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但在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尚缺乏严谨规范的设计,艾滋病中医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还未能形成,近年来在中医诊断界兴起的有关疾病证素特点的研究,为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艾滋病常见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1632例,选取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湿热内蕴、湿热蕴毒、痰热蕴肺、邪结皮肤、脾气虚弱、气阴两虚、气血亏虚和肺脾气虚8个证型患者130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HIV/AIDS中医证候调查表》获取研究对象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症状的频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最终筛选45个症状体征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值大于1"原则,共从45个症状体征中提取15个公因子。因子1表现为肺脾气虚;因子2、因子15表现为湿热内蕴;因子3表现为痰热蕴肺;因子4表现为脾气虚弱;因子5表现为风寒袭肺;因子8、因子10表现为脾虚湿盛;因子9表现为邪结皮肤;因子12、因子14表现为气阴两虚;因子6、因子11、因子13表现为气血亏虚;因子7表现为湿热蕴毒。结论因子分析结果提示艾滋病常见临床证型有10个,分别是肺脾气虚、湿热内蕴、痰热蕴肺、脾气虚弱、风寒袭肺、脾虚湿盛、邪结皮肤、气阴两虚、气血亏虚及湿热蕴毒。  相似文献   

3.
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根据数学模型估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达78万人,已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人,该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艾滋病临床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准确的辨别证候是有效地开展治疗的前提,现对近年来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艾滋病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进展.在文献学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近年来结合临床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艾滋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拟定了7个艾滋病基本证候辨证标准量表.证候诊断量表的制定对艾滋病中医理论的构建、中医证候诊断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及临床评价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是发挥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优势的基础和前提,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在"十五"、"十一五"期间运用文献学、流行病学、系统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对艾滋病中医证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艾滋病中医证候数据库,初步掌握了HIV/AIDS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拟定了艾滋病中医常见基本证候辨证标准,搭建了艾滋病中医证候系统生物学研究平台,并对"十二五"艾滋病中医证候科研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文献研究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两方面归纳艾滋病证型分布,并且对证候与临床特征(如CD4+T细胞数量及活化指标)的关系进行总结,指出艾滋病证候的研究应从改进方法学,开展标准化研究入手,同比,重视免疫损伤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作用,重视疾病分期及多环节筛选证候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7.
41例艾滋病与非艾滋病咳嗽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艾滋病与非艾滋病咳嗽患者的症状体征,探讨艾滋病咳嗽的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制定咳嗽临床调查表,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如实填写调查表,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艾滋病组以风寒湿燥热袭肺,痰湿、痰热或虚火内生,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心肝血虚而咳嗽不已;对照组则以风寒湿燥热等外邪袭肺致咳为主,病久则延及他脏虚损。结论:正气亏虚是艾滋病咳嗽的主要证候特点和前提,痰湿、痰热、瘀浊、虚寒或虚火内生乃属其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75例艾滋病咳嗽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河南广东艾滋病咳嗽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致病规律及特点进行研究,审证求因,探讨艾滋病咳嗽的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患者相关性咳嗽方面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制定《咳嗽临床调查表》,制定相关操作规程,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均由经过培训的训查员根据患者回答情况,认真如实填写调查表。结果:河南广东两地艾滋病咳嗽患者属体虚而外感风寒、风热或湿热,痰湿、气虚或痰热内扰,导致肺阴虚、燥邪盛、痰瘀阻;比较而言,河南以痰湿或痰热常见,广东多属燥热或阴虚而咳嗽。结论:正气亏虚是艾滋病咳嗽的主要证候特点,痰湿瘀浊和风寒火热乃属其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文献研究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两方面归纳艾滋病证型分布,并且对证候与临床特征(如CD4+T细胞数量及活化指标)的关系进行总结,指出艾滋病证候的研究应从改进方法学,开展标准化研究入手,同比,重视免疫损伤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作用,重视疾病分期及多环节筛选证候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又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本病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现以来,已造成人类大约2500万人的死亡,由于本病感染率高、面积广、死亡率高,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被称之为“世纪瘟疫”。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学角度探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一类严重医源性并发症。本文笔者运用传统中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认为OHSS病机复杂,既有血溢脉外、血运不畅、阴血不足,又有水饮内停、痰凝瘀聚,更有肾精不足;其中血分是因、是本,水分是果、是标;本在血分失和,为瘀血、出血、阴血不足;血分不利引起水饮停聚,瘀血水饮又引起气机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提出OHSS的治法当以活血止血、补阴养血为主,行气利水为辅,化痰散结为佐,并自拟方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61-1662
目的:以文献为依据,探讨艾滋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为临床正确、规范地辨证提供依据。方法:以电子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收集近20年来有关艾滋病临床辨证的相关文献,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其病位和病性证素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病位证素居前3位的是:脾>肺>肾;病性证素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气虚(13.8%),阴虚(11.5%)和火热(10.7%)。结论:艾滋病的病位主要涉及脾、肺、肾;病性则与气虚、阴虚和热(火)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不能对盲人谈绘画,因为盲人无法知道光彩。其实只要对盲人的表述生动确切,是可以使其得到美的光彩。因此,我们有义务对社会多做表述,积极鼓励对理论的探讨。这篇文章所论中肯,虽非尽善,但有创见。若能由此引发共鸣,不仅有益于中医,更有益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证候与症状的相关性研究、证候与不同功能障碍表现的相关性研究是脑瘫中医康复评定和治疗的前提,文章尝试从脑性瘫痪的中医病因病机入手,在脑瘫的各项功能障碍和现代分型角度基础上进行细化辨证,从而为临床中医治疗脑瘫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理论谈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根治办法.由于西药抗病毒疗法有诸多缺陷,疫苗的研制也困难重重,因此早在第十一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联合国艾滋病项目规划署就号召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把注意力放在发展传统医学,发掘草药和其他一些廉价有效的治疗方法上来.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论的角度对中医辨证的认知理论基础、认知模式以及影响中医辨证过程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中医辨证过程实际上是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信息进行一系列连续加工的认知心理过程。问题解决理论和模式识别原型理论的相关观点对认识、理解中医辨证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模式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医生作为辨证的主体,其专业的中医药理论结构、独特的临床经验、灵感与顿悟思维、性格特征以及情绪、动机等心理因素对中医辨证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客观上反映了中医辨证过程存在着主体差异性、模式多样性、灵活性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中医体质方面讨论慢性胃炎的辨证护理。方法分析总结古籍经典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和现代医学对体质的研究,找出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通过探究慢性胃炎病人的体质特点,并对其进行辨证护理,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病程时间,从而使病人尽早恢复健康。结论疾病与体质是不可分割且密切相关的,体质也是可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从松弛型跖痛症的发病机理、诊断、中医分型等方面加以阐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一临床综合征,系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临床以头痛、意识障碍为最普遍、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的“头痛”、“中风”范畴。目前,中医药治疗SAH的临床报道不少,但缺乏对SAH的系统论述及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导师张学文教授从事中医急症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数十年,对中风病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在SAH的理论和临床上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课题在总结导师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中医药对SAH病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分期、论治的特点,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有一定意义。1病类划分祖国医学文献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从松弛型跖痛症的发病机理、诊断、中医分型等方面加以阐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