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输血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霆 《中国输血杂志》2001,14(5):328-330
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现今治疗血液系统疾患的重要手段正愈来愈得以重视和发展.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超大剂量预处理(放、化疗)对患者骨髓的去除作用,输血支持疗法是患者在造血功能受抑制期的重要治疗措施.同时,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ABO血型的不合、输血相关的GVHD、以及免疫缺陷时输血相关性感染等诸多问题使输血疗法在移植患者中更具特殊和复杂性,成为输血医学中的新的领域,本文就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移植过程输注血液制品的护理情况。提出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过敏反应及脂肪栓塞,合理选择钴~(60)或γ-射线照射血,使用白细胞过滤器, 严格查对血型,交叉配血等是配合移植过程支持治疗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体输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异体输血可发生各种并发症,自体输血日益为医、患所接受。阐述了自体输血技术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证实了其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也指出了在它在发展中所面临和急需解决的总理2。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白血病、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骨髓造血重建状况并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方法:30例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分成两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自体移植组)15例,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移植组)15例。在移植35日后,患者无感染、发热,白细胞数上升至1.5×109/L时进行骨髓穿刺,观察骨髓增生状况,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的重建以及巨核细胞系统生成状况。结果:自体移植组与异体移植组患者比较,骨髓增生的恢复程度和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比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自体移植组有4例、异体移植组有2例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未达到正常比例范围,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巨核细胞虽有增生,但是数量少或甚少,而且血小板的增殖速度均较其它系统缓慢;异体移植组有4例淋巴细胞系统增生较慢,而自体移植组有1例增生较慢,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及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系统重建状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性分化潜能,尤其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产生各种血细胞类型以及CD34^-Lin^-细胞群体,经HESS-5基质细胞滋养并补充生长因子,转移得到CD34^ ,SRC检测人-鼠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重建造血,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干细胞创建新开端。  相似文献   

6.
减少同种异体输血的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于输血的安全问题,长期以来是人们所关注的.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艾滋病的发现使公众更加关心输血的安全问题.在1985年最初开始了献血者的HIV抗体的常规检测,极大地减少了输血传播艾滋病的威胁[1],然而输血潜在的危险仍然存在.输血后引起丙型肝炎的事件,又增加了公众对输血的不信任.每种新的输血传播的疾病,比如成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只要新闻媒介稍有报道,都可以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这迫使人们重新评价同种异体输血技术,并开始寻求一些避免同种异体输血的更科学、更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现在发展起来的替代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自体造血干细胞输注不良反应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9年本院与外院合作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8例,共输注造血干细胞20次(骨髓干细胞4次,外周血干细胞16次),其中发生输注不良反应8例,占44%,现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者在造血重建前将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时间可持续约2周或更长。在预处理、移植及移植后,HSCT患者可能因贫血、出血而需要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血液成分。HSCT患者的输血指征许多HSCT患者在移植前的多次化疗中已接受输血,而绝大多数患者在移植后红细胞系统恢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ration,HSCT)的开展,血型不合的供受者间移植前后的输血问题也就提了出来.同型输血原则不能满足血型不合的供受者间移植时的输血要求,为了更好地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输血支持,血液科和输血科医生以及供血专业人员应该熟悉相容输血和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张茂宏孙恺综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包括自体骨髓移植(ABMT)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自8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细胞归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 (HSC)归巢是指HSC通过静脉移植经外周血循环进入受体后 ,经复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介导的其在骨髓内的识别与定位。归巢包括一系列过程 ,以移植的干细胞滚动粘附于骨髓血窦内皮始 ,继之以稳定的粘附并穿行内皮细胞 ,最终达到血管外骨髓微环境并开始重建造血[1 ] 。尽管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但调节造血干细胞归巢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2 ] 。同淋巴细胞归巢一样 ,HSC归巢也是由粘附分子和趋化分子介导的。该过程有骨髓内皮细胞、HSC、骨髓造血微环境及其分泌或表达的分子共同参与。目前已知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13.
癌肿患者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治疗后,疾病的复发与移植物中肿瘤细胞的污染有关。体外净化能有效地清除移植物中残存的肿瘤细胞。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AHSC体外净化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为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提供优质护理,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降低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造血干细胞在采集前严密观察病人心理和血常规的变化,维持病人心理状态的稳定,掌握干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四肢口唇是否有麻木感;术后监测病人外周的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有无手足抽搐。[结果]20例病人均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优质护理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冯四洲 《中国临床康复》2009,(49):M0001-M0001
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愈急性白血病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替代人类白细胞抗原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有效手段,是治愈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使首次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获得50%左右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型血清学与输血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80例,对其临床数据使用APSS19.0进行分析,研究其血型转变过程及配套治疗的效果。结果以上80患者均成功植活,其血型转变过程平稳可控。结论异基因HSCT后输血治疗过程,以移植患者现有的血型血清学为依据相容性输血,实质上是保证患者在血液ABO血型转变的过程中充分避免凝血反应和溶血反应带来的副作用的过程,以及后续化疗过程中保证造血功能重建和血液机能重建得以稳定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
总结9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安全管理经验,要点包括:加强输血的护理安全流程,供受者血型不合的输血管理,辐照血及白细胞滤器的使用,各成分血输注的注意事项,输血时机及指征的把握以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的观察等,认为通过安全管理能提高移植患者输血安全,减少相关并发症,保障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