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性胆系疾病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疗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169例良性胆系疾病ERCP诊疗患者从临床病理和技术操作分析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危险因素。结果169例患者出现11例PEP,发生率6.5%;43例诊断性ERCP中PEP 3例,发生率7.0%;126例治疗性ERCP中PEP 8例,发生率6.3%,两组PE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胆总管直径<10 mm、Oddis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s dysfunction,SOD)、多次胰管插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对PEP有预防作用(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OD、多次胰管插管是PEP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227、20.100);鼻胆管引流是PEP的保护因素(OR值为0.192)。结论SOD患者是PEP的危险人群,胆总管直径正常患者也应警惕,多次胰管插管是PEP...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2):181-184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因胆管结石行ERCP患者45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57例行ERCP患者中,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45例,发生率为9. 85%。其中女性、年龄<60岁、存在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有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病史、术中行胰腺显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Oddi括约肌测压术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相关(χ~2=5. 375、3. 282、4. 538、3. 178、4. 965、3. 921、4. 971、4. 320,P <0. 05)。胰腺炎病史、胰腺造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为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1. 121、1. 025、0. 041,P <0. 05)。结论胰腺炎病史、胰腺造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为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ERCP后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ERCP后胰腺炎的多种可能危险因素,便于更好地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56例行ERCP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探讨术中静脉麻醉、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胆管扩张、黄疸、胰腺炎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延长、无黄疸、胰腺炎病史、中青年龄均使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升高(p〈0.01),而术中静脉麻醉、胆管扩张、高血压、糖尿病、性别均未明显影响行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p〉0.05)。结论行ERCP后胰腺炎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延长、无黄胆、胰腺炎病史、中青年龄等均为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而术中静脉麻醉、胆管扩张、高血压、糖尿病、性别等不是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通过各种预防措施,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可以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引发急性胰腺炎的有关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1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单变量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6例于ERCP后引发急性胰腺炎(4.3%)。140例中92例为治疗性,5例并发急性胰腺炎(5.4%)。48例为诊断性,1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1%)。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有: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针状刀预切开乳头,多次乳头插管,胰管深插,多次胰管造影,导引钢丝辅助插管(P<0.05)。高危人群为oddis括约肌功能的障碍者,有胰腺炎病史者。结论:治疗性ERCP较诊断性ERCP易并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主要与技术操作有关,娴熟的内镜技术,严格掌握指征,可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海军安庆医院行ERCP治疗的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 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一次性取石成功215例(95.13%),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13.27%),其中15例术后并发胰腺炎、13例并发胆道感染、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急性心肌梗塞.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432,95%CI:1.104~4.832)、体质指数≥30 kg/m2(OR=1.349,95%CI:1.108~3.687)、多次插管(OR=1.115,95%CI:1.023~3.698)及胰管反复显影(OR=1.205,95%CI:1.046~2.684)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管结石病史(OR=1.253,95%CI:1.118~3.742)、胆管手术治疗史(OR=1.456,95%CI:1.246~2.766)及胆管中上段梗阻(OR=1.595,95%CI:1.082~4.884)为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绪论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腺炎及胆道感染,其危险因素包括SOD病史、体质指数≥30 kg/m2、胆管结石病史、胆管手术治疗史、多次插管、胰管反复显影及胆管中上段梗阻.  相似文献   

6.
宋宣芝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5):2771-2773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2月连续收治的914例怀疑胆管结石且行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RCP术后是否合并急性胰腺炎分为胰腺炎组(n=90)和无胰腺炎组(n=82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RCP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腺炎史、胰腺造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是ERCP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胰腺炎史、胰腺造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是ERCP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40例经ERCP治疗的老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治疗性ERCP在各种老年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性ERCP成功率98.5%。25例恶性胆道梗阻均成功引流减黄,1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鼻胆管引流术,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10例乳头良性狭窄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并发症发生率5.0%,包括胆道感染、局部出血和急性胰腺炎,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治疗性ERCP对老年人多种胆胰疾病疗效确实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王宝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310-33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总结其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行ERCP术的331例老年患者,根据手术后是否并发胰腺炎将其分为对照组298例与观察组33例,统计2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并开展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女性、胆总管结石、存在胰腺炎病史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手术熟练程度较差、术中操作时间≥1h、插管困难、行胰腺显影、胆管括约肌气囊扩张术与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围术期需加强并发症预防意识,确诊发生胰腺炎时给予严密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老年患者的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诊断性逆行胰胆管造影与鼻胆管引流、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情况。方法:134例ERCP操作组分为7组:诊断性ERCP分为胆胰双管显影(ERCP)组、单纯胆管显影(ERC)组与单纯胰管显影(ERP)组,治疗性ERCP分为ERCP 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组、ERC EST取石组、ERCP 鼻胆管引流(ENRD)组及ERC ENBD组,观察各组术后并发症胰腺炎的情况。结果:术后3h、24h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1.1%及5.2%,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3.7%,各组之间ERP组胰腺炎发生率最高。结论:在ERCP操作中,反复胰管显影是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EST、ENBD并不增加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RCP手术后诱发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ERCP治疗的126例患者,其中诱发PEP患者作为观察组(63例),术后未发生PEP者作为对照组(63例)。对ERCP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女性、胰管显影、手术操作时间(≥45 min)、﹥60岁、鼻胆管引流以及胆管支架与PEP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胰管显影与手术操作时间≥45 min(OR值分别为13.417与6.203)为PEP危险因素。结论 ERCP术需注意手术时间、鼻胆管或支架的引流等PEP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ERCP+EST+ENBD)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诊疗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ERCP+EST+ENBD的26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ERCP后26例患者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其中胆囊泥沙结石占11.5%,胆囊泥沙结石合并胆总管泥沙结石占26.9%,胆总管结石占26.9%,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占23%,十二指肠憩室占7.6%,胰管狭窄占3.8%.行ERCP+EST+ENBD的24例患者随访期内无胰腺炎发作,行ERCP+EST的2例患者在1年内均胰腺炎发作.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保守治愈.无肠瘘、胆胰瘘发生.结论 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过程中对胰腺CT发现有胆胰管扩张情况应行ERCP检查,避免遗漏病因而再次复发疾病.在治疗中应联合应用EST,ENBD对避免胰腺炎复发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胆胰管汇合异常(APBJ)相关的胆、胰疾病临床特点及胰腺疾病的发病因素,最终建立该疾病最佳诊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2/2000收治的1965例患行ERCP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APBJ患62例,发生率为3.1%。APBJ患中56例有胰腺炎、胆管炎或梗阻性黄疸病史,另6例则有慢性腹痛病史。结论:APBJ患易发生急性胰腺炎,采取必要的外科治疗可减少胰腺炎的危险。对APBJ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胆管癌间的关系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李奇  李治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4):429-430
目的:研究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行ERCP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年轻(年龄<50岁)、女性、既往胰腺炎病史、插管困难、胰实质显影,粘膜脱下切除术(EST)操作等可能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年轻(<50岁)、女性患者比例、存在胰腺炎病史、插管困难及胰腺实质显影的比例均显著高于C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B组患者年轻(<50岁)、女性患者比例、存在胰腺炎病史、胰腺实质显影及EST操作的比例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胰腺实质显影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对具备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预防意识,而且要提高ERCP操作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以最大程度降低ERCP操作对胰胆系统的损伤,发挥ERCP诊疗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4.
探讨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以更好的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168例患者的住院资料,符合标准153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肥胖、黄疸、麻醉方式、插管次数、胰管显影次数、怀疑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乳头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胆管支架置入等因素与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153例行ERCP术患者中发生胰腺炎19例,发生率为12.42%。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所选择的25个因素中有9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意义因素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变量,其中女性、怀疑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插管困难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鼻胆管引流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怀疑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插管困难是ERCP术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而鼻胆管引流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3-16
目的探讨置入胰管支架对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术中胆管插管困难患者预防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经ERCP术诊断产生胆管插管困难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ERCP术中对胆管插管困难患者未置入胰管支架,研究组胆管插管困难患者于ERCP术中置入胰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ERCP手术之后发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腹部疼痛状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PE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RCP术后患者腹部疼痛状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ERCP术中胆管插管困难患者实施置入胰管,预防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比较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内镜下胰胆管造影 (ERCP)术的临床应用和观察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对成功进行ERCP术的 36例病人的临床经验和手术前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通过ERCP检查确诊为 :胆总管结石 11例、胆系炎症 8例、胆总管肿瘤 5例 ,急性胰腺炎 5例 ,胆总管良性狭窄 3例 ,胰头癌 3例 ,胆管蛔虫 1例。乳头肌切口治疗性ERCP17例。主要并发症为急性胰腺炎 5例 ,急性胆管炎 1例 (经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ERCP术是消化内镜手术的一部分 ,属于介入和微创手术 ,对多数胆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RCP对胆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成功进行诊断性和治疗性ERCP术的300例病人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ERCP检查确诊为胰头癌11例,胆总管肿瘤23例,胆总管结石169例,胆系炎症75例,急性胰腺炎13例,胆总管良性狭窄2例,胆总管蛔虫7例.术后主要并发症12例,并发血淀粉酶增高1例,并发急性轻症胰腺炎3例,并发急性胆管炎2例,失血性休克2例,消化道穿孔1例.结论:诊断和治疗性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系疾病重要的手段之一,能够使病人以最小的痛苦、最低的花费得到最佳的治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疾病患者行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性及护理。方法观察32例胰腺疾病患者ERCP术后4小时、24小时血、尿淀粉酶、症状、体征及急性胰腺炎发生情况,并与40例非胰腺疾病行ERCP术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胰腺疾病组ERCP术后血、尿淀粉酶均升高,其中6例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18.75%),明显高于非胰腺疾病组(2.50%,P〈0.05)。结论有胰腺疾病基础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机率较非胰腺疾病患者明显增高,护士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19.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法,提高ERCP的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ERCP检查的患者4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解ERCP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原因、伴随症状及处理方法。结果425例ERCP检查及治疗的病例中并发症发生23例,发生率为5.41%。其中急性胰腺炎6例,发生率为1.42%;胆管炎15例,发生率为3.53%;肠穿孔1例,发生率为0.24%;死亡病1例,为EST后合并急性胰腺炎所致,发生率为0.24%。结论反复胰管显影是术后并发胰腺炎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残留结石是导致ERCP后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严格掌握ERCP治疗指征,常规行胰管、胆管引流等可减少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60例诊断性和治疗性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后PE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胰腺炎病史、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患者为PEP高危人群,操作中胰管多次显影、乳头多次插管和预切开是PEP的高危因素(均P〈0.05),而十二指肠憩室、操作过程中乳头括约肌切开、导丝辅助插管等与PEP无关(均P〉0.05)。结论相关危险因素中,患者本身的高危因素和操作技术同样重要,有效预防与规范操作可有效降低术后PE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