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血液透析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长期留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延长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期限及影响因素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本组243例临时性导管置管患者应用情况总结,观察置管部位、效果、舒适度、并发症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1)采用右颈内静脉置管144例,成功率98%,经股静脉置管75例,成功率99%,经右锁骨下静脉置管24例,成功率95%。(2)导管血流量、透析前后尿素下降率、透析充分性Kt/V值等同长期留置导管和内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与长期导管(7.0±6.5月vs10.7±7.4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导管退出原因:感染、导管功能不良,其余为内瘘成熟、肾移植和死亡。其中感染65例发生率,平均感染率2.92次/1000导管天;治疗有效58例,拔管7例。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等。结论临时性导管易操作并发症少,感染与导管功能不良是影响长期留置的主要因素,选择合适置管部位,严格的局部护理及感染的早期检测和及时处理是延长留置期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菌群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安阳地区医院38例经血液透析治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采集导管血及外周血实施病原菌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38例患者共分离出43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0.47%(26/43),革兰阴性菌占39.53%(17/43);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性较高,金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氯霉素、丁胺卡那、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摩氏摩根菌及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棒状杆菌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主要致病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可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松岩  姚伦  李春光 《吉林医学》2009,30(17):1887-1889
目的:分析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两种治疗方法,即单纯全身应用抗生素与全身应用抗生素加抗生索封管治疗效果之比较。方法:对因肾衰竭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共189例进行分析,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例21例,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及B组(实验组),其中A组(对照组)10例,单纯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头孢米诺2.0g,2次/d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B组(实验组)11例,在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头孢米诺2.0g,2次/d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同时,给予同种抗生素封管。封管方法:以0.1g/ml头孢米诺1ml加肝素2ml,1次/d封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低,使疗程缩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方法。结论:抗生素封管联合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该院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98例的临床资料,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分析年龄、原发病、置管部位及留管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52例,感染率达到13.1%。革兰氏阳性菌34例,占65.38%,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8例,占34.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年龄<50岁感染率7.48%,≥50岁感染率16.33%(P<0.05);糖尿病肾病感染率19.72%,非糖尿病肾病为9.38%(P<0.05);股静脉置管感染率24.14%,明显高于颈内静脉10.25%及锁骨下静脉5.26%(P<0.05);置管时间≥2周较≤1周、1~2周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8.43%(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高龄、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2周及股静脉置管都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诱因。  相似文献   

5.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透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留置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的经验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6年12月本院留置长期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3例,均为右颈内静脉。结果带管时间12月~41月,平均19.7月;血栓的发生率为66.2%(15/23),导管内血栓占93.3%(14/15),导管内血栓均完全治愈;感染的发生率为22%(5/23),平均0.9例次/1000天,治疗有效率60%(3/5)。结论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对需要维持性血透而无血管通路患者是理想的选择,其并发症可以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对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透析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影响。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CVC-RI14例,局部皮肤反应50例,发生率分别为14.0%(14/100)、50.0%(50/100),导管保留时间为(151.3±10.6)d。结论:护理干预在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感染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高立平 《海南医学》2012,23(7):146-147
目的评价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I)中的作用。方法将248例在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中心静脉导管组(对照组120例)和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组(抗感染组128例),观察两组CRI的发生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抗感染组的CR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vs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I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色念珠菌,但两组患者CRI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降低ICU患者CR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透中的应用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留置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的经验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4月本院留置长期中心静脉导管患者30例,观察其血栓率和感染率。结果带管时间最长距今已有6年;血栓的发生率为16.7%(5/30),血栓均完全治愈;感染的发生率为10%(3/30),治疗有效率100%。结论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具有置管迅速、血流量充足、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但血栓形成和感染是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正确使用和维护是延长留置导管使用寿命,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使用动静脉造瘘或搭桥术作为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但随着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老龄化、透析相关并发症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原因,使许多患者无法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或建立失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者的重要选择之一,因此探讨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的规范操作方法并对患者进行导管相关的自我护理指导,对保证患者进行正常规律的血液透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而建立有效的血液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中心静脉插管则是急诊透析、长期血管通路建立前的过渡性措施,使用它简便快捷,减少患者的忧虑和痛苦,使用和护理好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以明显降低相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使用期限、降低病人的费用、节约医疗材料,随着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应用,已基本上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  相似文献   

11.
ICU中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CU中老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特点、影响因素、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ICU收治的60岁以上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35例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分为感染组48例与对照组87例,对2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5例中感染48例(35.6%),其中导管定植42例(31.1%),血流感染6例(4.5%)。感染组APACHEII评分为(2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3)分;导管留置时间、胃肠外营养(PN)率、气管切开率、住ICU时间及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45.8%高于对照组的26.4%(P<0.05)。共培养出52株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24株(46.2%),革兰阴性杆菌22株(42.3%),真菌6株(11.5%)。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有较高程度的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ICU老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较高,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费用明显增高,病原菌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寻求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4例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观察。(1)对不同部位(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组及股静脉组)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对相同部位不同预防方法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从样本中筛取8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前期3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3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常规预防感染方法的61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中,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12例(19.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29.2%)显著高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13.5%)(P〈0.05);(2)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3)两组采用不同的预防感染方法感染率分别为13.5%和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易发生感染,而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能减少重新置管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郑洁  黄雯  姜立萍 《北京医学》2012,34(4):295-298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所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同仁医院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CRBSI患者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相关因素。结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的发生率为1.36次/1000导管日。CRBSI患者血培养阳性8例,分离出病原菌9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3株(33.3%)、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22.2%)、人葡萄球菌1株(1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埃希菌1株(11.1%)、绿脓杆菌1株(11.1%)、肺炎克雷伯杆菌1株(11.1%)。导管留置时间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1.09,P0.05)。低白蛋白水平与CRBSI的发生相关。CRBSI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使用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随留置导管时间的增加易发生CRBSI,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的差异,以及CVCRI的发生率、细菌谱和高危因素,为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的60例ICU患者和62例非ICU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同步留取导管尖端和外周静脉血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收集132根导管,有41根培养阳性,阳性率31.1%;共培养出44株致病菌;每天每1 000根导管感染数16.4次。ICU的CVCRI发生率(ICU:24.6%,非ICU:37.3%)、高危因素、微生物学特点与非ICU相似(P均>0.05)。经CVC胃肠外营养(PN)者更易感染球菌和真菌(P值分别为0.021和0.013)。21株球菌均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棒酸耐药,对万古霉素均敏感;12株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达9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均为58.3%,对其他常用广谱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达10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置管及PN为CVCRI的危险因素。结论ICU与非ICU中CVCRI的发病情况和易患因素基本相同。CVCRI的球菌和杆菌耐药现象严重,真菌极少耐药。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置管及PN为CVCR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抗生素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探讨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菅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单纯肝素封管(肝素组);实验组60例采用肝素+头孢唑啉联合封管(抗生素组)。随访两组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并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同时将肝素组和本血透中心既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共7例次,总体感染发病率为6.19%,其中肝素组3例次,感染发病率为5.66%,抗生素组4例次,感染发病率为6.67%,两组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肝素组和既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17.94%)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用头孢唑啉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无明显预防作用;严格无菌操作和加强护理是降低感染、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标分析高龄危重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与导管相关事件的关系。方法观察本院南楼2007年9月-2012年3月间311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高龄重症患者,根据导管尖端位置分为两组,上腔静脉组和右房水平组,观察两组导管主要事件、预后及导管应用时间等指标。结果除置入较浅导管的脱出比例(4.7%)高于更深组(0.5%,P=0.019)外,两组在其他导管相关事件、临床预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今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成熟的时代,导管尖端位置深浅对于导管相关并发症和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封管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葡萄球菌导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患者葡萄球菌导致的CRBS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万古霉素封管联合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拔管率及安全性。结果葡萄球菌导致的CRBSI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拔管率分别为65.6%、75.0%、18.8%,对照组分别为38.7%、48.4%、38.7%,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导致的CRBSI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拔管率分别是68.2%、77.3%、18.2%,对照组分别是40.0%、50.0%、35.0%,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CRBSI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拔管率分别是60.0%、70.0%、30.0%,对照组分别36.4%、45.5%、45.5%,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万古霉素和肝素混合液封管,同时全身静脉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葡萄球菌感染CRBSI,明显提高痊愈率、有效率,降低拔管率,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头孢唑林封管对尿毒症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控制措施。方法 入选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患者,排除床旁治疗以及置管超过0.5 h者,随机分入干预组(60例,使用肝素 + 头孢唑林联合封管,浓度分别为45 mg/mL和10 mg/mL)与对照组(53例,使用肝素封管,浓度为50 mg/mL)。随访导管相关感染事件,比较两组发病率,进行多种感染相关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40.0 ± 51.5)d,干预组(39.0 ± 46.0)d,对照组(41.1 ± 57.5)d,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感染7例,其中6例为血行感染,1例为导管定植;总体感染率为6.19%(感染次数/总导管数)或1.55‰(感染次数/1 000导管日),其中干预组为6.67%或1.7‰,对照组为5.66%或1.4‰,两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体感染率与留置时间显著相关,留置越久,感染危险越大(P<0.05)。结论 加用头孢唑林封管未降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对革兰阳性球菌可能有预防作用;规范操作、缩短留置时间有利于减少感染;局部应用抗生素可能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肠外营养相关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原发疾病诊断、手术方式、既往史、输血量、输注白蛋白量、体温超过38℃天数以及肠外营养相关指标,包括肠外营养使用时间、总热能、非蛋白热能、脂肪乳剂、蛋白质和葡萄糖用量、非蛋白热能与氮比值以及糖脂比。结果36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71.8±6.9)岁,肠外营养时间(10.6±6.3)d,总导管留置时间3336d。肠外营养相关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为2.5%(9/3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受肠外营养前白蛋白水平和体温升高天数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57和2.518(均P〈0.01)。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接受肠外营养前白蛋白水平和体温升高天数是肠外营养相关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