床应具体分析,早期判断,抓住抢救时机,防止或减少因PPHN恶性循环造成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硫酸镁治疗实验动物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PHN)的疗效。方法 用 7只实验小猪吸入低浓度氧气造成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来模拟PPHN。通过颈外静脉插入心导管 ,经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检测肺动脉压力 (PAP)和心输出量等。通过股动脉插管检测体循环血压。同时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和血镁浓度。结果 实验小猪缺氧 10min后肺动脉收缩压 (SPAP)升高 (4 2 .1± 19.4) % (P <0 .0 1) ,舒张压 (DPAP)和平均肺动脉压 (MPAP)分别升高 (4 6 .8± 2 3.9) %和 (39.7± 2 2 .1) % (P <0 .0 1)。滴注硫酸镁后SPAP下降(2 5 .2± 5 .4) % (P <0 .0 1) ,DPAP和MPAP分别下降 (2 5 .5± 6 .3) %和 (2 2 .5± 5 .3) % (P <0 .0 1)。体循环收缩压无明显改变。血镁浓度明显升高。结论 硫酸镁能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 ,对体循环血压影响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5例为观察组,无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5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感染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肺透明膜病及湿肺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母亲妊娠高血压以及孕周>42周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新生儿败血症、孕母孕周>42周、孕母妊娠高血压及剖宫产均是新生儿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针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可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进行早期预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方俊梅  包晓珍  马撄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4):278-279,299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在确诊PPHN的56例患儿中,随机分为西地那非组29例和酚妥拉明组27例,西地那非组采用常规治疗加西地那非治疗,酚妥拉明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酚妥拉明治疗,观察两组各临床指标的变化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3天,西地那非组肺动脉平均压(PAMP)、PaCO2显著低于酚妥拉明组(P〈0.01),SaO2、PaO2显著高于酚妥拉明组(P〈0.01)。总有效率西地那非组(75.9%)显著高于酚妥拉明组(48.1%)。结论口服西地那非治疗PPHN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血氧饱和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