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西药联合应用处方合理性,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评价中的问题。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中医院(以下简称"本院")每月门诊中西药联合应用处方共12期,依照相关法规制定中西药联合应用评价制度进行点评并统计汇总。结果本研究共抽取1900张中西药联合应用处方,抽样处方占医院同期全部处方(含饮片处方)的8.67%,占同期单纯西药处方加单纯中成药处方总和的20.87%,符合处方点评抽样率的要求;骨科处方占绝大多数,每张骨科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和用药金额低于总体平均值。样本中包括1852例患者,男796例,女1056例;中年患者(36~60岁)联合用药最多,占总患者人数49.46%;涉及诊断3990条,中医诊断1908条,西医诊断2082条,骨科病类诊断占50%以上;未辨证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未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是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主要问题。结论本院中西药联合应用处方占比小,处方结构与科室规模、患者年龄、疾病诊断相适应,今后要加强对处方辨证施药、用法用量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价与干预。  相似文献   

2.
中药不合理联合使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郑州市中医院两个月门诊患者处方中中药联合使用的情况。结果发现:①中成药与中成药联合使用占中成药处方的39.5%,中草药与中成药联合使用占中草药处方的9.58%;②中草药与中成药联用时重复用药占总样本的69.8%,中成药之间占40%以上;③联合用药中,十八反药物一起使用的情况,中成药与中成药联用占0.58%,中成药之间联用占0.47%;④联合用药中,十九畏药物一起使用的情况,中草药与中成药联用占0.14%,中成药之间联用占0.057%。本文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丰县中医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存在的问题,并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6月所开的1826张中成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找出中成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情况。结果1826张中成药处方中,共找出不合理处方89张,约占4. 87%;其中,适应症不适应37张,约占41. 57%;用法用量不适宜19张,约占21. 35%;遴选药品不适宜14张,约占15. 73%;联合用药不适宜9张,约占10. 11%;重复用药5张,约占5. 62%;超疗程用药5张,约占5. 62%。89例不合理中成药药方中,66张为西医师所开,约占74. 16%; 23张为中医师所开,约占25. 84%,2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 0. 05)。结论在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必须要加强中成药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其合理用药程度,以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应加强西医师的中药知识培训和考核,以有效提高中成药处方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分析,了解我院临床使用中成药的情况。方法从我院信息系统(HIS)中调出2011年10月中成药处方共28360张。内容包括患者信息、病情及诊断、药品信息和处方医生信息等。统计药品用法用量、重复用药情况。结果对28360张处方进行审查,问题处方共1012张,占总处方数的3.6%。问题处方中不规范处方211例,其中处方缺项54例,诊断与用药不符157例。问题处方中用药不适宜处方801例,其中中西药配伍不当问题154例,占问题总数的19.2%;重复用药165例,占问题总数的20.6%;超剂量、超疗程服药问题272例,占问题总数的34%;配伍禁忌问题210例,占问题总数的26.2%。结论我院的门诊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书写不规范、重复用药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今年,我们对我院中药房的1984年11月份中药处方4137张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中成药处方2845张,占6877%。我们发现中成药使用不合理的现象较为严重;2845张中成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及不合格的1501张,占中成药处方的52.56%。一、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分析1.服用方法不清。在1501张不合格处方中有1410张处方未说明服法,占93.93%。服法是处方的极重要的内容,服法不当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导致药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成药处方点评发现问题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5例使用中成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予以中药处方点评,分析这组患者的中成药使用不合理情况,记录这组患者中开具中西药的患者总数并记录出现联合用药问题的数量和占比;点评这组患者用药满意度并进行中成药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为9.43%;中西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有20例,占比例为38.46%;各项用药合理性指标评分都较低,且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满意度较低,仅为69.47%。结论:在中成药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处方点评能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尤其是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情况,通过加强相关问题培训,避免不合理用药,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完善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抗生素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情况,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金华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12月急诊内科处方中随机抽选600张处方,分析抗生素使用率、所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与用药合理性。结果:600张急诊内科处方中抗生素处方共263张,占43.83%;其中单用抗生素处方191张,占所有抗生素处方的72.62%;急诊处方中使用最多的抗生素种类为头孢菌素类,占43.35%,其次为喹诺酮类,占34.98%,青霉素类居第三位,占21.67%;急诊抗生素使用中主要存在选药不正确、配伍不正确、给药方式不正确、溶媒不对等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处方共49张,占18.63%。结论:急诊内科抗生素处方比例较高,存在某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抗生素的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厦门市中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使用情况,并探讨用药的合理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的精配安全用药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抽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仅开具中成药的处方(无同时开具中药饮片或西药),按每月各科室相同比例数,随机抽取约100张,共计1211张。对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不合理处方占比、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生类型占比和各类不合理处方占比进行统计,并对处方进行回顾性点评与分析。结果 每张处方平均金额120.68元,不合理处方163张(占总处方比13.46%),其中不规范处方48例(占29.45%),用药不适宜处方119例(占73.01%)。结论 厦门市中医院医生对中成药的使用中尚未达到国家卫健委所规定的要求,需加强中医临床基础理论培训,开展处方前置审查,培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药师,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2058张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生  周亚军 《光明中医》2010,25(1):142-143
目的分析本院门诊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不合理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2008年门诊处方10398张,对处方中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处方2058张,约占调查处方的19.8%,发现不合理处方33张,占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的1.6%,其中配伍产生不利理化反应的占不合理处方的57.6%,理化作用相互影响的占不合理处方的33.3%,产生或者增加毒副反应占不合理处方的9.1%。结论本院门诊处方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合理使用中药及处方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份门诊中草药、中成药电子处方共96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包括不合理处方数398张,占抽查总处方的4.15%,其中中成药占2.41%,中草药占1.74%。主要表现为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有特殊要求未标识或注明、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等方面。结论:加强医师中医中药知识的培训,以规范开中药处方,提升药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药分类通常是以药材自然属性作为依据,如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真菌类中药”包括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的“药用真菌”和真菌的固体发酵产品一从古代的曲、酱、酒等至现代的“菌质”均属“真菌药物”,已有千年以上药用史。但因生物分类学长期来误将真菌视为低等植物,故使“真菌类中药”也随着属于植物药,就既缺乏科学的归属更难以解释“真菌药物”的性质,从而将影响它产品的定位,脱离中药范畴,与那些在理念、工艺、应用上都有显著差异的现代其他各类生物制品统一定位。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一项生物技术,它的发展受益于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工艺与应用也具有中药特色,近期又接受应用现代中药的研发内容要求与实验方法,其下游工程也和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一致,产品有合格质量标准,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因此它既有中药历史传统又符合现代中药的要求。虽然“真菌类中药”拥有研发潜力巨大、生产.Y-艺多种、临床涉用面广等优势,且现代中药生物技术一目体发酵工程更已有显著的重要进展,但至今仍因缺乏科学归属与合理定位,而影响它的发展。现代生命科学已确认真菌并非植物,早已成立了真菌界Fungi,又与一些貌似真菌的真核生物如卵菌Oomyces、粘菌Slimemoulds等被统称为菌物Fungi,因此建议在中药范畴内正式冠名一类真菌为主的菌物药,以药用真菌和真菌药物即真菌的“固体发酵系列工程”所产各类菌质将成为重要支柱。本文同时介绍了菌质的历史、理念、工艺、应用等情况和已研发的三种代表性菌质的基本情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药分类通常是以药材自然属性作为依据,如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真菌类中药"包括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的"药用真菌"和真菌的固体发酵产品--从古代的曲、酱、酒等至现代的"菌质"均属"真菌药物",已有千年以上药用史.但因生物分类学长期来误将真菌视为低等植物,故使"真菌类中药"也随着属于植物药,就既缺乏科学的归属更难以解释"真菌药物"的性质,从而将影响它产品的定位,脱离中药范畴,与那些在理念、工艺、应用上都有显著差异的现代其他各类生物制品统一定位.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一项生物技术,它的发展受益于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工艺与应用也具有中药特色,近期又接受应用现代中药的研发内容要求与实验方法,其下游工程也和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一致,产品有合格质量标准,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因此它既有中药历史传统又符合现代中药的要求.虽然"真菌类中药"拥有研发潜力巨大、生产工艺多种、临床涉用面广等优势,且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固体发酵工程更已有显著的重要进展,但至今仍因缺乏科学归属与合理定位,而影响它的发展.现代生命科学已确认真菌并非植物,早已成立了真菌界Fungi,又与一些貌似真菌的真核生物如卵菌Oomyces、粘菌Slimemoulds等被统称为菌物Fungi,因此建议在中药范畴内正式冠名一类真菌为主的菌物药,以药用真菌和真菌药物即真菌的"固体发酵系列工程"所产各类菌质将成为重要支柱.本文同时介绍了菌质的历史、理念、工艺、应用等情况和已研发的三种代表性菌质的基本情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制剂中应用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芝 《河南中医》2016,(5):906-909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中应用中药细胞微粉碎技术的效果。方法:将静音粉碎机放置于水平台面上,采用10目筛板;将需粉碎中药饮片经进料口连续投入,当药物完全通过筛板后再停机,再使用80目筛板实施筛分,并对渣头实施重复处理一直至其完全通过80目筛板。于振动磨中放置适量80目药物粉末,然后取少量样品,并检测其表面积及粒径,此时并对细胞破壁率进行统计和计算,以确定麻黄和平贝母最佳粉碎时间。选取适量样品,并加入适量无水乙醇,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检测其粒径等情况。结果:麻黄细胞与超微粉的吸湿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平贝母和复方散剂细粉及甘草吸湿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制剂中应用中药细胞微粉碎技术有利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及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与未来医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医学是当今世界医学的主流,它植根于西方文化.中医学是世界上惟一有5000年连续历史的、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学,它植根于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中药药剂中应用细胞级粉碎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萍乡市中医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三七、天麻、西洋参、云芝与川贝母各200 g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以上中药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组中各药物为100 g。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粉碎技术、而观察组应用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通过显微镜观察与测定2组中药粒度细度大小。结果粉碎前,2组中药粒度细度基本一致(P>0.05);粉碎后,2组中药粒度细度均已下降,观察组粉碎后天麻粒度为(1.79±0.46)μm,川贝母粒度为(38.67±9.61)μm,云芝粒度为(5.34±3.01)μm,三七粒度为(34.97±32.51)μm,西洋参粒度为(1.57±0.64)μm,比较发现观察组中药粒度细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药药剂中应用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可显著缩小中药粒度细度,促进药物有效成分溶出率与药物吸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承祖 《光明中医》2012,27(5):1042-1044
目的 探索科学管理中药房的方法,为临床提供质优、安全的中药饮片.方法 从硬件建设、人员管理、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综合考核制度四方面总结分析我院管理中药房的科学方法.结果与结论 转变观念,科学管理中药房,加强硬件建设、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依法管理中药饮片,更好地发挥中药在临床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8.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在国内引起热议,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带来现代医学的又一次革新浪潮。通过了解精准医学诞生的历程及基础,分析精准医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体质学说等之间的联系,阐述具有两千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医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中医学在精准医学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医学在新浪潮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姜树民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33-1934
中医急诊医学是在历代医家不懈地努力下逐渐形成的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学科,其有自身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历经二千余年,始终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再创新,就一定能在中医急症工作中有所作为,最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急诊医学,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中医中药在墨西哥的发展现状,目前针灸巳在墨西哥取得合法地位,中草药及成药亦巳开始进口,但中医仍未取得合法地位。作者认为今后在墨西哥合作开办中医院和加工销售中成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