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脑梗死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老年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10余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有报道青年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总病例数的9.9%,并阐述了其危险因素,其中吸烟占48.7%,酗酒占22.1%等不良生活习惯在青年脑梗死的发病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在中原地区,饮酒作为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尤为突出占66%。现分析如下,以提高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妊娠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436例妊娠妇女,其中316例孕妇存在孕期生殖道感染、孕期糖尿病、孕期被动吸烟和配偶饮酒等危险因素,另120例孕妇无上述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入选孕妇中存在生殖道感染、糖尿病、孕期被动吸烟和配偶饮酒等危险因素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5.7%、34.0%、25.8%和17.5%,均高于无上述危险因素的孕妇(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中,生殖道感染相对危险度比值比(OR)为3.23、糖尿病OR为5.78、孕期被动吸烟OR为4.88以及配偶饮酒OR为3.85.结论 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糖尿病、孕期被动吸烟及配偶饮酒等均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高血压致病因素与遗传、超重、高盐、饮酒等有关。其中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饮食、饮酒、吸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社区护理人员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指导,增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开展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是治疗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导致老年人脑梗死(CI)的高危因素。方法对牡丹江市康复医院存档病例中老年人CI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冠心病91例,高血压90例,糖尿病41例,高脂血症5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1例,吸烟20例,有酗酒史27例。结论导致老年人CI的高危因素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TIA、吸烟、酗酒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预防其发生。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青年脑梗死患者86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是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很多危险因素可以提前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早期干预,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与青年急性脑梗死患病危险因素,以便据此进行适当干预。方法 选择25—40岁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为青年组,60~78岁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4例为老年组,分析患者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计算吸烟指数(支/d×吸烟年数),饮酒指数(g/d×饮酒年数)。结果 青年组与老年组在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指数、饮酒指数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抑郁、焦虑+抑郁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病危险因素各有特点,青年组与吸烟、大量饮酒有关,青年组心理表现以焦虑为主,老年组则以抑郁为主。可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心理、行为等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普宁市食管癌发生现状,探讨食管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择经确诊的普宁市食管癌新发病例120例为研究组,按照1∶1配对方法,按照年龄、性别和户籍所在地进行配对;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膳食结构、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采用SPSS17.0对相关变量进行Logistic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对筛选出的有意义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食管癌相关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tial ceinterval,95%CI)。结果: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更少吸烟、少饮酒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果蔬类、豆类食物摄入较少等因素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族恶性肿瘤史、吸烟、饮酒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每周5次以上新鲜蔬菜和每周3次以上水果及每周2次以上食用豆类制品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结论: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生概率,多食新鲜果蔬和豆类可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邹和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59-160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5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吸烟、饮酒、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分型、临床特点。结果:高血压病为老年脑梗死患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次为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糖尿病、房颤、冠心病、其他心脏病等各占一定比例;以腔隙性脑梗死最为常见。结论: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定期筛查人群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和高危因素。结果在8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71例(88.2%)明确了病因,其余9例(11.3%)未能找出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65例,高血脂59例,糖尿病12例,高同型半胱氨酸35例,吸烟26例,饮酒21例,家族遗传23例,栓塞性血管病14例。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仍然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及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降低危险人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致病因素,提高预防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3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脑卒中的致病因素很多,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等是常见的重要的因素。结论青年脑卒中致病与高血压、高血脂、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和酗酒等密切相关,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应早期采取措施,进行综合干预防治,有效防止及避免致病因素是降低青年脑卒中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四川省高校男性教职工身体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高校教师健康风险评估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体格检查为基础对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测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教职工个人信息、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等可能影响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样本1088例,身体健康状况异常总检出率为61.9%。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年龄(OR=1.097)、BMI(OR=1.204)、吸烟(OR=1.366)和荤食为主(OR=1.623)四个危险因素。结论除年龄和BMI外,吸烟、饮食以荤食为主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四川省高校男性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缪景瑞 《首都医药》2010,(14):43-43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2006年笔者5年来接诊22例45岁以下患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吸烟、饮酒、不良的生活习惯是男性尤其是青年男性AMI重要的发病因素。预防和减少AMI事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3例青年脑梗死和同时期32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男性性别构成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吸烟、饮酒、高血压发病率高于中老年组(均为P〈0.05);青年组较中老年组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高血压、吸烟、饮酒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青年人开展健康宣传教育,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健康教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省监测的200例具有出生缺陷的围生儿作为病例组,回顾性调查这200例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1∶3的原则筛选出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年共监测围生儿148017例,占全省医院分娩围生儿总数的49.6%。2015年医院监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95.8/万,2015年我省主要出生缺陷的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并指(趾)、总唇裂、腭裂,构成比分别为28.7%、14.1%、4.4%、4.4%、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吸烟、妊娠期间服用感冒药、胎产次为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孕期经常服用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类食物、服用叶酸等为其保护因素。经Logistics回归分析,饮酒、吸烟、妊娠期暴露于X线或化学物质、妊娠合并症为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饮酒、吸烟、妊娠期暴露于X线或化学物质、妊娠合并症是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是围生儿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可从加强婚检、孕检,加强出生缺陷的监测,减少围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减少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对出生缺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葛英  胡向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23-2124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4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及74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发性脑梗死者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房颤、家族史、饮酒、吸烟明显高于初发脑梗死患者.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房颤、家族史、饮酒、吸烟是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应以调整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心率,戒烟酒为主.  相似文献   

16.
康岚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199-200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诱发因素的讨论,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为其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取复发性脑梗死病例116例,在问卷中列出可能引起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让答卷者根据自己的选择在自己认可的相关因素选项上划"√",累积116份答卷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16例复发性脑梗死的病例中,认为不良生活习惯致使血糖、血压控制不好、冠心病是诱发主要因素的占65.4%;不良生活习惯致使高血脂为复发因素的占31.7%;其他因素占2.9%。结论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致使血压、血糖控制不良,高血脂和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是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复发的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对提高脑梗死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避免诱发因素,减少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1]。食管癌的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生物性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临床主要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目前治疗食管癌主要通过手术治疗,辅以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有研究表明,食管癌手术中容易挤压、挫伤肺部,手术后容易导致肺部受损,引起肺部并发症,造成患者肺功能下降[2]。目前临床切除中下段食管癌的  相似文献   

18.
沈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95-1696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17例;胎盘早剥分型:Ⅰ度18例,Ⅱ度19例,Ⅲ度者15例;主要的高危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外伤、羊水过多、药物因素、吸烟等.结论 及时处理各类胎盘早剥相关危险因素,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3 231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入院血压、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出院结局等临床特征资料。将出院时NIHSS≥10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栓塞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脑血栓者,腔隙性梗死者最低。吸烟(OR,1.228;95%CI,1.013-1.637;P=0.039),血脂异常(OR,1.264;95%CI,1.081-1.478;P=0.003),糖尿病(OR,1.371;95%CI,1.075-1.747;P=0.011)与脑血栓的不良结局相关联;心房纤颤(OR,3.131;95%CI,1.206-8.128;P=0.019)和风湿性心脏病(OR,5.601;95%CI,1.561-20.091;P=0.008)与脑栓塞的不良结局相关联;年龄(1.011;95%CI,1.003-1.02)和饮酒(OR,1.428;95%CI,1.063-1.919;P=0.018)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不良结局相关联。结论脑栓塞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最高;在3种脑梗死亚型中,与短期不良结局相关联的危险因素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38例TIA患者据ABCD2评分法评分分为高危组(6~7分)27例、中危组(4~5分)62例、低危组(0—3分)49例。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随访观察各组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组年龄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中危组年龄低于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糖尿病、吸烟、饮酒及高Hcy者比例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中危组糖尿病、吸烟、饮酒及高Hcy者比例低于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联合Hcy评分法在判断TIA后早期脑梗死风险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