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小板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小板的数量、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宽度进行分析,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液参数改变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2001-01/2004-0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白云区中医院收治住院患者127例,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3-82岁;脑梗死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3~87岁;脑出血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2-81岁,以上患者发病均在3d内。健康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0-80岁。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小板的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宽度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57例被测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脑梗死组、脑出血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的数量下降、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俨〈0.01)。②脑梗死、脑出血组间血小板的数量、平均血小板体积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俨〉0.05),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较脑梗死、脑出血组有统计学上差异[血小板数量:(151.12&;#177;70.85)&;#215;10^9,(210.07&;#177;70.45)&;#215;10^9(201.53&;#177;96.76)&;#215;10^9 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13.07&;#177;1.82)fl,(9.40&;#177;1.76)fl,(9.51&;#177;1.35)fl,P〈0.01]。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与脑梗死、脑出血组相比,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宽度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与脑出血“血小板团块”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 结论:心脑血管供血发生改变的疾病发病后早期均可出现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血小板的数量下降现象,血小板自身外的某种因素,可能参与了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增加与血小板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小板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40例脑梗死(CI组)及44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比较。【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出现PLT减少,MPV与PDW增大(P<0.0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MPV增大较脑梗死者更为明显(P<0.01)。【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血小板变化有关,与MPV增大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黎发本  何光明 《临床荟萃》1997,12(17):807-807
椎动脉型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表现。为探讨本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我们测定了55例颈椎病椎动脉型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患者组 诊断标准:①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②脑血流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③颈椎X光片示颈椎退行性变;④除外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其它疾病,共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42~73岁,平均52.0±7.1岁。 1.2 正常对照组 体检正常,无慢性病史,近期无急性病,颈椎X光片正常者。共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6~75岁,平均56.4±6.8岁。  相似文献   

4.
背景:藻酸双酯钠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的可塑性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藻酸双酯钠能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尚未深入研究。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技术研究藻酸双酯钠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对象:按照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共有5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入选本研究。男32例,女20例,年龄51~76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和MRI检查排除颅内其他器质性病变。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藻酸双酯钠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对眩晕的血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共33例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29—75岁,平均(56.2±6.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于1周内行TCD和DSA检查。结果33例患者中TCD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29例(87.88%),DSA显示椎基底动脉异常12例(36.7%),颈内动脉系统异常14例(42.4%),无血管异常7例(21.2%)。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也可能是前循环缺血的表现或功能性因素,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重要诊断意义,DSA是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我院神经内科近年来应用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院病例诊断标准符合1989年WHO对短暂性VBI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除外椎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入选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4~67岁,平均52.4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2~66岁,平均51.7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以本院住院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式细胞仪、Coulter STKS血球仪同时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血小板比容(PCT)检测,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PLT、MPV、PDW、CD62P、CD63、PCT分别是(155.73±54.73)× 109/L,(9.56±0.27)fl,(16.24±0.35)%,(6.24±3.79)%,(6.23±3.54)%,(0.15±0.07)%;治疗后分别是(175.45±62.49)×109/L,(9.16±0.64)fl,(17.03±0.67)%,(0.98±0.57)%,(2.25±1.50)%,(0.16±0.02)%.MPV、PDW、CD62P、C1363、PCT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与脑梗死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对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收集我院住院门诊晕眩发作患者,结合经颅彩色多谱勒(TCD)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52~81岁,平均64.5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间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 1995年 5月~ 1999年初,采用中药步长脑心通配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 258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 138例,女 120例,年龄 32~ 75岁,平均年龄 58.4岁;其中多发性脑梗死 36例,腔隙性脑梗死 42例,脑血栓形成 100例,脑出血恢复期 4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4例,动脉硬化 12例。病程 1~ 26个月。根据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临床诊断标准,同时经头颅 CT扫描证实,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尚经 CT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方法:随机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测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LPA)变化及蕲蛇酶对其影响。方法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根据脑血管病分类及临床诊断标准分为急性脑梗死组ACI、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急性脑梗死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根据疾病预后分为死亡组、生存组;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蕲蛇酶组及常规治疗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发病不同时间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结果 ACI组血浆LPA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IA组、ACI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轻度、中度、重度功能障碍组血浆LPA含量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ACI患者LPA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蕲蛇酶组治疗后3天、7天1、0天血浆LPA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10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常规治疗组血浆LPA含量在治疗后14天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均显著升高,表明此时血小板有可能处于活化状态,预警血栓形成的危险,有助于急性特别是超早期脑梗死诊断。②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大,预后越差。③蕲蛇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尽早应用,有助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