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中医药》2015,(4):33-35
目的:探讨艾灸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该疗法对患者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片、美洛昔康片治疗,连续服药12周。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穴取神阙、气海、关元等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天,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61.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改善患者晨僵、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双手平均握力等症状体征(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RA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调节RA患者免疫指标CD3、CD4、Ig A、Ig G、Ig M水平(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艾灸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调节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表现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常见症状是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等.其发病缓慢,常反复发作,对骨关节侵袭破坏,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是世界五大医学难题之一.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又称“历节病”、“鹤膝风”等,现代医学对治疗RA方法有限,中医艾灸疗法对治疗RA效果较好,现讨论如下.1灸法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持续的滑膜炎性反应是该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现。近年来艾灸治疗RA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大量实验研究也表明艾灸对RA炎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笔者检索了近10年相关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从糖皮质激素受体、褪黑激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轴、胆碱能神经等中枢层面和局部炎性介质、相关细胞因子及多种炎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外周层面总结探讨艾灸对RA炎性损伤的修复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艾灸组(30例)和针灸组(30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结果与针刺组比较,艾灸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压痛(P<0.05),针灸组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肿胀度、双手握力(P<0.05或P<0.01)和疼痛评分;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可以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度(P<0.05),针灸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主次症、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评分(P<0.05);针灸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单用组和艾灸单用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受损关节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回顾近年国内外艾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梳理艾灸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晨僵、疼痛等症状的改善作用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提出艾灸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优势,呼吁广大临床工作者及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同时,整理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实验研究,从关节组织形态、病理改变、外周炎性细胞因子、中枢神经递质、蛋白组学及艾灸血清的作用等方面呈现艾灸治疗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及探索其作用机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影响全球约0.5%~1%的人口[1]。RA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强直、功能障碍及关节软骨和骨的不可逆性破坏,甚至引发畸形病变[2]。其病理表现为多种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浸润于滑膜组织中,通过分泌炎性介质诱导滑膜组织异常炎性增生及血管翳生成。目前RA的治疗尚无根治方案,尽管传统抗风湿药物或生物制剂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炎症,抑制RA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广元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SJC 28)、关节压痛数(TJC 28)、患者对疼痛VAS评分、HAQ量表评分及ESR、RF、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SJC 28、TJC 28、VAS、HAQ及ESR、RF、CRP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艾灸治疗RA,较单纯针刺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局部症状,并可改善患者精神、食欲等整体状态,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择时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于17:00~19:00时段内行艾灸治疗,对照组22例于17:00~19:00时段外行艾灸治疗。2组均于治疗20d后进行关节肿痛数、症状体征积分、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关节肿痛数、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81.82%。结论:择时艾灸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RA)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42例RA患者与4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膝关节髌上囊积液厚度、滑膜厚度、滑膜内探及的血流信号进行对比观察.并与炎症活动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RA组42例患者共84个关节,共检出78个关节异常,表现为76个关节有不同等级的髌上囊积液,78个关节滑膜增厚,58个关节滑膜内探及血流信号。2组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厚度、滑膜彩色血流状况Ⅱ~Ⅲ级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频超声检查是显示RA膝关节病变敏感而准确的方法,通过高频超声观察关节积液滑膜及病变区域血流的病变,可为临床辅助诊断R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且近年来的研究对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检索近1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艾灸治疗RA相关文献,从抗炎、修复滑膜、骨保护、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进行总结,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艾灸治疗痛症从古有之,抗炎免疫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艾灸镇痛及其抗炎免疫作用已被中医针灸临床实践所证实,对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多从温热刺激穴位(区)启动着手,研究发现皮肤穴位(区)中嘌呤受体(P2受体)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TRP)在艾灸效应的启动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机体疼痛、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这种调节效应发生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各个环节,对诸多介导的疼痛的镇痛/致痛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艾灸嘌呤"这一概念可以概括目前研究发现的艾灸镇痛与抗炎效应,实验研究已发现艾灸能够对腹痛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临床中通过脑功能成像(f MRI)技术研究发现,艾灸和针刺在调控缓解期CD腹痛患者异常的脑灰质密度以及静息状态下异常的脑功能活动方面,镇痛效应的发挥存在着"共同响应脑区"和"差异响应脑区";温热刺激能够在丘脑内侧和腹内侧核绕开对低阈值的下行易化系统的激活而实现对高阈值激活的下行抑制系统选择性激活,这种艾灸的内源性的调节作用可能在CD痛觉及炎性反应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将围绕"艾灸嘌呤"这一机制方向来展开更为深入的艾灸镇痛与抗炎研究。艾灸抗炎免疫研究发现,艾灸能通过HPA轴提高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水平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效应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存在,艾灸通过外周穴位(区)和中枢响应,激活抗炎通路,调节免疫应答,在实现抗炎作用的同时实现了镇痛效应。文章围绕"穴位(区)启动-中枢响应-靶器官效应"对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机制进行回顾研究。  相似文献   

12.
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实验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实验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观察艾克“肾俞”穴区的抗炎免疫作用。结果显示:灸疗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消退足跖肿胀,使跖围减小;能预防或减轻多发性关节炎,维持体重,缩短病程。免疫功能观察表明,艾灸能恢复和促进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促进IL-2的产生,降低IL-1的含量。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实验表明,艾灸有直接的抗炎消肿作用,并通过提高免疫应答水平,催化、激活和调整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炎免疫能力,起到抗炎免疫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舒络油的抗炎镇痛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舒络油的抗炎镇痛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足肿胀法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等进行痛实验,结果:舒张油对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结论:舒络油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灸法镇痛效应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方宗仁  李艳华 《针刺研究》1993,18(4):296-299
聚光灯幅射热照射次髎穴,穴位表面温度分别调节为38~39℃和43~44℃,照射5分钟后鼠甩尾阈提高17.8±2.1%和22.2±2.5%,照射10分后提高16.1±2.9%,22.1±3.4%和21.9±3.2%(50~52℃)。10分的针上加灸提高19.8±3.1%。各组的甩尾阈在照射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各组间效应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幅射热灸次髎穴的效应强于灸足三里和至阳穴(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槐胺碱(sophoramine,SA)的镇痛作用部位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甩尾法和热板法及进一步观察CaCl_2和维拉帕米对槐胺碱镇痛作用的影响,观察用药后扭体反应数、甩尾潜伏期以及舔后足潜伏期的变化。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槐胺碱抗炎作用效果。结果:槐胺碱中高剂量组(30 mg/kg、60 mg/kg)均能显著减少小鼠冰醋酸致扭体次数,(P<0.01);槐胺碱中高剂量组(30 mg/kg、60 mg/kg)在0.5 h和1 h时小鼠甩尾的痛阈与其基础痛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 h痛阈与其基础痛阈相比,存在差异(P<0.05);热板实验,槐胺碱中高剂量组(30 mg/kg、60 mg/kg)15 min和30 min时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舔后足潜伏期(P<0.05,P<0.01),最大的痛阈值出现在给药后45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槐胺碱中高剂量组(30 mg/kg、60 mg/kg)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都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槐胺碱延长小鼠热板反应舔后足潜伏期的作用可被CaCl_2拮抗,而被维拉帕米增强。结论:槐胺碱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Ca~(2+)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方金银岗梅合剂的抗炎、镇痛作用,为复方金银岗梅合剂的广泛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观察复方金银岗梅合剂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复方金银岗梅合剂的镇痛作用。结果复方金银岗梅合剂高剂量组(41.6g·kg-1)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复方金银岗梅合剂中(20.8g·kg-1)、高剂量组(41.6g·kg-1)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复方金银岗梅合剂高剂量组(41.6g·kg-1)使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的痛瘀值明显升高。结论复方金银岗梅合剂对疼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对变质性炎症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艾灸抗炎免疫作用中松果腺褪黑素高位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松果腺褪黑素(MT)对炎症与免疫的调节,探讨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机理.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分别损毁其海马内NA神经和摘除肾上腺,观察艾灸对MT及细胞因子IL-6、IL-2的影响.结果艾灸"肾俞"穴能恢复和促进大鼠MT的分泌,使IL-6降低、IL-2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失去肾上腺和海马交感神经的支配,松果腺MT增多,IL-6、IL-2含量上升,灸疗的抗炎免疫作用被削弱或部分阻断.结论提示松果腺MT参与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高位调节.  相似文献   

18.
复方通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对称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常持久反复发作 ,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 ,关节强直、僵硬 ,功能障碍 ,甚至残废。由于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 ,至今仍无特效治疗方法而成为医学上的一大顽症。笔者 1997- 0 8~2 0 0 1- 0 5 ,以复方通痹片治疗本病 5 3例 ,取得满意疗效。兹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 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复方通痹片组 )和对照组 (芬必得胶囊 +雷公藤多甙片组 )。治疗组 5 3例 ,男 19例 ,女 34例 ;门诊患者 35例 ,住院患者 18例 ;平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薏苡仁两种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镇静作用。方法:采用热水煎煮和冷水浸提两种方法分别提取薏苡仁有效部位(记作样品l和样品2)。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莱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比较两种样品抗炎作用;通过热板法小鼠镇痛实验比较两种样品镇痛作用;通过滚笼法比较两种样品镇静作用。结果:样品1具有明显抗炎、镇痛、镇静作用(P〈0.01),样品2具有镇痛作用(P〈0.05)和兴奋与抑制的双重作用(P〈0.05),无明显抗炎作用。结论:薏苡仁具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作用强度与提取方法和给药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30例哮喘病人观察艾灸肺俞、定喘等穴位对甲皱微循环和症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灸后微血管管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呼吸濒率减慢,气喘明显缓解,临床显效13例,好转17例。灸法对30例哮喘患者微循环的观察@喻长远$长沙九芝堂药业集团公司!长沙,410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