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比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不同的临床检验方法的结果,探讨几种不同检验方法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0例经临床确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血气分析、生化分析、血常规、尿常规、痰液细菌培养、冷凝集试验、酶联免疫法等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临床检验。大部分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等都有一定的升高趋势。经过痰液细菌培养,大多数患儿属于复合性感染,有的患儿会累及心血管系统。临床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过程中,应综合分析患儿的血尿常规、血生化分析、血气分析、痰液细菌培养、冷凝集试验等多种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利于提高临床确诊率,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力争早确诊与合理治疗。方法对16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占同期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46.0%。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尚可出现肺外表现,占31.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婴幼儿发病率高,有多样性临床表现,尤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被误诊误治,早期进行特异性抗体及胸片x线检查可减少误诊、漏诊。所有病例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疗程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ELISA法的检测,100例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中支原体-IgM阳性患者48例,阳性率为48%。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患者8例,冷凝集试验显示阳性病例占30%。当临床显示小儿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应立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实验室检查,之后再与临床结合进行综合性分析,以防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漏诊情况的发生,耽误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20例小儿支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常年均可发生,见于各个年龄段,不仅引起呼吸道病变,而且可导致全身器官的多脏器损害,在抗感染基础上早期联合激素及对症治疗,疗效好。结论:掌握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减少误诊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检验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自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9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按照年龄层将患儿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期组,将患儿的采集标本送检,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在用药治疗前,婴幼儿组合并腹泻的几率要高于其他两组,并且婴幼儿组患儿在用药前轮状病毒和细菌性肠炎感染的病例要高于用药后,真菌性肠炎病例数则要明显低于用药前,各组数据间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同时伴发腹泻症状主要与滥用抗生素和患儿机体免疫力有关,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升患儿机体免疫力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小病原体,是儿童和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近年来肺炎感染支原体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不仅引起呼吸系统的损害,尚可引起肺外脏器的损害。现收集我院两年来MP-IgM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pneumonia,MP)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可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 ,但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仅依据临床表现常难与病毒、细菌及结核感染鉴别。自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 ,本院对收治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 IgM抗体 (抗 MP IgM)及冷凝集实验(CAT)的检查 ,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 2 6例 ,现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 取本院儿科病房以呼吸道感染收治的住院患者15 4例 ,男 87例、女 6 7例 ,年龄 1个月~ 13岁。其中肺炎 12 0例 ,急性支气管炎 10例 ,支气管哮喘 10例 ,上呼吸道感染 9例 ,传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83例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婴幼儿45例其中肺部体征阳性者26例,3岁以上患儿38例其中肺部体征阳性者8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P〈0.01)。婴幼儿病例中有肺外并发症9例,3岁以上患儿有肺外并发症16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 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为明显,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表现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3-124
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70例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临床针对所有患儿分别选择微生物培养法以及血清学检验法展开疾病检测。通过对比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以确定最佳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检测方法。在对所有患儿实施血清学检验的过程中,1次检验阳性率同2次检验阳性率进行比较,前者低于后者极为明显(P0.05)。在对所有患儿实施微生物培养检测的过程中,咽拭子检验阳性率同痰液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前者低于后者极为明显(P0.05)。在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方面,微生物培养方法高于血清学检验方法极为显著(P0.05)。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在实施疾病检验的过程中,同选择血清学检验法进行比较,采用微生物培养法获得的检测准确率较高,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可以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26例为对照组,采取回顾式分析,两组根据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运用ELISA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反应蛋白、血沉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可明显发现其阳性率异常升高,而C反应蛋白、血沉则有所下降,证明临床检验对诊断起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基本情况及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一般特点:年龄最小4月,最大14岁;男孩易感性较女孩高;婴幼儿主要表现为急性支气管肺炎,较大儿童(〉4岁)主要表现为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②临床表现:发热497例,占93.4%,并以高热为主。咳嗽以阵发性连声咳为多,327例,占61.5%。胸部听诊以可闻细湿哕音及未闻哆音为主。胸片检查以小斑点状模糊影为主。肺外表现以肝功损害88例,占16.5%,主要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结论随着检验水平的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科中越来越受重视.婴幼儿感染逐渐增多.除肺部症状以外.肺外袁现也应引起电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探讨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快速培养的检验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72例,对其进行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对比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中,棉拭子粘液的阳性检出率为69.44%,痰液为8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快速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为88.89%,快速血清学的阳性检出率为52.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快速血清学检验相比,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痰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比棉拭子粘液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血清检测方法。方法选取在黄冈市进行血液MP检测的呼吸道感染患儿400例,对其采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聚合酶链反应(MP-DNA-PCR)和血清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抗MP-IgM),并根据不同季节、年龄段的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P-DNA-PCR法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抗MP-IgM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岁儿童检测的阳性率比其他年龄段儿童更高,各个年龄段患儿MP-DNA-PCR法阳性率均高于抗MP-IgM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季度以及第四季度阳性率明显高于第二、三季度,各个季度MP-DNA-PCR法阳性率均高于抗MP-IgM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DNA-PCR法优于血清抗MP-IgM法,可作为标准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2006年我部收治的呼吸系统感染患儿做肺炎支原体细菌培养,并对113例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20.77%,按疾病分组上呼吸道感染阳性率17.24%,支气管炎阳性率22.66%,肺炎阳性率26.47%,慢性咳嗽阳性率22.22%,哮喘阳性率19.04%,其它12.50%;按年龄分0~1岁组感染率17.61%,1~3岁组感染率24.19%,3~6岁组感染率22.61%,6~13岁组感染率13.63%;按季节分春季感染率25.74%,夏季感染率15.09%,秋季感染率11.86%,冬季感染率26.37%。结论:MP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高危人群,冬春季多发。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几年国内外发病率逐年增加,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MP抗体的快速诊断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96年12月至1997年11月,我们应用ELISA技术采取指端微量血液,检测了6352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MP-IgM抗体,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9、10、11月份发病率最高,与年总阳性率差异显著,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发病年龄以4、5、6岁儿童为最高,以1岁以下为最低、小儿肺炎中支原体型已占近1/2(49.4%)、肺外并发症并不少见,较明显者占2.1%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能独立存活的无细胞壁的病原微生物,是小儿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有文献报道近年来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逐年上升[1],其阳性率与季节有关[2-4].肺炎支原体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为此笔者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来本院儿科及病房就诊的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小儿血常规变化的规律。方法对58例MP感染后小儿和58例同期健康小儿分别检测血常规,将两组小儿的血常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P感染小儿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绝对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小儿血常规变化可以初步推断是否感染M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在辅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44例中显效31例,有效13例;对照组44例中19例显效,有效22例,3例无效。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能降低副作用发生几率,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