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苯妥英钠(PHT)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禅城区口腔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因服用PHT导致牙龈增生的患者16例,在不停药亦不换药的情况下行牙周基础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进行牙龈增生指数(GH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等临床指标检查。结果 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后1、3、6个月的GHI、PLI、SBI、PD各项临床指标逐步改善,牙龈炎症逐步减轻,牙龈增生状况持续好转;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PHT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期治疗对使用硝苯地平导致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病科就诊的因高血压服用硝苯地平导致牙龈增生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在均不更换药或未停药的情况下,试验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维护期治疗,而对照组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12个月时记录各组患者牙龈增生指数(GHI)、茵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结果试验组在观察期间,各项指标(GHI、PLI、SBI、PD)持续改善(P〈0.01),牙龈炎症减轻,牙龈增生状况明显改善且未复发;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后1个月牙龈各项指标改善(P〈0.01),但12个月后复诊时牙龈出血等复发,且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硝苯地平引起的牙龈增生,定期维护治疗对于预防硝苯地平导致的牙龈增生复发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苯妥英钠(PHT)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禅城区口腔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因服用PHT导致牙龈增生的患者16例,在不停药亦不换药的情况下行牙周基础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进行牙龈增生指数(GH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等临床指标检查。结果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后1、3、6个月的GHI、PLI、SBI、PD各项临床指标逐步改善,牙龈炎症逐步减轻,牙龈增生状况持续好转;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PHT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牙周塞治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动物实验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牙周炎未治疗组(C组)、牙周炎应用盐酸米诺环素组(M组)、牙周炎应用牙周塞治剂组(P组)、牙周炎应用盐酸米诺环素和牙周塞治剂组(MP组),每组12只。在牙周炎模型建立成功后分别给予上述干预治疗,于1周、2周、4周分次对牙周组织行组织学观察,同时检查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结果 4组用药前PD、S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1周、2周、4周时PD、SBI较基线时下降(P〈0.05),1周、2周时PD、SBI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仅在1周时SBI与C组有差异(P〈0.05),2周、4周时PD、SBI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组1周、2周、4周时PD、SBI较基线时下降(P〈0.05),且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牙周塞治剂后,大耳白兔牙周炎临床指标PD、SBI有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牙周及龈下菌群状况,探索环胞素A(cyclosporine A,CsA)引起的牙龈增生的影响因素。方法肾移植患者20例,用CsA药前、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记录龈下产黑菌数量和厌氧菌总量,以及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牙龈增生指数等各项牙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CsA药后3个月及6个月细菌数量较用药前均有明显增加,牙周炎症也明显加重,用药后6个月牙龈增生出现,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数量与牙龈增生指数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龈下细菌数量是肾移植患者应用CsA引起牙龈增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提示肾移植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应加强牙周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牙区重度牙周炎非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前牙区重度牙周炎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门诊就诊的前牙区重度牙周炎患者67例(患牙290颗),初诊时前牙区牙周探诊深度(PD)≥ 6 mm的患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其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3个月的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松动度(TM)、牙髓状态、牙周骨缺损类型、牙周炎类型、咬合创伤、冠根比和冠修复情况。根据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的PD将患牙分为两组,即PD < 5 mm组(204颗)和PD ≥ 5 mm组(86颗)。应用SPSS 20.0软件,对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以及基线时的患牙PD均数、PD最深值、SBI、PLI、牙周骨缺损类型、冠根比在PD < 5 mm组与PD ≥ 5 mm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的性别、基线时患牙PD均数、SBI、PLI及冠根比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 < 0.05)。结论    患者的性别、基线时患牙PD均数、SBI、PLI及冠根比为前牙区重度牙周炎牙周非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龈下楔状缺损充填对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龈下充填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因龈下楔状缺损就诊的患者137例,糖尿病组67例,非糖尿病组70例。所有患者经常规牙周基础治疗后楔状缺损用复合树脂充填。比较2组患者在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口腔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变化。结果治疗后12个月,糖尿病组GI、PLI、PD分别为0.48±0.68、1.30±0.89、(2.56±0.53)mm,非糖尿病组分别为0.46±0.60、1.21±0.91、(2.49±0.55)m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GI、PLI、P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牙周基础治疗,完善的复合树脂充填颈部龈下楔状缺损对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派丽奥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派丽奥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牙周炎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在牙周洁刮治疗基础上,以碘甘油辅助治疗为对照组,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基线、用药后各时间点的临床指标PLI、SBI、PD、AL,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在用药后6个月内的PLI与对照组或基线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但用药后9个月和12个月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在用药后1~12个月的SBI、PD和AL与对照组或基线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12个月的SBI除外)。结论:在单疗程治疗后6个月内,派丽奥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的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善均优于碘甘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吸烟与非吸烟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单纯牙周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钙拮抗剂类药物导致的牙龈增生男性患者20例,其中吸烟组9例,非吸烟组11例,两组患者基线时的临床参数具有可比性。观察的牙龈增生牙齿,探诊深度5~7mm,吸烟组78个位点,非吸烟组80个位点。在未停药的情况下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观察这些位点在治疗前、后1个月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增生指数(HI)和出血指数(B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PLI、BI、PD、AL以及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两组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吸烟组改善程度明显低于非吸烟组,但只有PD、PLI和HI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AL和B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牙周非手术治疗效果吸烟者差于非吸烟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种植完成1年以上的患有种植体周围炎的60名患者的60个种植体,经过基础治疗(龈上、龈下洁治,牙周双氧水冲洗)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康复新液+明胶海绵组:康复新液浸润明胶海绵置入牙周袋内,每周一次)、B组(康复新液组:康复新液冲洗,每周一次)和C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冲洗组,每周一次),1个月后,检查各组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SBI)和菌斑指数(PLI),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 各组基线时PD、SBI和PLI值之间没有差异(P>0.05)。经过1个月的相应治疗后,PD、SBI和PLI值均有明显改变,与基线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0.01,P<0.01),说明治疗有效;各试验组间两两比较:PD、SBI值,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值A、B、C 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其作用效果和其用药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吸烟与不吸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分析吸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性慢性牙周炎患者27例,分为吸烟组12例和不吸烟组15例。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测定龈沟液TNF-α和IL-10水平以及牙周临床指标。结果基础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的下降值吸烟组低于不吸烟组(P〈0.05)。临床附着丧失的下降值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浓度的下降值吸烟组低于不吸烟组(P〈0.05)。IL-10浓度的升高值吸烟组低于不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影响牙周基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伴发冠心病的牙周炎患者外周血及局部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9月来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科就诊的慢性中、重度牙周炎并发冠心病(稳定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15例)。试验组患者接受内科维持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内科维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行牙周检查,检查指标为全口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 (PD),并采集静脉血及龈沟液样本,检测其中hs-CRP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各牙周检查指标(PLI、PD)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的hs-CR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治疗,试验组各牙周检查指标(PLI、PD)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的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各牙周检查指标(PLI、PD)及静脉血和龈沟液中的hs-CRP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机体的炎症状态,减少全身炎性因子hs-CRP的含量,降低冠心病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硝苯地平导致的老年人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硝苯地平导致的牙龈增生患者18例,在基线和牙周非手术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记录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和牙龈增生指数。18例患者共13例完成了12个月的观察。结果:在观察期间,各指数持续改善(P<0.05),牙龈炎症持续减轻,牙龈增生状况明显改善。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改善硝苯地平引起的老年人牙龈增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伴或不伴高脂血症的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5—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完成。将24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血症组(B组)、CP组(C组)和高脂血症+CP组(D组),每组6只。各组接受相应的建模及牙周干预处理,同时定期进行牙周临床检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牙周干预前及每次干预后1周(共2次)3个取样时间点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牙周临床检查结果显示,整个实验过程中A、B组大鼠实验牙牙龈未见炎症性改变;C、D组大鼠建模后实验牙牙龈炎症明显,有深牙周袋,部分实验牙松动度达Ⅱ~Ⅲ度,基础治疗后炎症明显减轻,牙齿均无松动。同一时间点上,B、C及D组大鼠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时间点上,B、C及D组大鼠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组大鼠2次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趋于稳定,D组大鼠在2次治疗后1周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大鼠,无高脂血症情况存在时,牙周基础治疗可能会在短期内增高As的发生风险;在存在高脂血症状态下,直接牙周基础治疗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增高As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钙拮抗剂导致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因高血压病服用钙拮抗剂导致牙龈增生的患者16例,在不更换药物或未停药的情况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1、3、6个月时记录牙龈增生指数(GO)、菌斑指数(PIL)、龈沟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结果    在观察期间,各指数持续改善(P < 0.01),牙龈炎症持续减轻,牙龈增生状况明显改善。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对钙拮抗剂导致的牙龈增生有效,这为不能换药或停药的高血压患者提供了较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单独应用龈下超声刮治与结合人工刮治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6例慢性牙周病患者,采用半口对照的方法将患牙分为对照组(左半口)和实验组(右半口),先对所有患牙进行龈上洁治术,一周后对照组实行龈下超声刮治术,实验组实行龈下超声刮治结合人工刮治术.治疗前后1个月、3个月分别检查受试牙,并记录各项临床指标( BOP、PD、CAL).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龈下超声刮治后使用人工刮治,可以获得一个更加平整的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牙周基础治疗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钙拮抗剂导致的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钙拮抗剂导致的牙龈增生患者24例,在基线和牙周基础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时点分别记录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和牙龈增生指数(Gingivalovergrowthindex,GO)。18例患者共240个位点完成了6个月的观察。结果:在观察期间,PLI、BI、PD和GO指数持续改善(P〈0.01),GO指数为0级的位点基线为0,治疗后6个月则上升到45.83%,GO指数为1、2、3级的位点逐渐下降,GO指数为3级的位点在治疗后6个月降为0。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钙拮抗剂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硝苯地平诱导药物性牙龈肥大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门诊与病房、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患者中诊断为高血压且服用硝苯地平后出现牙龈增生者23例,在初诊及牙周基础治疗后1、3、6个月分别记录患者牙周指标(牙龈增生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等),分析牙龈增生指数与菌斑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各牙周指标在牙周基础治疗后1、3、6个月均有明显改善,与初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增生指数与菌斑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有利于硝苯地平诱导的药物性牙龈肥大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