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的无限制侵袭性生长及转移依赖于血管的生成。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且有众多生长因子的参与,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也是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本文旨在对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VEGF与DC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常活跃的血管发育是恶性肿瘤生长的一个重要条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活性最强、专属性最高的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RNA干涉技术治疗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71年Folkman首先提出肿瘤生长具有血管依赖性假设以来,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途径日益受到重视.肿瘤血管新生是依赖于多因子调节的病理过程,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调节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对于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十分重要。肿瘤可通过血管生成从机体获得大量营养,并通过生成的血管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继续生长繁殖。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各种细胞因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叫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特异地作用于内皮细胞,升高细胞内Ca~(2 )浓度,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导细胞外基质形成。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名血管通透性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正性调节因子。作为毛乳头细胞的一种自分泌生长因子,其对毛囊的生长亦有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不仅能促进毛囊的生长,还参与毛囊生长周期的调控。在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诱导受体二聚体化和自身磷酸化,从而激活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但在毛囊细胞中是否如此,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Folkman[1]于1971年提出的"肿瘤血管生成依赖学说"使人们对肿瘤生长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其中,研究较多、也最有价值的是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主要受体(VEGFR2)来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高居第三位和第四位。目前,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靶向治疗药物已经成为CRC治疗的新策略。西妥昔单抗是以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为靶点,其可竞争性阻断EGFR与配体结合,阻断细胞内下游信号转导途径,从而起到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贝伐单抗则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靶点,特异性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组织生长和肿瘤细胞血行转移。单抗药物通过联合FOLF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伊立替康)细胞毒性化疗方案对CRC的治疗有显著疗效。本文主要对西妥昔单抗或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VEGF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诱导血管生成的促进因子,在创伤愈合、胚胎发育、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表达受细胞遗传特性和肿瘤微环境中众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VEGF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其血管生成是一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回顾性检测了103例鼻咽癌(NPC)VEGF和nm23表达与其生存时间、转移、复发和组织学类型关系,旨在探讨NPC组织中 VEGF,nm23表达特征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典型的多血供恶性肿瘤,肝癌细胞的生长、转移、侵袭都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的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在肝癌血管生成并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Folkman首先提出"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并认为肿瘤血管新生是由肿瘤血管生长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TAF)所引起的,从而提出了"抑制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的假说".  相似文献   

11.
淋巴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转移途径.研究发现淋巴系统结构特点是淋巴转移的解剖学基础;肿瘤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明确淋巴管生成;肿瘤内和肿瘤旁组织内存在新生淋巴管,淋巴管密度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的研究为揭示恶性肿瘤淋巴转移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血管生成是包含多步骤且高度调节的过程,对于生长、发育和修复受损组织至关重要[1]。血管生成可能通过两种机制发生,包括芽生和非芽生[2]。血管生成由多种生长因子和信号通路控制,其发生与否取决于生物环境中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的平衡[3]。其中,血管新生的关键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 Angp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数值模拟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分泌量及分泌来源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肿瘤内外血管生成的二维离散数学模型。围绕VEGF的分泌及其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肿瘤富血管区的过程,考虑细胞外基质的旁分泌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运动的趋触作用,以微血管密度作为定量指标,探讨VEGF的分泌量及不同的分泌来源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肿瘤增殖细胞区、VEGF高浓度区、富血管区三者统一,微血管密度与VEGF的表达有关,随着增殖细胞区域的扩大,即VEGF的表达越来越多,微血管密度也越来越大,但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VEGF不同分泌来源的比重与微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模型探讨了VEGF分泌量及分泌来源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其中对VEGF的不同分泌来源的考虑可作为研究靶向VEGF治疗肿瘤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在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能够迅速而有效的缓解气道痉挛症状但具体机制并未完全阐明,近几年大量研究表明,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作为一种新型前炎性因子介导气道慢性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过调节气道平滑肌细胞黏连蛋白的生成及血管的再生在气道炎性反应和重塑方面亦起重要作用,且两者具有互相促进,在呼  相似文献   

15.
转移性胃癌是一类生存期很短的致死性恶性肿瘤,目前有许多针对晚期胃癌靶向治疗的研究,但结果并不理想,仅仅有少数靶向药物可以改善胃癌预后,如曲妥珠单抗和雷莫芦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晚期胃癌患者中VEGF水平呈高表达,因此靶向VEGF被认为是胃癌治疗的新方向。在与血管生成相关的靶向药物中,阿帕替尼是一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receptor, VEGFR2)的口服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好并对胃癌有效。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阿帕替尼作为三线方案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生存结局,因此阿帕替尼很可能成为晚期胃癌治疗的关键药物。本文对阿帕替尼抗肿瘤机制、药代动力学、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关临床试验及最新研究进展简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由不同肿瘤细胞分泌,也可在发育中的正常细胞及组织中表达.它是一种有效的血管通透性诱导因子和胱氨酸生长因子超家族的一员,其结构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对肿瘤发生、肿瘤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管形成素(Angiopoietin,Ang)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的配体,是一类新发现的血管生成因子,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共同作用,协同调节血管的发生、形成过程[1]。Ang-1是Tie-2的主要生理配体,其功能涉及:募集与支持血管内皮周围细胞、诱导毛细血管发芽、ECs趋化反应和ECs网络形成[2]、与抗ECs凋亡有关[3,4]。Ang-1或Tie-2基因敲除的小鼠心脏、脑及卵黄囊血管系统的  相似文献   

18.
在肿瘤靶向治疗研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近十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已有许多血管生成抑制剂应用于临床试验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一个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共同调控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PEDF表达和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转移、良好的预后相关,对PEDF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发挥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联检VEGF、ADA与LDH对良恶性腹腔积液性质的鉴别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和下调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等机制,参与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1,2]。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是核酸分解代谢中的重要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和体液中,在结核性胸腹腔积液中明显升高,而在非结核性胸腹腔积液中却不升高。  相似文献   

20.
文题释义: 牙髓干细胞:是牙髓组织中最主要的未分化间充质干细胞,同时也是牙髓再生中重要的种子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一定的分泌活性,可作为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替代来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血管生成及血管新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类细胞因子,可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且具有保护神经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由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半衰期短,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需通过复杂的控释系统进行缓慢释放。 背景:如何调控牙髓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于牙髓干细胞促进牙髓再生,尤其是促进牙本质再生、牙髓内血管形成及神经再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综述影响牙髓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因素,以期为牙髓再生及临床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思路。 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ental pulp stem cell;dental pulp regeneration;hypoxia;inflammatory mediator;bacterial virulence factor;growth factor;material”,中文检索词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牙髓干细胞;牙髓再生;缺氧;炎症因子;细菌毒力因子;生长因子;材料”,最终纳入56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血管生成及血管新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类细胞因子,可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且具有保护神经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牙髓干细胞是牙髓组织中最主要的干细胞,同时也是牙髓再生中重要的种子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一定的分泌活性,可作为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替代来源。牙髓干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缺氧、细菌毒力因子、炎症因子、生长因子及材料等均可影响牙髓干细胞表达及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因此,调控牙髓干细胞表达及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牙髓再生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ORCID: 0000-0001-9949-2604(何泓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