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腧穴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常状态下膀胱的尿动力学指标,继予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予针刺治疗,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进行针刺。观察灌注期间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间隔时间、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基线相比,模型组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明显升高(P < 0.01),排尿阈值压亦上升(P < 0.05),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下降(P < 0.01),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 < 0.05),但其膀胱收缩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 0.05);针刺干预后,三阴交组、中髎(次髎)组与针刺前相比,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P < 0.01),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P < 0.01),排尿阈值压未见显著差异(P >0.05),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P < 0.05),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 < 0.01);两组组间比较,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 0.05);合谷组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 > 0.05)。结论:针刺治疗AUR大鼠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节段腧穴中髎(次髎)、三阴交从而使AUR大鼠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大鼠外均建立OAB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干预,其余三组电针干预后再用0.9%NS进行膀胱灌注,观察干预前后各组大鼠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收缩后膀胱内压升高,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最大逼尿肌收缩压降低(P0.01)。电针治疗后,各组大鼠基础膀胱压无明显变化(P0.05);三阴交组、中髎/次髎组大鼠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延长、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P0.05或P0.01);三阴交组大鼠收缩后膀胱内压无明显变化(P0.05),中髎/次髎组较治疗前降低(P0.01);合谷组除最大逼尿肌收缩压降低外(P0.01),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三阴交组、中髎/次髎组大鼠之间各项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OAB大鼠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节段腧穴延长膀胱收缩时间及排尿间隔时间、升高最大逼尿肌收缩压、降低收缩后膀胱内压,从而改善OAB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立大鼠膀胱过度活动模型(基线Ⅱ)。造模成功后,5个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5分钟,模型组不予电针治疗。电针后再次以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间隔时间、膀胱排尿压力、膀胱基础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的改变。结果与基线Ⅰ相比,基线Ⅱ时各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缩短(P〈0.01)、膀胱排尿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显著下降(P〈0.01)。电针干预后,各组排尿间隔时间较基线Ⅱ均显著延长,仅次髎/中髎组与基线Ⅰ比较差异不显著,并且其增加值显著大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1,或P〈0.05)。次髎/中髎组电针后膀胱排尿压力较基线Ⅱ显著升高(P〈0.05)、与基线Ⅰ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5)。结论次髎、中髎可有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此抑制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SCI后尿潴留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深刺组、浅刺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浅刺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浅刺八髎穴(25~40mm),深刺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深刺八髎穴(进针60~75mm),两组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患者排尿日记、膀胱残余尿量以及评估临床疗效。结果:8周治疗结束后,三组分别在膀胱残余尿量、日平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最大尿量、单次尿量5个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1);组间两两比较,深刺八髎穴组和浅刺八髎穴组在排尿、漏尿次数上均对照组减少(P 0.01);深刺组和浅刺组在单次尿量和最大尿量上显著多于对照组(P 0.01);深刺组和浅刺组在膀胱残余尿量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1);深刺八髎穴组在残余尿量上较浅刺八髎穴组减少更显著(P 0.01),在排尿日记4个方面均较浅刺八髎穴组显著改善(P 0.05)。深刺八髎穴组总有效率为92.5%,浅刺八髎穴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深刺八髎组与浅刺八髎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且深刺八髎穴组总有效率优于浅刺八髎穴组(P 0.05)。结论:深刺和浅刺八髎穴均可有效改善SCI后膀胱功能,改善尿潴留症状,且深刺八髎穴疗效优于浅刺八髎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不同深度电针次髎、中髎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进针60~75 mm)和对照组(进针25~40 mm),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PVR)等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IPSS、QOL评分、PV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Qmax较治疗前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IPSS、QOL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均能有效改善BPH症状,电针深刺次髎、中髎穴在改善排尿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常规针刺,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抑制可乐定兴奋大鼠排尿中枢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针刺抑制可乐定对大鼠骶髓排尿中枢的兴奋作用。方法 大鼠行膀胱插管和脊髓蛛网膜下腔插管术。在大鼠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用可乐定(Clonidine)兴奋骶髓排尿中枢造成膀胱产生尿频、排尿压增高等排尿障碍的基础上,通过持续膀胱测压观察电针对其抑制作用。结果 电针将注药后45~75min的平均膀胱收缩间隔时间从仅为单纯注药前的29.50%延长为56.64%(P<0.02);压力增高的膀胱收缩次数从单纯注药后的59次减少到3次(P<0.01);平均最大膀胱排尿压百分比值从单纯注药后的190%降低到90%(P<0.05)。结论 电针能部分抑制5μg可乐定对大鼠骶髓排尿中枢的兴奋作用,抑制作用以注药后45~75min(停针后)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5-HT水平变化,探讨深刺八髎穴改善结肠动力的近期和远期效应规律。方法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予深刺八髎穴治疗,治疗期第1天、第14天和恢复期第14天,分别检测大鼠体重、血清5-HT水平和肠道推进率等指标。结果治疗期第1天、第14天和恢复期第14天,模型组血清5-HT明显增多(P0.05),深刺八髎可有效降低其水平(P0.05)。治疗期第1天和第14天,针刺组血清5-HT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但恢复期第14天,针刺组和空白组已无差异。说明针刺1次,深刺八髎的效应已经呈现;14次治疗后,针刺耐受尚未出现;停止针刺14天后,还能表现显著的后效应。肠道推进率结果与5-HT水平变化不完全吻合,治疗过程中针刺组肠道推进率的改善并不明显,但也可观察到针刺后效应。结论深刺八髎可下调STC大鼠血清5-HT水平,并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规律,能观察到明显的效应期和后效应期,这可能是深刺八髎治疗STC的重要机制之一,血清5-HT水平可用作效应指标。但仍需进一步观察深刺八髎穴效应潜伏期及各期的持续时间,这对临床针灸效应的维持和积累、确定疗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巨刺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造模组,造模组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患侧针刺组、巨刺组,每组10只,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患侧针刺组针刺人中、百会及电针患侧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巨刺组针刺人中、百会及电针健侧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电针干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区Brd U阳性细胞数和Nestin平均灰度值。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rd U阳性细胞数增加,Mestin平均灰度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患侧针刺组、巨刺组Brd U阳性细胞数增加,Mestin平均灰度值降低(P0.01);巨刺组阳性表达Brd U阳性细胞数增加,Mestin平均灰度值降低(P0.01)。结论巨刺治疗能促进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提示这可能是巨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三阴交穴对寒凝类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张力和子宫收缩素受体(OTR)的影响,探讨不同方法干预三阴交穴对寒凝类痛经的效应差异及机制。方法:将处于动情间期的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每组7只。除盐水组外,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均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盐水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针刺组针刺三阴交穴;艾灸组予以常规方法艾灸三阴交穴。运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仪记录子宫的收缩反应;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缩宫素受体(OTR)m 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子宫的收缩波个数、波峰峰值、子宫活动度及子宫组织中OTR m RNA表达均高于盐水组(P0.01或P0.05);针刺组、艾灸组大鼠子宫的收缩波个数以及子宫组织中OTR m 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大鼠的子宫活动度低于模型组(P0.05);艾灸组大鼠子宫组织中的OTR m 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或艾灸三阴交穴均可有效缓解寒凝类痛经大鼠的疼痛,且艾灸的效应优于针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温针八髎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电温针法(即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和残余尿量)、核心下尿路症状评分(CLSS)。结果两组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日均单位次排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治疗后治疗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日均单次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残余尿量及CLSS评分降低(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 0.05),残余尿量及CL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7%(P 0.05)。结论电温针八髎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明显改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前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多选用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特别是中髎、下髎)未能引起重视,但深刺中髎、下髎穴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中确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深刺中髎、下髎穴实际临床操作上存在难度。现就通过应用此法治疗的典型病例2例进行穴位的取法、针具的选择、针刺操作、安全深度及针感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俞、脾俞和肾俞穴位注射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2例应用双侧肝俞、脾俞和肾俞穴位注射黄芪、丹参注射液2mL治疗,对照组88例应用双侧足三里、手三里和丰隆穴位注射黄芪、丹参注射液2mL治疗,黄芪、丹参注射液5:1配伍,隔日(或2d)1次,10次为1个疗程。应用疲劳量表(FS)、疲劳评定量表(FA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OLI)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客观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FS、FAI、SDS、SAS和GOL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S、FAI、SDS、SAS和GOL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俞、脾俞和肾俞穴位注射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安全、有效、经济和方便。  相似文献   

13.
对本实验室提取的川产天麻多糖粗提液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酶法除蛋白效果比较理想,一次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胰蛋白酶用量为2.0U/mg,处理时间以5h最好;酶解结合一次Sevag法再醇沉后,蛋白脱出率为90.1%;进样体积8ml、样品浓度4%、流速0.8ml/min时,Sepharose 6 Fast Flow凝胶分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肺俞、膏肓俞、四花穴灸治肺痿(肺纤维化)沿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索针灸介入难治疾病肺痿(肺纤维化)治疗的可行性,为针灸特别是灸法介入该病的治疗提供扎实的历史文献基础与中医理论支持.方法:搜集自汉至清历代对肺俞、膏肓俞、四花穴灸治肺痿(肺纤维化)或相应证候的报道,采用思辨性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系统归纳法追溯其历史沿革,加以整理、分类、序列、简评、综述,把握其主要的方法学精髓.结论:以上诸穴灸治肺痿(肺纤维化)由来已久,疗效确切,应继续深入研究,探索灸法介入肺纤维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志道教授经过50余年临床实践研究,结合解剖学相关知识,发现委中、承山二穴在针刺深度与传统认识有所不同。其中,委中穴在刺入0. 5~0. 8寸,承山穴在刺入2. 0~3. 0寸时最易达到循经得气的效果,通过调整针尖方向还可较准确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且针感与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相吻合。该针感在某些疾病,尤其神经压迫相关症状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且优于传统教材所述针刺深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白环俞、会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针药组和中药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电针白环俞、会阳并口服中药治疗和单纯口服中药治疗,疗程均为4星期。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表(NIH-CPSI)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NIH-CPSI总积分均有下降(P0.05),但针药组治疗后NIH-CPSI总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电针白环俞、会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综合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口服中药。  相似文献   

17.
"膏肓俞、四花穴"应用贺氏"强通法"治疗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健康属于人体的阴阳失衡,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贺氏"强通法"于膏肓、四花穴(膈俞、胆俞)治疗亚健康状态6例,以达去瘀生新,补虚泻实的作用,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条温和灸双侧肺俞、心俞穴,每穴灸治20 min,每日1次,共灸治4星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R、CO、LVEF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HR、CO、LVEF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HR、CO、LVEF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8岁。初诊日期:2020年4月27日。主诉:反酸、烧心2月余。现病史: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酸、烧心,食后加重,伴有胸闷,无腹痛,大便溏薄,小便调。于浙江某医院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经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后(具体药物不详),病情无明显缓解。为求针灸治疗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针灸科就诊。刻下症:反酸、食后胃脘满闷、嘈杂,纳差,寐欠安,大便溏薄、日行1次,小便调;舌淡边红、苔白腻略黄,脉沉弦略数。查体:腹平软,上腹中脘穴处有压痛、无反跳痛。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吐酸病(胃虚胆热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