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于药穴指针疗法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研讨。方法:把84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比对组。在试验组当中使用药穴指针疗法进行相应的治疗工作,比对组则选择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和西沙比利片进行治疗的工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两组的病症积分都比治疗之前有很大的改善,两组之间的区别不是很大。治疗率来说,试验组为97.0%,比对组为80.5%,两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药穴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明显,而且没有多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是可以在临床治疗当中大力推广的。  相似文献   

2.
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探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GERD之可能机理。方法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药穴指针疗法:即治疗操作寿每次以适量棉花缠指后,沾少许药液涂敷患者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肝俞、胆俞、胃俞及脾俞穴位上,先后按揉法、扪法及捏法进行操作;每次操作15min,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抑酸及促胃动力治疗,分别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早晚间隔12h各服1次),西沙比利片(10mg,每天3次,饭前15min)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入选时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食管压力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4h食管pH〈4反流总时间百分率有明显下降(P〈0.05),酸反流大于5min次数及最长反流时间也有下降(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消化道镜提示,食管炎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总体疗效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80.0%,组间比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药穴指针疗法中医特色显著,疗效突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所接受。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酸反流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及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随访6个月时LES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24 h食管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ESP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LE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通过改善LESP减少食管酸反流,且LESP改善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药穴指针疗法源于中医指针疗法,但此种疗法是将中医指针疗法与中药汤剂结合,二者同时运用,也是古代中医思想理论和现代临床操作实践结合的一种新疗法,本法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药穴指针疗法具有活血祛瘀、疏经通络、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等作用,其基本操作流程为用手指蘸取结合了疾病病机病性辨证论治后煎制的中药液,再以适当的力度按压皮腠双侧膀胱经上某些特定的部位和腧穴,每次按压的时间为20 min,一日1次,疗程共4周。本治疗可消除肌肉痉挛,增强肌束伸缩力,调节神经中枢反射,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以局部调节整体,恢复脾胃正常升降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的机制繁多,致病的因素同样常见,且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正逐渐成为一种极大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本病的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临床正持续开展各项研究,但是当前治疗后的总体症状改善并未达到可观的程度。文章摘述了药穴指针疗法结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GERD 1例医案,旨在为临床治疗GERD...  相似文献   

5.
张照兰 《中医研究》2006,19(12):36-38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疗程长、易复发,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偶有所得,不揣浅陋,略抒管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郑瑛瑛  陶琳 《北京中医药》2021,40(11):1285-1289
目的 系统评价6种经典中药方剂单用或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ails,收集6种方剂治疗GERD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以NoteExpres...  相似文献   

7.
药穴指针是药物外治法与指针疗法的结合,对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以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多见,因脾胃受损或素体脾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受阻,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而发。中医外治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探讨针灸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电脑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自建库至2017年10月所收录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 5.1.0提供的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与便宜风险评估,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计纳入26篇文献,包括2155例患者(试验组1087例/对照组1068例)。结果:(1)针灸合并或不合并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OR=3.26,95%CI[2.53,4.21],P0.01);(2)针灸合并或不合并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复发率低于西药组(OR=0.24,95%CI [0.16,0.36],P0.01);(3)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方面,针灸合并或不合并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优于西药组(SMD=0.62,95%CI[0.41,0.84],P0.01);(4)对于患者胃镜分级改善情况,针灸合并或不合并西药与单纯西药无差别(SMD=0.12,95%[-0.06,0.30],P=0.180.05);(5)针灸合并或不合并西药在对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方面优于西药组(SMD=1.62,95%CI [1.35,1.89],P0.01)。结论:经过Meta分析,在总有效率、复发率、症状积分、焦虑状态方面,针灸疗效肯定,试验组与对照组对内镜下黏膜改善情况相当,但是由于文献质量整体偏低,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来支持本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同的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对其抑郁程度进行评定并计算减分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及SD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可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症患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药穴指针疗法合温胆汤治胃热型胃食管反流病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结合温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疗效。方法: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药穴指针疗法结合温胆汤治疗。对照组予奥关拉唑肠溶片20mg,早晚间隔12小时各服1次;西沙必利片10mg,每天3次,餐前30分钟服用,疗效程均为1个月。结果:两组症状积分总和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药穴指针疗法结合温胆汤治疗胃热型胃食管反流病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分四型治疗: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宜疏肝泻热,降逆和中;脾胃虚寒型,治宜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认为脾胃为本,肝胆为标,疏肝和胃,活血行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笔者利用理气消痞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56例病人均为2007年至今我科收治的门诊  相似文献   

13.
从经方入手,搜集了近10年各医家运用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记载,从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脾胃虚弱证、寒热错杂证5个常见证型逐条论述经方临床运用,以期扩大经方使用范围,展现经方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之优势所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参考文献43篇。  相似文献   

14.
王莹  彭伟 《河南中医》2016,(2):346-34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针刺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热敏灸组给予热敏灸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为80.0%,针刺组有效率为82.0%,治疗组有效率为94.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热敏灸组和针刺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热敏灸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陷胸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GERD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咪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98%),显著高于对照组(55.32%),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陷胸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降逆消瘅汤联合西药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54例,疗程8周,治疗前后进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生活质量和肝胃郁热证评分。结果治疗后,中西医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0%,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西医联合组治疗后GerdQ和肝胃郁热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SF-36量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等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疗效确切,优于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刘菊  林芳群  袁红霞 《河南中医》2013,33(3):367-36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和体质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基础,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分布及体质类型.结果:体质决定了疾病的易感性,体质的偏颇特征直接影响着疾病过程中证型形成以及病机转归.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和体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凤林 《新中医》2005,37(8):55-5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口服法莫替丁片、吗丁啉片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调胃降逆汤加减(基本方:柴胡、旋覆花、枳壳、黄连、吴茱萸、白术、白芍、白及、海螵蛸、党参、生甘草、代赭石)治疗。12周为1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胃镜检查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35%,对照组为64.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清热化瘀汤,对照组80例口服洛赛克、莫沙必利.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1.3%,两组比较(P<0.01);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热化瘀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章光鑫  周晓虹 《河南中医》2015,35(2):442-444
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型分布以肝胃郁热型、肝胃不和型及脾胃虚弱型最为多见,分别占39.35%、21.89%和8.79%,与脾虚气滞型、痰气郁阻型、胃热气逆型、中虚气逆型及肝郁气滞型等构成本病的主要证型。治疗时以疏肝解郁、清热和胃为基本治则,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