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捏脊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失健运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区组随 机法将100 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 例。治疗组给予小儿捏脊联合针刺四缝穴 治疗,对照组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2 组均治疗8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锌、血红蛋 白、胆囊收缩素(CCK)、瘦素(LEP)、神经肽Y(NPY) 水平,比较2 组临床疗效、疾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2.00% (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 CCK、LE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锌、血红蛋白、NPY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CCK、LE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NPY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2 组治疗后血清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2 组均未发生呕吐、晕针、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捏脊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 症,可以明显改善小儿临床症状,改善摄食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刺四缝穴联合补虚醒脾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厌食症患儿,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四缝穴联合补虚醒脾中药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中医症状各项积分(腹胀、出汗、呕吐、神疲、食欲不振)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同时测定患者血红蛋白、血锌、唾液淀粉酶指标,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 0对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 5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00%,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中医症状各项积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血红蛋白、血锌、唾液淀粉酶等指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四缝穴联合补虚醒脾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研究该疗法对小儿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患儿60例,均用针刺四缝穴治疗,每15d一次,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食欲、食量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针刺四缝穴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总有效率为86.7%。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总积分及血清瘦素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四缝穴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降低小儿厌食症患儿血清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疗效及对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饮食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饮食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四缝穴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及血清瘦素水平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儿治疗后食量及食欲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 05),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2组患儿治疗后体质量及血清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 05),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改善幅度更加显著(P均0. 05)。结论采取饮食干预联合针刺四缝穴方法治疗厌食症患儿,可显著改善患儿的食量、食欲,降低患儿血清中瘦素水平,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尹剑子  王翠娟 《新中医》2022,54(19):200-203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联合醒脾消食汤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2 例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 例。对照组采用赖氨肌醇B12 口服溶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四缝穴联合醒脾消食汤治疗。2 组均治疗1 个月。比较2 组治疗1 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生长发育情况及血清细胞因子[血清胃泌素(GAS)、神经肽(NPY)、增食欲素-A (Orexin-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 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大便不调、自汗、食量减少、食欲减退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上述4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后,2 组体质量指数、身高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摄食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质量指数、身高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摄食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后,2 组血清GAS、NPY、Orexin-A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血清GAS、NPY、Orexin-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联合醒脾消食汤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胃肠道功能,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结合护理干预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中医外治法,包括捏脊、推拿、敷脐、针刺四缝穴等进行治疗,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口服健胃消食片,实施常规护理。2组均观察治疗6月,6月后统计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月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外治法结合护理干预小儿厌食症患儿,可有效缓解或消除患儿的症状,改善脾胃功能,增进食欲,有利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服健宝灵片联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98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健宝灵片口服治疗,治疗组52例给予健宝灵片口服并联合刺四缝穴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总疗程为8~1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7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精神、食欲、食量、体重以及大便性状等观察指标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宝灵片口服联合点刺四缝穴对小儿厌食症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贴穴加药膳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54例小儿厌食症患儿分为治疗组91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贴穴加药膳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鸡内金片治疗,2组均治疗30 d,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脾失健运证的疗效与脾胃气虚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脾失健运证疗效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贴穴加药膳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方法得当,无痛苦,小儿易于接受,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捏脊、刺四缝穴加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根据中医辨证给予健脾开胃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捏脊和刺四缝穴,捏脊每周2次,针刺四缝穴每周1次,连续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各时间点(治疗前,治疗1个及2个疗程后)体重...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综述了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认为针刺四缝穴可明显提高患儿尿半乳糖耐受及降低血清瘦素的水平.但中医在对本病的微观研究、规范其客观化指标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