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63岁,农民,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短、呼吸困难1年,加重2天,于2004年2月9日入院。患者1年前于上坡后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无胸痛、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休息20分钟后自行缓解。未引起重视而未系统诊治。以后多于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平均每月发作1~3次,休息20~30分钟后可缓解。2个月前因劳累后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明显加重,休息时症状减轻,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左心衰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利尿等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略有缓解。共住院治疗20余天,出院后坚持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异山梨酯(消心痛)等药物,但活动后仍感胸闷。近2日无明显诱因胸闷、呼吸困难明显加重,休息时仍有轻微胸闷,无咳嗽、咳痰、咳血、发热,入院求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大鼠牵张成骨(DO)过程中ONC、OPN、C-FOS、COL1、VEGF、RUNX2、AL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大鼠制备大鼠下颌骨DO模型。随机分5组,每组6只。第1组(只有牵张无PTH),术后8周取材,应用HE染色及微CT检测,以确定成骨情况。第2组(有牵张无PTH),第3组(有牵张有PTH),第4组(无牵张有PTH),第5组(对照组:无牵张无PTH)。2、3、4组及对照组术后1周取材,RT-PCR测定ONC、OPN、C-FOS、COL1、VEGF、RUNX2、ALP基因的表达。结果第1组,新骨形成,骨质充满牵张区,骨质连续,大鼠建模成功。RT-PCR检测结果显示,2、3、4组与对照组比较,OPN、COL1、RUNX2、ALP基因表达有明显提高(P<0.05),其中第3组最为明显。ONC、C-FOS、VEGF基因2、3、4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在 DO 过程中,间歇性给以 PTH的作用只有在牵张期发挥作用,其对 OPN、COL1、RUNX2、ALP基因表达能够获得理想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人自1998年-2003年治疗毒蛇、毒蜂、蜈蚣咬伤17例,其中蛇伤3例,蜂伤6例,蜈蚣8例;男10例,女7例;就诊时间最长24小时,最短数10分钟。无1例中毒死亡,无1例伤残,康复时间最长1—2天,最短经处理后数10分钟,无任何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5岁,主因“生长发育落后四年半”于lop年11月四日入院。四年半前发现患儿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1岁8个月会坐,3岁会走,但不稳、易跌倒,走路呈“外八字”足,2岁半会说简单语句,但对语言能理解。身长及体重明显落后于同龄儿。曾于半年前赴当地医院求治,诊断及治疗不详,病情无变化,今为明确诊断而入院。病后患儿多饮,多尿,每口饮水2500Ylll左右,汗多、消瘦、大便秘结。无多食。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手足抽搐,在当地查血钙低,补钙后症状消失。个人史:第1胎,第1产,孕6个半月因母亲羊水过多行剖它产,生后无窒息史,无黄…  相似文献   

5.
王崇恒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5):37-37,36
病历摘要患者,女,34岁,因反复心悸,活动后气促1年余,于2005年9月16日入住本院。患者于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促,活动后稍加重,能平卧,无胸痛、胸闷,也无咳嗽、咳痰及双下肢水肿,心悸、气促症状反复出现,但没有明显加重趋势。于发病2个月后到我院门诊就诊,因心前区心脏杂音明显,彩超提示怀疑二尖瓣前叶脱垂并关闭不全,LV52mm,EF66%,心胸比例0.65。给予口服“康可”等治疗,症状有所改善,定期来门诊复诊治疗。入院前1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全心增大,各瓣膜区未见反流,LV59mm,EF69%。左心室较前次心脏彩超明显增大,为进一步确诊收住本科。患者发病以来,精神尚可,无发热、咽痛、皮疹及关节疼痛等现象,睡眠、食纳尚可,大小便正常。既往身体健康,未发现心脏有杂音,也无关节疼痛病史。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8岁,农民。因腹胀、乏力、双下肢水肿1月余于2005年5月31日入院。患者缘于5月初无诱因感腹部胀痛,呈持续性加重,伴乏力、双下肢水肿、出汗,腹泻2~3次/d,为黄色稀便,量不多,无黏液脓血便,无咳嗽、咯血,无恶心、厌油,无畏寒、发热、盗汗,门诊拟“腹水待查”收入我科。既往于1999年因上消化道出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经治疗后已痊愈。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59岁,因进行性头痛、呕吐1个月,四肢抽搐1次于2002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10月22日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及后颈部疼痛,呈阵发性,头痛剧烈时伴呕吐胃内容物,头痛可自行缓解或服用“散利痛”后缓解。2002年11月6日因着凉而出现“感冒”症状,头痛加重且持续时间长,每日发作的次数增多,可达4~5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89SrCl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与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的关系。方法: 39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行89SrCl2内照射治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3及6个月时患者血浆ET、CGRP、TXB2、6-K-PGF1a含量,并计算ET/CGRP 。结果:ET含量,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及6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相比均明显升高 (P<0.01);CGRP含量,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ET/CGRP比值,治疗前较治疗后1个月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及6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TXB2含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6-K-PGF1a含量,治疗前较治疗后1个月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及6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89SrCl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骨痛的止痛作用与ET、CGRP、6-K-PGF1a、以及ET与CGRP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57例腹腔肿瘤病人术后1周内.血清C3、C4浓度无明显变化,(反应蛋白)CRP浓度升高,纤维连接蛋白Fn浓度降低;1周后C3、C4浓度升高,CRP、Fn浓度恢复术前水平。若术后并发感染者上述变化更为明显,感染治愈后恢复;持续不恢复者预后差。说明术后上述指标,是CRP和Fn,对发现深部感染、脓毒血症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晓光  王连兴 《吉林医学》2009,30(23):3072-3073
1病历摘要 例1:患者,女,75岁,身高158cm,体重75kg。既往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肺气肿10年。于2004年2月16日行直肠癌手术,手术时生命体征平稳,无咳嗽、无胸闷,双肺无罗音,下肢无浮肿。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切口一期愈合。术后第3天离床活动,第4天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静脉滴注氨茶碱好转。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8岁。因发热1年,伴关节酸痛,僵硬6个月于2005年12月1日入院。1年前受凉后咽痛、发热,体温39%,伴畏寒、寒战,6个月前四肢关节游走性酸痛。发热无规律,体温波动于37.8~39%,无头痛、呕吐。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8岁,美籍牙买加裔,因咳嗽、咳痰伴喘息4年,加重伴胸痛2周,于2004年3月18日入院。患者近4年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息,外院诊断为心脏病,住院治疗1个月症状无好转;后转院诊为哮喘、高血压,给予西拉普利降压及激素必可酮吸入和抗生素治疗,症状明显好转,此后未再发作。2周前患者着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息,咳白痰,量中等,无痰中带血,无发热、胸闷、胸痛等,无夜间憋醒。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2岁。主诉:高热半月,下肢痛性瘀斑1wk。1.1病史患者2005年11月29日晨突发寒战,未处理。发病前有酗酒史。11月30日再发寒战.在当地医院测体温39.6℃,予间断静点青霉素、头孢曲松治疗(具体剂量不详,均为每日给药1次)。每次静点药物后发热可暂缓解数小时,之后又出现明显发热,每日2-3次体温高峰,热前寒战,体温峰值在39℃以上。患者有轻度咳嗽,少许白粘痰,无咯血、胸痛.无心悸、气促,无腹痛、黄疸、腹泻,无腰痛、肉眼血尿及排尿不适.无关节肌肉疼痛。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男,42岁,机关干部。因发作持续性上腹绞痛、恶心、呕吐伴面色苍白3小时,急诊于5pm入院。近2个月来已发作2次持续性上腹绞痛、恶心、呕吐,未用药,均于2小时左右自行缓解,外院诊断为肠痉挛,未引起足够重视。查体:体温36.3℃,脉搏8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30/80mmHg。神清,急性痛苦貌,坐立不安,无认知障碍,双瞳孔直径2mm,光反射无异常。颈软,无抵抗。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剑下压痛,无反跳痛,肠呜音正常,无移动性浊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巴氏征无异常。各项辅助检查均无异常。考虑:腹痛待查?胃炎?胰腺炎?肠痉挛?予阿托品、强痛定均多次应用无效。5小时后,又一次腹透无异常,给予度冷丁0.1g肌注,2分钟后入眠。凌晨4时,家人发现病人精神、呼吸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生治医师请住院医师报告病历。住院医师患者,男性,30岁。因头晕、乏力2个月,加重2周于1996年1月15日来院。近2个月来无任何诱因自觉头晕、四肢无力,体力明显下降,颜面日渐苍白。最初未曾注意但病情日渐加重,于2周前在外院就诊,骨穿诊断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给予执贫血治疗。叶酸10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500ug,每日1次肌注。用药2周后病情仍无好转,今日来院进一步诊治。发病以来无发热,无胸痛、胸闷,无皮肤粘膜出血。饮食、睡眠尚好,尿、便正常。既往健康。查体:T:36C,P:96次/分,R:20次/分,BP:14/1…  相似文献   

16.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89岁。因“呕吐咖啡色液体、排黑便1d”于2010年8月23日就诊。1d前患者鼻饲流质食物300ml,约半小时后呕吐一次,呕吐物为深棕色无臭黏液,量约80ml。次日晨呕吐咖啡色液体2次,总量约50m1,排软、黑便3次,总量约100ml。呕吐非喷射样,无鲜血,无腹痛、腹泻,无脓血便,无发热,无皮肤、黏膜黄染,无意识障碍。病程中患者食欲差,烦躁不安。入院以上消化道出血待查收入病房。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82岁,因“左下肢无力1天”入院。患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史10年,经常服用降压药物。入院前1天起床进餐后,感左下肢无力,约60min后自行缓解。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查体:血压170/80mmHg,神志清,语言流利,两侧瞳孔等大等网,伸舌偏左,颈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无异常搏动。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4岁,以心悸、胸闷2年,下肢水肿1年为主诉入院。2年前因受凉,感冒后心悸、胸闷,休息后稍有好转,到当地医院检查,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诊断为“冠心病”,经治疗病情无明显变化,1年前出现下肢水肿,乏力,吞咽有轻度阻挡感,当地医院摄胸片,发现心包积液,诊断为“心包炎”、“甲状腺炎”应用利尿剂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转本院,门诊以心包积液收入院。病后食欲不振,体重较前下降约5kg。既往无肺结核病史,近3年手指端皮温低,有雷诺现象。  相似文献   

19.
肝包虫病又称肝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cosis of Liover,EL),其内科治疗无新突破,外科治疗EL后出现胆道狭窄、胆漏并发症,无文献报道同时合并下腔静脉狭窄出现及其治疗方法,我科收治1例肝包虫术后黄疸伴双下肢浮肿患者,经B超、CT、PTC造影等检查诊断为肝包虫术后胆道狭窄、胆漏并下腔静脉狭窄,  相似文献   

20.
病例:男,50岁,因1天前晚餐食用凉黏米面饼后开始感胃部不适并吐酸水,一夜不缓解,当日空腹上午前往村卫生所就诊,以“胃痛”给予5%葡萄糖溶液250ml加山莨菪碱(654—2)20mg静滴,在输液过程中自感腹胀,随药物的输入腹胀迅速加重,至液体输入接近200ml时腹胀已不能忍受,即停输液转来我院。昨晚至入院前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晨起排黄软便1次。腹胀出现后未诉明显腹痛,未排气排便。既往无特殊病史。检体呈急性痛苦病容,呼吸略急,体温、脉搏、血压正常,无黄染及贫血,心肺无异常,腹部对称,高度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