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在乳腺癌MCF-7细胞过表达AKR1B10、在BT-20细胞敲低AKR1B10,分别建立过表达以及敲低细胞系。利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过表达与敲低AKR1B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AKR1B10 mRNA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组织、过表达及敲低AKRB10的乳腺癌细胞AKR1B10、β联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存活蛋白(survivin)、 c-Myc的蛋白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AKR1B10表达增加。过表达AKR1B10后, 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加快,β-catenin、cyclin D1、c-Myc、survivin蛋白表达增加;敲低AKR1B10后, BT-20乳腺癌细胞增殖变慢,β-catenin、 cyclin D1、 c-Myc、 survivin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AKR1B10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并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髓样细胞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ukemia-1, MCL-1)广泛表达于人类正常组织中,在细胞分化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功能是维持线粒体膜稳定,抑制细胞色素C释放,从而阻止凋亡发生,促进细胞生存。MCL-1在一些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并诱导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抵抗作用。MCL-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肠黏膜和腺瘤组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并与CRC的预后和远处转移等相关。多种抗肿瘤药物通过调节MCL-1的表达,影响其疗效及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醛糖还原酶AKR1B1在介导大鼠视神经损伤调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活性中的功能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夹伤(ONC)模型并分离视网膜组织,通过real time RT-PCR实验检测视网膜组织中AKR1B1和E2相关因子(Nrf2) mRNA的表达;原代培养RGC,分别给予AKR1B1-siRNA或抑制剂作用于H2O2处理的RGC,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RGC中Brn-3a的表达;通过TUNEL染色检测RGC的凋亡;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RT-PCR实验检测Nrf2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大鼠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组织中AKR1B1表达升高,Nrf2表达降低;抑制AKR1B1可恢复RGC活力并抑制细胞凋亡;抑制AKR1B1后Nrf2表达增加。结论:大鼠在视神经损伤过程中抑制AKR1B1可增加RGC活力并抑制其凋亡,其机制与抑制Nrf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表达大鼠醛酮还原酶AKR7A1蛋白对巴豆醛致畸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Western blot法和醛酮还原酶(AKR)酶活性技术检测并鉴定外源性AKR7A1在V79-4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催化活性,使用HGPRT基因突变实验检测在V79-4细胞中过表达AKR7A1对巴豆醛致畸作用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V79-4细胞中表达高水平的AKR7A1蛋白;AKR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的AKR7A1蛋白具有催化活性;HGPRT基因突变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AKR7A1的V79-4细胞对巴豆醛致畸作用的抵抗力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结论:过表达大鼠AKR7A1能显著提高V79-4细胞对巴豆醛致畸作用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细胞中的醛酮还原酶1A1(AKRIA1)在抗氧化应激和有毒醛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LipofectamineTM RNAiMax以siRNA转染1321N1细胞,用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检测1321N1细胞中AKR1A1基因抑制水平.siRNA转染后的细胞经H2O2和4-羟基壬烯醛处理后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成活率;采用2 ',7’-二氯二氢荧光黄双乙酸酯(DCFH-DA)标记法检测敲减AKR1A1基因对H2O2诱导的1321N1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法和qRT-PCR结果显示1321N1细胞经特异性siRNA转染后,AKR1A1基因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70%).MTT法检测结果显示,siRNA-AKR1A1转染后的1321N1细胞在H2O2或4-羟基壬烯醛压力下的细胞成活率显著降低,而且敲减AKR1A1的1321细胞内H2O2诱导的R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细胞.结论 使用的特异性siRNA能有效抑制AKR1 A1基因在1321N1星形细胞瘤细胞中表达,AKR1A1参与1321N1脑星形细胞瘤细胞中的4-羟基壬烯醛代谢,并且很可能参与调节脑细胞的抗氧化应激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辅助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进行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并采用ELISA法检测幅照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IFN-γ和IL-4水平变化;另对3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同比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再分别对上述患者外周血进行IFN-γ和IL-4水平变化的自身对照研究,以评价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恶性肿瘤化疗后第8天,患者IFN-γ水平(24.66±12.85)pg·mL-1低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27.88±17.07)pg·mL-1,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水平(54.80±28.56)pg·mL-1则明显地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44.97±27.53)pg·mL-1,P<0.05。②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的化疗患者,化疗后第8天,IFN-γ水平(34.79±27.23)pg·mL-1远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20.39±12.67)pg·mL-1,P<0.05;IL-4水平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后第8天,患者的IL-4水平(43.49±34.04)pg·mL-1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35.77±22.23)pg·mL-1,但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比值降低,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后,其比值明显升高[从(0.57±0.44)pg·mL-1升至(0.80±0.67)pg·mL-1],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细胞因子IFN-γ水平降低,而IL-4水平则明显升高,反映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Th细胞的存在异常(Th2)漂移;但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治疗,可干预或阻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Th细胞的异常漂移。  相似文献   

7.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是肝脏组织细胞中长链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调节酶和限速酶。其亚型CPT1A和CPT1C能够促进肿瘤的生长。CPT1A在胶质母细胞瘤、淋巴瘤、食管癌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扩增且高表达,抑制CPT1A活性和表达的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因此CPT1在肿瘤癌变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可能成为肿瘤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和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兔抗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应用逆转录PCR法扩增AKR1B10全基因,将扩增产物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15b上,构建重组质粒p ET-15b-AKR1B10,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DH5α中。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鉴定出阳性者进行克隆,扩大培养,提取重组蛋白,用His-tag纯化柱纯化重组蛋白。将纯化的重组蛋白皮下注射到新西兰白兔,加强免疫得到抗血清。用AKR1B10重组蛋白制备抗体纯化柱,从抗血清中纯化出抗AKR1B10多克隆抗体,并进行SDS-PAGE、ELISA、Western blot法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15b-AKR1B10,并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His-Tag-AKR1B10,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相对特异性地识别AKR1B10。结论兔抗AKR1B10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特异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4型类固醇抵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特点、诊疗过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1例14型类固醇抵抗肾病综合征(NPHS14)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基因突变位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女,3个月,主要表现为反复感染、水肿、低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肾上腺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诊断为14型类固醇抵抗肾病综合征(NPHS14)。基因诊断为磷酸裂解酶1(SGPL1)基因突变:c.874C>G(编码区第874号核苷酸由胞嘧啶变异为鸟嘌呤),导致氨基酸改变p.H292D(第292号氨基酸由组氨酸变异为天冬氨酸),为错义突变。表型符合14型类固醇抵抗肾病综合征。结论 14型类固醇抵抗肾病综合征(NPHS14)为罕见病,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对于临床诊断病例,建议进行基因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检出率,亦可为再生育遗传风险评估以及干预提供明确分子变异基础,全面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用于筛查早期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印记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组、良性疾病组、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胸苷激酶浓度及阳性率。结果发现前列腺癌组、膀胱癌组、肾癌组与正常对照组间STK1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与泌尿系统良性疾病组STK1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清胸苷激酶1,在筛查泌尿系统早期恶性肿瘤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关,而肿瘤细胞增殖需大量耗氧。缺氧与肿瘤细胞的发生、侵袭、转移、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及预后等密切相关。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在缺氧条件下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核转录因子,它通过诱导多种靶基因产物的表达,对维持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血管生成、无氧糖酵解以及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侵袭和转移是卵巢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深入研究HIF-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有望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该文就HIF-1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卵巢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TGF,包括α,β两大类型)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CA125为卵巢癌的一种重要肿瘤标志物。本文对IGF1,TGFα和CA125联合检测,以探讨其在临床上的价值。对象与方法1对象1.  相似文献   

13.
独立生长因子1(growth factor independence 1,GFI1)是锌指蛋白家族中重要的转录抑制子,其主要通过与染色质修饰分子结合从而抑制靶基因转录,并与造血细胞发生、免疫细胞分化和恶性肿瘤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GFI1分子在多种疾病中以不同机制发挥功能.因此,对GFI1分子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希望对预测恶性肿瘤的靶标有所提示.  相似文献   

14.
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是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家族胞膜受体.有研究显示,TREM-1能够放大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炎性反应,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中发挥重要作用.TREM-1在慢性炎性活动期、恶性肿瘤等病理过程中也有不同程度上调.以TREM-1为靶点的靶向药物有望对上述疾病治疗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游离型TREM-1(soluble TREM-1,sTREM-1)可作为判断多种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上皮性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肿瘤~([1])。研究卵巢癌早期诊断、化疗耐药相关的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α1(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1,eE F1A1)参与肽链延伸、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细胞骨架调节等功能,在细胞增殖、凋亡以及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2])。但目前尚无eE F1A1在卵巢癌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4 1BB和 4 1BB配体 (4 1BB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 TNFR)超家属成员。近年研究发现 ,4 1BB和 4 1BBL相互作用产生的共刺激信号在机体免疫应答 ,如肿瘤免疫、移植免疫等中起重要作用。因此 ,调节 4 1BB 4 1BBL信号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 (特别是低免疫原性肿瘤 )和器官移植等所致的免疫功能紊乱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是ICAM 1脱落循环产物 ,具有ICAM 1的生物学特性。有报道[1] 在某些病毒感染时sICAM 1水平明显升高。为了解sICAM 1在高原地区带状疱疹前发病中的意义 ,我们收集了四川省甘孜州地区 (海拔 2 70 0~ 370 0m )的带状疱疹患者 4 3例进行血清sICAM 1浓度的测定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4 3例带状疱疹患者 ,为驻高原部队病员 ,男2 5例 ,女 18例 ,年龄 19~ 5 1岁 ,平均 31 8岁 ,无系统性疾病 ,近半年来未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 reductase 1,NQO1)基因第6外显子(C609T)多态性的分布,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通量Taq 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4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NQO1基因C609T rs180056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FISH基因扩增技术检测ER、PR、HER-2及Ki-67的表达。结果 248例乳腺癌中,CC基因型占27.42%(68/248)、CT基因型占49.60%(123/248)、TT基因型占22.98%(57/248),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5例HER-2()患者未行FISH检测,予以剔除,其余行FISH检测:Luminal A型占15.2%(37/243)、Luminal B型占51.4%(125/243)、HER-2过表达型占19.8%(48/243)、基底细胞型占13.6%(33/243);携带CT和TT基因型者较携带CC基因型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ER、PR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HER-2及Ki-67蛋白表达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QO1基因C609T多态性在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QO1基因C609T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无关,NQO1基因(CT+TT)在基底细胞型乳腺癌中缺失率较低,其基因多态性可为分子分型中乳腺癌的异质性提供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广泛参与生物体的各种生理与病理过程。lncRNA作为肿瘤致癌因子或抑癌因子参与恶性肿瘤的多种生物过程,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反义RNA1(LOXL1-AS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lncRNA,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等病理特征相关。LOXL1-AS1通过与多种微小RNA竞争性结合,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及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发挥促癌作用。该文通过总结LOXL1-AS1参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过程,不同的分子调控机制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和凋亡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探讨潜在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筛选预后标志物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4-1BB和4-1BB配体(4-1BB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月中瘤坏死因子受体(TNF/TNFR)超家属成员。近年研究发现,4-1BB和4-1BBL相互作用产生的共刺激信号在机体免疫应答,如肿瘤免疫、移植免疫等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调节4-1BB/4-1BBL信号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特别是低免疫原性肿瘤)和器官移植等所致的免疫功能紊乱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