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Henry入路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应用Henry入路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28例。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9~15个月,平均12.1个月。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无伤口感染或坏死、排斥反应、腕管综合征、复位失败等并发症。X光检查示骨折全部愈合。按Gartland & 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本组优14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总优良率85.7%。结论 Henry入路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骨折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中保留旋前方肌的掌侧入路与Henry入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128例桡骨远端骨折,68例采用保留旋前方肌的掌侧入路手术(掌侧组),60例采用Henry入路手术(Henry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折显露时间、术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和常规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10—2015-08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创入路组(采用掌侧正中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组(采用常规Henry入路)。结果 38例获得随访12~16个月,平均14.3个月。2组术后3 d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以及术后1年与术后3 d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微创入路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活动度,DASH评分明显优于Henry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腕关节旋后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V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微创入路组腕关节背伸、旋前活动度,DASH评分及VAS评分明显优于Henry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腕关节掌屈、旋后活动度及相对健侧握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12个月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DASH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正中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掌侧正中微创入路术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enry入路蝶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双柱Die-punch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Henry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6例桡骨远端双柱Die-punch骨折患者,男14例,女12例;年龄20~75(44.2±3.4)岁。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13.4±0.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8.5~15.8(11.4±0.5)周。所有患者手术切口都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失效等病例。术后12个月GarthndWerley评分(3.65±0.36)分,优16例,良8例,可2例。结论:通过掌侧Henry入路,使用蝶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双柱Die-punch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掌侧和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将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9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背侧入路,观察组采用掌侧入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组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 a,依据Mcbridgi评分标准,观察组腕关节优良率为87.23%,对照组为85.1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均有良好复位效果,但掌侧入路的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掌侧小切口复位与Henry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1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6例AO-C型桡骨远端骨折,16例采用掌侧小切口入路(微创入路组),20例采用Henry入路(Henry入路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Dienst评分。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5(12~38)个月。与Henry入路组比较,微创入路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2组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Dien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小切口与Henry入路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采用掌侧小切口入路复位固定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Henry入路结合T型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采喟掌侧Henry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尤其需重视恢复掌背侧皮质骨的支撑。对骨缺损区取自体髂骨修整后植骨.同时掌侧T型钢板固定,用克氏针固定不稳定的桡骨茎突骨折块。骨折端植骨共10例.均为自体髂骨。结果随访7个月~6a.平均28.57个月。22例患肢均在3个月内愈合。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1951年)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1990年)优良率达95.5%。结论对无法通过闭合复位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经Henry入路结合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薪鲜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组织破坏小,术后恢复快.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10.
黎高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11):1188-1189
本院自2011-02—2013—02采用DVRTM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3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20-82岁,平均52岁。左侧8例,右侧15例。致伤原因:跌伤12例,车祸伤6例,坠落伤5例。闭合性骨折21例,Ⅰ度开放性骨折2例。骨折按AO,ASIF分型:A3型3例,B2型2例,B3型5例,C1型8例,C2型3例,C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h~8d,平均5.6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小切口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PQ)T型钢板内固定和经Henry入路传统方法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将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20例)和传统组(20例),分别行小切口掌侧入路保留PQ的T型钢板内固定(微创组),和经Henry入路切断PQ的传统方法内固定(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尺骨茎突高度、掌侧倾斜角度,及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手腕运动功能、握力、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y score,VAS)进行评估。结果微创组最终入组17例,传统组最终入组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类以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的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01)。两组术前尺骨茎突高度、背侧成角角度、桡侧成角角度无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的尺骨茎突高度明显短于传统组(P<0.001),而背侧成角角度(P=0.05)、桡侧成角角度(P>0.05)无差异。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手腕运动功能、握力、PRWE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术后1、3月微创组的疼痛更轻,术后3、6月微创组的PRWE评分更低,且微创组的旋转功能优于传统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掌侧入路保留PQ的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术微创,疤痕较小,且能恢复良好的腕关节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体会,并观察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3±2.3)个月。依据Fernandez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3.75%。X线片复查结果显示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恢复良好。均未发生钢板断裂、松动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并发症低,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可有效保持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处于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3.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其中5例做了植骨。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9(13.0±3.9)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平均9.6°±3.7°;尺偏角平均21.4°±2,3°;桡骨短缩≥2mm2例,其余皆〈2mm;关节面移位均〈1mm。用改良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14例,良5例,中1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讲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掌侧入路(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1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度、影像学指标、疼痛VAS评分、握力等情况,采用Quick DASH评分、PRWE评分、Mayo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45°~70°,掌屈35°~65°,桡偏25°~30°,尺偏30°~45°;前臂旋转度:旋前80°~95°,旋后75°~95°;影像学指标:掌倾角5°~20°,尺偏角15°~30°;疼痛VAS评分0~3分,握力13~45 kg,Quick DASH评分0~29分,PRWE评分0~26分,Mayo评分70~99分。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尺偏、前臂旋后、尺偏角、握力方面<65岁年龄段优于≥65岁年龄段(P <0.05);腕关节背伸、腕关节掌屈、腕关节桡偏、前臂旋前、掌倾角、疼痛VAS评分、Quick DASH评分、PRWE评分和Mayo评分方面两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出现26例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掌背侧不同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家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8):948-951
目的比较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1例,男27例,女34例;年龄22~70岁,平均55.5岁。交通伤18例,跌伤43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术前均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30例行CT检查。按AO分型,B1型25例,B2型18例,B3型7例,C1型7例,C2型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腕掌侧(A组,n=34)及背侧(B组,n=27)入路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术。术前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A组分别为(-145.0±53.0)^o和(8.6±3.1)^o,B组分别为(-40.0±30.0)^o和(7.3±5.6)^o。术前A、B组桡骨短缩分别为(12.0±5.3)mm和(10.3±4.2)mm;关节面台阶A组为(4.3±2.2)min,B组为(4.1±3.3)min。结果6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A组愈合时间为(8.2±1.6)周,B组为(8.1±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功能采用Cartland-Werley评分,术后8周A组优7例,良10例,差17例,优良率为50.0%;B组优7例,良11例,差9例,优良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周,A组优21例,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8.2%;B组优18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为8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评估采用Sarmiento评分,术后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A组分别为(9.5±3.1)^o和(18.0±8.2)^o,B组分别为(11.0±4.7)。和(16.0±7.6)^o术后两组均未见桡骨短缩;关节面台阶两组均〈1mm;所有指标A、B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可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提供有效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腕关节旋前功能受影响,且远期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27例。结果随访时间6~12个月,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5.18%。结论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2组均开展Henry入路内固定术,对照组予常规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改良入路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和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C型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减少,较少出现并发症,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3诊治的78例不稳定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47例采用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手术治疗(锁定板组),31例采用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外固定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关节塌陷情况、DASH...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实施掌侧入路T型锁定钢板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86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2~3个月,平均2.58个月。其间仅出现1例正中神经拉伤。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骨不连、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复查X线,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和桡腕关节面平整度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21%。结论采用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好,术后并发症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掌侧Henry入路的临床解剖学依据,论证其在桡骨干骨折手术应用中的优越性.[方法]自2006年12月~2009年6月,对71例桡骨干骨折患者行掌侧Henry入路A0重建钢板或"T"形钢板内固定术.男49例,女22例,年龄14~55岁,平均29岁.开放性损伤9例,闭合性损伤62例,其中桡骨干近段25例,中段21例,远段19例,中段和远段交界处6例.合并川侧尺骨干骨折56例,其余均为单纯桡骨干骨折.受伤至实施手术的时间为5 h~7d,平均3 d.[结果]本组患荇获得12~29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失效及神经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肘和腕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前臂功能按Grace和Eversmann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42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4.4%.[结论]掌侧Henry人路应用于桡骨干骨折手术,可有效果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切口体表定位和置放钢板便捷.掌握显露途径、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及术后积极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