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种血运重建方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4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3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ABG组(75例)和PCI组(225例)。术前造影检查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记录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术后6个月开始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随访2年。结果CABG组左主干、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均显著高于P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明显低于PCI组,2.67%vs.34.22%,2.67%vs.3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三支病变比例为94.67%,明显高于PCI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组平均血管病变支数高于PCI组,[(2.47±0.76)支vs.(1.49±0.50)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73例患者成功随访,随访率91.00%,其中CABG组67例,共随访(23.67±5.76)个月,PCI组206例,共随访(23.89±6.23)个月。CABG组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入院比例与P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再次血运重建患者比例显著低于PCI组,1.49%vs.8.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复杂病变预后改善首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患者依从性在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为临界病变的患者303例,依据患者的依从性分为三组:(1)FFR指导PCI组96例(行FFR检查,FFR≤0.8者行PCI治疗,FFR0.8者药物治疗);(2)药物组126例(拒绝行FFR检查及PCI);(3)直接PCI组81例(拒绝FFR检查,要求行PCI治疗)。平均随访(19.6±6.5)个月,观察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及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 FFR指导PCI组患者的心绞痛明显缓解率高于药物组和直接PCI组[82例(85.4%)比88例(69.8%)比65例(80.2%),P=0.018],无MACE事件生存率高于药物组和直接PCI组[90例(93.8%)比97例(77.0%)比66例(81.5%),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FR是临床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方案选择的科学可靠的方法,患者依从性的高低会直接导致预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评估病人的预后。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单支临界病变(狭窄40%~70%)的病人70例,将其分为IVUS干预组(25例)、FFR干预组(20例)、直接药物干预组(25例),术后观察随访6个月,比较3组病人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IVUS干预组和FFR干预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直接药物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IVUS干预组和FFR干预组在支架植入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病人,应用IVUS或FFR检查指导治疗,均可使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两种方法在指导支架植入数量方面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住院治疗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时是否行FFR检查将患者分为:FFR组68例(FFR指导下功能性血运重建组)和CAG组92例(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血运重建组)。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数量、平均支架总长度和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FFR组支架置入数量[(1.5±1.0)枚vs.(2.6±0.5)枚,P=0.02]和平均支架总长度[(51.4±30.0)mm vs.(67.2±20.5)mm,P=0.03]显著低于CAG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MACE发生率(1.5%vs. 3.3%,P=0.6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继续随访至术后12个月,FFR组MACE发生率(5.9%vs. 16.3%,P=0.04)较CAG组显著降低。结论 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FFR指导下分期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减少支架置入数量和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女性与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AMI患者284例,男216例,女68例,比较女性与男性患者临床特点、合并症、PCI及院内预后的差异,随访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评价影响患者死亡及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年龄偏大、入院时心率偏快、TIMI分级及GRACE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女性冠状动脉造影比例明显降低(30.9%vs 48.6%,P=0.012);院内死亡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vs 9.3%,P=0.077),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男性(27.9%vs 15.7%,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8,95%CI:1.0351.123,P=0.000)和Killip分级(OR=1.901,95%CI:1.3731.123,P=0.000)和Killip分级(OR=1.901,95%CI:1.3732.633,P=0.000)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40,95%CI:1.0082.633,P=0.000)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40,95%CI:1.0081.074,P=0.015)、Killip分级(OR=1.543,95%CI:1.1701.074,P=0.015)、Killip分级(OR=1.543,95%CI:1.1702.034,P=0.002)是3个月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CI(OR=0.090,95%CI:0.0262.034,P=0.002)是3个月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CI(OR=0.090,95%CI:0.0260.306,P=0.000)是3个月MACE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AMI患者年龄偏大、心功能差、危险程度高,接受PCI比例低,但性别本身并非预测院内死亡及3个月随访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压力导丝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PCI患者超敏肌钙蛋白(hs-cTnT)测定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资料完整的冠心病患者86例(其中包括稳定型心绞痛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4例),术前检测hs-cTnT,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40%~70%,所有患者皆行压力导丝检测血流储备分数(FFR)。根据FFR值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PCI组。对照组:FFR0.75,药物保守治疗;PCI组:对FFR0.75,行PCI治疗,其中PCI组根据hs-cTnT值又分为hs-cTnT升高组(≥0.034 ng/ml)和hs-cTnT正常组(0.034 ng/ml)。计数PCI组中血管病变数及支架数,比较三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发生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hs-cTnT正常PCI组比较,hs-cTnT升高PCI组在冠状动脉双支或三支病变血管数(46.90%vs.33.30%)、人均支架置入数(1.8 vs.1.1)均增高(P0.05)。hs-cTnT升高(0.526±0.088 ng/m L)PCI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hs-cTnT正常PCI组和对照组(P0.05);而hs-cTnT正常(0.019±0.011 ng/m L)PC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 hscTnT检测联合FFR检查可以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且可预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40岁以下不同性别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和远期预后及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2-01-01至2015-08-31在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AMI的青年(年龄≤40岁)患者685例,依据性别将患者分为两组,男性组650例,女性组35例。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分析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男、女性组患者比例分别94.89%和5.11%;男性组平均年龄高于女性组[(35.53±4.21)岁vs(34.05±4.98)岁,P=0.046],男性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比例(3.2%vs 11.4%,P=0.012)、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8.3%vs25.7%,P=0.001)均低于女性组。随访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727.0(411.5,1 102.0)天,男性组有46例(7.1%)发生MACE事件,女性组为2例(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8)。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比值比(OR)=1.003,95%可信区间(CI):1.001~1.006,P=0.020)和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OR=1.964,95%CI:1.018~3.790,P=0.044)是青年男性患者远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OR=0.475,95%CI:0.241~0.936,P=0.031)是男性患者远期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40岁以下青年AMI患者以男性为主;男性平均年龄大于女性,女性患者左主干病变比例更高,住院期间更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增加青年男性MACE发生率,而PCI对男性患者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年轻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3年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40岁的女性患者,共77例,并以年龄按1:4随机匹配308例男性患者。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临床表现:女性患者自发/变异型心绞痛比例显著高于男性(14.3%比7.1%,P=0.045),心肌梗死比例显著低于男性(35.1%比58.1%,P<0.001);(2)危险因素:女性患者吸烟比例显著低于男性(5.2%比79.9%,P<0.001);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阳性家族史比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女性患者的零支病变、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左主干病变的比例和男性比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零支病变比例高于男性(9.1%比3.2%,P=0.026);(4)治疗方法:女性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比例高于男性(33.8%比16.2%,P<0.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比例低于男性(64.9%比79.5%,P=0.007)。结论年轻冠心病患者女性吸烟比例低于男性,自发/变异型心绞痛、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和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者更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近期与远期预后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年龄≥60岁的NSTE-ACS患者3539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2323例和女性组1216例。比较不同性别间的PCI成功率、术后30 d和3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支架内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女性组和男性组的PC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1%比97.8%,P=0.604)。术后30 d,女性组MAC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组(1.5%比0.8%,P=0.047),其中心源性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组(0.7%比0.1%,P=0.017;0.9%比0.3%,P=0.030),支架内血栓和TVR发生率与男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年,女性组和男性组MAC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比10.9%,P=0.257),其中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TVR、支架内血栓在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基线不均衡因素后,术后30 d女性组MACE(OR 2.158,95%CI 1.036~4.497,P=0.040)、心源性死亡(OR 6.004,95%CI 1.576~22.869,P=0.009)发生率均高于男性组,而术后3年MACE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860,95%CI 0.677~1.091,P=0.214)。结论与老年男性NSTE-ACS患者相比,老年女性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较差,但远期预后与男性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检查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UA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62例,根据FFR及IVUS检查结果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62例患者中,22例FFR≤0.75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23例FFR0.75且IVUS检查提示存在不稳定性斑块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17例FFR0.75且IVIS显示稳定性斑块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3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R结合IVUS对于判断UA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是否需要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介入操作,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