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α_1-微球蛋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4例慢性肾脏疾病伴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与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α_1-MG与Scr呈正相关(p<0.01)与Ccr呈负相关(p<0.01)。Ccr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尿α_1-MG已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5)。伴随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尿α_1-MG值升高越显著。提示尿α_1-MG的测定可以作为反映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和判断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肺心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4例肺心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并以26例健康体检为对照,同时测定其血尿素氮(BUN)、肌酐(Cr)。结果肺心病患者尿RB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合并心衰患者较无合并心衰者的尿RB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较无合并呼吸衰竭者的尿RB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15例重度呼衰患者血气恢复正常后复查尿RBP有改善。结论肺心病患者确实存在肾功能的损害,动态观察尿RBP水平变化是判断其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方法,能够早期发现肺心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及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9例原发性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依据肾脏功能分期分为4组,另选取26例无心力衰竭和肾功能损害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上述受检者血肌酐、尿肌酐及血NT-proBNP等。结果 4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NT-proBNP与健康体检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不同分期组间的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研究表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且随肾脏功能恶化,血浆NT-proBNP的浓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血清肌红蛋白测定对早期肾功能受损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分别检测血清肌红蛋白(Smb)、血尿素氮(BUN)、肌酐(Cr)、BUN/Cr及肾图检查,并分别在肾损害的程度上三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血清Smb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监测比血BUN、Cr、肾图都显著敏感(p<0.001),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紊乱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 isease,CKD)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31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血脂、血浆白蛋白、肾功能情况,肾功能按内生肌酐清除率分为5组,比较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损害的血脂、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不同肾功能水平相比,血脂、血浆白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正相关(r值和P值分别为0.119,<0.01;0.354,<0 .01;0.12 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浆白蛋白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负相关(r 值和P 值分别为-0.343,<0.01;-0.246,<0.01).CKD3期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与CKD5 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肾功能恶化的进展,脂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越严重.在肾功能恶化进展至CKD3期之前,应给予降脂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取放射免疫活测定血、尿β_2—微球蛋白,观察100例高血压患者不同时期对肾脏的损害,并与常规肾功能指数尿素氮(BUN)、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作比较。结果表明:高血压患得血清和尿液β_2—微球蛋白(β_2—MG)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Cr和BUN(P<0.01),并与Cr、BUN成正相关,(r=0.63,0.81),与Ccr成负相关(r=-0.93),且随着病情的发展,Ⅲ期患得血,尿β_2—MG显著高于Ⅰ、Ⅱ期,(0.05>P>0.01)。β_2—MG在男女之间几无差别,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老年组血、尿β_2—MG显著高于Ⅰ、Ⅱ期(0.05>P>0.01)。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上海市松江区成人血尿酸水平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6至2011年上海市松江区34 212例体检者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调查,根据性别、尿检结果、肾功能及血尿酸水平分组,分析血尿酸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蛋白尿、血尿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 总体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8.67%(男性26.82%,女性9.99%),男性平均血尿酸值为(377.64±79.23) μmol/L,显著高于女性(273.87±66.02) μmol/L (P<0.01)。血尿酸平均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22,P<0.01)。女性血尿比例高于男性,蛋白尿阳性率低于男性(P<0.01),血尿酸与血肌酐呈正相关,而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P<0.01)。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血尿阳性率变化不明显,尤其是男性组(P=0.65),但尿蛋白阳性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血症是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蛋白尿的发生有关,血尿酸水平增高可加重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用B超诊断219例肾小球疾病患者肾功能状态与临床过程的评价问题。并根据肾脏大小、肾内结构的紊乱程度、肾脏萎缩程度将肾脏的B超诊断分为五级,级别越高,肾功能损害程度越重。一、二两级有肾功能损害者大多存在可逆性因素,经积极治疗后可恢复正常;四、五两级中绝大多数已为晚期肾衰。我们认为B超可以作为在临床上估价肾功能水平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和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血肌酐正常的中老年人群血尿酸(UA)水平和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及其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方法 对成都的社区自然人群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对血肌酐正常的1023人,平均年龄(63±6)岁;进行了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其中包括血肌酐和血UA水平.评价肾功能采用MDRD方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资料分析该人群早期肾功能损害[89≥eGFR≥60 ml·min~(-1)·(1.73 m~2)~(-1)]的患病率,并将人群按血UA水平四分位间距分为4组:UA<282 μmol/L(A组)、282μmol/L≤UA<331 μmol/L(B组),331 μmol/L≤UA<379 μmol/L(c组),UA≥379 μmol/L(D组),分析血UA水平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该组人群中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为28.1%,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35.8%,女性为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男女两性中,血UA水平均和eGFR呈负相关,男性D组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是A组的4.5倍(45.1%比10.6%),女性D组肾功能损害患病率为A组的3.8倍(38.7%比9.9%).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了性别,年龄,腰围,体质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等因素后,以A组为对照,早期肾功能损害的OR值B组为1.740(95%CI:0.817~3.706;P=0.151),C组为3.599(95%CI:1.742-7.433;P=0.01)及D组为5.488(95%CI:2.613~11.525;P<0.01).结论 在血肌酐正常的中老年人群中,血UA水平和早期肾功能损害独立相关,男性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李国富  田志  周嘉琼  詹龙亮  杨洋 《重庆医学》2011,40(20):2034-203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阶段的肾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将15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心衰A~D阶段,A阶段为A组(78例),B阶段为B组(42例),C、D阶段为C组(35例),检测各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尿肌酐和24 h尿清蛋白含量。结果 B、C组肾小球滤过率较A组低(P<0.01),B、C组24 h尿清蛋白含量和尿蛋白/尿肌酐较A组高(P<0.01);24 h尿清蛋白含量与尿蛋白/尿肌酐(P/C)的相关性比较,r=0.561,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阶段已出现肾功能损害,尿蛋白/尿肌酐比值能早期反映肾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水平在评价肝硬化、肿瘤及肾病患者中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健康对照者,50例肝硬化、46例肿瘤、56例肾脏疾病患者,同时标本采样检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浓度、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值,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在肝硬化、肿瘤和肾病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Ccr成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62、-0.74、-0.71,P均<0.01),且BUN、Scr、cystatin C均比对照组高,Ccr比对照组低(P均<0.01)。结论血清胱抑素水平能作为肝硬化、肿瘤及肾病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肾功能损害的检测指标,对反映肾功能状况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微量蛋白、肌酐和尿素联合检测肾脏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血清胱抑素C采用免疫比浊法分析,对30名健康对照者和33名不同病程的肾功能损害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分析,Jaffe速率法测肌酐(SCR),紫外速率比色法测定尿素(BUN).结果 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素(UREA)、血肌酐(Cr)在早期临床无症状组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5),单项检测时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可明显提高,达87.31%.结论 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排除肾脏的早期损伤.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与尿酶联合检测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的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在肾脏损伤程度的分析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大鼠溃疡皮肤反复给予含汞中药制剂引起的肾功能指标改变与肾脏病理形态的关系,为临床监测含汞制剂的安全性及明确诊断肾脏损害阶段提供依据。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8组:皮肤破损组,溃疡模型组,基质组(凡士林)及5个中药剂量A、B、C、D、E组(1.219、0.609、0.305、0.152、0.076 g/kg)。连续给药14 d,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脲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除蛋白法检测血肌酐(SCr);通过称量大鼠空腹体重及脏器湿重,计算肾脏系数;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肾脏,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结果与溃疡模型组比较,各组BUN及SCr未见异常;中药A、B、C、D组RB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各中药组肾脏系数均不同程度升高。肾组织形态观察,可见大面积创伤、细菌感染及炎症等病理因素可以造成溃疡模型大鼠肾脏病变,以肾间质出血及炎细胞浸润为主,而这种病理损害在各中药组中均有所减轻,但基质组未见改善;剂量较高的中药组肾脏病变以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为主,其中,RBP水平升高的A、B、C、D 4个中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明显,并有不同程度的脱落;A、B、C 3组肾小管扩张明显。结论常用肾功能检测指标不能较好的反映含汞中药外用制剂引起的早期肾脏病理损害,RBP可以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出现改变时较早地反映肾脏靶器官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测定55例肾脏疾病患者和26例正常人的血清中的胱抑素C、肌酐、尿素、尿酸水平,探讨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尿酸水平变化在肾功能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5例肾脏疾病患者和26例正常人群的血清标本,对两组的胱抑素C、肌酐、尿素、尿酸水平进行比较.胱抑素C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肌酐采用肌酐酶法测定,尿素采用尿素酶法测定,尿酸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结果 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尿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t值依次为13.07、4.85、5.36、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高水平的胱抑素C、肌酐、尿素、尿酸与肾功能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肾功能发生损害时,胱抑素C水平变化较血肌酐、尿素、尿酸水平变化早,更显著,可作为中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指标.血肌酐、尿素、尿酸水平可作为中后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尿红细胞数等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轻度中毒组17例(B组)和中重度中毒组13例(C组),健康对照组30例(A组)为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BUN、Scr、尿红细胞数、尿蛋白半定量(PRO)。结果:与A组比较:B组BUN、Scr无明显变化(P>0.05),C组的血BUN和 Scr均升高(P<0.01和P<0.05);尿蛋白阳性率、血尿阳性率B组分别为42 %和59 %,C组分别为91%和92%,C组的阳性率均高于B组(P<0.05或P<0.01);B组无肾功能不全患者,C组肾功能不全患者7例(53.8 %)。结论:多数AOPP患者的肾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轻度的仅表现尿蛋白阳性和血尿阳性,严重的出现肾功能不全。AOPP患者应该监测肾脏指标并进行保护肾脏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清胱抑索C检测在不同程度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厄贝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择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以36例健康人做为对照,分别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 C)、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将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肌酐水平细化分为A、B两组,然后分别给予厄贝沙坦150mg/d服用,8周后重复测量上述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血清Cys C和血肌酐(Cr)、尿素氮(BUN)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厄贝沙坦治疗后,在A组中血清CysC和血肌酐(Cr)、尿素氮(BUN)均明显下降(P<0.01,P<0.05),B组中血清Cys C水平下降(P<0.05),血肌酐(Cr)、尿素氮(BUN)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清Cys C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早期的诊断指标之一,厄贝沙坦可以降低血清Cys C水平,延缓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王海燕 《医学综述》2011,17(18):2843-2844
目的评价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A组,47例)和对照组(B组,40例)。观察12周,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等指标。结果 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肌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治疗后尿蛋白排泄率明显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从而更大程度地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8.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在评价肾功能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 ,CysC)在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5 6例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及 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及血肌酐 ,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肾功能损害患者中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血肌酐均显著增高 (P <0 .0 0 1) ,且在肾功能损害早期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较血肌酐的升高更显著 (P <0 .0 2 5 )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与GFR呈负相关 (r =- 0 .92 ) ,较血肌酐与GFR负相关 (r=- 0 .86 )更好。结论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对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有一定临床价值 ,尤其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在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55例APP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浆百草枯质量浓度分为低浓度组(<0.5μg/mL) 15例、中浓度组(0.5~2.0μg/mL 15例,高浓度组(>2.0μg/mL)25例。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血尿素、血肌酐最高水平。结果:高、中浓度组血肌酐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1);高、中浓度组血尿素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1),而中浓度组血尿素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1);高浓度组病死率均高于中、低浓度组(P<0.05和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可以作为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40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D)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发现HD前后血浆CG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HD后较HD前明显降低(P<0.01),CGRP与血肌酐(Scr)呈显著正相关(r=0.7426)。提示CGRP变化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