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消渴病的方剂用药规律。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消渴病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利用该系统的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录入的处方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与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消渴的处方514首,用药频次排在前十五位的是:甘草(182)、麦冬(174)、天花粉(161)、人参(150)、黄连(134)、茯苓(121)、生地黄(82)、黄芪(73)、五味子(72)、葛根(62)、熟地黄(56)、石膏(56)、黄芩(55)、泽泻(54)、肉桂(41)。结论:将治疗消渴病常用的补虚药、清热药及常用药物组合,可方便以后消渴病的用药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张纾难教授治疗肺结节的用药经验与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张纾难教授近4年来治疗肺结节的中药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多维度分析处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核心处方及药物群组。结果:对221首处方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共涉及171味中药,常用药物性味分别是温、寒,苦、辛;最常用归脾经、肝经、肺经药物;最常使用的药味为黄芪、桂枝、川贝母;常用药对是“生黄芪,桂枝”“生黄芪,川贝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由“黄芪、桂枝、川贝母、夏枯草、陈皮、郁金、生龙骨、生牡蛎、山慈菇”9味核心药物组成的关联网络,聚类分析得到4首新方。结论:张纾难教授在治疗肺结节时注重扶正以祛邪,寒温并用,清补共施,善用脾经、肝经、肺经药物,补脾益气,化痰散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外台秘要》中治疗消渴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外台秘要》中治疗消渴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筛选出治疗消渴病的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常用药对、组方规律等相应的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69个,分析得出单味药及药对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演化得到5个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并阐明治疗消渴病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中医治疗消渴病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从瘀论治消渴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诊治消渴病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数据检索和手工查找相结合的方法,纳入消渴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和医案,共收集处方42首,建立数据库,对42首处方中61味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42首处方中共使用药物61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丹参、生地黄、黄芪、当归、葛根,四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微寒,五味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甘味,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从瘀论治消渴多从行气活血、清热活血、益气活血、滋阴活血四个方面立法组方。结论:从瘀论治消渴组方用药较少单独使用活血化瘀法,而多是行气、清热、益气、滋阴与活血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中药黄芪在消渴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文章介绍徐寒松教授运用黄芪遣方用药治疗消渴病的经验,为消渴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智  齐铮 《北京中医》2012,(1):28-29,72
施今墨先生擅用药对治疗消渴病,经祝谌予先生整理、讲解流传于世。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绿豆衣配薏苡仁;葛根配丹参;玄参配麦冬;知母、黄柏配肉桂;知母配石膏7对药对既为遣方用药之兵将,亦为消渴病病机之概括,寓法于方,兹就其配伍思路浅析消渴病病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古今名医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中各医家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方,其中共选取复方156首,将156首复方中涉及到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 2003建立用药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对用药规律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研究分析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结果:156首复方中,共涉及药物175味,用药频次达1702次,其中用药频次大于50次的分别为黄芪、山药、茯苓、生地黄、麦冬、天花粉。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最多的类别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揭示中医治疗消渴病的药物组方规律,如知母配石膏,麦冬配天花粉等。结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利水渗湿药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治疗消渴病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能发现组方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治疗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徐春军教授门诊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的处方共209张,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用药规律。结果徐春军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常用药物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当归、生黄芪、炒白术、白芍、黄芩、枸杞子、广藿香、炒酸枣仁、党参、泽兰、黄精、白花蛇舌草。常用药对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黄芪、当归;当归、炒白术;生黄芪、炒白术;当归、白芍;生黄芪、白芍;白芍、炒白术。结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多用补虚、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注重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相似文献   

9.
李智  齐铮 《北京中医药》2012,31(1):28-29,72
施今墨先生擅用药对治疗消渴病,经祝谌予先生整理、讲解流传于世.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绿豆衣配薏苡仁;葛根配丹参;玄参配麦冬;知母、黄柏配肉桂;知母配石膏7对药对既为遣方用药之兵将,亦为消渴病病机之概括,寓法于方,兹就其配伍思路浅析消渴病病机.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38-641
目的 :探讨当代名医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证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消渴专辑》中33位当代名医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方,将复方中涉及到的单味药建立EXCEL 2003用药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3首复方,共涉及药物150味,用药频次达1 059次,其中用药频次大于30次的分别为山药、黄芪、生地黄、茯苓、天花粉、麦冬、党参。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总频次最多的类别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清热生津药、补益脾气药、滋补肝肾药是临床治疗消渴病的常用配伍。结论:近代名医治疗消渴病主要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为主,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治疗消渴病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医学衷中参西录》(清代医学家张锡纯所著中西医结合医学著作)中含黄芪处方的用药规律特点。方法: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原一至三期,卷一至卷八中所载含有黄芪的方剂36首,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结果:共统计中药86味,主治病证13种,方剂剂型以汤剂为主,治疗频率最高的为治女科方。黄芪用量多为六钱(清代重量单位,一钱相当于3.73 g),喜生用;配伍使用频率≥10次有7味中药,其中黄芪-知母、黄芪-当归为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黄芪常与补血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配伍。结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黄芪药性谙熟且运用灵活,配伍精简;临床使用较为广泛。文章利用数据挖掘方法,以黄芪单味药为切入点,分析《医学衷中参西录》含黄芪处方用药规律,探讨学习张锡纯使用黄芪经验,整理其临床辨证论治用药规律以及黄芪用法用量以期为传承张氏学术思想特点和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医以阴虚燥热作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但随着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对消渴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其病机与"湿热瘀"愈加密切相关。卢芳教授认为,"湿热瘀"既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又是消渴病变证的病理的基础。掌握这一致病特点,指导临证处方用药,对于提高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深入挖掘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治疗CKD3期患者的用药配伍规律,为CKD3期患者的中医药特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张大宁教授诊治的108例CKD3期患者的完整医案并从中提取中药处方,运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研究纳入的305首中药处方共涉及101味中药。使用频次较多的中药为生黄芪、土茯苓、川芎、丹参、五灵脂、五味子等;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胃经、肾经为多;核心处方为:生黄芪,土茯苓,丹参,川芎,五味子,茵陈,五灵脂,蒲黄炭;得到药物核心组合6对、新处方6首。结论 本研究从多角度科学、量化的分析了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补肾活血、化湿降浊”的理论内涵,为CKD3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中医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复杂网络技术和点式互信息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中医处方,探讨CKD治疗中医用药规律和核心处方。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张宁教授诊治的CKD患者860例的首诊中医处方信息,对中药名称进行规则化处理,导入Liquorice软件,以同质网络创建关系数据,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和点式互信息分析。结果用药频度、强度较高的药物有黄芪、丹参、生薏苡仁、茯苓、石韦、柴胡、酒大黄、地龙、当归、白芍、炒枣仁、狗脊、白茅根、生地黄等;核心处方为黄芪、当归、白芍、柴胡、炒酸枣仁、丹参、地龙、茯苓、生薏苡仁、白茅根、石韦、酒大黄;张教授治疗CKD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利湿泻浊为主要治则。结论脾肾两虚、浊瘀互阻是CKD病机,固本泻浊的主要治则与张教授临床思路一致,可应用于CKD全疗程;复杂网络技术和点式互信息分析适用于总结中医用药规律和核心处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关联规则和聚类算法分析车树强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共收集42个符合标准的病案,共238个有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及分析,总结分析车树强教授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结果:用药频次统计显示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生黄芪、石韦、白茅根、丹参、半枝莲;组方规律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黄芪、石韦,黄芪、白茅根,石韦、白茅根,黄芪、石韦、白茅根,丹参、黄芪等。通过新方分析得到19对相关度较高(0.03)的药对及8首治疗慢性肾炎的新方。结论:车树强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用药以补肾健脾治其本,活血化瘀、利湿化浊治其标,邪正兼顾,标本同治,临证加减,辨证处方。  相似文献   

16.
从处方变化看糖尿病治疗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糖尿病治疗思想的变化轨迹,笔者对1980-2003年间正式发行的中医药刊物中的糖尿病治疗方药进行筛选,对其中591个处方的方药进行统计分析并和古代消渴病方药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现代处方分析1.1处方概况591首方剂中有部分是在古方(如白虎汤、地黄汤、逍遥散、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数据整理总结张静生临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方法:对张静生临床诊治的115份重症肌无力病例所用方药信息进行数据化整理,利用Excel整理基础数据,SPSS 24.0进行频次和聚类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对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15份病例中出现中药148味,处方289个,出现频次10次以上的高频药物为黄芪、防风、陈皮、枳壳、枸杞、山萸肉、桔梗、当归等40味药物,通过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挖掘出1个基本用药处方,10个核心药对,5个聚类处方。结论:依据数据分析结合临床运用得出张静生临床重视重症肌无力脾虚失养、肾失温煦的病机,治疗多从脾、肾二脏出发,提出了运用补益脾肾、升举阳气之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挖掘《普济方·消渴门》的用药特点并分析其潜在规律,进一步指导消渴的临床用药。方法:将《普济方·消渴门》的所有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处方的单味药的频次、常用药对、常用角药,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数据进行挖掘。结果:《普济方·消渴门》一共包含方剂674首,涉及药物510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麦冬、天花粉、茯苓、人参、黄连;最常见的药对:麦冬+天花粉,人参+茯苓,黄连+天花粉;最常见的角药:麦冬+黄连+天花粉,麦冬+知母+黄连;基于关联规则发现的常见药物组合:黄芪、茯苓→人参(置信度0.8),知母、黄连→麦冬(置信度0.78)。结论:《普济方·消渴门》在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以麦冬、天花粉、茯苓、人参为首选药,遵循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整理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病案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构建数据库,再使用该软件相关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中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①共得处方147首,涉及药物179味,累计使用频次2 164次。②使用频次在20次及以上的药物,共有22味,其中前10味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山楂、葛根、枸杞子、地龙、制何首乌、川芎、石菖蒲、淫羊藿。③黄芪用量从15 g至120 g均可见,最常用剂量为30 g,常用剂量范围主要集中于30~60 g。④药物功效分类排名靠前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等。⑤高频药组前5位为丹参-黄芪、黄芪-山楂、葛根-黄芪、葛根-丹参、丹参-山楂;关联度较高的药组有地龙-黄芪、葛根-地龙-黄芪、丹参-地龙-黄芪等。⑥通过聚类分析算法提取出核心组合12个,进而演化出潜在新方6首,如"白芍、威灵仙、桂枝、鸡血藤、白芥子""全蝎、菊花、蜈蚣、刺蒺藜"等。结论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用药以益气温阳、填精益髓、活血通络、息风化痰为主,重用黄芪,方以自拟芪仙通络方加减,体现出"气阳主用""脑髓阳生阴长"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治疗乳腺癌中药处方,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和中药师进行处方审核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5年1—8月中医科门诊治疗乳腺癌的1,048张中药处方,对患者年龄、处方用药味数、用药剂数、金额、组方治则和治法及单味中药使用频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40~59岁为乳腺癌高发人群,处方以21味居多,平均剂数为13.80剂,平均每人每日用药费用为25.10元。以扶正固本法、利水渗湿法、清热解毒法、疏肝理气法最为常用,79.01%的处方采用了四法联用。四法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分别是甘草、白术、黄芪、生薏苡仁、茯苓、白花蛇舌草、龙葵、陈皮、柴胡等。结论:中药治疗乳腺癌常以扶正固本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解毒药、疏肝理气药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