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微滴数字PCR(ddPCR)与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技术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类型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差异,并探讨ddPCR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7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本,其中包括胸水细胞块22例,手术标本18例,活检穿刺标本12例,血浆标本27例,并经ARMS法检测已知其EGFR基因突变情况,现用ddPCR法检测上述标本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79例标本中,18例手术标本和12例活检穿刺标本ddPCR法检测与ARMS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阳性比例分别为9/18和5/12;22例胸水细胞块中ARMS法阳性检出率为40.9%(9/22),ddPCR法阳性检出率为45.5%(10/22),其中有2例ddPCR法分别检测出EGFR基因19-del+T790M双突变和L858R+T790M双突变,而ARMS法检测分别为EGFR基因19-del和L858R,还有1例ddPCR检测为L858R突变,而ARMS法检测为阴性,其余19例结果一致;27例血浆标本中ARMS法阳性检出率为33.3%(9/27),ddPCR法阳性检出率为37.0%(10/27),其中2例ddPCR检测分别为L858R突变和19-del+T790M双突变,ARMS法检测仅为阴性和19-del,其余25例结果一致.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细胞块和血浆标本EGFR检测,ddPCR法较ARMS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在临床上具有更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GFR-TKI敏感突变、T790M耐药突变及ALK、ROS1融合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活检小标本中联合检测的检出率,筛选适合的靶向药物实现晚期NSCLC的精准治疗。方法收集经皮肺穿刺、经支气管镜活检、气管镜刷片、胸水富集细胞等肺癌小标本合计4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联合检测EGFR、ALK、ROS1基因状态,并分析敏感突变患者与靶向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NSCLC小标本中,驱动基因的总突变率为42. 5%(17/40),EGFR敏感突变为35. 0%(14/40),EGFR耐药突变Exon20 T790M 2. 5%(1/40),ALK融合基因突变5. 0%(2/40),ROS1未检测到突变。临床随访资料表明,驱动基因敏感突变患者在应用TKI治疗后,临床客观缓解率达90. 0%(9/10)。结论利用荧光定量PCR对NSCLC的小标本中EGFR/ALK/ROS1突变进行联合检测,可以用于临床指导肺癌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该地区的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外周血中EGFR基因第18、19、20及2l外显子突变情况,统计分析各类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364例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者93例(25.5%)。其中EGFR 18 G719X突变占3.2%(3/93),EGFR 19缺失突变占48.4%(45/93),EGFR 20 S768I、T790M、20ins突变分别占3.2%(3/93)、2.2%(2/93)、3.2%(3/93),EGFR 21 L858R、L861Q突变分别占26.9%(25/93)、1.1%(1/93);双突变比例占11.8%,其中3例样本3.2%(3/93)存在G719X、S768I双突变,4例样本4.3%(4/93)存在19Del、T790M双突变,1例样本1.1%(1/93)存在19Del、L858R双突变,1例样本1.1%(1/93)存在L858R、S768I双突变,2例样本2.2%(2/93)存在S768I、T790M双突变。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相关(P0.005),而与患者年龄、是否吸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云南地区ⅢB~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女性腺癌突变率较高,且该地区NSCLC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存在外显子19缺失突变为主及双突变率较高的特征。使用ARMS技术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可为临床使用EGFR-TKIs提供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胸水细胞块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突变扩增系统PCR(ARMS-PCR)法检测215例NSCLC细胞块和404例NSCLC组织块中ALK基因的三类融合类型,并检测细胞块同时送检组织块的患者74例的一致性。结果:细胞块ALK基因融合阳性26例,阳性率12.09%(26/215);组织块ALK基因融合阳性25例,阳性率6.19%(25/404);74例有组织块对照的细胞块ALK融合基因结果一致性有67例,一致率达90.54%(67/74),其中细胞块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14.86%(11/74),组织块阳性率18.92%(14/74)。结论:NSCLC胸水细胞块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略高于组织块;有恶性胸水的NSCLC患者原发灶组织发生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EGFR突变情况及血液和胸水标本"液体活检"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血液及胸水标本,利用突变扩增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检测EGFR的突变,并分析血液、胸水标本与配对肿瘤组织标本EGFR检测的一致性。结果组织标本EGFR突变率为49. 03%(330/673),突变主要发生于女性、腺癌及低于60岁患者中。与肿瘤组织相匹配的血液、胸水标本检测显示EGFR突变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 65、0. 82。结论 NSCLC患者EGFR的总突变率为49. 03%,女性、腺癌、低于60岁患者可能是EGFR突变的好发人群;血液、胸水标本中EGFR基因的检测与肿瘤组织标本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肿瘤组织缺乏时,可以考虑采用血液、胸水标本进行EGFR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埃克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EGFR 20外显子S768I/20-ins/T790M/V769M突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埃克替尼治疗EGFR 20外显子少见突变的NSCLC,服用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并观察疗效.结果:58例S768I/20-ins/T790M/V769M突变患者中S768I突变20例,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20-ins突变18例,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T790M突变21例,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V769M突变1例,生存时间3.2个月.S768I突变和V769M突变患者生存时间稍长.单纯突变与复合突变相比,复合突变中位生存时间更长(S768I突变2.2个月vs.3.3个月,P=0.174;T790M突变2.45个月vs.2.9个月,P=0.845).结论:埃克替尼在EGFR基因20外显子少见突变的疗效上比传统敏感突变未见明显优势,但复合突变比单纯突变临床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外周血与淋巴结针吸标本EGFR基因突变率及两者的一致性,探讨外周血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RMS法检测105例NSCLC患者淋巴结针吸标本及其配对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状态,比较外周血和淋巴结针吸标本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05例外周血中检出45例突变(突变率为42.86%),淋巴结针吸标本中检出50例突变(突变率为47.62%),两者一致性为83.81%(88/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74,P0.001)。外周血标本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是否吸烟、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直径无关(P0.05);淋巴结针吸标本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性别、是否吸烟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淋巴结直径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与淋巴结针吸标本EGFR基因突变一致性较高,在无法获得组织及细胞学标本时可以检测外周血EGFR基因状态,为NSCLC患者提供临床诊疗帮助。  相似文献   

8.
王敏  江涛 《医学信息》2018,(6):66-69
目的 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在不明原因胸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122例胸腔积液患者抽取胸水,标本制片后分别经巴氏染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Feulgen染色后行细胞DNA定量分析。结果 122例胸腔积液中有56例恶性胸腔积液,66例良性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测恶性胸水敏感度为82.14%,特异性为98.48%,阳性预测值97.87%,阴性预测值86.67%。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恶性胸水敏感度为80.36%,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88.24%,阴性预测值84.51%。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473,P<0.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结论 DNA定量分析检测是一种较敏感而特异的肺癌的筛查技术,DNA异倍体有望作为良恶性胸水诊断有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及凋亡调节因子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中表达.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用Ki-67和BCL-2单克隆抗体对261例NSCLC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Ki-67增殖指数为61.3%,在8例正常对照组织中呈阴性;Ki-67蛋白表达在高分化组明显低于低分化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Ki-67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类型和T分期无关;Ki-67阳性组患者平均存活月数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BCL-2蛋白阳性率为43.68%,对照组阴性;BCL-2在低分化组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分别低于高分化组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CL-2阳性组患者平均存活月数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分期无关;114例BCL-2阳性患者中Ki-67阳性率仅26.88%,而101例Ki-67阴性患者中BCL-2阳性率为70.30%.结论 BCL-2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Ki-67与BCL-2表达呈明显负相关.Ki-67蛋白作为细胞增生标志与NSCLC淋巴结转移相关,Ki-67阳性者预后差,Ki-67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法与下一代测序法(NG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分析,来探索更适合我国临床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22例NSCLC患者标本,分别用ARMS法及二代测序法对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本次实验的22例标本其中17例EGFR基因突变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一致,结果为EGFR单突变6例,双突变1例,阴性10例;2例ARMS法检测为单突变,二代测序法检测为双突变;3例ARMS法未检测到突变,二代测序法检测到突变。结论 ARMS法与二代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基本一致,但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结合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烟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ARMS法对628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第18、19、20和21号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分析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NSCLC中,EGFR突变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与患者性别、吸烟状态相关。EGFR基因突变在腺癌、鳞癌、腺鳞癌及其他类型肺癌中的突变率分别为47.8%、12.5%、54.5%和0;吸烟NSCLC患者中,EGFR突变率(27.4%,77/281)低于非吸烟患者(56.8%,197/347);但吸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中的少见突变(23.3%,18/77)高于非吸烟患者(9.6%,19/197),非吸烟患者双突变中主要以Exon19 Del合并Exon20 T790M为主,吸烟患者中,可见多种多突变类型。结论 EGFR基因在腺癌、腺鳞癌及非吸烟患者中突变率较高;吸烟是NSCLC中EGFR突变率及少见突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比较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mplifie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以下简称Scorpions ARMS)即时荧光PCR和直接测序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术、Scorpions ARMS及直接测序检测82例NSCLC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以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GFR基因的第18、19、20和2l外显子的突变.结果 Scorpions ARMS检测82例NSCLC中42例的瘤组织中存在EGFR突变,突变检出率为51.2%,其中20例为EGFR第19外显子框架内多核苷酸的缺失,18例为EGFR第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1例为EGFR第21外显子L861Q点突变,2例为EGFR第20外显子插入突变,另外1例为EGFR第20外显子$7681点突变.而PCR反应后行直接测序,82例标本中仅58例得到可分析的测序结果,其中25例瘤组织中出现EGFR突变,因此82例的突变检出率为30.5%,25例中13例为EGFR第19外显子框架内多核苷酸的缺失,10例为EGFR第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1例为EGFR第21外显子L861Q点突变,另外1例为EGFR第20外显子$768I点突变.直接测序检测出25例突变模式与Scorpions ARMS检测结果一致.结果 显示Scorpions ARMS具有很高的敏感度,部分直接测序阴性的病例经Scorpions ARMS检测出EGFR突变.结论 EGFR基因的点突变或缺失在中国NSCLC的患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以女性、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以及不吸烟患者突变率较高.Scorpions ARMS技术能快速、敏感、准确检测EGFR突变,能为临床冶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淋巴管生成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NSCLC手术标本中和10例肺良性病变的Podoplanin、 IGFBP7的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83例NSCLC标本中,IGFBP7表达阳性59例(71.1%).IGFBP7阳性肺腺癌组织中的Podoplanin阳性微淋巴管密度为(16.9±6.0),明显高于阴性组(23.1±8.5,P <0.05).结论: NSCLC中IGFBP7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胸水和外周血中γδT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探讨2群细胞在该病的发生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0例,分别采集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和治疗后(7~10 d)的胸水及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和Th17细胞的比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抗结核治疗前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γδT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表达IFN-γ的CD3+T和γδT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患者胸水中的CD3+T和γδ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患者外周血(P<0.05),胞内IFN-γ水平与2群细胞变化一致。抗结核治疗后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CD3+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而γδT细胞比例下降,胞内IFN-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抗结核治疗前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患者胸水中CD4+T细胞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而Th17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抗结核治疗后患者胸水中CD4+T和Th17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IL-17+T与Th17细胞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CD4+RORγt+T与Th17细胞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64,P<0.05)。结论γδT和Th17细胞在抗结核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提示2群细胞可能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823例胸水标本进行液基细胞薄层检测(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结合活检结果确诊107例NSCLC标本,随机分成NSCLC细胞组、NSCLC活检组及NSCLC癌旁组织组三组,对其中39例NSCLC细胞组胸水标本进行沉渣后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组中vimentin、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tin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cadherin、β-catentin阳性/异常阳性率在NSCLC细胞组、活检组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组(P<0.05)。NSCLC细胞组、活检组N-cadherin、vimentin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P<0.05)。同时亦发现,在NSCLC细胞组中,E-cadherin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β-catentin异常阳性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N-cadherin与viment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以上4个抗体表达/异常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和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结论MPE中NSCLC细胞具备EMT表型,从细胞学角度进一步证实EMT现象存在于NSCLC,为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和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水细胞块在ROS1(c-ros oncogene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融合基因突变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ARMS-PCR法检测215例非小细胞肺癌胸水细胞块和40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块中ROS1基因融合的四种类型,并检测细胞块同时送检组织块的患者74例的一致性。结果:细胞块ROS1融合基因阳性7例,阳性率3.26%(7/215);组织块ROS1融合基因阳性8例,阳性率1.98%(8/404);74例有组织块对照的细胞块ROS1融合基因结果一致性有71例,一致率达95.95%(71/74),其中细胞块ROS1融合基因的阳性率2.70%(2/74),组织块阳性率6.76%(5/74)。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胸水细胞块ROS1融合基因的阳性率略高于组织块;有恶性胸水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原发灶组织发生ROS1融合基因阳性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和CD4~-CD8~-T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重症肌无力 (MG )患者外周血CD5 + B细胞和CD4 CD8 T细胞的变化 ,以探讨这两种细胞与MG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G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CD5 + B细胞和CD4 CD8 T细胞的频率 ,同时以ELISA方法检测这些患者的血清AchR、PsmR抗体水平。结果 :2 8例MG患者的CD5 + B细胞为 19 75 %± 10 8% ,高于对照组的 15 4 %± 9 6 7% (P <0 0 1) ;胸腺未切除MG患者的CD5 + B细胞为 2 2 31%± 7 4 7%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两种抗体阳性MG患者的CD5 + B细胞为 2 4 96 %± 13 1%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以上各组MG患者的CD4 CD8 T细胞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区别 ;两种抗体阴性组的CD5 + B细胞和CD4 CD8 T细胞亦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区别 ;两种抗体阴性组的CD5 + B细胞和CD4 CD8 T细胞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提示MG患者外周血的CD5 + B细胞频率增高 ,与胸腺切除与否以及突触前后膜抗体的阳性程度密切相关 ,而CD4 CD8 T细胞是否与MG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细胞角蛋白片段19等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胸水和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 19(CK - 19)等指标在非小细胞性肺癌 (NSCLC)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4 5例NSCLC、5 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和胸水中CK - 19水平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K - 19水平 ,同步测定了乳酸脱氢酶 (LDH)、腺苷脱氨酶 (ADA)、C反应蛋白 (CRP)、癌胚抗原 (CEA)、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 ,进行显著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 NSCLC组血清和胸水中CK - 19、CEA和LDH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 (p <0 .0 5 ) ,而血清ADA水平均低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良性肺疾病组血清和胸水CRP水平明显高于NSCLC组 (p <0 .0 5 ) .胸水中CK - 19水平与血清CK - 19水平高度相关 (NSCLC组r=0 .86 8;良性肺疾病组r=0 .5 4 6 2 ) .胸水和血清CK - 19对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3.3%和 71.1%、91.7%和 87.5 %、92 %和 81.6 % .结论 胸水和血清CK - 19检测对NSCLC的诊断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联合检测相关指标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突变状态,分析两者的一致率及其临床特征,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探索血清代替组织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中国人群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匹配的血清标本共90对,肿瘤组织和血清均用蝎型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SARMS)和直接测序2种方法检测EGFR基因中第19和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应用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19和21外显子EGFR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在血清和肿瘤组织标本中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及2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SARMS法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清标本EGFR突变的检出率分别是46.7% (42/90)和18.9%(17/90),肿瘤组织和血清的突变阳性一致率为16.7%(15/90);而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清标本EGFR突变的检出率分别是30%(27/90)和4.4%(4/90),两者的突变阳性一致率4.4%(4/90)。与测序法相比,SARMS法的灵敏度是35.8%。此外,肿瘤组织的EGFR突变与性别、吸烟史和病理类型有关(P<0.05),血清EGFR突变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血清的突变检出率仍较组织低,但SARMS法的灵敏度较直接测序法高,肿瘤组织仍为目前确定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主要来源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VENTANA ALK(D5F3)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125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石蜡标本中ALK蛋白的表达情况,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ALK蛋白表达阳性病例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情况,分析ALK蛋白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25例患者中,ALK蛋白阳性表达15例(12.0%),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内,少数位于细胞膜上;ALK蛋白在有吸烟史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吸烟史者,在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腺癌,在高-中分化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癌(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ALK阳性的患者预后较阴性好(P0.05)。15例ALK蛋白阳性病例经FISH验证,10例为FISH阳性。结论 ALK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是否有吸烟史、临床病理类型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有紧密联系。IHC可以作为可靠的ALK筛查手段,提高ALK的检出率。FISH检测对确诊ALK蛋白阳性肺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