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员工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信念和行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员工职业安全和患者的安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法,对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6名员工进行了手卫生知识的相关调查。结果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员工对手卫生指证和七步洗手法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对手卫生概念和戴手套指证表达不准确,实际工作中手卫生执行率低。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员工对手卫生信念认知较高,但对手卫生知识相对欠缺,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洗手;认为戴了手套没必要再洗手;怕洗手次数多损伤皮肤等因素影响,洗手执行率低,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相关制度落实,手卫生监管,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状况并制定应对策略.方法:选取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40名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隐藏性现场观察法,对研究对象洗手操作和手标本培养进行统计,分析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结果:研究对象在工作现场应洗手200次,而实际洗手次数为80次,手卫生执行率仅有40%;在手卫生考核中,洗手合格率为35%,手标本细菌培养合格率占10%.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意识不强,需进行干预以提高其洗手率和洗手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吉林医学》2017,(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的影响。方法:成立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健康教育品管圈小组,现场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完成情况,分析并归纳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坚持手卫生的依从率。结果:在坚持洗手率、保证洗手时间超过70s、程序符合规范、严格使用消毒液和细菌学检查五个方面,强化健康教育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检测合格率由原来的56.4%提升至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质量的持续改进管理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可有效提高手卫生现状。 相似文献
4.
祝菁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2):145-148
目的:探究免洗手消毒液在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某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作为对象,对消毒供应中心常用的三种免洗手消毒液的手卫生效果和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手卫生效果方面,使用流动水和皂液进行手卫生和使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卫生后,手部的菌落数均减少,且和手卫生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使用流动水和皂液进行手卫生后手部菌落数少于免洗手消毒液手消毒后手部菌落数。在手卫生依从性方面,使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卫生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使用流动水和皂液进行手卫生的工作人员。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卫生可以显著减少手部菌落数,满足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且能够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品管圈模式对于护理人员手卫生不规范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14名,分为两组.参照组接受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接受品管圈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手卫生不规范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卫生不规范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卫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消毒供应中心1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起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执行率及综合能力的变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实践得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打包前、接触无菌物品、脱手套后等方面的洗手执行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品管(QC)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得分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的执行率,改善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是消毒灭菌是否合格的科学依据。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特殊而不可缺少的科室,其工作范围是承担医院内各种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一次性物品的供应部门。为确保所供无菌物品质量,需做好各个流程的监测工作,以提供科学依据。为了确保监测的准确性,消毒供应中心各个流程监测应有专人负责,做到科学准确,保证监测有目标。 相似文献
8.
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及监测的原始记录是再生医疗器械的处理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及使用要求的依据,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的质量。随着全民法律观念的普及,就医者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并涉及到院内感染,人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否由医疗器械的原因引起的就医者安全性受到威胁,所以消毒供应中心的原始记录便是医院感染案例分析中必须提供的佐证之一。原始记录是消毒灭菌监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与应用,新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规范》等强制标准实行,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素质、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就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素质培训及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卫生相关知信行水平现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干预策略.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护理人员手卫生相关知信行水平现状、影响因素,并探讨干预策略.结果 在36名护理人员中,七步洗手法知晓率[47.22%(17/36)]最高,手卫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标准》追踪评价项目中有关人员岗位培训数据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开展的现况,介绍了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实践基地和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岗位培训实践基地是加强宣传贯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标准》、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确保医院消毒供应工作稳步向前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众所周知,以往消毒供应中心作为辅助科室的供应室,设备条件差,工作人员也是一些老弱病残.随着社会进步和医院的发展、管理模式的改变、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引进、工作量的剧增,需要员工掌握一定的英语、电脑操作知识,并有一定的机器操作水平.如何去化解和改进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与现存的老弱病残人员编制的矛盾,成了促进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发展的关键因素[1].为了解现代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现状,笔者对银川市部分医院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初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可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洗、保养及包装工作以往都由临床各科自行设立清洗包装问完成,随着手术量的增加、护士工作强度的增大、整体化护理的开展和洁净手术室环境的需要,这种传统的手术器械处理流程难以高效率地完成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灭菌质量也可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建设和运行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经过临床实践,从人员管理到灭菌质量管理、服务理念均进行了详细分析,了解影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安全的相关因素,从而寻找加强从人员到设备、工作流程、素质教育、制度管理、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各项应对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围绕“以患者临床安全、满意”为宗旨的服务承诺,开展了全面下收下送,保证了灭菌物品的质量,满足了临床供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布局、流程合理,三区作业的感染管理,重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培养,规范植入物及租借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 结果 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保证了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结论 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使供应中心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6.
<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大致分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供应模式。分散式是指由科室自行清洗污染的医疗器械,集中式是指将医院所有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由有经验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完成。现在国际上推广的趋势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对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效果及无菌区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状况进行定期监测。结果高压蒸汽灭菌合格率为100%;无菌区空气所采样本合格率为89.36%,物体表面合格率为100%;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为82.69%。结论应加强供应室内部环境的清洁消毒,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消毒意识。 相似文献
18.
19.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09年12月开始启动,逐步开展对全院再生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在为临床服务的过程中,随着服务的转型、工作范围及工作量的加大,供应室出现了工作缺陷增加的情况,通过科室对缺陷的原因分析、寻找对策、制定相关的措施,工作缺陷明显下降,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将工作缺陷管理的过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分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应用的新路子.方法:改变人员结构,合理设置岗位,实行分层管理,分层培训,严把质量关.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充分调动各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优势潜能,人人参与科室管理、质量监测,保障了无菌物品安全,提高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