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在我国约超过1亿人.接种疫苗对预防乙肝起到较大作用,然而对于目前大量乙肝患者的治疗尚不够理想,如何通过辨证论治提高中医治疗乙肝的疗效,是摆在临床医生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在乙肝治疗中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在此提出,供中医同道们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统计现代医学的血清学化验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抽取 1 0 0例进行了有关中医证型的分析调查 ,并对患者同时所作的血清学检查中的某些指标进行了统计。结果 :湿热中阻证患者的 TBA、GGT、DBIL含量与另两组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 P<0 .0 0 1 P<0 .0 0 2 )。肝郁脾虚证患者的 GGT、DBIL含量与肝肾阴虚证患者相比 ,也有较显著差异 ( P<0 .0 5,)。结论 :现代医学的血清学化验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各证型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并为中医科研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以便能更好的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与优势指导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 (简称慢乙肝 )中医证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 :通过发放中医症状调查表、心理健康水平量表 (情绪紧张度诊断量表、90项症状清单、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 ,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调查。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慢乙肝患者 SCL-90各因子分均较全国常模明显增高 ,差异均极显著 ( P<0 .0 0 1 ) ;慢乙肝与健康人在 SDS、SAS方面差异极显著 ( P<0 .0 0 1 ) ;除了焦虑、恐怖两项外 ,各项心理因子均表现肝肾阴虚证 >肝郁脾虚证 >湿热中阻证 ;除 SDS、恐怖外 ,肝肾阴虚证与湿热中阻证各因子均差异显著 ( P<0 .0 5) ,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在焦虑、人际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 P<0 .0 5)。结论 :慢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中医证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8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B)分析,认为其病机以湿热中阻为主,多兼瘀血阻络。本病病程、年龄、血浆白蛋白、球蛋白、HBeAg阳性率与辨证分型无相关性,但如丙氨酸转移酶(ALT)超过正常值6倍和黄疸出现可作为湿热中阻型诊断的客观指标。本病湿热中阻型与肝郁脾虚型的ALT最易复常,肝肾阴虚型难于治疗,疗程长且疗效较低。本病病机演变的关键是湿热疫毒,其治疗当立足湿热,兼顾瘀血,分清主次,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据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50例慢性丙型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现两者均具有男性易感,证候较为相似,肝功能易于波动等特点。但由于两者病毒基因和致病机理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传播途径较多,年龄多分布于18~40岁,多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以湿热表现较为突出,症候积分较高。后者感染途径单纯,中老年居多,多为慢性迁延性肝炎,临床症候积分较低,选用凉血活血解毒药物疗效好,治疗后总复常率高,波动次数少。 相似文献
6.
7.
乙型肝炎的辨证用药思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提高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的疗效,今就此提出管见,以正于同道。1 病机实中有虚,着眼体阴用阳1.1 湿热弥漫,气滞血瘀:根据我们10年来对1680例乙肝病人的舌象观察,发现白腻、黄腻或黄白腻苔者有1438例,占85.6%。这种腻苔是湿热内结的重要指征。虽然湿热之邪与乙肝病毒(HBV)并非等同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湿热稽留为HBV生存提供了适宜 相似文献
8.
健脾益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Ol~2002-12,笔者运用健脾益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并与乙肝宁冲剂、门冬氨酸钾镁等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兼血瘀型患者46例,治疗组26例给予清肝活血汤(虎杖、苦参、郁金、丹参等),对照组20例给予乙肝清热解毒冲剂(虎杖、白花蛇舌草、拳参、北豆根、茵陈蒿等),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检测肝功能主要指标、HBV—M、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治疗组对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近期综合疗效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肝活血汤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反思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据报道,我国由于乙型肝炎引起肝功能不正常约有三千万人,若对照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标准,其中有相当多的患者为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特效方法,众多患者均寄希望于中医中药,故为中医临床诊治最多的疾病之一。多年来中医中药治疗慢乙肝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有关慢乙肝的报道最多,但争议也大,这给基层中医临床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12.
乙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0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乙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采用乙肝胶囊治疗,对照组100例应用乙肝宁冲荆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两组比较,P〈0.05;且两组均能使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使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转阴;同时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苦参素注射液俣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1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2例,CAH伴早期肝硬化(CAH+LC)2例;与苦参素注射液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20例(CPH6例、CAH12例、CAH+LC2例)比较。结果: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组丙氨酸转移酶复常率84.7%,胆红素复常率71.4%;苦参素组分别为75%和65%(P<0.05),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组HBeAg阴转率47.6%,HBV-DNA阴转率47.6%,苦参素注射液组分别为45%和45%(P>0.05)。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组CAH患者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7.1%和52.4%,而CPU分别为9.5%和14.3%,CAH+LC分别为4.8%和4.8%(P<0.05)。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患者除引起肌注部位轻度疼痛外,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纳差等加重反应,而联合中药辩证施治则可改善一般情况。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中药比单用苦参素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更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仍为当前肝病治疗领域中的难题之一,尤其是病毒的清除问题,迄今为止尚无特殊疗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分轻度、中度、重度3型。1.2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全部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其中住院病人42例,门诊病人18例;男性54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者48岁,最小者15岁,平均33.41岁;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1个月;轻度12例,中度34例,重度14例;大三阳31例…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口中HBsAg携带率高达9.76%,约1.3亿人.其中现症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3000余万人[1],约1/4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2].HBV感染可以通过多途径传播,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且反复复制,缠绵难愈,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虽然尚无特效药物,但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很具有特色和优势.目前比较公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是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由于其发病机制是HBV的感染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和表达,诱发机体免疫应答造成肝脏的炎性损伤,所以有效的抗HBV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能否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王灵台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肝炎分会副主任。70年代师事著名肝病专家夏德馨先生,尽得真传,又参验经典,融会新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丰富,疗效确实,颇具特色,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慢性乙型肝炎辨证论治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在我国约超过1亿人.接种疫苗对预防乙肝起到较大的作用,然而对于目前大量乙肝患者的治疗尚不够理想.如何通过辨证论治提高中医治疗乙肝的疗效,是摆在临床医生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在乙肝治疗中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在此提出,供中医同道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