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共收治了46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根据采用的治疗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n =23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n =23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给予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增强疗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通过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气指标和生命体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临床效果较佳,并且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5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13例,采取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12例,采取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征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次全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开展序贯抗凝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为该病最优化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2例次全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序贯抗凝治疗。记录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肺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氧饱和度数值,并做好对比。结果二组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PaO2及PaCO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次全大面积肺栓塞开展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序贯抗凝治疗能有效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并改善肺栓塞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欧永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7):897-898,901
目的:探讨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方法:108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尿激酶加序贯普通肝素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行皮下注射抗凝治疗,观察两组的短期疗效。结果: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更明显的疗效(P<0.05),肺动脉压显著降低,栓子减少更明显。结论:统计分析显示,尿激酶加序贯抗凝于次大面积肺栓塞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采取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动脉压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肺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SpO_2、PaCO_2、P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分子肝素钙相比,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为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经过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后的疗效,比较其治疗前后肺动脉压、CTPA、氧分压、呼吸频率等差异.结果 (1)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好转;(2)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患者缺氧和过度通气状态得到改善;(3)肺动脉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4)25例患者中仅4例出现皮下出血,未出现严重出血症状.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是次大面积肺栓塞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70例,通过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给予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是81.6%,并发症发生率是13.2%;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是97.4%,并发症发生率是2.63%,研究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次大面积肺栓塞采用尿激酶联合序贯抗凝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卫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21-2922
目的探讨溶栓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106例在我院治疗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试验组静脉滴注尿激酶,用量为2万U/kg,以此进行溶栓,结束后口服给药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口服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48例(90.6%),对照组有36例有效(67.9%),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的调查结果显试验组有4例复发,对照组有6例复发。结论在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常规过程中加入尿激酶可使治疗效果有所改善,但是对1年后的疾病复发没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次大面积肺栓塞症患者行溶栓或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随访1年,观察远期无事件生存率。方法将确诊的106例次大面积肺栓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51)予以尿激酶20000U/kg静脉滴注。溶栓结束后,开始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并重叠口服华法林,尔后单纯应用华法林,直至INR达到2~3。B组(n=55)只用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抗凝,用法同A组。观察疗效并随访1年,观察主要终点事件(再发肺栓塞、严重出血及死亡)发生率。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51例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者,46例有效(90.2%),有1例(1.9%)患者发生脑出血;B组55例单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者,37例有效(67.3%),无严重出血发生.随访1年时,A组有4例(13.7%)发生主要终点事件,B组有6例(14.5%)发生主要终点事件,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症患者安全、有效,但与单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相比,其并不能改善1年后的无事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李东风  章秋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6):3175-3178
目的 探讨硫辛酸序贯疗法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PDN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硫辛酸序贯疗法联合依帕司他治疗8周,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序贯疗法联合依帕司他治疗8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3例(82.5%),有效6例(15.0%),无效1例(2.5%);对照组显效9例(22.5%),有效21例(52.5%),无效10例(25.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4.81,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治疗前后差值较对照组增大(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与甲钴胺相比,采用硫辛酸序贯疗法联合依帕司他治疗PDN效果更明显,可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用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注射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栓塞易栓因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高危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研究组同时加用注射用纤溶酶100U,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 PAI-1)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D-二聚体( D-D)水平。结果:①治疗后两组Fib、D-D含量降低, tPA、PAI-1活性降低( P<0.05)。研究组Fib、D-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PA、PAI-1活性也低于对照组( P<0.05)。②治疗期间,研究组无肺栓塞发生,对照组3例发生肺栓塞,发生率为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1)。③两组治疗期间均无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部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患者预防性应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纤溶-凝血系统,预防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合并矛盾性栓塞(paradoxical embolism,PDE)的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2012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住院并诊断PAH患者418例,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或)右心导管检查分为PAH不合并PDE组(350例)和PAH合并PDE组(68例),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病死率及医患矛盾投诉的差异,并计算PAH合并PDE患者首发表现的百分比。结果 PAH合并PDE组自身免疫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栓塞病例高于不合并PDE组(P〈0.05);PAH合并PDE组死亡病例高于不合并PDE组,且合并PDE组以脑卒中为首发表现的病例最多,占51.5%。结论 肺动脉高压合并矛盾性栓塞易被临床忽视或缺少预见性,因其病死率较高且容易造成医患矛盾,应及早处理,对于合并不明原因的体循环动脉栓塞时应考虑到矛盾性栓塞可能。  相似文献   

15.
刘发俊  陈进业 《河北医学》2013,19(5):677-679
目的:分析比较尿激酶与rt—PA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抢救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50mg小剂量rt—PA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同时间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溶栓治疗后短时间内,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有出血性并发症,但对照组出血性并发症显著性高于观察组。结论:50mgrt-PA治疗急性肺栓塞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急性肺栓塞对于心功能的影响以及组织缺氧状态,疗效肯定,临床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伴持续肺动脉高压(PPH)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2-06~2013-05收治的MAS伴PPH住院患儿92例,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均进行呼吸道清理、高频振荡辅助通气、合适补液、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46例患儿加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组46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4,12,36 h的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值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治疗36 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肺动脉压分别为(40.3±11.1) mmHg和(49.2±12.8)mm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6,P<0.05). 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进一步改善对新生儿MAS伴PPH的氧合及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尿激酶(UK)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滴注,对42例发病在6h以内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I)。另设40例普通病例作对照组。结果溶栓后2hNFDI为20.12±2.65,较溶栓治疗前26.78±3.42明显减少(P〈0.001),治疗后21d溶栓组NFDI为18.2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1d溶栓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3.3%、69%、88.1%,显著高于对照组(15%、32.5%、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症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的肺内血栓分布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分析比较治疗前血栓分布、治疗后5 d及2周时2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及下肢血栓治疗有效指标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出现双肺3大分支栓塞最多,2大分支栓塞次之,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观察组胸痛、呼吸困难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2组在胸痛、呼吸困难缓解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缓解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仅在治疗后D-Dimer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PLT)、国际化标准化比值(INR)、血清心房钠尿肽前体(NT-pro BNP)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下肢血栓治疗有效率为34.98%,观察组为67.8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的肺内血栓主要为双肺3大分支栓塞,2大分支栓塞次之;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较单纯的抗凝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能有效缓解胸痛、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栓子消失效果显著,并且未增加远期出血风险,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质量反馈理论在老年重症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收治共有184例需要进行临床护理的老年重症肺栓塞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对两组患者都进行基本的护理:止痛处理;监测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及体温等;定期检查动脉血气及心电图;观察用药反应。对照组就按照基本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按照质量反馈的理论加之护理方式进行高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二次发病率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优者占比86.96%(80/92),优良率为96.74%(89/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78%(10/92),23.91%(2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出现发病情况的患者占比3.26%(3/92),没有出现的患者为96.74%(89/9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52%(29/92),68.48%(63/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观察组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老年重症肺栓塞患者中参照质量反馈理论的高级护理,不仅使患者的恢复时间缩短,患者普遍满意外护理的质量也大幅度的提高,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