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6例,两组常规治疗包括应用COA(辅酶A)、KCl、肌肝、维生素C3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341,P〈0.05)。两组治疗后的CK、CK—MBLDH、cTn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椎广商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观察组接受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4 d。统计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及血清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92%比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CK-MB、CK和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K-MB、CK、LD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提高其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副作用。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果糖二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和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等心肌酶谱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58例,95.08%)高于对照组(46例,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K和LDH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下降幅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4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给予大剂量Vc、能量合剂、辅酶Q10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理想,无不良反应,治疗疗程也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6.
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加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和果糖二磷酸钠。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9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用果糖二磷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发病过程中的治疗及预后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FD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5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和FDP。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4%,治疗组有效率93.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FDP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发病过程中的治疗及预后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加黄芪注射液,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和果糖二磷酸钠.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95%,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芪注射液联用果糖二磷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发病过程中的治疗及预后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静涛  范秀杰  宋松根 《中外医疗》2014,(12):106+108-106
目的:探讨和分析联合应用二磷酸果糖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10例,将患者按照数字标记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洪美珍 《中外医疗》2009,28(33):82-82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治疗急性小儿腹泻并心肌损害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给予1,6-二磷酸果糖,对照组48给予黄芪,疗程为5~7d。观察2组患者心肌酶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肌酶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急性小儿腹泻并心肌损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疗效。方法将210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105例,两组均抗感染、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照组用能量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治愈天数上治疗组为(4±0.5)天,对照组为(6±1.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肌酸磷酸激酶(CPK)检测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能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31-13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Q10、能量合剂及其他常规治疗,必要时吸氧、抗感染、抗心律失常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病例临床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恢复明显比对照组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好,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协定方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对51例患儿应用中药协定方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协定方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宇 《中外医疗》2012,(20):123-123
目的探讨黄芪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4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治疗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胸闷、乏力、咳嗽等比较-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中,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与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可有效减轻病情、改善预后,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辅助药物,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5.
刘辉 《四川医学》2013,(12):1845-1847
目的 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果糖二磷酸钠,7天后观察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2周后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K、CK-MB及CTnI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血清CK、CK-MB及CTnI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显著改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台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肌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磷酸肌酸治疗,比较两组肌酸磷化酶-同功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1)和肌钙蛋白(c Tn T)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CK-MB、CK、LDH-1、c Tn 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KMB、CK、LDH-1、c Tn T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炎的治疗中,磷酸肌酸在CK-MB、CK、LDH-1、c Tn T方面更优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重症组、普通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 A、Ig M、Ig G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低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1),普通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P〈0.01);CD8+重症组高于普通组(P〈0.01),而在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和重症组肺炎血清Ig A、Ig M、Ig 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Ig G重症组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失调,检测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有利于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齐冰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893-2895
目的:观察黄芪、参麦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和92.5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心肌酶、心电图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CK、CK-MB、LDH 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参麦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提高临床综合疗效,改善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新稀宝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RRI患儿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和新稀宝。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免疫球蛋白(Ig)和T淋巴细胞亚群(CD)值都有所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腺肽联合新稀宝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