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常见,且较难治疗。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微血栓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原因[1]。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肠辟""痢疾""久泻"范畴,多为脾虚肝郁所致,本文观察了自拟疏肝补脾汤加减配合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发病机制不明的消化系统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联系唐容川《血证论》"便血""便脓"篇,指出五脏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治血四法"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证型和现代发病机制,论述本病常用治法,进行治法的相应拓展。  相似文献   

3.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tis)是一种主要以泄泻、腹痛、血便、黏液便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肠道炎症,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该病目前被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我国的发病率正逐日上升~([1])。溃疡性结肠炎可归属中医学"久痢""肠澼""休息痢"等范畴。其发病多与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2-3])。目前临床使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复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检索,统计分析治疗溃结的中药类别,单味中药出现的频次与频率,从而归纳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气""热""虚"关系密切,着重运用"清热理气,收涩止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共检索出140个中药复方,中药136味:其中以清热类(25味)最多,其次为补虚类(21味),收涩类(12味),活血化瘀类(12味);功效以清热、补虚、收涩、活血化瘀为主。结论通过分析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总结出高频中药,归纳其中药类别及用药规律,为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最佳组方提供参考,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与遗传、免疫、凝血、感染、环境因素有关.中医古代文献中对此病有"泄泻""肠风""脏毒""结阴""血痢"的称谓.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阐明溃疡性结肠炎风邪致病的内涵,认为"肠风"这一称谓更符合临床实际,总结出溃疡性结肠炎为机体阳气动变后感受风邪而发,从而提出调和阴阳、疏风散邪的治疗及防病之法,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炎性疾病。西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免疫失调有关,遗传基因缺陷,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免疫反应的异常导致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临床特点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病情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不愈,属中医"泄泻""久痢""血便""肠风"等范畴。为了进一步探索溃疡性  相似文献   

7.
<正>溃疡性结肠炎为发生于结肠和(或)直肠黏膜层处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属于弥漫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其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以青壮年为多见~([1]);临床上多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血、里急后重等。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肠风""肠澼""下利""久痢"等范畴~([2])。本病的致病因素尚未明确,可能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神经精神等方面~([3])。溃疡性结肠炎与普通的慢性结肠炎不同,其具有反复发作、慢性持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83-85
溃疡性结肠炎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的临床表现形式,当归属于祖国医学中"休息痢""肠澼""大瘕泄""久泻""久痢"等病证范畴。吾师魏玮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了和脾肾阳虚有关,还与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密切相关,"滞、郁、瘀、虚"为其主要病理因素,临证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兼见肺气不足的表现。魏师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出治疗本病当补益肺气,兼顾脾肾,同时结合调枢通胃理论,从肺治肠,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泄泻""便血""痢疾"等病证范畴。目前该病尚无根治方法,且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多数医者从脾肾阳虚论治,而忽略了脾阴的概念。本文从脾阴理论基础、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用药特点等方面讨论理脾阴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脾虚为本,久泄久痢、忧思愤郁、饮食不节均易导致脾阴受损。中医论治主以甘淡实脾,辅以甘温益阴、酸甘化阴,投以辛苦去滞之品,使得护脾而不碍脾,补脾而不滞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规律等方面总结王行宽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着重阐述了王行宽教授"多脏调燮、综合治理""杂病治肝"诊疗思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沈建法  刘庆宪 《中医药学刊》2010,(10):2206-2208
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因未明。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与古代文献为依据,阐述了脾胃、肺、肝、肾各脏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脾胃、肝、肾等脏密切相关,脾胃虚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之本,湿热邪毒、瘀血内阻、积滞不通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炎性肠病,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其主症。西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以抗炎抗免疫的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隶属于中医"休息痢""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其病理机制主要有肠道湿热蕴毒,瘀血阻滞,以及气血两虚等,临床相应地治宜清热祛湿、解毒、化瘀、益气补血等。文章从马齿苋、大黄、党参、黄芪等中药的多糖成分所具有的抗炎、免疫调节、恢复肠道菌群失调等作用,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为契机,总结和探讨了中药多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谢晶日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虚毒关系尤为密切,虚毒是发病的根本原因.虚毒致病分为2个方面,"虚"指脾气亏,脾阳损,日久则肾阳虚,"毒"即"火毒""湿毒""湿热邪毒".治疗以泻火攻邪、疏木清肝,祛湿澄源、补土调肝,清热除湿、解毒愈疡,补虚固本、健脾温肾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难治的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急,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本文从"消托补"理论源流出发,探讨了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从消以导引消散、从托以托脓外出、从补以培本固元3个方面分层阐述了"消托补"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运用。笔者认为"消托补"理论指导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截断其传变。本文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有益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脾主运化的生理病理机制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机。通过文献记载、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医家经验等方面阐述脾失健运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提出脾失健运、湿热瘀毒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活动期及缓解期的治疗均需重视健运脾胃。  相似文献   

16.
王真真  韩晓辉  葛宝和 《光明中医》2016,(16):2325-2327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迁延日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的难治性慢性胃肠疾病之一。系统总结葛宝和教授针刺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病因上强调脾虚为本,湿热疫毒杂合。结合临床中医辨证分型,从脾入手,标本兼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调经验穴和特定穴的灵活运用,重视"治神""守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近年来肠道黏膜免疫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阐述肠道黏膜免疫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密切相关,提出“肠道伏风”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外风引动内风伏于肠道,伏风招引外风,引动内风,与湿热相合袭扰肠络,论述肠道伏风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基于肠道伏风理论,提出逆流挽舟法、清营凉血法两种治疗思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系统难治病之一,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其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且治愈后易复发。针对此病的病因,目前仍无明确认识,一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各种诱因如饮食、情志、感染等诱发~([1-2])。中医属"泄泻""肠澼""痢疾"等范畴~([2])。关于溃疡性结肠炎,黄德铨教授认为脾胃功能受损是其发病的关键,正如《景岳全书》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乃后天之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研究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均可通过损伤脾胃功能而引发溃疡性结肠炎,通过探讨各致病因素与脾胃功能失调间的关系,剖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和发病规律,提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