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老年患者存在血管条件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别,尤其在应用高渗溶液时,易造成血管痉挛、静脉炎、渗出等并发症,重者有局部皮肤变色或坏死等类似情况,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为减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的损伤,减轻病痛,我们对158例老年患者的外周静脉输液进行观察护理,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老年患者存在血管条件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别,尤其在应用高渗溶液时,易造成血管痉挛、静脉炎、渗出等并发症,重者有局部皮肤变色或坏死等类似情况,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为减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的损伤,减轻病痛,我们对158例老年患者的外周静脉输液进行观察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对158例在神经内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其中男88例,女70例,均患有两种以上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94例,占60%,高血压脑梗死患者64例…  相似文献   

3.
王玉琴  冯惠霞  李莉 《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79-178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我科自2002年5月开展PICC技术,为血液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治疗途径,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的静脉输液治疗带来的痛苦,解决了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及血液制品对血管损伤所至的静脉炎发生。现就我科应用PICC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病历资料2002年5月—2006年10月我科采用PICC置管的住院患者共有68例,年龄13~70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白血病53例,恶性淋巴瘤12例,重型再生…  相似文献   

4.
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为常用的临床用药,其可对心律失常疾病进行治疗,但此药物会对患者的血管有很大的刺激,其会致使患者发生静脉炎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我中医科予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了1例因应用此药物致使静脉炎的患者,给予患者进行精心地护理,患者各项情况明显好转,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住院老年患者临床输液中的使用和护理对策。方法认真分析87例老年患者如何使用静脉留置针及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原因与护理。结果有13例患者并发静脉炎,经及时处理,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都已痊愈。结论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能有效地满足长期输液及抢救的需要,对老年患者显示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延长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预防、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方法 将74例肿瘤合并糖尿病留置PI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人,在置管前、置管过程中、置管后对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对照组35人,按照常规PICC置管流程给予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合并糖尿病PICC置管患者经过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原因,观察门诊健康教育干预对发生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观察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72,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67%,与对照组的10.67%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1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47,P<0.05).结论 在门诊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住院老年患者临床输液中的使用和护理对策。方法认真分析87例老年患者如何使用静脉留置针及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原因与护理。结果有13例患者并发静脉炎,经及时处理,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都已痊愈。结论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能有效地满足长期输液及抢救的需要,对老年患者显示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保护血管,避免化疗药物外渗,防止静脉炎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方法 将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2月共72例乳腺肿瘤患者健侧肢体实施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观察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药物外渗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 置管成功率为94.7%;留置时间38~159天(平均122天);静脉炎发生率6%;药物外渗率0%;其它并发症发生率4.8%.结论 PICC穿刺方法 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科接受静脉输液的130例老年患者,发现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做出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130例患者中发生轻度刺激症12例(占9.23%),中度刺激症5例(占3.85%),无重度刺激症发生.结论 通过对老年患者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5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发生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结果:本次研究53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中,发病因素如下:19例疼痛刺激,13例心理因素影响,10例血容量不足,过度压迫与牵拉发病7例,4例空腔脏器刺激。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中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提高技能熟练度,重视拔管前后的护理,从而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保证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确保肿瘤患者的化疗顺利进行,使血管受损的程度降到最低,在治疗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病人的静脉,防止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我科2014年3月—2014年5月80例化疗患者,采取以化疗时至化疗结束30-60分钟,用50%硫酸镁、安普贴或喜疗妥等方法,在化疗静脉的留置针透明贴膜上缘沿血管走向至肘横线、宽度3-5cm湿敷、贴敷和涂抹,进行预防性干预保护血管为主,结合其它预防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的80例化疗患者,发生静脉炎1例。结论进行预防性干预后,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比去年同期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安普贴外敷治疗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的疗效,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择经PICC化疗已发生静脉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用湿润烧伤膏沿静脉走行外涂,4~6次/d;试验组用安普贴沿静脉走行外敷,更换1次/5 d;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改善、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普贴能有效治疗经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发生PICC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穿刺口感染8例,静脉炎1例,堵管12例,皮肤过敏8例,导管破裂3例,穿刺点渗血3例.经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并发症均得以控制.结论 在PICC导管留置期间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田光波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263-1264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曾在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接受多次住院治疗且规律服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及非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肥胖、吸烟、伴发疾病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吸烟率、肥胖率、合并症发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葡萄糖调节受损(IGR)均是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早期治疗伴发疾病、规律饮食控制体重、戒烟等有助于减少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预防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采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泵入胺碘酮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Ⅰ级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中6例出现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0%,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达到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80%,两组间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预防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致静脉炎表现出显著疗效,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改善患者体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美玲  孙艳玲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83-2083
阿霉素主要通过与DNA结合,阻碍其功能而发挥抗肿瘤作用[1],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该药对骨髓、肝、肾毒性低,但血管刺激性大,多数患者用药过程中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出现局部疼痛、红肿、硬结,影响了进一步治疗.我科用该药治疗恶性肿瘤60例,现将我们对静脉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俞静娟 《中国保健》2009,(18):775-775
胺碘酮作为治疗和预防反复发生及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但因其pH值偏低,呈酸性,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轻者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红、疼痛,重者静脉血管条索状改变伴剧痛,甚至血管周围皮肤结节状硬结、局部组织坏死,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我科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计使用胺碘酮外周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后致静脉炎15例,在护理中经探索其原因及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rrjk》2017,(16)
目的 :探讨分析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80例,全部患者化疗期间均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化疗药物给药治疗,分析全部患者化疗过程中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针对各种并发症相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全部80例患者在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期间,其中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形成4例、发生率5.0%,局部渗液3例、发生率3.75%,局部感染3例、发生率3.75%,导管脱落4例、发生率5.0%。针对各种并发症拟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对于减少以及避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论 :白血病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化疗治疗过程中,可发生静脉炎、局部组织感染以及静脉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加强护理监督管理,可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2例,其中有16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化疗性静脉炎,进行了相应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其中有16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为38.10%,明显低于文献报道。通过积极的治疗、护理16例化疗性静脉炎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正确的选择血管穿刺部位,严格进行护理操作规范,引路注射及化疗后冲洗,调整化疗药物的浓度及PH值等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的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减少局部外渗药物浓度,局部封闭,局部冷、热敷,硫酸镁外敷,静脉输入地塞米松,采用民间疗法等方法对治疗化疗性静脉炎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