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拔管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d接受常规麻醉医生访视和手术室护士心理护理,实验组则增设音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围拔管期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发生躁动的概率。记录两组拔管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苏醒并顺利拔管。实验组拔管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拔管期心率、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更为平稳(P〈0.05);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音乐疗法护理干预较常规心理护理更能减轻患者拔管期躁动等应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全麻苏醒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前访视采取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麻醉前及苏醒期配合的效果。方法: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前访视,测量记录患者术前1 d和麻醉诱导前血压、心率及麻醉苏醒期配合情况。心理干预组患者除常规术前访视外还给予心理干预:介绍麻醉、手术相关信息及麻醉苏醒期不适等。测量记录项目同对照组。结果:2组患者术前1 d血压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麻醉诱导前血压和心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麻醉诱导前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麻醉苏醒期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和焦虑程度,缓解紧张心理,使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患者行全麻手术进行导尿的最佳时机。方法:150例老年男性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50例,分别在麻醉前、麻醉诱导期、麻醉后10min进行导尿。观察3组人室后麻醉前、导尿时的心率和血压,对比3组患者导尿时、导尿后1d的舒适度和拔除气管导管后30min内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入室后麻醉前的心率及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尿时A、B组患者的心率均较入室后麻醉前加快(P〈0.01)。A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B组患者的收缩压较入室后麻醉前升高且高于同期的C组(P〈O.01)。C组心率及血压较平稳(P〉O.05)。导尿时及导尿后1d时C组患者的舒适度优于A、B组(均P〈0.01),且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均较A、B组低(P〈O.05),发生术后躁动的程度亦较A、B组低(P〈O.01或0.05)。结论:老年男性全麻手术老患者选择在麻醉后10rnin行导尿术,利于术期心率、血压稳定,有效提升导尿舒适度和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112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术前评估+术后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各56例,比较两组血压、心率、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前评估+术后针对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手术患者保持血压、心率相对平稳,减少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导尿时机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导尿时机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全麻下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麻醉诱导后导尿组(观察组)和麻醉前导尿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易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1)。结论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增加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及血压、心率的升高。留置导尿宜在麻醉前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预防全身麻醉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常规访视组(A组)、全程心理疏导组(B组)、术后镇痛组(C组)及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组(D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出气管导管即刻(T2)、拔出气管导管后5 min(T3)、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操作配合程度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T2时MAP水平和HR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B组、C组及D组比较,D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的综合性措施,可降低麻醉苏醒期蹂动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度与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苏醒室护士对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的必要性。方法选择耳鼻喉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6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0例。2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增加术前访视,比较2组术前晚睡眠情况、在苏醒期躁动发生人数及配合人数、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术前访视能降低病人的焦虑、恐惧感,减少术前晚睡眠障碍(P<0.05),降低病人苏醒期躁动发生人数(P<0.01),病人苏醒期血压、心率也更平稳(P<0.01)。减少手术伤口的出血(P<0.01)。结论为增加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安全性,苏醒室护士对全身麻醉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很有必要,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180例,年龄25-6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60例,麻醉维持和诱导均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 min A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5 min),B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脉推注0.9%生理盐水10 mL,记录给药即刻、给药后5 min、给药后10 min患者血压、心率以及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苏醒恢复室时间、评估苏醒期躁动分级。结果 A、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期呼吸、循环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后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疗效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90例2~7岁行眼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 A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B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麻醉,C组单纯使用氯胺酮麻醉。记录麻醉前(T0)、肌注氯胺酮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15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并记录三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及术中不良反应,观察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C组比较, T1、T3、T5的SBP和T5的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HR在T5时点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氯胺酮总用量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均少于C组,而A组明显优于B组(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是安全的,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时间短,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LIPA喉罩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患者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双腔支气管组(A组)和SLIPA组(B组)(n=25)。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 1)、插管后(T 2)、开胸时(T 3)、手术开始后45 min(T 3)和苏醒拔管时(T 4)的MAP、HR。观察并记录2组术野暴露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T 1时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时A组血压、心率高于B组(P〈0.05);2组手术视野暴露满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时A组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A组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SLIPA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应用安全可靠,术野暴露满意,不影响手术操作,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发生低。  相似文献   

11.
廖琼  张红 《河北医学》2015,(3):389-39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及其二者联合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A组应用右美托咪定、B组应用地佐辛、C组应用右美托咪定及地佐辛,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拔管后5min(T1)及气管拔管后10min(T2)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同时观察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入液体量等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0时间点SBP、DBP及H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及B组患者T1、T2时间点SBP、DBP及H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T1、T2时间点SBP、DBP及HR较A组及B组更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苏醒期均未发生中度躁动、过度镇静和苏醒延迟,发生轻度躁动A组9例、B组10例和C组2例,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能更有效的稳定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血压及心率,降低躁动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心理指导对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50例行腹部手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2组:心理指导组30例,术前给予充分地解释,使患者完全清楚气管插管所引起的不适感;对照组20例,术前不给予任何解释。术中用安氟醚吸入复合麻醉,术毕充分排出吸入麻醉剂,使患者自然苏醒,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记录拔管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有无明显躁动。结果 心理指导组患者在拔管前后3min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躁动发生率为23%(7/30);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前后3min心率、血压有明显升高(P〈0.01),躁动发生率为65%(13/20)。结论 术前心理指导对预防全身麻醉术后的躁动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男性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行全身麻醉成年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A组)全身麻醉诱导前按照常规操作插导尿管;观察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变化、躁动情况以及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SBP、DBP、HR基础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SBP、DBP、HR于拔管后5min、10min均较术前基础值和对照组组同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46.7%,观察组为73.3%。结论全麻男性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麻醉苏醒期对尿管耐受性好,躁动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郭履平  罗丹华  陈北秀  张耀之 《吉林医学》2010,31(21):3466-3467
目的:通过手术室护士对气管内全身麻醉腹腔镜下良性子宫肌瘤或良性卵巢肿瘤剔除术的手术患者术前口服黛力新辅助心理疏导,观察该干预对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设计原则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为抗焦虑抑郁药物辅助心理疏导组,B组为单纯心理疏导组,C组不做术前访视与心理干预治疗。记录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情况。结果:A、B、C三组间在插管时、气腹后5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心率、平均压动脉压、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拔管时和拔管后5min的躁动评分、镇静评分、恶心发生率、呕吐发生率、呛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辅助心理疏导较一般术前访视更能减轻患者苏醒期躁动,从而帮助患者安全、舒适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方案对老年人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观察。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90例老年患者按不同术后镇痛方案分为三组,A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静脉镇痛,B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C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静脉镇痛,比较三组的术后苏醒质量、躁动及认知功能。结果两组T1时Riker镇静-躁动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A组和B组T2、T3、T4、T5时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术后1 d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而三组在术后3 d、7 d的POC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老年人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苏醒速度快,苏醒质量高,发生躁动几率低,认知功能影响小,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治疗安氟醚麻醉后躁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异丙酚治疗安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开胸行肺或食管手术患者,术中用安氟醚吸入麻醉,术毕回麻醉ICU全部麻醉未醒,随机分两组,异丙酚组25例给预异丙酚镇静3h,对照组15例让其自然苏醒,结果:异丙酚组患者苏醒前后心率,血压无统计学差异,躁动发生率8%(2/25),对照组患者苏醒时心及及血压较麻未醒时显著升高(P<0.05),躁动发生率60%(9/15),结论:异丙酚显著降低安氟醚麻醉后噪动的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过程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8μg/kg(给药时间〉10min)及0.4μg/(kg·h)的维持量。B组以同等方法泵人生理盐水。术中采用多功能脑电监测仪(BIS),了解麻醉深度。观察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苏醒期各个时点A组心率、血压增高的程度均低于B组(P〈0.05)。躁动例数A组较B组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全麻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躁动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方法将45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小儿患者分为3组,各15例。A组采用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七醚全身麻醉,B组采用全凭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C组采用局部麻醉复合七氟醚全身麻醉。观察3组术后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结果 3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与C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167),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67)。结论采用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行小儿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其术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苏醒时间、拔管时呛咳、手术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二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D组患者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啶0.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C组输注生理盐水20ml,输注时间10min。记录诱导前(T0)、术毕(T1)、吸痰时(T2)、苏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拔管时呛咳评分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D组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稳定。C组血压、心率手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和D组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拔管时呛咳评分及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二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呛咳躁动。  相似文献   

20.
娄锋 《中原医刊》2011,(3):12-14
目的研究七氟醚联合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90例年龄1—8岁择期行斜疝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七氟醚复合神经阻滞组(A组),七氟醚吸入组(B组)和氯胺酮组(C组)。观察三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意识消失时(T2)、手术开始时(T3)、结扎疝囊时(T4)、手术结束缝皮时(T5)的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观察三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出室时间;比较三组诱导时顺从性、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呼吸抑制、术后谵妄、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术后24h评定疼痛程度。结果C组在.T3、T4、T5时点的HR、BP均高于A、B两组(P〈0.05);A、B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出室时间均短于C组(P〈0.05);A、B两组诱导合作、术中体动均优于C组(P〈0.05);A组苏醒期躁动、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神经阻滞具有麻醉诱导、苏醒快,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术后镇痛效果好,用于小儿疝手术具有很好的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