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γ干扰素质粒基因转染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气道内γ干扰素(IFNγ)基因转染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健康6周龄SPF级C57BL/6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模型空质粒干预组(C组)、模型IFNγ质粒干预组(D组),每组10只。B组、C组及D组以0.1%卵白蛋白(OVA)0.1ml腹腔注射致敏,以1%的OVA50μl滴鼻激发建立哮喘模型;A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代替0.1%的OVA0.1ml和1%OVA50μl;C组和D组分别经鼻滴入空质粒pcDNA3.1()和Lipofentamine2000混合液50μl或重组IFNγ质粒和Lipofentamine2000混合液50μl。观察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成分、白细胞介素4(IL4)、IL5、IFNγ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B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0.102±0.020)×109/L、(0.0193±0.0047)×109/L、(0.0107±0.0039)×109/L、(0.0255±0.0042)×109/L,A组分别为(0.082±0.012)×109/L、(0.0041±0.0009)×109/L、(0.0051±0.0016)×109/L、(0.0201±0.0019)×109/L,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EOS、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0.086±0.016)×109/L、(0.0116±0.0031)×109/L、(0.0062±0.0018)×109/L、(0.0182±0.0041)×109/L,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鼠BALF中IL4、IL5、IFNγ水平分别为[(39.2±5.1)pg/ml、(83.7±4.7)pg/ml、(15.7±2.7)pg/ml],A组小鼠分别为[(13.3±1.9)pg/ml、(12.1±2.3)pg/ml、(31.8±7.9)pg/ml],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BALF中IL4、IL5、IFNγ水平分别为[(16.4±3.2)pg/ml、(26.3±3.4)pg/ml、(65.4±10.4)pg/ml],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小鼠气道无明显炎症变化,B和C组小鼠小支气管、血管黏膜下和周围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明显水肿;D组小鼠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气道内转染干扰素质粒能有效改善哮喘小鼠细胞因子IL4、IL5和IFNγ异常,同时对EOS、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肺内募集、肺组织炎症改变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免疫刺激DNA序列 (ISS DNA)单用和与过敏原卵白蛋白 (OVA)合用 ,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模型气道过敏性炎症的作用及作用维持时间。方法 BALB/c小鼠 36只 ,分ISS组 (A组 ) 12只、ISS +OVA组 (B组 ) 12只、OVA组 (C组 ) 6只和生理盐水 (NS)组 (D组 ) 6只。A、B、C组用OVA致敏及激发。A组和B组根据注射次数再分A1、B11次注射组 (1次腹腔注射ISS DNA 10 0μg或ISS DNA 10 0 μg +OVA 10 μg)和A2 、B2 2次注射组 (2次腹腔注射ISS DNA或ISS DNA +OVA)。各组在第 1次激发后 6周中 ,每周采血 1次测特异性IgE ,最后处死小鼠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计数及分类 ,肺组织病理检查 ,检测脾细胞分泌γ干扰素 (IFN γ)的水平。结果 BALF中嗜酸细胞 (EOS)数A1组为 (2 39± 0 81)× 10 4/ml;A2 组为 (2 .6 2± 0 .77)× 10 4/ml;B1组为 (1.80± 0 .12 )× 10 4/ml;B2 组为 (1.84± 0 .6 7)× 10 4/ml,与C组 [(12 .4 3± 2 .13)× 10 4/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脾细胞分泌的IFN γA1组为 (5 10± 10 2 )pg/ml;A2 组为 (492± 98)pg/ml;B1组为 (5 32± 12 0 )pg/ml;B2组为 (46 9± 132 )pg/ml,与C组 [(194± 80 )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血清IgE前 4周B组与C组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鼠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基因表达 (mIL 12 )质粒对小鼠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卵白蛋白 (OVA)致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BALB/c小鼠 4 1只 ,分为 6组。即哮喘模型组 (A组 ) 8只 :OVA致敏 +OVA气雾攻击 ;模型对照组 (B组 ) 6只 :用生理盐水代替 1%OVA溶液雾化 ,余处理同A组 ;mIL 12质粒预防组 (C组 ) 8只 :实验第 1、3、5天各肌肉注射mIL 12质粒 10 0 μg ;mIL 12质粒治疗组 (D组 ) 8只 :实验第 14、16、18天各肌肉注射mIL 12质粒 10 0 μg ;空质粒预防组 (E组 ) 5只 :实验第 1、3、5天各肌肉注射空质粒 10 0 μg ;空质粒治疗组 (F组 ) 6只 :实验第 14、16、18天各肌肉注射空质粒 10 0 μg。测定所有小鼠支气管 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嗜酸粒细胞 (EOS)个数和IL 4、IL 5、γ干扰素 (IFN γ)水平。结果B组小鼠EOS个数和IL 4、IL 5、IFN γ浓度分别为 (0 0 1± 0 0 3)× 10 8/L、(2 4± 4 ) pg/ml、(33± 6 ) pg/ml、(72 5± 5 9) pg/ml,C组为 (0 0 6± 0 0 4 )× 10 8/L、(43± 13) pg/ml、(6 3± 10 )pg/ml、(6 2 6± 6 0 ) pg/ml,D组为 (0 11± 0 12 )× 10 8/L、(38± 14 )pg/ml、(6 6± 14 ) pg/ml、(6 6 1± 4 0 ) pg/ml,与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外周血B1细胞、B细胞数量及CD4 0 表达在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流式细胞技术对 162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外周血B1细胞 (CD+ 19CD+ 5 )数、B细胞 (CD+ 19)数及B细胞CD40 的平均荧光强度 (CD4 0 MF)进行检测并与 3 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者及 3 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B1细胞数、B细胞数及CD40 MF作比较。结果 SARS临床诊断病例B细胞总数为 ( 2 92± 181)× 10 6 /L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 ( 2 0 0± 65)× 10 6/L(F =6 17,P <0 0 5) ,但显著低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 ( 3 59± 168)× 10 6 /L(F =6 2 8,P <0 0 5) ;在病程的 11~ 2 0天B1细胞数为 ( 2 4± 14 )× 10 6 /L ,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 ( 3 9± 2 0 )× 10 6 /L(F =4 2 3 ,P <0 0 5) ;病程的前 10天CD4 0 MF为 ( 9 8± 1 6) ,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 ( 12 6± 4 4) (F =5 13 ,P <0 0 5)。SARS重症组与轻症组B细胞数分别为 ( 3 4 7± 156)× 10 6/L及 ( 2 68± 2 11)× 10 6/L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F =7 11,P <0 0 1)。结论  ( 1)SARS患者外周血B细胞、B1细胞的数量及CD40 MF的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其中B细胞数量与SARS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 2 )B细胞、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模型中白细胞介素5(IL-5)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是否参与肺和骨髓间信号传导,观察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20只。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于激发后30 min及6、12、24、48 h处死大鼠,分别取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涂片。肺组织以10%甲醛固定做石蜡切片。将血涂片、骨髓涂片、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EOS)比例。取不同时间点肺组织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IL-5和eotaxin浓度。将不同时间点的肺组织匀浆与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大鼠骨髓细胞共同孵育,并分别加入地塞米松(DXM)、半乳凝素3(Galectin-3)、孟鲁司特钠、抗IL-5抗体进行干预,采用抗IL-5、抗IL-SRα、抗eotaxin、抗CD34和抗CC趋化因子受体3(CCR3)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骨髓细胞中EOS计数和IL-5+细胞、IL-5Rα+细胞、CCR3+细胞、eotaxin+细胞、CD34+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哮喘大鼠外周血、骨髓、肺组织中EOS数分别为0.020 0±0.002 0、0.023±0.003、0.025 0±0.009 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010 0±0.003 0、0.009±0.003、0.009 0±0.002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7、2.718、2.718,P均<0.05);哮喘大鼠肺组织匀浆于激发6 h的IL-5为(89.3±2.4)pg/ml,12 h的eotaxin水平为(4.9±0.5)pg/ml,48 h均回到基线[(1.45±0.23) pg/ml]水平;除30 min外,各时间点哮喘大鼠肺组织匀浆均能诱导正常对照组或哮喘组大鼠骨髓细胞中CD34+、EOS、IL-5+、IL-SRα+、CCR3+、eotaxin+细胞表达增加,Galectin-3干预哮喘大鼠骨髓细胞后,骨髓EOS、IL-5+、IL-5Rα+、CCR3+、eotaxin+和CD34+细胞表达减少(分别为0.021±0.005、0.074±0.007、0.138±0.014、0.067±0.010、0.040±0.005、0.087±0.012)。结论IL-5 mRNA转录选择性抑制物(Galectin-3)能抑制EOS炎症,有可能成为一种特异性的抗哮喘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卵白蛋白 (OVA)雾化致敏的小鼠受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后肺内炎症发展的特点及与T辅助细胞有关的细胞因子的反应。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1 0只。对照组 :磷酸盐缓冲液 (PBS)雾化 1 0天 ,HEP 2细胞液滴鼻 ;RSV组 :PBS液雾化 ,RSV滴鼻 ;OVA组 :OVA致敏 ,HEP 2细胞液滴鼻 ;OVA +RSV组 :OVA致敏 ,RSV滴鼻。第 1 6天 ,每组各 6只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作细胞计数及分类 ,酶链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 4(IL 4)、γ干扰素 (IFN γ)的含量 ;余 4只取肺组织用于病理分析和提取总RNA ,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IL 4、IL 5、IFN γ的mRNA表达量。结果  (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总数 :单纯RSV组为 (1 4 5±5 4)× 1 0 6 /ml、OVA +RSV组为 (1 6 8± 4 9)× 1 0 6 /ml,与对照组 [(7 7± 2 4)× 1 0 6 /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淋巴细胞RSV组为 0 63± 0 0 5、OVA +RSV组为 0 77± 0 0 9,与OVA组 (0 36± 0 0 3)、对照组 (0 2 8± 0 0 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嗜酸细胞 :OVA +RSV组 (0 0 690± 0 0 1 0 0 )与其它三组 (0 0 0 30± 0 0 0 1 0、0 0 0 90± 0 0 0 50、0 0 1 0 0± 0 0 0 4 0 )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均 <0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及延迟应用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防治作用。方法 40只小鼠分为 5组,每组 8只。鸡卵白蛋白(OVA)致敏 /激发组 (A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布地奈德 (BUD)早期治疗组 (C组 ),BUD延迟治疗组 (D组 ),OVA延迟对照组(E组)。小鼠于第 0、14天以OVA致敏,从第 1次致敏后第 24天开始雾化吸入 2.5%的OVA激发并持续 18d,建立气道重塑模型;分别在早期(抗原激发前 1d始)和延迟(第 1次抗原激发后第 18天始)雾化吸入BUD(0.5mg/ml),观察抗原激发及BUD应用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EOS)数、上清液白细胞介素 5(IL-5)和γ干扰素 (IFN-γ)水平的变化,同时对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 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Masson三色染色,测定支气管壁周围EOS计数、定量杯状细胞百分比及黏液分泌评分并测定气道平滑肌增生高度及胶原面积。结果 经过反复抗原激发,A组BALF中EOS数为(57.460±11 060)×104 /ml,B组为[ (0.050±0.020)×104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ALF中IL- 5水平及IFN -γ水平分别为(52.9±2.8)pg/ml、(39.5±3.2)pg/ml,B组分别为(16.8±1.5)pg/ml、(63.8±3.3)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B组支气管壁周围EOS数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小剂量多次接种减毒活菌卡介苗 (BCG)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气道炎症及黏液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出生 2 4h内C5 7BL/6幼鼠 2 5只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 (A组 ,8只 ) ;鸡卵白蛋白 (OVA)致敏 /激发组 (B组 ,9只 ) ;BCG皮下接种组 (C组 ,8只 )。C组小鼠分别于第 0周、1周、2周、3周连续 4次皮下接种 2 5 μl的BCG(含 10 3 CFU/只 ) ,而A、B组小鼠皮下注射 2 5 μl的生理盐水进行对照 ;于第 4 2天和第 5 6天 ,A组以生理盐水致敏 ,B、C组以OVA致敏 ,而从第 6 6天开始雾化吸入生理盐水 (A组 )或 1%的OVA(B、C组 )进行激发 ,连续 3d ,于最后 1次激发后 4 8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计数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 (EOS)数 ;肺组织过碘酸 雪呋 (PAS)染色鉴定黏液形成 ,测定杯状细胞化生指数和上皮黏液储备指数 ,以及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黏液素基因MUC5ACmRNA的表达。结果 BALF中白细胞总数A组为 (15 0± 1 4 )× 10 4/ml ,B组为 (12 3 8± 14 5 )× 10 4/ml,C组为 (77 4±14 1)× 10 4/ml,B、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 ;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EOS计数A组为 (0 0 90± 0 0 2 0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尘螨主要变应原DNA疫苗对尘螨提取液诱导的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表达Derp1和Derp 2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 Derp 1和pDerp 2 IRES Derp1。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6只 )、对照组 (12只 )、单质粒组 (6只 )和混合组 (6只 )。后三组分别用空白质粒、pDerp 2 IRES Derp 1或混合的pDerp 2 IRES Derp 1和pCMV Derp 1免疫 ,4周后用尘螨提取液致敏、激发 ,观察肺部炎症、计分、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γ干扰素 (IFN γ)水平。结果 细胞总数和嗜酸细胞(EOS)计数 :混合组 [(6± 4 )× 10 5/ml、0 0 5± 0 0 4 ]和对照组 [(2 1± 13)× 10 5/L、1 80± 1 3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IL 4水平 :混合组 [(16 8± 2 33)g/L]与对照组 [(5 38± 2 5 6 )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各组间IFN 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尘螨主要变应原的DNA疫苗可有效抑制尘螨提取液诱导的肺部变应性炎症 ,能表达两个主要变应原的DNA疫苗其抑制变应性炎症效果优于只表达一种变应原的疫苗。  相似文献   

10.
抗炎平喘药物对支气管哮喘小鼠骨髓CD+34造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修饰剂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模型小鼠骨髓CD 3 4 造血细胞的影响 ,研究潜在的以骨髓为靶点的抗炎机制。方法 以 1%卵白蛋白 (OVA)致敏并激发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在连续激发 2周期间分为 4组 ,每组 6只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对照 ,A组 )、泼尼松 (B组 )、孟鲁斯特 (C组 )及泼尼松 孟鲁斯特 (D组 )灌胃 ,末次激发后 2 4h分别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外周血及骨髓 ,测定BALF、外周血中有核细胞的分类计数及骨髓中有核细胞总数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及骨髓中CD 3 4 造血细胞、CD 4、CD 8T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 ;免疫组化结合原位杂交法检测骨髓内表达白细胞介素 5受体α链 (IL 5Rα)mRNA的CD 3 4 造血细胞 (CD 3 4 IL 5RαmRNA 细胞 )计数。结果 A组BALF中嗜酸粒细胞 (EOS)计数为 [( 18 3± 1 3)×10 5/L]、外周血中EOS为 [( 2 5± 0 4 )× 10 8/L]、CD 3 4 造血细胞为 [( 9 6± 5 1)× 10 7/L]、骨髓中CD 3 4造血细胞为 [( 7 7± 3 2 )× 10 7/根股骨 ];B组分别为 [( 4 6± 1 7)× 10 5/L]、[( 1 5± 0 3)× 10 8/L]、[( 3 9± 2 1)× 10 7/L]、[( 3 3± 1 8)× 10 7/根股骨 ];D组分别为 [( 3 7± 1 4 )× 10 5/L]、[( 1 7± 0 3)× 10 8/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尘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患者肺泡巨噬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 ,探讨抗CD86单抗抑制哮喘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 从 10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中分离出肺泡巨噬细胞 (AM)和CD 4 T淋巴细胞 ,AM经螨变应原的刺激活化后与CD 4 T淋巴细胞共培养。每例患者的培养细胞分为抗CD86单抗干预组和CD86表达组 ,每组内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抗CD86单抗干预组、实验组分别加抗CD86单抗至 0 1mg/L(低剂量 )和 1.0mg/L(高剂量 )两个剂量 ,对照组不加相应抗体。共培养 72h后分别留取培养上清液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NF γ)、白细胞介素 4 (IL 4 )、IL 5的产生量。CD86表达组、实验组加螨变应原 ,对照组不加变应原 ,共培养 2 4h后收集培养细胞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AM表面CD86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AM在尘螨变应原的刺激活化下 ,实验组AM表面CD86分子平均荧光密度表达水平为 (5 0± 9) % ,对照组为 (2 3± 5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实验低剂量组IL 4、IL 5的分泌量分别为 (135± 19)ng/L、(10 4± 2 1)ng/L ,实验高剂量组分别为 (90± 17)ng/L、(6 8± 14 )ng/L ,对照组IL 4、IL 5的分泌量分别为 (187± 2 4 )ng/L、(16  相似文献   

12.
反义IL-5载体构建及其对IL-5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BA  Xiong WN  Xu YJ  Zhang ZX  Cao Y  Tang YJ  Ye T  Du CL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4):298-301
目的构建含反义IL-5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asIL-5,观察rAAV asIL-5对哮喘大鼠CD+4T淋巴细胞IL-5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反义IL5rAAV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asIL-5/rAAV,磷酸钙沉淀法将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asIL-5/rAAV、包装质粒pXX2、辅助质粒pXX6共转染入病毒包装细胞293细胞中,合成rAAV asIL5,Southernblot测重组病毒的滴度;将rAAV asIL5转染经密度梯度法和免疫磁珠法分离的哮喘大鼠CD+4T淋巴细胞,用半定量RT PCR、ELISA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内IL5mRNA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成功构建并鉴定了rAAV asIL-5,滴度为1.3×1011病毒颗粒/ml;(2)病毒转染孔的相对吸光度值为1.0515±0.1477,低于对照孔(1.4271±0.1655,P<0.01);(3)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5的含量病毒转染孔为(12.0840±1.4769)ng/L,低于对照组[(15.3590±1.2685)ng/L,P<0.01]。结论rAAV asIL-5能够抑制哮喘大鼠CD+4T淋巴细胞IL5mRNA和蛋白表达,为研究哮喘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小鼠肺局部淋巴细胞的炎症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中是否存在长期炎症记忆,肺局部淋巴细胞能否传递炎症记忆。方法97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组(A组,50只)、长期组(B组,20只)、长期对照组(C组,6只)、过继转移组(D组,12只,根据转移细胞数再分为D1、D2与D3亚组)、过继转移对照组(E组,6只)和naive小鼠组(F组,3只)。B组与D组中分别有亚组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代替卵蛋白(OVA)进行第二轮激发,称为BBSA亚组与DBSA亚组。各组评价病理学,检测肺泡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强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细胞分类计数与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并比较B组与A组、D组与A组的炎症反应。A组小鼠末次激发后34d,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得到的混合细胞(BAL细胞)与去除红细胞的脾细胞,分别进行体外培养、变应原刺激,检测细胞增殖与培养液中的IL5浓度。结果(1)A组小鼠主要表现血管炎、肺泡炎与细支气管炎,BALF中的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数和IL5浓度分别在末次激发后8h、24h、240h达峰值[分别为(22±5)×104/ml、(143±009)×104/ml、(751±529)pg/ml]。B组小鼠在第二轮激发前肺中仍有零星的血管炎与肺泡炎;经第二轮激发后血管炎更严重,肺泡炎约为激发前的3倍(激发前、后的肺泡嗜酸粒细胞性炎症指数之比为2123/714),BALF中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M)对嗜酸细胞(EOS)上白细胞介素5受体α(IL-5Rα)、白细胞介素3受体α(IL-3Rα)、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α(GM-CSFRα)及共同β链(βc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促进哮喘EOS凋亡的机制.方法1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每组6只,以卵蛋白致敏激发制作哮喘豚鼠模型,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低密度EOS(HEOS)及正常密度EOS(NEOS),以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原位杂交检测各受体mRNA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EOSIL-5Rα、IL-3Rα相对含量.结果HEOS及NEOS凋亡,哮喘组(4.0±2.0、3.0±2.0)与正常组(8.0±2.0、7.0±2.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细胞数哮喘组(75.2±12.6、50.7±11.2)与正常组(4.8±1.5、9.5±2.6)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用DM2h后不同密度EOS数量(14.8±8.3、20.0±7.0)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DM组以HEOS下降为明显(P<0.05),BALF中EOS以NE0S为主,EOS凋亡DM组(24.0±5.0、22.0±4.0)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OS表达IL-5、IL-3及GM-CSFα受体mRNA,哮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DM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而βcR表达哮喘组(41±6、39±7)与正常组(28±5、26±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DM组(32±8、30±5)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EOS表达各受体与NEO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T-PCR检测显示,DM组IL-5Rα、IL-3RαmRNA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DM可促进哮喘豚鼠肺内EOS凋亡,减少肺内EOS浸润,DM可通过促进IL-5、IL-3、GM-CSF受体各自α链表达,抑制这三种受体的共同β链表达,减少其生物学功能,促进EOS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γδ链T细胞在哮喘气道慢性炎症产生及延续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留取7例哮喘患者与7例对照者的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γδ链T细胞的百分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基因扫描法分析T细胞受体Vδ1~Vδ3亚族的相对取用频率及克隆增殖状态。结果哮喘患者BALF中γδT细胞比例[(7.8±4.7)%]与对照组[(3.3±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Vδ1的相对取用频率[(44±13)%]与对照组[(19±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2)。哮喘患者BALF中部分Vδ基因亚家族呈单或寡克隆扩增,以Vδ1亚族尤其显著。结论对抗原发生特异性应答的γδT细胞可能在启动和维持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中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 CD+25 T淋巴细胞(Treg细胞)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只.哮喘组(A组)小鼠于第1、13天以鸡卵白蛋白(OVA)0.1 ml腹腔注射致敏,第21~29天雾化吸入2% OVA生理盐水溶液10 ml激发 30 min后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以生理盐水10 ml替代OVA处理.去除T淋巴细胞哮喘组(C组)去除小鼠体内CD+25 T淋巴细胞后再按A组方法复制小鼠哮喘模型(用药剂量和方法同A组).分离A、B、C 3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Treg细胞数量,计算其占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离CD+4 T淋巴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mRNA(CTLA-4 mRNA)的表达;同时对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 (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炎症改变. 结果经过OVA反复激发,A组小鼠脾脏Treg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3.10±0.03)%,B组为(9.60±0.04)%,A、B两组间及C组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IL-10、TGF-β1和CTLA-4 mRNA的表达A组分别为0.250±0.040、0.29±0.03、0.28±0.06, B组分别为0.480±0.080、0.47±0.05、0.50±0.03、C组分别为0.080±0.020、0.11±0.04、0.12±0.05,A、B两组及C组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B组比较,A组肺部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改变明显增强,C组则较A、B组显著增强.结论 Treg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障碍可能是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