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PM1基因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NPM1和FLT3基因,直接测序法分析NPM1第12外显子突变,琼脂糖电泳分析FLT3-ITD突变。结果: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共检出NPM1突变15例(37.5%),FLT3-ITD突变8例(20%),4例(10%)同时存在NPM1和FLT3-ITD基因2种突变。单纯NPM1或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初诊时表现为高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5)。结论:NPM1和FLT3-ITD突变是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且与初诊时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PM1基因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NPM1和FLT3基因,直接测序法分析NPM1第12外显子突变,琼脂糖电泳分析FLT3-ITD突变。结果: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共检出NPM1突变15例(37.5%),FLT3-ITD突变8例(20%),4例(10%)同时存在NPM1和FLT3-ITD基因2种突变。单纯NPM1或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初诊时表现为高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5)。结论:NPM1和FLT3-ITD突变是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且与初诊时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核仁磷酸蛋白1(NPM1)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并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123例初发AML患者NPM1基因及正常核型AM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AML患者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琼脂糖电泳分析正常核型AML患者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结果 123例AML患者中检出NPM1突变24例(19.5%),其中A型突变22例、B型突变1例、D型突变1例。57例正常核型中FLT3-ITD阳性10例,其中5例同时发生NPM1和FLT3-ITD两种突变。NPM1突变在正常核型中的发生率为40.3%(23/57),显著高于异常核型的2.1%(1/47)(P〈0.01)。正常核型中NPM1基因突变者发病年龄高、缓解率高,但合并FLT3-ITD突变者缓解率低。结论 NPM1基因突变是AML尤其是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NPM1基因突变检测对指导AML患者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103例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通过PCR技术对其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进行检测。结果:在103例患者样本中所检测到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点突变(FLT3-TKD)、核磷蛋白1(NPM1)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RAS癌(NRAS)基因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突变、人类原癌基因C-KIT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4.3%、3.3%、14.3%、12.4%、5.6%、10.6%和18.8%;NPM1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骨髓幼稚细胞比例高(P=0.0105),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低(P=0.0285),而C-KIT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高(P=0.0255)。结论: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细化了基于核型的AML危险度分层,其中FLT3-ITD、NPM1、C-KIT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69例初诊老年AML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包括TET2,DNMT3A,NPM1,CEBPα,EZH2,JAK2,U2AF1,RUNX1,NRAS,TP53,IDH2,C-KIT,SRSF2,SF3B1,ASXL1,FLT3,ETV6,PHF6,CBL,SETBP1,ZRSR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突变发生率及临床意义,针对49例接受DCAG治疗患者分析疗效及预后。结果:老年AML患者基因突变频率高,突变率为94.2%(65/69),NPM1,SRSF2,SF3B1在4种白血病分型间分布存在差异(均P0.05)。C-KIT突变易出现在染色体核型低中危组(P0.001),TP53突变与高危核型有关(P=0.003)。TP53突变,ETV6突变,合并症数目,染色体核型及DCAG首次诱导完全缓解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其中TP53突变,首次诱导完全缓解及合并症数目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AML患者基因突变及细胞遗传学异常对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Wu DP  Yan LZ  Yang L  Chen SN  Wu XJ  Liang JY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907-910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NPM1基因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86例成人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NPM1和FLT3基因,毛细管电泳方法分析NPM1第12外显子突变,琼脂糖电泳分析FLT3-ITD突变,随访判断其预后。结果 86例AML患者中共检出NPM1基因突变29例(33.7%),FLT3-ITD突变15例(17,4%)。两种突变在50例染色体正常核型AML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6.0%和24.0%,明显高于异常核型AML患者。7例中6例NPM1^+/FLT3-ITD^+双阳性AML患者表现为正常核型,外周血白细胞均〉50×10^9几。单纯NPM1^+或FLT3-ITD^+AML患者初诊时也表现为高白细胞(P〈0.05),NPM1^+AML患者CD34表达率较低(P〈0.001)、临床完全缓解(CR)率略高(66.7%、53.3%,P〉0.05)、总生存率(OS)高(P〉0.05);而FLT3-ITD^+AML患者CR率略低(50.0%、58.8%,P〉0.05)、OS低(P〉0.05)。NPM1^+/FLT3-ITD^-、NPM^-/FLT3-ITD^-、NPM^+/FLT3-ITD^+、NPM1-/FLT3-ITD^+四组患者的CR率分别为66.7%、62.5%、50.0%、42.9%(P〉0.05),各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M1和FLT3-ITD突变是AML(尤其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且与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标本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亚型1、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DNMT3A1、DNMT3A2在成人初诊原发AML患者和非血液病患者(对照组)骨髓有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AML分型、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危险分层等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DNMT3A1及DNMT3A2在AML患者中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亚型分析显示,DNMT3A2在伴有RUNX1-RUNXT1、伴有NPM1突变及伴有CEBPa双突变的AML患者中,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但在非特指(NOS-M5)患者中,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DNMT3A2及DNMT3A2与DNMT3A1比值,在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低危组患者中显著升高(P0.01)。DNMT3A2表达水平与血小板及巨核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DNMT3A2在部分AML患者中,尤其是低危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而在非特指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表达显著下降,这种差异性的表达在AML发病及治疗选择中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种细胞内多基因突变导致造血祖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异常的疾病。成年AML患者诊断时的核型是判断其愈后的重要因素,但40%~50%的患者不存在染色体畸变,这部分细胞遗传学正常的AML患者目前被归类为中度危险组。近年研究发现部分AML患者一些基因如NPM1(Nuc  相似文献   

9.
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和克隆性的造血干细胞(HSC)疾病,由于HSC获得性异常遗传,使HSC异常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故遗传物质异常导致AML发病。但40%~49%的AML患者为正常染色体核型〔1〕。因此,对于正常核型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已经有许多影响正常核型AML患者预后的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变化被证实,如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突变、核磷蛋白1(NPM1)基因突变、MLL基因部分串联重复(MLL-PTD)、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基因突变及脑和急性白血病胞质(BAALC)基因过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小RNA-181b(miR-181b)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特点及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58例初诊AML患者及20例健康供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181b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基因组DNA-PCR结合测序方法检测158例AML患者核磷蛋白1(NPM1)基因第12号外显子突变和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FLT3-ITD).结果 AML中miR-181b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Z =-2.386,P=0.017),各FAB亚型中M1、M5及M6型miR-181b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iR-181b高表达与低血红蛋白、高乳酸脱氢酶及NPMI野生型有关.miR-181b高表达完全缓解率较低(x2 =7.717,P=0.005)、总生存期较短(P<0.05).结论 miR-181b在AML某些亚型中高表达,miR-181b高表达是AML患者不利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的细胞形态学重现性特征细化,并综合染色体、 分子生物学变化及临床预后,对MDS 分类进行了修订。取消以血细胞减少系列的名称,代以MDS 伴相应病态造血、 原始细胞和细胞遗传学异常。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以全髓有核细胞计,取消既往的“非红系”计算,使得过去符合急性 红白细胞白血病再分类为MDS-EB。del(5q) 预后良好,除外单体7 和del(7q),再伴有1 个额外核型异常亦不影响预后。 在原始细胞增多和出现MDS 典型染色体时,不需要形态学病态造血指标达标即可诊断MDS。SF3B1 突变与MDS- 环状铁幼粒红细胞(RS) 关系紧密,使RS 阈值降至5%。TP53 突变或缺失则预后不良。NPM1 和MLL 阳性提示进 展为AM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24家医院急性白血病(AL)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型的分布,并与国外资料进行比较,探讨我国AL患者WHO亚型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连续样本,对中美联合上海市白血病协作组805例AL患者同时采用FAB和WHO分型标准进行分型诊断.结果 本组AL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77.4%(623/8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4%(164/805),AML和ALL之比为3.8:1.伴有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AML占36.4%,AML伴多系病态造血占17.7%,不属于上述分类的AML占45.9%.FAB分型中M4最多,占33.9%,M3和M4比例高于国外,M1比例低于国外报道.与上海市1984-1994年AL资料相比,M4亚型比例增多,M1和M5亚型比例减少.AML染色体异常率61.7%,AML伴t(15;17)比例高于国外,染色体预后良好组占30.1%,预后中等组占51.6%,预后不良组占18.3%,预后良好组比例高于国外.ALL中前体B细胞ALL占绝大多数(82.3%),ALL中t(9;22)占28.2%.结论 AML伴t(15;17)和M4比例高于国外,染色体预后良好组比例高于国外,AML的WHO分型和染色体异常类型与国外有所不同.与上海市1984-1994年AL资料相比,AML的亚型分布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完全缓解(CR)率低,约为36%,生存期短,预后差~([1])。有研究报道19.2%~32.0%的AML患者存在FLT3-ITD突变,其中AML-M3患者的阳性率最高,AML-M5伴正常核  相似文献   

14.
FLT3又称FLK-2、STK-1,为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成员之一,与其配体在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发育中起重要调节作用.FLT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有过度表达,其突变是AML中最常见的基因异常.最近研究表明,FLT3过度表达与其突变均可作为预后不良因素,FLT3及其突变可能作为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标志.本文就FLT3及其突变在各型白血病中对预后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急性白血病研究的深入 ,急性白血病的前期阶段 ,尤其是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转化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AML)的过程 ,以及与其相关的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学特征 ,对揭示 MDS与急性白血病的内在关系临床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的意义。1 995~ 2 0 0 2年 ,我们连续观察 2 6例在向 AML转化中以及转化后的 MDS骨髓特征。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材料 本组 2 6例均为本院就诊患者 ,男 1 6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38.6岁。其中 MDS分型难治性贫血 ( RA) 6例 ,难治性贫血伴铁粒幼细胞增多( RAS) 2例 ,难治性贫血伴…  相似文献   

16.
CD_(11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 CD1 1 6 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CD1 1 6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中无阳性表达 ,而在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 (AML )中阳性表达率为 42 .4% ;CD1 1 6 在 AML各亚型间出现的频率存在明显差异 ,阳性率 M5 为 83.3% ,M4为 40 .0 % ,M3和 M2 分别为 2 7.2 %和 15 .0 %。 2例 M5 患者出现染色体 8异常 ,伴 CD1 1 6 阳性表达。结论 :CD1 1 6 主要在髓性细胞白血病中表达 ,且与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白血病相关 ;CD1 1 6 联合 CD4有利于 M5 亚型白血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是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RTKⅢ)的一种,优先表达在定向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表面,与FLT3配体(FL)的相互作用在造血过程的维持,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FLT3基因的活性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最常见的基因损伤,而且FLT3基因突变通常会给AML患者带来更差的预后。临床上大约30%的AML患者以及少量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发现了FLT3基因的突变。研究FLT3基因突变如何引起基因自身活化和不受机体控制的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可能会对突变的FLT3基因如何变成致癌基因…  相似文献   

1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hediak-Higashi样颗粒及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的特殊类型 ,其白血病细胞以颗粒异常的早幼粒细胞为主。近年 ,国外学者注意到APL白血病细胞除粗大的嗜天青颗粒外 ,还可见到Che diak Higashi样 (CH样 )颗粒等形态学异常。为了探讨APL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点 ,我们收集 82例APL患者的血片及骨髓片重新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 ,结果表明APL除 38例仅显示白血病细胞粗颗粒(M3a)、细颗粒 (M3b)外 ,其余均具有明显的CH样颗粒形态学异常。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实验室确诊的APL患者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胚系来源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1突变的家族性血小板疾病(FPD)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伴RUNX1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筛选伴胚系来源RUNX1突变的FPD患者, 对其进行家系分析、体细胞基因检测和胚系基因验证, 分析其临床表现、生物学演变等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评估胚系突变位点的致病性, 预测基因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 34例携带RUNX1突变的MDS/AML患者中, 有3例患者携带胚系来源RUNX1突变。其中1个确诊的FPD家系携带RUNX1 c.562A>C和RUNX1 c.1415T>C突变。该基因变异为先证者父系来源,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显示, 其2个突变位点分别引起变异型RUNX1基因(AML-1G型)上第188、472位氨基酸的改变, 这2个位点在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 可能导致蛋白结构不稳定, 进而影响蛋白功能, 评价为很可能具有致病性。携带父系来源RUNX1突变的9例成员中, 2例进展至AML死亡;...  相似文献   

20.
于文征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13-4314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原始细胞增多型(MDS-RAEB)以及由MDS转化的急性白血病(MDS-AL)患者,大部分为高龄和(或)合并严重并发症,常规剂量化疗难以耐受,相关病死率高,老年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不足年轻患者的一半,预后差。老年AML预后差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