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确定静息态下透壁心肌灌注指数(TPR)的正常值,并探讨静息态下不同分支的冠状动脉狭窄与各冠状动脉分支的不同狭窄程度对左室壁不同节段TPR的影响。方法 274例患者行Toshiba 640层CT检查,包括冠状动脉CTA及左心室室壁CT灌注(CTP)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17节段进行分组。计算正常组及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组之间相应节段内TPR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相应节段TPR的相关性。结果前降支及左旋支病变对于左室壁心肌灌注影响较为明显,前降支狭窄主要影响中间段前壁(r=-0.288)、心尖段前壁(r=-0.263)及中间段间隔壁(r=-0.196),左旋支主要影响基底部前侧壁(r=-0.241)、基底部后侧壁(r=-0.279)及心尖段侧壁(r=-0.201),而右冠状动脉病变影响较小,主要影响中间段后壁(r=-0.195);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组对于左室壁心肌灌注影响程度较大(P<0.05),轻度狭窄影响较小;左室前壁心肌灌注最易受到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在静息状态下前降支供血区域组、左旋支供血区域组及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组正常心肌和重度狭窄心肌平均TPR值分别为1.14±0.09和1.07±0.13、1.13±0.11和1.06±0.14、1.15±0.14和1.10±0.12。结论不同冠状动脉分支狭窄分别可以影响不同节段的心肌透壁灌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心肌的TPR,二者具有相关性;静息状态下TPR正常值大于负荷状态下TPR。本研究提供了TPR静息态下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静息态下透壁心肌灌注指数(TPR)的正常值,并探讨静息态下不同分支的冠状动脉狭窄与各冠状动脉分支的不同狭窄程度对左室壁不同节段TPR的影响.方法 274例患者行Toshiba 640层CT检查,包括冠状动脉CTA及左心室室壁CT灌注(CTP)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17节段进行分组.计算正常组及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组之间相应节段内TPR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相应节段TPR的相关性.结果 前降支及左旋支病变对于左室壁心肌灌注影响较为明显,前降支狭窄主要影响中间段前壁(r=-0.288)、心尖段前壁(r=-0.263)及中间段间隔壁(r=-0.196),左旋支主要影响基底部前侧壁(r=-0.241)、基底部后侧壁(r=-0.279)及心尖段侧壁(r=-0.201),而右冠状动脉病变影响较小,主要影响中间段后壁(r=-0.195);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组对于左室壁心肌灌注影响程度较大(P<0.05),轻度狭窄影响较小;左室前壁心肌灌注最易受到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在静息状态下前降支供血区域组、左旋支供血区域组及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组正常心肌和重度狭窄心肌平均TPR值分别为1.14±0.09和1.07±0.13、1.13±0.11和1.06±0.14、1.15±0.14和1.10±0.12.结论 不同冠状动脉分支狭窄分别可以影响不同节段的心肌透壁灌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心肌的TPR,二者具有相关性;静息状态下TPR正常值大于负荷状态下TPR.本研究提供了TPR静息态下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3.
电子束CT心肌灌注色彩编码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电子束CT(EBCT)心肌灌注色彩编码技术分析心肌缺血性改变的影像学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34例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患者进行了EBCT长轴或短轴多层电影和血流检查,经后处理得到左室心肌色彩编码参量图像及相关参数。34例中,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28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缺血31例,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报告34例61个节段心肌缺血。结果 EBCT检查报告34例54个节段心肌缺血,前壁18个节段、前间壁4个节段、侧壁15个节段、下后壁9个节段、心尖8个节段。EBCT报告心肌梗死的6例,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均得到同样的诊断。结论 心肌灌注色彩编码参量图可客观反映心肌的缺血性改变,与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有良好的致相关性,且直观效果强;同时,能为EB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提供佐证信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延迟强化(LGE)评估心肌胶原纤维与人类全心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对22例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行术前CMR检查,对移植的离体心脏进行16节段取材、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后,定量胶原纤维体积分数(CVF)。半自动后处理CMR-LGE序列图像,利用高于远处正常心肌平均信号2~8倍标准差(SD)灰阶阈值法及半峰全宽法计算LGE,用Bland-Altman分析及Pes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LGE与CVF的关系。结果 13例患者出现LGE,各种半自动方法计算LGE与CVF有正相关性,其中6倍SD定量LGE与CVF相关性最好(r=0.783,P=0.02),且二者具有最小偏倚(偏倚:-0.95)。在亚组分析中,缺血性心肌病组半峰全宽法计算LGE与CVF有明显相关性(基于患者:r=0.932,P=0.002),而在非缺血性心肌病中,8倍SD定量LGE与CVF有中等相关性(基于LGE阳性节段:r=0.674,P<0.001)。结论 磁共振LGE技术可无创地检测心肌胶原纤维,半峰全宽法计算缺血性心肌病LGE与组织学胶原纤维最接近,8倍SD计算非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MR多技术扫描和心肌声学造影(MCE)在检测心肌灌注、判断心肌存活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应用MR多技术扫描对3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MCE结果对照。结果 共有81支冠状动脉狭窄≥70%,狭窄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为334个(57.99%)节段。MR心肌灌注扫描见268个(46.53%)节段呈缺血改变,MR心肌活性扫描见83个(14.4l%)节段心肌梗死。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MR心肌灌注扫描的敏感性为80.2%,特异性为100%,总符合率为88.5%,Kappa值为0.773。定性MCE检查共有202个(35.07%)节段呈缺血改变。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定性MCE的敏感性为60.5%,特异性为100%,总符合率为77.1%,Kappa值为0.563。MR心肌灌注扫描所发现的缺血节段比狭窄冠状动脉的供血节段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468),MCE所发现的缺血节段比狭窄冠状动脉的供血节段少(P=0.000);MR心肌灌注扫描检出缺血节段比MCE检出的多(P=0.000)。结论 MR多技术扫描可清晰显示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位置、程度,可重复性好,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一致性较高。MCE为临床提供了元创、可重复地准确测定心肌缺血的新方法,但其评价方法具有一定主观性且低估心肌缺血的范围,检查者的经验和检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MR多技术扫描检测活性心肌及其影像学对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各种影像学方法检测活性心肌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10头,分别于制作模型前和后1~2月进行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201T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201TI 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18F-PET)检查,判断心肌缺血区和坏死区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了解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7头动物顺利完成所有检查,负荷磁共振电影扫描见10个(8.93%)节段为梗死心肌,6个(5.36%)节段为缺血心肌;心肌灌注扫描见34个(30.35%)节段缺血,心肌活性扫描见12个(10.71%)节段坏死。LDDSE检查见8个(7.14%)节段为梗死心肌,9个(8.04%)节段为缺血心肌。SPECT检查见9个(8.04%)节段为梗死心肌。PET检查见17个(15.18%)节段为梗死心肌。TTC染色见14个(12.50%)节段为梗死区。MR电影检出的坏死节段比TTC染色显示的节段少并有统计学意义(P=0.0455,Kappa=0.8100);MR活性扫描检出的坏死节段比TTC染色显示的坏死节段略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1573,Kappa=0.9130)。LDDSE检出的坏死节段较TTC染色显示的节段少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40,Kappa=0.7000);PET检出的坏死节段多于磁共振活性扫描(P=0.0253,Kappa=0.8028)和MR电影扫描(P=0.0082,Kappa=0.7079)并有统计学意义;亦多于TTC染色显示的坏死节段(P=0.0833,Kappa=0.8879),但无统计学意义;SPECT检出的坏死节段比TTC染色显示的节段少并有统计学意义(P=0.0253,Kappa=0.7590)。以TTC染色结果为金标准,MRI电影、MRI活性扫描、LDDSE、SPECT、PET检出无活性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43%、100%;85.71%、100%;57.10%、100%;64.29%、100%;100%、96.94%。结论 MR多技术扫描可结合形态、功能及灌注多种方法检测活性心肌.清晰显示心肌梗死的位置、程度,并可对左窒室壁运动进行直观显示,且价格相对PET便宜;磁共振和PET、病理结果均有较高一致性。PET高估心肌坏死范围,且不能判断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SPECT和LDDSE低估心肌活性。而且亦不能显示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运动试验同时行^18F-脱氧葡萄糖(FDG)心肌代谢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行性和诊断价值.方法 26例既往无心肌梗死病史的确诊或怀疑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试验高峰或出现终止指标时注射^99Tc^m-MIBI和^18F-FDG,进行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随后进行静息^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比较运动^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和^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22例有1支及其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18例出现血流灌注异常,灵敏度为82%,20例患者有明显^18F-FDG摄取,灵敏度为9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497,P=0.338).静息^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示完全(12例)或部分(3例)可逆性心肌灌注缺损(心肌缺血)的患者同时行运动试验^99Tc^m-MIBI心肌灌注、^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表现为血流灌注减低的心肌节段^18F-FDG摄取增加.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22例患者共51个病变血管(管腔狭窄≥50%)支配的心肌节段中,运动试验^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发现了25个节段,灵敏度为49%,而运动^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发现了34个节段,灵敏度为67%(x^2=7.30,P=0.008).结论 运动试验引起心肌缺血可以进行^18F-FDG心肌代谢显像.且与单纯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比较,同时行运动试验^99Tc^m-MIBI心肌灌注和^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对诊断局部缺血心肌节段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T_1 mapping和ECV技术对陈旧心肌梗死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重构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陈旧心肌梗死(chronic myocardial infarction,CMI)患者和13例健康志愿者于3T磁共振行心脏T_1 mapping(MOLLI)序列和延迟强化检查,测定心肌17个节段初始T_1 和强化后T_1 值,计算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 volume,ECV);根据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的有无,将心肌节段分为LGE阳性及阴性组;根据各节段与延迟强化节段的位置关系,分为延迟强化节段、临近节段及远离节段;并对各节段进行运动评估,将非梗死节段心肌分为运动正常及异常。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各组间T_1 mapping和心肌ECV值的差异。结果 LGE阳性和阴性节段的平均初始T_1 值、强化后T_1 值和ECV值均有统计学差异〔(1518.8±151.5)ms vs(1248.7±72.0)ms,P0.001,(407.1±69.6)ms vs(628.6±87.9)ms,P0.001,(57.5±11.4)%vs(27.0±4.4)%,P0.001)〕。陈旧心梗患者中临近心梗节段与远离心梗节段初始T_1 值无统计学差异〔(1265.7±67.7)ms vs(1249.9±77.0)ms,P=0.061)〕,而临近心梗节段ECV值明显高于远离节段〔(28.5±5.3)%vs(26.7±4.6)%,P=0.002〕。临近心梗节段的ECV值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28.5±5.3)%vs(26.0±3.1)%,P0.001〕;而远离心梗节段ECV值与健康志愿者则无显著差异(P=0.127)。非梗死节段运动正常及异常节段的ECV值无显著差异〔(27.4±5.2)%vs(27.9±4.8)%,P=0.39〕。结论心脏MRI T_1 mapping技术可定量评估陈旧心梗非梗死区纤维化的程度,临近心梗节段细胞外容积的增宽心肌重构,而ECV值增宽的程度与是否出现运动异常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增强多层螺旋CT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活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评价低剂量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活性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与MR心肌灌注和心肌活性成像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对32例临床明确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前瞻性首过和延迟增强64层MSCT及MR心肌灌注成像,在短轴面上将左心室分为16个心肌段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的MSCT和MR影像资料被双盲分析,确定早期心肌灌注缺损区和晚期延迟增强区的大小及范围.采用一致性检验的Kappa检验,评价两种方法对显示心肌活性的一致性.结果 32例患者,首过灌注期MSCT提示灌注缺损为41个节段,无灌注缺损为471个节段;首过灌沣期MRI提示灌注缺损为47个节段,无灌注缺损为465个节段,两种方法一致性Kappa值为0.650,符合率为94.5%(484/512).延迟期MSCT显示延迟增强为135个节段,其中非透壁性梗死为50个节段,透壁性梗死为85个节段,未出现延迟增强为377个节段;延迟期MRI显示延迟增强为120个节段,其中非透壁性梗死为56个节段,透壁性梗死为64个节段,未出现延迟增强为392个节段,两种方法一致性Kappa值为0.609,符合率为80.7%(413/512).结论 低剂量增强螺旋MSCT与MRI对心肌活性的评价有较好的相关性,MSCT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的检测是呵行和可靠的,减少不必要的X线辐射剂量是该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99Tcm--双(N-乙氧基,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氮化锝(99Tcm-NOET)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为冠心病的45例患者注射925MBq 99Tcm-NOET后1h用SPECT行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获得舒张未期容积(EDV)、收缩未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参数和舒张末期容积灌注、局部射血分数、局部室壁活动和室壁增厚度4个靶心图。所有患者在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狭窄≥50%定为病变血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心肌梗死组、心肌缺血组和对照组三组。结果99Tcm-NOET静息门控SPE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2%和83.33%。心肌梗死组的心功能参数[EDV=(129.32±9.14)ml,ESV=(80.97±9.49)ml,LVEF=(40.15±3.28)%】与对照组【EDV=(80.91±3.12)ml,ESV=(30.12±1.79)ml,LVEF=(63.51±1.04)%]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EDV:F=22.103,ESV:F=32.277,LVEF:F=42.60:4,均为P〈0.01),心肌缺血组的心功能参数[(EDV=(70.83±3.46)ml,ESV=(25.13±2.85)ml,LVEF=(65.55±2.62)%1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心肌梗死组左室心肌共分为460个节段,其中209个节段局部灌注、局部射血分数、局部室壁活动和室壁增厚度4个靶心图均异常。局部灌注异常的节段共328个节段,伴有局部射血分数、局部室壁活动和室壁增厚度异常分别有250个、240个和276个节段。局部灌注异常的节段与局部射血分数、局部室壁活动和室壁增厚度异常的节段不完全匹配。结论99Tcm-NOET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所获得的整体心室功能参数在心肌梗死的评价中有优越性,但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不大。心肌梗死中存在有不少的局部灌注与心肌?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运用特征追踪(FT-CMRI)技术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AMI)微循环障碍(MVO)对心肌局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对其在再灌注术后3~7天内行CMRI检查,包括常规心脏电影(cine)序列和钆对比增强(LGE)延迟期扫描。运用FT-CMRI后处理软件测量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心尖、中份、基底部)的径向应变力(RS)、环向应变力(CS)和纵向应变力(LS)。结果:26例患者均表现有心肌延迟强化,其中9例合并微循环障碍(MVO);共有78个心肌节段纳入观察,其中21个延迟强化节段合并MVO,37个延迟强化节段未合并MVO,20个心肌节段未见延迟强化。在患者水平,仅有CS能够区分梗死合并MVO与单纯梗死(P=0.003)。在节段水平:RS在单纯梗死与梗死合并MVO以及未受累心肌与梗死合并MVO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仅在梗死合并MVO与未梗死心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UC=0.879,P=0.000)在区分MVO与非MVO节段时优于RS(AUC=0.791,P=0.001)和LS(AUC=0.670,P=0.008)。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的存在与心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CS在评估不同程度心肌梗死方面优于RS和LS,CS可以准确识别梗死合并MVO的心肌。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VEGF165cDNA治疗缺血心肌后心肌灌注和代谢的变化,将3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基因组、空质粒组和心肌梗死组(n=12),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不同时期实验区心室壁节段心肌灌注和代谢变化。结果发现,基因组4周和8周时左心室前壁、前侧壁、前间壁血流灌注量和FDG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转染VEGF165cDNA后4周和8周成活心肌的数量显著增加,成活心肌功能显著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出现的可逆性局部室壁运动异常(RWMA)在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9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前后2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门控心肌SPECT检查应用9节段5分制进行室壁运动及增厚率评分。结果 心肌显像上可逆性RWMA判断≥75%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95%;用可逆性RWMA来区别严重冠状动脉狭窄(≥75%)和不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75%)有很高的阳性预测值(97%)。可逆性RWMA和濒危冠状动脉评分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负荷室壁负荷总积分、室壁负荷差分值和心电图负荷试验阳性是濒危冠状动脉积分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根据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上可逆性RWMA判断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潘生丁负荷后及可逆性RWMA增强了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_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 CT 进行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源 CT 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方法对30例受检者进行扫描,对所有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心肌碘图灌注程度进行评分,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然后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碘图评分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受检者冠状动脉 CTA 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30例受检者中有19例共计36支冠状动脉分支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6支,重度狭窄7支,次全闭塞1支。30例受检者心肌碘图均可进行碘分布情况评分。510个左室心肌节段中0分21个节段(4.1%),1分75个节段(14.7%),2分218个节段(42.7%),3分196个节段(38.4%)。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对应2分以上心肌节段比例分别为85.6%、76.7%、93.0%及10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评分之间存在不一致。结论:双能量心肌灌注作为“一站式”完成冠状动脉及心肌灌注联合评价的技术具有一定应用潜力。目前校正双能量扫描所产生的各种伪影,提高心肌灌注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是促进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99Tcm-MIBI心肌灌注SPECT/^18F—FDG心肌代谢PET显像和心脏MRI延迟增强成像(cMRI—LGE),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IDC的连续病例63例[男42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11)岁]入选,患者均进行血浆TT3、TT4、FT3、FT4和TSH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99Tcm-MIBI心肌灌注SPECT/^18F—FDG心肌代谢PET显像和cMRI—LGE。利用标准17节段模型进行心肌节段分析,灌注/代谢图像分成4种类型:正常灌注/代谢、灌注/代谢不匹配、灌注/代谢轻中度匹配、灌注/代谢完全匹配;cMRI-LGE图像分为无延迟强化、壁间强化和透壁强化。通过x^2检验进行分组数据的比较。结果根据所测血浆激素水平,患者被分成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正常组(53例)和甲减组(10例)。甲功正常组正常灌注/代谢的心肌节段数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甲减组:71.8%(647/901)和57.6%(98/170),x^2=13.50,P〈0.001;而灌注/代谢不匹配的心肌节段比例则低于甲减组:17.8%(160/901)和31.2%(53/170)x^2=16.20,P〈0.001。甲功正常组cMRI—LGE无延迟强化的心肌节段比例明显高于甲减组,分别为88.0%(793/901)和69.4%(118/170),x^2=35.70,P〈0.001;但壁间强化的心肌节段比例则低于甲减组,分别为4.8%(43/901)和24.1%(41/170),x^2=74.70,P〈0.001。结论^99Tc^m-MIBI心肌灌注SPECT/^18F—FDG心肌代谢PET显像和cMRI—LGE证实甲减能够加重IDC患者的心肌损伤。SPECT/PET可以检测出更多的慢性缺血/存活心肌,而cMRI-LGE可以检测出更多的心肌纤维化病变,两者结合能提供更全面的心肌损伤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断层显 像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性改变。方法 25例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单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静态和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断层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25例2DM合并心肌梗死者冠状动脉造影3支病变占60%,明显高于对照组(40%);拟肌灌注检出的放射性缺损节段数为32.25%(129/400),而对照组为15.62%(25/160)。结论 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广泛多节段灌注缺损,冠状动脉多为多支病变,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17.
正摘要目的评价心脏CT三维最大应变力(MP-strain)检测心肌梗死(M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进行过心脏CT及MRI检查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体素追踪运动相干算法,采用16段模型测量CT心肌最大应变力峰值。根据晚期钆增强透壁程度(LGE)及与梗死心肌距离,将心肌节段分为4组(梗死段、边缘段、相邻段和远程段);梗死段/边缘段分别被定义为MI/LGE阳性。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比分析CT测量MP-strain与MRI测量收缩期室壁增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灌注成像和SPECT检测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共计510个心肌节段),进行MR心肌灌注扫描检查,包括MR心肌灌注首过时相及MR心肌灌注延迟扫描.将MR扫描结果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结果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结果 MR心肌灌注首过时相扫描发现198个节段呈低灌注缺血改变,312个节段灌注正常;MR心肌灌注延迟扫描发现56个节段造影剂潴留呈梗死改变,454个节段为活性心肌.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49支冠状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狭窄.SPECT检出的梗死节段比MR心肌灌注扫描检出的节段少,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心肌灌注扫描对存活心肌的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心肌超声造影检查(MCE)对有胸痛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节段及邻近心肌节段的微循环灌注功能进行定量评估的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有胸痛症状的90例AMI患者为AMI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有胸痛症状及心电图异常(ST段略下移或T波略低平),但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为对照组(C组)。利用心脏声学造影软件对各节段心肌灌注的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曲线斜率(WIS)及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比较AMI组术后的左室前壁、前间壁、后间隔与C组前壁、前间壁、后间隔及两组下壁、后壁、侧壁之间上述各参数及其比值的差异。结果 AMI组术后的左室前壁、前间壁、后间隔与C组前壁、前间壁、后间隔及两组下壁、后壁、侧壁心肌灌注参数比较,WIS、PI、AUC减低,而TTP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UC比值、PI比值、WIS比值、TTP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术后的左室前壁、前间壁、后间隔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心脏磁共振钆延迟增强(LGE)灰血技术对心肌梗死的检出能力。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为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复查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磁共振LGE亮血和灰血技术扫描,所有图像纳入本次评估范围。使用4点量表法对2种技术的图像质量和心肌梗死检出可信度进行评分,并比较2种技术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心肌梗死检出可信度。分别比较LGE亮血和灰血技术图像的梗死心肌与左心室血池、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正常心肌和左心室血池的对比率(CR)和对比噪声比(CNR)。2名观察者对LGE灰血和亮血技术图像质量的评价以及CR和CNR的评价均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LGE灰血与亮血技术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5,P=0.058),但是LGE灰血技术在心肌梗死检出可信度优于亮血技术(t=5.281,P<0.001)。图像客观定量分析中,与LGE亮血技术比较,LGE灰血技术的梗死心肌/血池的CNR和CR均较高(Z=3.113、3.606,P<0.01),而梗死心肌/正常心肌的CNR较低(Z=3.06,P=0.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