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蒋蓉  梁婷 《中国临床护理》2015,7(6):468-470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 将30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桡动脉止血器患者按照不同体位分为术肢平放组(平放组)152例和术肢下置腕托垫组(抬高组)148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腕围变化、VAS评分、穿刺点渗血及血肿发生情况。 结果 抬高组术后腕围变化较平放组小,疼痛评分低于平放组,穿刺点渗血、血肿发生率低于平放组。 结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用腕托垫抬高并固定术肢,能提高舒适度,减少穿刺点出血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指导术前手术途径的选择。方法:58例心绞痛住院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置入支架共106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手术成功率,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58例患者病变血管重建后达TIMI-3级,残余狭窄<10%,局部并发症少。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气囊压迫器(TR Band止血气囊)止血效果。方法:将2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TR 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对照组给予人工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出血情况、手部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出血情况、止血时间、手部肿胀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气囊压迫器止血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9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给予术前护理及准备、术中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出院指导。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栓塞、死亡、手部缺血、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和神经事件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是较理想的替代途径,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余天浩  李瑜辉 《新医学》2012,43(4):231-23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对48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进行Allen试验阳性后选右侧桡动脉为穿刺点,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85例(其中肌桥25例),单支病变192例,双支血管病变137例,多支病变72例。植入支架378例,其中329例(87.04%)经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另外49例改经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桡动脉搏动正常。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是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止血带的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366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术后使用专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分析其安全性及护理方法。结果在366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术后均采用专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其中5例发生局部渗血,2例出血,均经加大压迫垫压力后止血,9例有剧烈疼痛,予减轻压力后缓解。无严重血肿、血运障碍等并发症。松解绷带后10min和15min时出现出血2例、小血肿1例,经再次压迫后消失。结论采用专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而且减少了医护工作量而增加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诊治术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诊治术的护理对策。方法  12例患者接受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总结其护理体会以及我们自制桡动脉压迫绷带的使用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我们自制桡动脉压迫绷带使用方便有效。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手部血管条件观察以及术后拔除鞘管的护理 ,是手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减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 TR-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方法 300例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 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分别于压迫1 h、2 h开始给气囊减压放气.比较两组术后出血、血肿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创口疼痛、桡动脉闭塞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 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术后减压时间改为1 h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介入两种止血方法的负性效应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弹力带加压型止血器压迫止血方法和优力舒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方法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出现的负性效应.方法 根据手术顺序将158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压迫器组76例,弹力绷带组8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负性效应.结果 两组在手肿胀、手麻木、穿刺处出血、压迫处疼痛、穿刺周青紫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损伤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压迫器组出现皮肤损伤,而绷带组未出现皮肤损伤.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压迫器或弹力绷带止血效果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患者34例(桡动脉闭塞组),以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检测介入术后闭塞桡动脉术前内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分析触摸桡动脉搏动法与超声诊断法在评估桡动脉闭塞的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桡动脉闭塞组术前桡动脉内径为(2.03±0.25) mm,小于对照组(2.48±0.4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桡动脉闭塞组中,经临床触摸脉搏法发现20例桡动脉无搏动,诊断率为58.82%;超声诊断桡动脉闭塞34例,诊断率为100%,后者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5例可见细小血流来自侧支循环.结论 超声检查更有利于对冠脉介入后桡动脉闭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的数字电影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材料与方法3对5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结果:(1)右冠优势型42例(84.0%),左冠优势型3例(10.0%).均衡型5例(10.0%)。(2)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8例,3支病变3例,共累及37支血管,分别为前降支16支(43.2%),右冠状动脉11支(29.7%),左回旋支8支(21.6%)及左冠主干2支(5.4%).冠状动脉狭窄以中一重度多见,占26支(70.3%)。(3)10例见侧支循环。(4)发现室壁瘤5例。结论:(1)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手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2)室壁瘤的形成与冠状动脉分布范围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3)侧支循环能防止心肌梗塞范围扩大和室壁瘤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患者64层冠状动脉CTA(CTCA)表现,并评估诊断准确率。 方法 对328例零CACS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分析CTCA表现,包括有无狭窄、斑块形态、位置和狭窄程度。其中69例有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零CACS患者CTCA诊断狭窄≥7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328例零CACS患者,CTCA示37例(37/328,11.28%)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和斑块,无或轻度狭窄26例(26/37,70.27%),中度狭窄8例(8/37,21.62%),重度狭窄3例(3/37,8.11%)。54个狭窄斑块包括软斑块39个(39/54,72.22%)、混合斑块8个(8/54,14.81%)及7个钙化斑块(7/54,12.96%)。基于病例(69例)和基于冠状动脉节段(997个节段)CTCA诊断狭窄≥7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4%(34/35)、94.12%(32/34)、95.65%(66/69)、94.44%(34/36)、96.97%(32/33)和94.23%(49/52)、99.58%(941/945)、99.30%(990/997)、92.45%(49/53)、99.68%(941/944)。 结论 CTCA可显示零CACS患者冠状动脉的不同程度狭窄和斑块,且诊断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9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01例和非冠心病组268例,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三支、闭塞病变的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Logistic回归显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脉病变紧密相关,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预测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Current guidelines and literature on screening for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for cardiac risk assessment are reviewed for both general and special populations. It is shown that for both general and special populations a zero score excludes most clinically releva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importance of standardiz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measurements by multi-detector CT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何元军  范中才 《华西医学》2005,20(4):693-694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胸痛患者中冠心病的患病率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因胸痛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308例患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8例胸痛患者中130例诊断为冠心病,患病率42.21%.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66.16%,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病变血管以LAD最为常见,占40.31%.分叉病变占非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的44.12%.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28例,其中一支血管闭塞的患者23例,两支5例.单支、双支和3支血管病变分别为64例、41例和25例,分别占冠心病患者的49.23%、31.54%和19.23%.冠状动脉最狭窄病变狭窄程度越重,其两支及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合并左主干病变的发生率越高.101例(77.69%)冠心病患者需要行血运重建治疗.结论:冠心病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胸痛患者中首要病因.大多数冠心病患者需要行血运重建治疗.对住院胸痛患者,尤其对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老年男性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2例(24例临床诊断心绞痛,6例有陈旧性心梗史,其余12例无症状)行多层螺旋CT(MSCT)钙化积分检查,所有病例另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冠心病组的平均冠脉钙化总积分(TCS)为363±647,与无症状组的55.86±54有显著性差异(P<0.05);TCS=0的范围内均为造影正常血管组,在1~400和TCS>400范围内有血管造影正常组和病变组;以冠脉造影作为金标准,MSCT检测冠脉钙化的敏感性:100%,特异性:25%,准确性:78.6%,阳性预测值:76.9%,阴性预测值:100%。冠脉狭窄面积(φ)<50%组的狭窄血管平均钙化分数为67.4±127.7,与狭窄面积>75%组的62±15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MSCT对于冠脉钙化的检出有较为突出的价值,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因此适合作为冠心病普查手段。2.钙化仅仅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的一个标志,而不是管腔严重狭窄的标志,故不能用来预测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无创伤性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超声心动图技术潘生丁负荷下定量冠状静脉窦(冠状窦)血流储备评估冠脉血流储备的准确性。方法九条开胸成年杂犬雄6、雌3,体重(15±2.1)kg,超声技术定量冠状窦血流储备与电磁流量计定量冠脉血流储备及导管(7F右冠造影导管)引流方法定量冠状窦血流储备比较分析。结果超声技术定量冠状窦血流储备与电磁流量计定量三支冠脉血流储备相关很好,分别为RCA、LAD、LCXr=0.93、0.86、0.97,P=0.001、P=0.007、P=0.004;与导管引流法定量冠状窦血流储备相关比较r=0.68,P=0.04。结论超声技术定量冠状窦血流储备可以准确评估整体冠脉血流储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改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优势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04~2005-06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340例,随机分为改良冠状动脉造影组170例(未用三联三通,简称改良组)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组170例(用三联三通,简称常规组)。比较两组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并发症(冠状动脉痉挛、导管嵌顿阻塞冠脉开口)、材料费用。结果:两组患者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4.62±3.05)m in和(5.28±3.26)m 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2.23±8.45)m in和(19.46±9.21)m in(P<0.01);手术成功率均为100%(P>0.05);冠状动脉并发症分别为3例和2例(P>1.05);材料费用分别为(1 146.35±166.56)元和(1 546.35±186.84)元(P<0.05)。结论:改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一样安全、有效和可行,且比常规组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病变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4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及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 ,危险因素≥2个者占88.1%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多支病变比率占65.2% ;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B型、C型病变的比例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p<0.01)。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致病过程 ,并不完全取决于冠脉狭窄程度 ,还与粥样斑块病理学稳定性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0年前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对照分析我院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56例和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57例患者,比较其在临床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支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分别确诊冠心病90例和174例,对比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间临床诊断的比较得出,2004-2005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所占比例显著增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2)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的比较得出,2004-2005年组诊断冠心病病例显著增加(P=0.040)。(3)两组诊断为冠心病病例危险因素间的比较发现,与10年前相比,年龄构成中<60岁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70岁病人所占比例显著减少(P<0.001);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6),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2)。结论:同10年前相比,冠状动脉造影病例的临床诊断呈加重趋势,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显著增加;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显著增多;年龄构成上呈低龄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上述变化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