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瘟败毒饮出自《疫疹一得》,为清代医家余师愚所创制。本方以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复合加减而成。方中以石膏、知母清阳明经之大热为主,犀角、生地、玄参、丹皮、赤芍清营凉血解毒,黄芩、黄连、栀子、连翘清热泻火解毒,竹叶清心除烦,桔梗载药上行,甘草和胃,共奏清热解毒,泻火  相似文献   

2.
清瘟败毒饮儿科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瘟败毒饮出自清代著名医家余师愚所著的《疫疹一得》一书。此方是由石膏知母汤、犀角地黄汤和黄连解毒汤三方加减组成。故具有石膏知母汤的大清气分热,泻肺胃热邪。犀角地黄汤的清热凉血,解毒化斑。黄连解毒汤的泻火解毒作用。笔者在儿科临床运用此方,治疗温热火邪充斥内外所致的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清瘟败毒饮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森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7):429-430
清瘟败毒饮出自《疫疹一得》,是清代医家余霖所创,为其治疗疫疹的主要方剂。本方由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古方加减化裁而成,具有清胃经邪热、泄诸经火毒、凉血以透斑、滋水以折火等作用,集苦寒、辛寒、咸寒诸药于一方,融清热、败毒、滋阴诸法为一炉,故称“大寒解毒”、“抑阳扶阴”之剂。兹将近五十年来运用本方治疗急性传染病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米烈汉 《陕西中医》1997,18(9):405-407
<正> 清瘟败毒饮是清代乾隆年间江淮瘟疫大流行时,著名医家余师愚针对疫疹热毒侵入营血化燥,三焦相火亢极之证创造的方剂。该方载于其所著《疫彦一得》一书。余氏此方组成甚有见地,且运用石膏颇有独到之处,认为“非石膏不足以治热疫”。此方是由石膏知母汤,犀角地黄汤和黄连解毒汤三方加减组成,故具有石膏知母汤的大清气分热,泻肺胃热邪;犀角地黄汤的清热凉血,解毒化斑;黄连解毒汤的泻火解毒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鹏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2):53-55
清瘟败毒饮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余师愚所创制的名方,载于其所著的《疫疹一得》一书中,由石膏、生地、黄连、犀角、栀子、黄芩、知母、赤芍、桔梗、玄参、丹皮、连翘、竹叶、甘草组成,综合了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三方加减而成,其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颇强。现将该方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一、填充题(每题1分,共10分)1.芍药、枳实、大黄 2.肉桂、五味子、麝香3.枸杞、茯苓 4.阿胶、黄芩 5.木香、官桂 6.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 7.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8.大黄、黄芩 9.补气以行血、朴气以生血 10.“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体现和  相似文献   

7.
分析卞嵩京治疗变应性血管炎一则验案及其用药特色,卞氏处大剂清热解毒,仿犀角地黄汤、四妙丸诸方加减,重用生石膏以清三焦气火实热而收获良效,此经验可为医者临证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银屑病的中医证治规律,认为本病可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分为风热证、风寒证、湿热证、风湿痹阻证、血热证、血虚风燥证、湿热化毒证、毒热伤营证等,分别采用消风散、桂枝汤合土茯苓汤、温清饮、独活寄生汤、凉血地黄汤、养血润肤饮、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等加减治疗.作者认为,凉血解毒化瘀法应贯穿于本病治疗之始终.  相似文献   

9.
万启南教授认为内伤发热不外乎气、血、阴、阳、肝、湿、瘀等,与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临证首辨阴阳,再分虚实,辨明气血,归属脏腑;分为阴虚发热、阳虚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气郁发热、血瘀发热、痰湿郁热。理气疏肝泻热-加味逍遥散,郁久化火-龙胆泻肝汤,益气养阴助阳-地黄饮子、青蒿鳖甲汤、清骨散、生脉散,清热化湿退热-甘露消毒丹,湿热并重-苍术白虎汤,祛瘀养血退热-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清营解毒退热-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万启南强调辨证施治,攻补兼施,顾护脾胃,辨病与辨证结合。附内伤发热(气血两燔兼气阴两虚)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犀角地黄汤方名出处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犀角地黄汤首载南北朝陈延之所撰《小品方》,名芍药地黄汤。通过版本比较,文献查考,可以确认犀角地黄汤方名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北宋林亿校勘本。犀角地黄汤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书中并无方名。除增添方名外,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所载之犀角地黄汤,与孙思邈原书所录相较,还增加了病因病机及症状的描述,药物剂量、药物排序、加减、加工亦均有不同。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与《外台秘要》所传录之《小品方》芍药地黄汤,方名不同,加减、药序、宜忌均不同,但主治证一致,药物剂量一致。犀角地黄汤各书记载的变化,可见孙思邈原著精神,也可见林亿功绩。  相似文献   

11.
清代医家余霖《疫疹一得·运气便览》中有据运气定方剂君药的内容,记载"戊癸岁黄连为君",而其在戊子年疫情中所创制的清瘟败毒饮却以石膏为君药。据笔者考证,据运气定方剂君药的这部分内容可能是辑录前人经验,化裁五瘟丹而来,并非余霖本人根据运气用药的指导原则。清瘟败毒饮组方中亦化裁应用了五瘟丹,即通常被认为是化用黄连解毒汤的部分。余霖之所以不根据运气用药之法以黄连为君,而自创以石膏为君的清瘟败毒饮,与其对疫病发病的认识有关。余霖以运气二火加临,淫热入胃,热毒敷布十二经,胃热发斑论以疫疹为特色的热疫发病,因此重用石膏清胃热,未用五瘟丹中各药为君。  相似文献   

12.
史志云  黄英赪 《新中医》2000,32(2):57-57
温病学是一门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为了准确地运用温病方 ,现对温病方组方规律作以下探讨。1 按辨证组方温病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作为辨证纲领 ,用来指导治疗。叶天士制定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大法 ,在卫治宜透汗解表 ,方用银翘散、桑菊饮等 ;入气治宜清解气热 ,方用栀子豉汤、白虎汤等。入营治宜清营泄热或清心开窍 ,方用清营汤、清宫汤等 ;入血治宜凉血解毒 ,散瘀通络 ,方用犀角地黄汤等。吴鞠通制订了三焦分证的治疗大法 ,邪在上焦 ,治宜轻清宣透 ,方如银翘散、桑杏汤、清络饮等 ;治中焦应厚、薄、燥、湿适中 ,以补偏救弊 ,臻于…  相似文献   

13.
论石膏之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秉成《本草便读》谓 :“石膏 ,退肺胃之火邪 ,清暑除烦能止渴 ;解阳明之郁热 ,祛瘟逐疫可消斑。”可说是要言就赘 ,其理甚书。历代医家喜用石膏者 ,首推仲景 ,张仲景用石膏为君 ,组成白虎汤 ,一清阳明内外之热 ,一透厥阴厥深之热。如《伤寒论》176条“伤寒 ,脉浮滑 ,此表有热 ,里有寒 ,白虎汤主之。”按 :浮为表热 ,滑为里热 ;浮而滑是表里俱热之脉。柯颜伯注曰 :“石膏辛寒 ,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能沉内辛能走外 ,石膏擅内外之能 ,故以为君 ;知母苦润、苦以泻火 ,润以滋燥 ,故用为药 ;甘草、梗米调和于中宫 ,寒剂得之缓真寒 ,苦剂得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邪燔、血热、血瘀、阴伤、气耗是血分证的基本病理,祛热邪、凉血热、化瘀血、补气阴乃治血分证之主法,黄连、犀角、丹参、人参、生地为治血分证之主药。同时提出:犀角地黄汤作为血分证代表方其力欠足;苦寒之品既是“气药”亦为“血药”;血分证始终存在着气虚之变。  相似文献   

15.
犀角地黄汤,温病大家叶天士将其列为温病热入血分证的代表方,并沿用至今,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效。文章首先对其方源、组方技巧稍做论述,随后重点对该方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配伍苦寒之品进行概括,即血热未漫者应慎用,气分有热者宜择用,热毒炽盛者需加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组方是临床疗效的关键。一张处方 (即一首方剂 ) ,既有相辅相成之中药组成 ,又有相反相成之药物组方 ,其疗效与妙趣大有探讨之必要。兹将临证中常用中药“相反相成”之配对述要如下 :1 寒热相合寒性药具有清热、泻火等作用 ,热性药具有温里、祛寒之功能。1.1 黄连与肉桂 :黄连性味苦寒 ,善清心火 ;肉桂性味辛热 ,能温肾火。“水火既济 ,心肾相交”,调节五脏之间正常的生理功能。1.2 黄连与细辛 :黄连味苦性寒 ,清实火以解热毒 ;细辛味辛性热 ,散邪火以止疼痛。二者合用 ,一寒一热 ,一升一降 ,“热则清之 ,火郁发之”。可用于心经火盛…  相似文献   

17.
钱振福 《陕西中医》2010,31(5):570-572
本文通过对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研究,及犀角地黄汤配伍意义研究,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白虎加地黄汤最早来源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由石膏、知母、生地黄、甘草和粳米5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温病邪热郁久、气血双燔证,具有清气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此后,历代医家在此方基础上不断进行延续与推崇,临床应用亦延伸至今。通过历史沿革、方证释义、主治演变、组方配伍意义等多方面对白虎加地黄汤进行阐述总结,在“态靶辨治”的理论指导下,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深度交叉融合,进一步为现代临床用药的深入拓展开辟新思路与新方向,最大程度地发挥白虎加地黄汤的药效优势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徐志尧老师分析的特殊疗法进行总结。徐志尧老师在经过50余年工作后,对中医药理论、方剂学以及中药炮制有了全面的了解,本文通过对中医学理论的了解,总结出中医方剂五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分别为:"透热转气法""逆流挽舟法""苦寒直折法""以泻代清法""凉血散血法"以及"火郁发之法"。"透热转气法"治疗原则是在热邪入营后,在清营凉血基础上,可根据滞碍营热外达的不同病邪,选用不同的方法,祛除热邪,宣畅气机,使营热外达。"逆流挽舟法"主要以解表药为主,佐以益气之人参,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证。"苦寒直折法"的代表方为《外台秘要》中的黄连解毒汤,功能主治为三焦火毒热盛证,组方中主要以黄连为君,既如上焦以清泻心火,又入中焦,泻中焦之火。"以泻代清法"的功能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凉血散血法"的代表方为《外台秘要》中的犀角地黄汤,组方主治热入血分证。"火郁发之法"主要以清胃凉血为主,主治为火牙痛。在跟随徐老师学习期间,对中药方剂的几种特定疗法有明确的了解,徐老师将中医基础全面融入到中医辨证施治的理法方药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犀角地黄汤沿变与功效考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医家孙思邈创制的犀角地黄汤至今被多种中医学教材列为治疗温病血分证的代表方剂。但笔者通过对中医文献的研究、考证 ,认为孙氏的犀角地黄汤有其不足之处 ,讨论如下。1 千金犀角地黄汤功用之本意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论曰 :“犀角地黄汤 ,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 ,及鼻衄吐血不尽 ,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 ,消瘀血方。……喜妄如狂者 ,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无热 ,但依方不须加也。”这是孙氏对犀角地黄汤的适应症及功效进行明确地论述 ,其意为不论是伤寒或温病 ,因失治或误治后 ,伤寒寒邪化热由表入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