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清钠离子(Na+)水平在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6年2月确诊的25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 PESI)评分分为s PESI低危组与高危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住院死亡率。组间资料比较使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心率(P<0.001)、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1)、氧饱和度(P<0.001)、Na+(P<0.01)、RDW(P<0.001)、心电图(P<0.05)、住院死亡率(P<0.01)有显著差异;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压、氧饱和度、K+、Na+、癌症、s PESI评分、RDW与住院死亡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Na+(OR:0.874;95%CI:0.775~0.987)、RDW(OR:1.365;95%CI:1.095~1.702)、s PESI(OR:2.699;95%CI:1.182~6.160)是影响肺栓塞住院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DW和血清Na+水平对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危险程度分组,高危组21例,中危组38例,低危组34例,分别对三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对比;根据是否存在右心功能不全分为右心功能正常组与右心功能不全组,对两组NT-proBNP水平进行对比;根据患者预后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对NT-proBN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危组的NT-proBNP水平、心率、D-二聚体(D-D)、肌钙蛋白I(cTn I)及右心功能不全比例均明显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P0.05);右心功能不全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右心功能正常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较预后良好组高(P0.05)。结论:NT-proBNP水平可对急性肺栓塞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也能作为预后右心功能及预后的敏感性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判断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非贫血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所有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至少植入1枚DES的冠心病患者.排除标准: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休克和近期接受输血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介入相关资料,采用门诊、电话和查阅再次住院病历的方法进行随访.按照入院时RDW的中位数(本研究中为13%)将患者分为2组:RDW≥13%为高RDW组,RDW <13%为低RDW组.连续数据变量组间比较应用独立t检验,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计算.采用Kaplan 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确定死亡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入选患者2 348例,完成随访2 169例(92.4%),随访时间(29.0±5.3)个月.高RDW组院内病死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MACE)均显著高于低RDW组.随访期间高RDW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MACCE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RDW组.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RDW升高是全因死亡和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高RDW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低RDW组(P<0.05).结论 RDW升高是植入DES的非贫血冠心病患者长期不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1年7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行PCI治疗的280例患者,根据复查结果分为ISR组39例及非ISR组241例,统计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析RDW与冠心病患者PCI后ISR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ISR组与非ISR组糖尿病史、吸烟史、RDW、串联支架、支架长度、支架直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RDW、串联支架、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均为ISR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随访结束时,280例患者中共44例(15.71%)发生终点事件.将280例患者分为RDW> 13%组(n =102)和RDW≤13%组(n =178),2组预后主要终点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RDW> 13%与RDW≤13%患者无终点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W> 13%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RDW≤13%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RDW对冠心病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源性死亡等预后结局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52、0.788、0.885、0.918,P<0.05).结论 RDW可作为冠心病患者PCI后ISR的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1周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主要红细胞参数的变化趋势、RDW及其变化率与AMI患者Gensini积分的关系,评估RDW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该院AMI患者100例,于1周内2次检测血常规观察RDW变化趋势,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积分,分析Gensini积分与RDW及其变化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DW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AMI后1周内RDW升高(P<0.0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P<0.01);相关分析显示RDW与年龄、Gensini积分、BNP呈正相关(P<0.05),RDW变化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1);RDW预测AMI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显示RDW的临界值为13.23%,敏感性为74.2%,特异性为65.2%。结论:AMI后1周内RDW升高,RDW及其变化率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RDW对AMI患者近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ENKTL患者19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并进行随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治疗前RDW预测ENKTL患者预后的截断值为46.2,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RDW组(107例)和高RDW组(8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分析影响ENKT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RDW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低RDW组和高RDW组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DW46.2及CRP5.63mg/L是ENKTL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RDW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5%、39.8%,低于低RDW组的83.2%、70.7%(P0.05);高CRP组(CRP5.63mg/L)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4.7%、32.6%,低于低CRP组(CRP≤5.63mg/L)的78.2%、66.5%(P0.05)。结论治疗前RDW、CRP水平升高是影响ENKTL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检测患者RDW、CRP水平变化来评估其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乳酸清除率(LC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我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患者124例为研究组,同期就诊的非重症肺炎患者98例为非重症组。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预后评判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PCT、LCR及RDW水平;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PCT、RDW水平高于非重症组,LCR水平低于非重症组(P<0.05);随访结束,预后良好100例,预后不良24例。预后不良组PCT、RDW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LCR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长期卧床、白细胞≥3.0×10^(9)/L、PCT异常、LCR高水平及RDW异常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率均升高(P<0.05);年龄、PCT、LCR及RDW水平异常为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T、LCR及RDW水平是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尿酸(UA)、B型钠尿肽(BNP)、心肌钙蛋白I(TNI)联合检测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1年美国肺栓塞诊治指南中有关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三组:大面积肺栓塞组(A组,10例),次大面积肺栓塞组(B组,23例),非大面积肺栓塞组(C组,25例)。分析RDW、UA、BNP、TNI与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及B组患者的RDW、UA、BNP、TNI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A组患者的RDW、UA、BNP、TNI水平也明显高于B组,各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E患者中,RDW、UA、BNP、TNI水平越高,患者的危险分层越高,病情越重,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胰腺炎(AP)的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2月到惠东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38例AP患者,以RDW值把患者分为三组,1组(RDW≦13%),2组(13%RDW14.5%),3组(RDW≧14.5%),收集患者入院时RDW,AMY,PCT,LIPA,CRP,APACHEⅡ评分,住院天数,病死率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RDW与以上指标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确定曲线下面积来分析RDW对AP死亡预测价值。结果 CRP, APACHEⅡ及病死率随着RDW增大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指标在三组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W与PCT,CRP,APACHEⅡ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187,0.215,0.465 (P0.05);AP院内死亡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显示,RDW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52~0.908,P0.001),最佳临界值为14.45%,灵敏度为84.40%,特异度为79.96%。结论 RDW对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基层医院一项快速判断AP的病情及预后的有效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91例老年CAP患者分为普通组(n=71)和重症组(n=20)。比较2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RDW水平;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老年CAP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对老年CAP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组RDW、CRP、PCT水平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DW是老年C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老年CAP患者死亡的RDW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70.89%。结论 RDW对评估老年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用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根据CHA2 DS2-VASc评分将90例NVAF患者分为低危组(17例)、中危组(40例)及高危组(33例),对比其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Ⅰ(TnⅠ)及超声参数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E)、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e’)和左心耳(LAA)排空速度(V LAA)、口部直径(D 1)、内侧壁应变(S内)和外侧壁应变(S外)等。结果高危组BNP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均<0.05),高危组TnⅠ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LAVI明显高于中危组(P<0.05),中危组LAVI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LAD、e’及E/e’均明显大于低危组(P均<0.05)。高危组V LAA明显低于中、低危组(P均<0.05),中危组V LAA明显低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D 1、S内及S外均明显高于低危组(P均<0.05)。结论超声心动图LAVI、V LAA和LAA应变等参数对于NVAF患者卒中危险分层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ABCD3-V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TIA患者212例,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3-V评分对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ABCD3-V评分,所有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2例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27例(12.7%)。ABCD2、ABCD3与ABCD3-V评分法预测TIA后7 d内脑梗死风险的AUC分别为0.671、0.729、0.808。高危组脑梗死的发生率大于低危组与中危组(P0.01,P0.05),中危组脑梗死的发生率大于低危组(P0.01)。ABCD 3-V评分与7 d内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r=0.945,P0.01)。结论:ABCD3-V评分法能有效地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DLBCL患者初诊时的RDW、Fib与临床特征及转归的关系,根据RDW、Fib正常值将患者分为低RDW组(≤15%)和高RDW组(15%)、低Fib组(Fib≤4 g/L)和高Fib组(Fib4 g/L),比较2组患者疗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各指标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RDW与低RDW组相比,高RDW组疗效(P0.001)、OS(P=0.004)和PFS(P=0.007)均较差;高Fib组与低Fib组相比,高Fib组疗效(P=0.015)和PFS(P=0.04)较差;多因素分析显示,高RDW是影响DLBCL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94,95%CI 1.093-10.539,P=0.035)。结论:高RDW、高Fib与DLBCL患者较差的疗效及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探索其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接诊冠心病患者124例,运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患者行SYNTAX评分分组,35例为低危组,38例为中危组,51例为高危组。另从同期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中选取非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静脉血进行采集,处理后测定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酐(Scr)、肌酸激酶(CK)等水平。结果冠心病各组Hcy测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YNTAX分组,各组Hcy、hs-CRP、CK测定结果比较,均表现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组显著高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Scr测定结果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组、中危组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Hcy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性(r=0.574,P0.05),hs-CRP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性(r=0.581,P0.05),Scr、CK与SYNTAX评分无相关性(r=1.587、1.214,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hs-CRP均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655。结论 Hcy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且为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MPV)与急性肺栓塞(APE)病情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134例APE患者(APE组),根据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另选择同期本院体检健康人10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检测PLT、RDW和MPV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上述指标与APE患者病情分度相关性。结果 APE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RDW和MP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诊断效能最高,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91.8%(P0.05);高危组PLT水平低于低危、中危组,RDW、MPV水平高于低危、中危组(P0.05); PLT与病情分度呈负相关,RDW、MPV与病情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APE患者RDW、MPV水平异常升高,且与患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LT水平异常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三者联合可提高APE诊断效能,有利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判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AR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搜集入院24 h内血常规中RDW值,并计算APACHE Ⅱ评分,比较2组之间的差别,评价RDW对ARDS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剖析其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2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RDW、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入院24 h内时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39,P0.05)。RDW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 0.827~0.964),灵敏度为0.860,特异度为0.862,截断值为14.15%;APACHEⅡ评分AU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CI 0.861~0.979),灵敏度为0.877,特异度为0.828,截断值为15.5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和APACHEⅡ评分能够作为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24 h内RDW及APACHEⅡ评分对判断ARDS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是评估预后的独立因子,且RDW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肽素(Copeptin)及氧合指数(PaO2/FiO2)与急性肺栓塞病情程度的关系,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渭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间血清H-FABP、Copeptin及PaO2/FiO2的差异,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的血清H-FABP、Copeptin及PaO2/FiO2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FABP、Copeptin及PaO2/FiO2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结果 高危组患者血清H-FABP、Copeptin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aO2/FiO2明显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变化及其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评价RDW对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AMI患者135例为AMI组,冠心病非AMI患者11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分析其与RDW的关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评估严重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2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AMI组患者RDW[(13.19±1.23)%]高于对照组[(12.56±0.9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93,P=0.000);以Gensini积分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RDW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0,95%CI:1.139~3.950,P=0.005)。结论 AMI患者RDW水平升高,RDW可作为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评估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确诊为AHF的老年患者150例,根据入院后90 d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患者全因死亡或再次因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非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RDW、NT-proBNP和其他参数的差异。利用SPSS 19.0和Medcalc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联合NT-proBNP对老年AHF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90 d内发生终点事件56例,终点事件发生率37.3%。包括AHF再入院47例,发生率31.3%;死亡9例,发生率6%。预后不良组RDW值高于非预后不良组[(13.6±1.2) vs.(12.5±1.3),P=0.000]。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RDW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80-0.823,P0.01),截断值为13.2%时的评估预后的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62.8%,阳性似然比为1.87,阴性似然比为0.48。入院时的NT-proBNP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9(95%CI:0.608-0.762,P0.01),截断值为4878ng/mL时的评估预后的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61.7%,阳性似然比为1.77,阴性似然比为0.52。RDW联合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0.742-0.872,P0.01),评估预后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72.3%,阳性似然比为2.97,阴性似然比为0.25。两者联合较任何单一指标有更高的预后预测价值(P0.05)。结论:入院时RDW联合NT-proBNP可较好预测老年AHF90 d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D-二聚体(D-Dimer)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的APE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NT-proBNP、cTnI、D-Dimer检查,排除可能影响NT-proBNP、cTnI、D-Dimer浓度的疾病。根据肺栓塞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低危组。结果血浆NT-proBNP浓度在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NT-proBNP与肺栓塞危险分层呈正相关(r=0.618,P<0.05),单独检测可用于预测右心室功能不全,最佳截断值为1305 n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和69.9%(AUC=0.751,95%CI:0.672~0.819,P<0.05)。D-Dimer浓度在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与低危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浓度与危险分层无相关性(r=0.078,P>0.05),预测右心室功能不全的效能较差(AUC=0.569,95%CI:0.485~0.651,P>0.05)。cTnI浓度在高危组、中高危组、中低危组均高于低危组(P<0.05),与危险分层呈正相关(r=0.303,P<0.05),预测右心室功能不全的最佳截断值为0.20μ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7%和40.9%(AUC=0.655,95%CI:0.571~0.732,P<0.05)。联合检测NT-proBNP、cTnI预测右心室功能不全(RVD)效能优于单独检测(AUC=0.778,95%CI:0.701~0.842,P<0.05)。结论血浆NT-proBNP、cTnI水平随着危险分层增加而升高,对于鉴别APE患者是否合并RVD有一定价值,可用于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预后判断。D-Dimer浓度与肺栓塞危险分层无相关性,预测RVD效能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