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8剖宫产手术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4例。对照组仅在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2.0 g/次、2次/d,连续使用3 d,观察组中在术中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2.0 g/次,术后12 h和24分别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1次(3.0g/次),观察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产褥病率、抗生素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44.0±2.6)h、住院时间(4.1±0.9)d、产褥病率(1.83%)、生殖道感染率(1.22%)、抗生素用量(16.4±2.6)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体温恢复所需时间以及子宫复旧不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仅术后应用抗生素比较,可有效预防感染,降低抗生素用量及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探讨抗生素类药物在妇产科的预防性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生素应用情况分为观察组30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最高体温(37.5±0.2)℃、切口感染率3.33%、不良反应率3.33%、抗生素用量(6.0±0.2)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退热时间(1.1±0.3)d、住院时间(5.2±1.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使用抗生素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及抗生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3.
朱茶仙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84-185
目的观察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同预防应用方法的效果,探讨合理的应用方式。方法随机选择剖宫产产妇32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术前30~60min头孢噻肟钠2.0g,静脉滴注,术后同剂量每隔8小时1次,时间24~48h,如果头孢噻肟钠皮试阳性,改用甲硝唑;对照组术前、术中未用药,术后回病房应用头孢噻肟钠2.0g或甲硝唑,静脉滴注,每日2次,开始应用以上药物到出院,共6d。结果两组术后术后病率、退热时间、产褥病、切口愈合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子宫复旧不良比例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剖宫产术期应用单剂、术后短时间应用头孢噻肟钠或甲硝唑预防术后感染是一种合理有效而经济的预防方案,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许光珍 《中外医疗》2014,(20):20-21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1月—2014年3月产科分娩的剖宫产产妇3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93)和对照组(n=193),观察组于术前30 min快速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术后12 h内再同等剂量给药1次;对照组术后回病房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连用3~5 d。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体温、切口感染率、子宫复旧不良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体温正常时间为(34.25±7.67)h,对照组为(35.31±8.36)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切口感染率、子宫复旧不良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5%、3.11%、(5.3±1.2)d,对照组分别为6.21%、8.81%、(7.6±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术前应用抗生素用药剂量少、用药时间短、无不良反应、术后恢复快,预防术后感染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峻 《吉林医学》2013,34(2):250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计划性剖宫产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将注射用头孢唑啉钠2.0 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于断脐后一次静脉滴注,术后不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术后将注射用头孢唑啉钠2.0 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共5 d,观察术后两组体温、血常规、切口感染、产褥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异常体温持续时间、平均体温、切口感染、产褥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小于24 h的短疗程方法是一种合理、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给药时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治疗,将手术前O.5h使用头孢噻肟钠3g,术后6h重复使用1次的设为观察组(n=270),将术后使用头孢噻肟钠3g,Bid,连续3~5d的设为对照组(n=270),观察两组术后病率、术后发烧、术后切口感染、抗生素使用时间﹙d﹚、住院时间﹙d﹚。结果两组在术后病率、术后发烧、切口感染、住院时间﹙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应用时间﹙d﹚,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短程预防性应用头孢噻肟钠是一种合理、有效而又经济的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220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150例)。观察组患者均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后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退热时间、抗生素总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4.00%(6/150),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24.29%(17/7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退热时间、抗生素、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比对照组少,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于妇产科手术中,可有效提高术后抗感染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术前应用抗生素头孢噻肟钠与传统术后序贯方法使用抗生素两种方法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腹膜内剖宫产产妇分成2组,即术前用头孢噻肟钠组50例(A组)和术后序贯用药组50例(B组),2组均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头孢噻肟钠。结果A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分别低于或短于B组(P〈0.05),A组术后病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人均抗生素使用量少于B组(P〈0.01)。结论围术期用药预防产褥感染效果好,且有利于产妇术后体力恢复,药物用量少,副作用小、简便,不影响婴儿早吸吮,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闫晓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350-4351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围术期传统方法应用抗生素的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抗生素干预(开展各种抗生素合理应用培训,结合行政命令加强监督检查和反馈管理)应用:术前30 min-60 min静脉给药,头孢呋辛1.5-2.0 g静脉滴注,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 h追加1.5-2.0 g。结果2组术后病率21.00%,23.50%;切口感染率2.00%,2.5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应用抗生素种类、时间、药费、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单剂应用抗生素与术后连续多日给药预防术后感染效果无差别,通过相应干预可操作性强,确保围术期预防用药合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用于剖宫产手术预防感染的可靠性.方法150例剖宫产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80例,术前30分钟内应用头孢呋辛1.5g,溶于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单次冲击给药;对照组70例,按常规用药方法,术后当日开始使用头孢噻肟2g静滴每日2次,0.2%甲硝唑250ml静滴每日2次,疗程3~5天.结果实验组术后最高体温37.31±0.29℃,退热时间31.51±28.11小时;对照组术后最高体温37.48±0.34℃,退热时间55.83±27.60小时.最高体温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退热时间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褥及伤口感染率均为0,对照组2例患者术后次日至6日内两次体温≥38℃,1例伤口感染.两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呋辛术前单次冲击给药可有效用于剖宫产感染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手术患者36例,均为Ⅱ类切口,按抗生素应用情况分为2组,均选用头孢唑肟3 g+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A组为麻醉前及术后4 h~6 h分别使用1次,计12例;B组为长时间应用,除按A组方法给药外,术后用药≥48 h或直至患者体温正常后3 d,计24例。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征象。结论围术期短时间足剂量使用抗生素与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妇科手术感染均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感染风险剖宫产产妇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544例,回顾性分析低感染风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生素的不同用药方案。将其分为三组,A组190例,术前30min一次给药,术后不再使用;B组180例,术前30min开始给药,术后继续使用2d;C组174例,手术结束后开始给药,共5d。抗生素应用头孢唑林钠或林可霉素,均为静脉给药。比较三组产妇术后感染、术后病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544例产妇术后感染、术后病率分别为O.92%(5/544)和3.68%(20/544),三组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产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均分别显著低于C组[A组为(41.9±11.6)h、1.05%(2/190)、(4.8±1.1)d;B组为(41.1±16.5)h、1.11%(2/180)、(4.7±0.9)d;C组为(70.1±19.9)h、9.20%(16/174)、(5.9±1.1)d](均P〈0.01)。但A、B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感染风险产妇剖宫产术前30min静脉使用抗生素能显著降低术后病率的发生,术后无需重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3.
宋国志 《中外医疗》2012,31(4):73-73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6月的选择性剖宫产20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术中断脐后立即给予头孢唑啉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术后不用抗生素;对照组术前不用抗生素,术后用头孢曲松钠2g溶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3d,观察2组术后体温、血象变化情况。结果 2组术后最高体温、平均体温、产褥感染、切口感染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剖宫产术围术期短程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一种合理有效又经济的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探讨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妇产科200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使用抗生素不超过48h和使用抗生素超过72h患者,对术后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术后退热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均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不超过48h患者占28%,使用抗菌药物超过72h患者占72%,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术后退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使用抗菌药物超过72h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未超过48h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我院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应用时间过长,使用抗菌药物超过48h对患者预防术后并发症无意义而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应按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5.
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冬丽  林广裕 《河北医学》2010,16(3):373-376
目的:本文通过三个不同抗生素对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比较,探讨目前婴幼儿CAP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将2007年在本科收治的年龄在1个月至2岁间的肺炎患儿83例随机分成三组,1组用头孢曲松,2组用青霉素,3组用头孢呋辛进行抗感染,并同时配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不同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退热时间、治愈时间情况。结果:三组患儿入院前病程、年龄、性别比例均无明显差异。三组平均退热时间(h)及治愈时间(d)分别为1组27.33±18h,8.93±1.63d;两组16.7±12.58 h,6.60±2.61d;3组18.47±17.5h,7.75±3.47d,两组比1组退热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5),3组与1、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中发现,1组院内感染比例47%、两组7.5%、3组7.14%,1组较2.3组明显增多。结论:青霉素作为第一线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是肯定的,而强效的抗生素也非万能,且其引起正常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及耐药菌株的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李永明 《甘肃医药》2014,(11):828-831
目的:探讨计划性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至术后24小时停药临床可实施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进入临床路径计划性剖宫产孕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2例进入临床路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前一日进行药敏试验,手术当日将头孢菌素一代(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带入手术室,当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即将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2.0g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12h后再静滴1次,即停药。一共应用4.0g。对照组在术中不用药,术后开始应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2.0g,静脉滴注频率为2次/d,一直持续到术后3-4d停药。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体温、切口愈合、子宫复旧、产褥感染、血常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相关治疗费用、术后住院日、药物不良反应比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性剖宫产抗生素应用至术后24小时停药,明显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具有较强的实施性,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的抗生素在永久起搏器围手术期预防感染中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观察组术前0.5 h采用阿莫西林舒巴坦(1.5 g静脉滴注),术后24 h内停用,对照组使用头孢呋辛(1.5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使用方法与观察组相同;在术前、术后48、72 h均比较2组临床特征,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7 d感染发生情况,检测2组病原菌种类,比较2组住院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前体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72 h观察组体温、WBC、CRP、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 d内发热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囊袋血肿、肺部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照组出现严重感染需拔除起搏器及电极1例,观察组未出现;2组起搏器感染的病原菌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而观察组未见;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生素成本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莫西林舒巴坦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效果优于头孢呋辛,感染发生率较低,而不良反应与头孢呋辛相当,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将140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0例,采用头孢噻肟钠2.0g溶于lOOmL的生理盐水中,于剖宫产术前30min内静脉滴注,术后6h再次静脉滴注;对照组70例,术前、术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术后当天常规使用头孢噻肟钠每日4.Og,溶于lOOmL的生理盐水中,分两次滴注,平均3~5d。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感染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住院时间、补液时间、抗生素方面则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术前预防性使用头孢类广谱抗生素头孢噻肟钠能够减少抗生素用量,取得良好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方法:选择性剖宫产产妇6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0例,观察组术前30min麻醉诱导期用头孢曲松2.0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快速静脉滴注(15-30min),术后12h内同等剂量重复给药1次;对照组术前、术中未用药,术后回病房用头孢曲松静脉滴注,连续3~5d。头孢曲松皮试阳性者改用克林霉素。结果: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平均体温、体温正常时间、产褥感染、伤口感染等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子宫复旧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围术期短程应用头孢哌酮预防感染是一种合理有效而经济的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杜立娟 《中外医疗》2013,(34):117-117,119
目的 探讨抗生素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72例接受剖宫产产妇,根据产妇以及产妇家属的意愿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产妇接受传统方法给药治疗,术后接受二联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组34例产妇于术前30 min静脉滴注二联抗生素,术后不再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切口感染、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产妇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切口感染、退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围手术期中,采用抗生素对患者实施预防性治疗,可大大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出现,减少产妇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