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通过c-Jun氨基端激酶(JNK)/c-Jun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机制.方法 将120只8~10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只,皮下埋植AngⅡ缓释泵1000 ng/(min·kg)构建动物AA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的影响,特别是对斑块成分的影响,并比较培哚普利与依那普利的疗效.方法 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依那普利组及对照组3组.对主动脉根部斑块进行定量分析,并评估斑块胶原含量及脂核面积.以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检查,观察斑块内单核细胞/巨噬细胞-2(MOMA-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各实验组之间的血压、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依那普利组的斑块面积分别少了25.33%和22.86%(P均<0.01),但是两组ACEI的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哚普利组与依那普利组减小脂核面积(分别为52.98%及38.98%,P均<0.01)及MOMA-2(分别为88.38%及52.16%,P均<0.01)、ICAM-1(分别为80.87%及49.59%,P均<0.01)、VCAM-1(分别为77.56%及56.44%,P均<0.01)、MMP-9(分别为86.93%及55.56%,P均<0.01)的表达,并增加斑块胶原含量(分别为298.36%及168.14%,P均<0.01),而且培哚普利组在这些方面均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组(P均<0.05).结论 ACEI在不影响血脂和血压的情况下可以抑制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尽管培哚普利和依那普利在减少斑块面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培哚普利在稳定斑块方面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对活性氧及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五指山小型猪10头,分为2组,每组5头,分别喂饲正常或高脂饮食3个月,观察颈总动脉组织胆固醇含量、血管紧张素Ⅱ、活性氧、一氧化氮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应用chymostatin和氯沙坦分别抑制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Ⅱ生成或阻断其与受体结合,测定细胞培养液中活性氧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高脂血症猪血管组织内膜与中膜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08%±25%,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加了115%±20%,活性氧含量增加了144%±28%,一氧化氮减少了51%±5%,血管组织总抗氧化能力降低56%±5%(P均<0.0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Ⅰ10 nmol/L,培养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增加11倍,活性氧生成显著增加,一氧化氮则显著减少(P均<0.0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Ⅰ10 nmol/L和Chymostatin 100或500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分别降低了61%±6%和65%±7%,同时活性氧生成减少,一氧化氮生成增加(P<0.0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氯沙坦,在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不减少的情况下,活性氧与一氧化氮生成量与对照组相近。结论高胆固醇血症能使猪血管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导致活性氧生成增多,一氧化氮减少,这一作用可能由血管紧张素Ⅱ的I型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ApoE)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的改变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8例脑梗死患者和90名健康者的ApoE和AT1R基因型。并评价可能致病因素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ApoE基因ε3/4基因型频率(23.1%)及ε4频率(14.4%)显著高于对照组(7.8%和5.0%),P<0.05;而ε3/3基因型频率(56.5%)及ε3频率(75.9%)显著低于对照组(78.9%和88.3%),P<0.05;脑梗死组AT1R AC基因型频率(43.5%)及C等位基因频率(21.7%)明显高于对照组(7.8%对3.9%);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个体与非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个体比较,患脑梗死的OR值为3.600(95%CI:1.591~8.144)。与AA基因型比较,AT1R基因AC基因型患脑梗死的OR值为9.136(95%CI:3.866~21.592),而同时携带AT1R基因AC基因型和ApoEε4等位基因的个体患脑梗死的OR值增至10.114(95%CI:1.543~8.343)。结论ApoEε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患因子;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因素;AT1R与ApoE基因间有协同致脑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老年高脂小鼠肺脏血管紧张素受体(ATR)表达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apoE-/-老年高脂小鼠40只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β3-AR激动剂小剂量组(小剂量组)、β3-AR激动剂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和β3-AR拮抗剂组(拮抗剂组),每组10只。给予高脂饮食饲养至36周龄后分别给予药物干预12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和VLDL/LDL-C水平,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β3-AR、AT1R和AT2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大剂量组TC和VLDL/LDL-C水平明显降低[(18.27±1.30)mmol/L,(17.06±1.50)mmol/L vs(22.20±1.29)mmol/L和(14.31±0.31)mmol/L,(12.78±0.55)mmol/L vs(19.41±0.40)mmol/L,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和拮抗剂组AT1R mRNA和AT1R蛋白水平明显升高,AT2R mRNA、β3-AR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AT1R表达下调,AT2R和β3-AR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β3-AR激动剂在改善apoE-/-老年高脂小鼠血脂代谢紊乱的同时,影响了肺组织β3-AR和ATR各亚型表达,这种受体间交互作用可能与维持高脂血症条件下肺脏的正常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细胞焦亡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腹主动脉瘤(AAA)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将50只C57BL/6雄性野生型小鼠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血管紧张素Ⅱ组(n=26),所有小鼠在肩胛骨中部皮下植入渗透微型泵注入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或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方法及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在活体监测及量化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高脂饮食法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建立及磁共振检测(高脂饮食组):选择3批10~12月龄apoE-/-小鼠13只、WT鼠3只高脂饮食喂养,分别于喂养前、喂养3个月、喂养6个月3个时期进行小鼠腹主动脉7.0 T磁共振活体扫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灌注法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建立及磁共振检测(AngⅡ灌注组):选用10只6月龄apoE-/-小鼠,分为AngⅡ1000 ng·kg-1·min-1组3只、AngⅡ500 ng·kg-1·min-1组3只(以上两组均在背部埋置AngⅡ缓释泵14 d)和对照组为4只(埋置生理盐水缓释泵),分别于灌注前后行磁共振扫描,选用FLASH T1WI黑血及MSME-T2WI-PDWI双回波序列.高脂饮食组依次在各时期扫描后分别处死3、5、5只小鼠,AngⅡ灌注组于装泵后14 d行磁共振扫描,然后处死本组小鼠,取处死小鼠的肾动脉段腹主动脉制作病理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胶原纤维(CME)染色.每只小鼠选5~7层肾动脉段腹主动脉病理图像及多对比MRI图像,分别测量外腔面积(VOA)、内腔面积(LA),计算管肇面积(VWA)并进行MRI与病理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建立的小鼠模型,其腹主动脉MRI与病理切片均可见不稳定斑块形成.高脂饮食组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斑块进展,VWA不断增加,3个时期VWA方差分析F=29.94(P<0.05),斑块信号于PDWI、T2WI逐渐增加,且不均匀.高脂饮食组MRI测量的斑块面积与病理测量的斑块面积有较高的-致性(高脂喂养前、喂养3和6个月3个时期r值分别为0.84、0.95、0.90).病理切片中斑块成分与磁共振显示信号一致,均表现为脂质成分增加,纤维成分减少.AngⅡ1000 ng·kg-1·min-1组AngⅡ灌注后斑块面积与灌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分别为(2.65±0.48)mm2和(1.21±0.21)mm2,部分小鼠可见夹层动脉瘤形成.AngⅡ500 ng·kg-1·min-1组灌注后斑块面积也比灌注前有所进展,面积分别为(1.01±0.17)mm2和(0.85±0.11)mm2,MRI测量的斑块面积与病理测量的斑块面积有较高的一致性(r值为0.93).结论 AngⅡ灌注显著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促进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长期高脂饮食亦可形成晚期斑块.超高场强MRI多种序列黑血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显示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其检测分析斑块大小结果与病理表现基本一致,对斑块成分的判定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延髓腹外侧头端(RVLM)活性氧(ROS)是否介导室旁核(PV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交感兴奋作用.方法 实验在去压力感受器神经支配和双侧迷走神经切断的麻醉大鼠上进行.采用立体定位仪进行核团定位微量注射,在体记录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RSNA)、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PVN内微量注射AngⅡ剂量依赖性地引起RSNA增强和MAP升高.应用超氧阴离子清除剂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或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拟似物聚乙二醇-超氧化物歧化酶(PEG-SOD) 清除RLVM内ROS对RSNA和MAP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抑制PVN内微量注射AngⅡ引起的交感兴奋作用.应用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Apocynin)或氧化酚砷(PAO)抑制RLVM内ROS的生成也可减弱AngⅡ的效应.结论 RLVM内NAD(P)H氧化酶来源的ROS介导了PVN内AngⅡ的交感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s)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AngⅡ (10 -3 mol/L、10 -5mol/L、10 -7mol/L、10 -9mol/L)干预一定时间 (6、12、2 4h和 4 8h)。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 ,并观察缬沙坦的影响。结果 AngⅡ促进外周血EPCs扩增 ,10 3 mol/LAngⅡ作用 2 4h对EPCs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P <0 0 1)。AngⅡ也显著增强了外周血EPCs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而缬沙坦可显著抑制AngⅡ的这些作用。结论 AngⅡ可通过血管紧张素 1受体介导增加EPCs数量、改善其功能 ,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通过β-氨基丙腈(beta-aminopropionitrile,BAPN)饮水联合Alzet微孔渗透泵皮下连续释放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构建胸主动脉瘤小鼠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60只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20只)、实验A组(20只)及实验B组(20只)。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分别采用普通饮水、0.5 g·kg-1·d-1BAPN饮水和1 g·kg-1·d-1BAPN饮水联合微孔渗透泵(Alzet)皮下连续释放Ang Ⅱ(1μg·kg-1·min-1)。监测各组小鼠饮水量及体质量。分别于第30天和第3天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小鼠胸主动脉血管内径并计算直径差,取胸主动脉血管组织行病理学检测,评估胸主动脉瘤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情况。结果 在建模过程中,实验B组中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实验B组小鼠胸主动脉血管内径差值(d)为(0.519±0.054)mm,相比于对照组(0.135±0.02...  相似文献   

11.
活性氧参与益母草水苏碱抗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观察益母草水苏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方法 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利用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观察不同浓度的益母草水苏碱对细胞肥大的影响(细胞数目、蛋白以及DNA含量),同时用H2DCFDA荧光探针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ROS含量.结果 ①AngⅡ(10-6mol/L)使心肌细胞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5),对细胞数目和DNA含量无影响(P>0.05);②10-7 mol/L~10-4 mol/L浓度的益母草水苏碱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对抗AngⅡ导致的蛋白含量的增高(P<0.05);③AngⅡ可诱导心肌细胞内ROS含量增加,加入益母草水苏碱抑制了AngⅡ的这一作用.结论 益母草水苏碱可抑制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抑制ROS含量增加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鼠血浆中T细胞激活在Meprin-α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6周龄载脂蛋白E-/-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L-MeplA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高脂喂食,并于第10周末分别给予PBS、L-MeplA病毒和对照病毒质粒。HE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浆炎性因子的分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MeplA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CD3、CD4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白细胞介素(IL)-6、IFN-γ水平显著增高[(41.3±6.8)pg/ml vs(20.2±4.1)pg/ml,(30.3±4.2)pg/ml vs(11.3±2.1)pg/ml,P0.05]。而模型组与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CD3、CD4T细胞比例,IL-4、IL-5、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prin-α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Meprin-α可通过介导1型辅助性T细胞激活进而加速炎性反应,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激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糖、胰岛素和胰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10周龄C57BL/6J小鼠10只为对照组(A组),另选10周龄apoE-/-小鼠50只,高脂饮食至36周龄时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B组)、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对照组(C组)、β3-AR激动剂小剂量组(D组)、β3-AR激动剂大剂量组(E组)和β3-AR拮抗剂组(F组),干预12周。48周时检测小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AT1R和AT2R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糖、胰岛素明显升高,AT1R明显上调,AT2R明显下调(P<0.01);与B组比较,D组、E组血糖、胰岛素明显降低,AT1R明显下调,AT2R明显上调(P<0.01)。结论长期应用β3-AR激动剂通过下调apoE-/-老年高脂小鼠胰腺AT1R表达和上调AT2R表达,β3-AR与AT1R和AT2R存在交互作用,且与改善糖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朱艳霞  王启贤  邓东波  陈鹤  方勤  尹小龙 《心脏杂志》2007,19(4):399-401,405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寡核苷酸基因转染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用EGFR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转染Sprague-Dawley大鼠VSMC,通过RT-PCR、Western-Bloting分别检测转染后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用3H-Tdr掺入法检测经EGFR寡核苷酸转染再用AngⅡ刺激VSMC的增殖情况。结果反义EGFR寡核苷酸转染大鼠VSMC后,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用AngⅡ刺激后,反义组细胞的3H-Tdr掺入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反义EGFR寡核苷酸转染可以减弱AngⅡ的促VSMC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外周血早期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收集贴壁细胞,随机分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各浓度(10-3mol/L、10-5mol/L、10-7mol/L)组、血管紧张素Ⅱ+缬沙坦组、血管紧张素Ⅱ+PD123319组。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 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为早期内皮祖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早期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呈浓度依赖方式上调早期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此作用可被缬沙坦显著抑制,使之接近正常水平,PD123319对此无明显作用。结论血管紧张素Ⅱ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介导上调早期内皮祖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不参与血管紧张素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Ⅰ(apoA-Ⅰ)模拟肽L-4F对高脂喂养apoE缺失小鼠HDL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L-4F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机制。方法 8周龄C57BL/6J小鼠18只,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8周龄apoE缺失小鼠30只,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随机处死2种小鼠各6只,检测相应指标作为研究基线(第4周)。其余apoE缺失小鼠随机分为AS组和L-4F组[L-4F1mg/(kg.d)腹腔注射)],每组12只。实验第8、16周末取标本测定血脂水平、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及HDL炎症指数(HII),观察主动脉斑块面积。结果实验16周后,与AS组比较,L-4F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清PON1活性明显升高,MPO活性、hs-CRP、HII显著下降,主动脉斑块/血管内膜表面积比值明显减小(P<0.05,P<0.01)。结论 L-4F可通过升高PON1活性、降低MPO活性,抑制炎性反应、降低HII等,改善HDL抗炎抗氧化功能,从而减少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HUVECs,取2~5代用于实验,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1-7)组、AngⅡ+Ang-(1-7)组、AngⅡ+Ang-(1-7)+A-779组,用吖啶橙(AO)/溴化乙啶(BE)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m blot方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结果 (1)AngⅡ(10~(-6)mol/L)可以诱导HUVECs凋亡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0%±3.17%比2.32%±0.24%,P<0.005);不同浓度的Ang-(1-7)(10~(-9)~10~(-6)mol/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所诱导的内皮细胞的凋亡,与Ang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加用Ang-(1-7)特异性受体拮抗剂A-779可阻断Ang-(1-7)的上述效应,与AngⅡ+Ang-(1-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7%±0.75%比7.79%±1.50%,P<0.05);(2)与对照组相比,AngⅡ(10~(-6)mol/L)诱导后HUVECs p38MAPK磷酸化表达水平增加(P<0.05);不同浓度的Ang-(1-7)(10~(-9)~10~(-6)mol/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所诱导的p38MAPK磷酸化表达水平,与Ang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加用A-779可阻断Ang-(1-7)的上述效应,与AngⅡ+Ang-(1-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Ⅱ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表达增高,Ang-(1-7)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ngⅡ的上述效应,并且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Mas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载脂蛋白E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经高脂饮食饲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动脉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组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组主动脉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能诱导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AngⅡ对乳鼠心肌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肌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受体含量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以10^-6mol AngⅡ刺激作为实验,AngⅡ刺激前应用10^-5mol洛沙坦(AngⅡ的1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预处理作为拮抗组,以正常的乳鼠心肌细胞为对照组,免疫印迹法测定培养1h,6h,12h时心肌细胞PDGF-β受体的含量。结果 AngⅡ刺激培养1h,6h的乳鼠心肌细胞PDGF-β受体显著上调(P<0.05,<0.01);洛沙坦完全了取消AngⅡ对PDGF-β受体的上调作用。结论 AngⅡ通过AT1受体诱导心肌细胞PDGF受体上调,此可能是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激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脂、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的影响。方法选择10周龄C57BL/6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0周龄apoE-/-小鼠50只,高脂饮食至36周龄时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B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对照组(C组,10mg/kg灌胃)、β3-AR激动剂小剂量组(D组,1.65μg/kg腹腔注射)、β3-AR激动剂大剂量组(E组,3.0μg/kg腹腔注射)与β3-AR拮抗剂组(F组,5.0μg/kg腹腔注射),分别给予β3-AR激动剂或β3-AR拮抗剂腹腔注射2次/周,共12周。48周龄时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脂,取胸主动脉行病理观察,Western blot测定SR-BⅠ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TC、VLDL/LDL-C显著下降(P<0.01);胸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小(P<0.01);SR-B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D组、E组TG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激动β3-AR通过改善apoE-/-高脂小鼠血脂代谢,上调SR-BⅠ,促进胆固醇逆转运,进而起到了减小胸主动脉斑块面积、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