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监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其病情分为轻度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及脓毒血症休克组,每组各30例,再选取同期30例非脓毒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间PCT、CRP的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结果脓毒血症患者与非脓毒血症患者间的PCT、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的脓毒血症患者间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对于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休克的阳性似然比最高,诊断性能最佳,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老年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老年脓毒血症患者36例,依据病情分为脓毒血症组15例,严重脓毒血症组13例,脓毒性休克组8例。比较3组入院后NT-proBNP、PCT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NT-proBNP、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记录患者28d生存情况。结果严重脓毒血症组NT-proBNP、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 898.32±479.17)ng/L、(13.67±3.14))μg/L、24.66±3.54,脓毒性休克组分别为(4 733.58±1 022.35)ng/L、(18.55±6.35)μg/L、28.15±3.22,均高于脓毒血症组[(1 071.84±101.69)ng/L、(7.17±1.92)μg/L、20.10±2.82](P0.05),脓毒性休克组高于严重脓毒血症组(P0.01);死亡患者NT-proBNP[(4 978.22±1 012.35)ng/L]、PCT[(19.16±7.14)μg/L]及APACHEⅡ评分(28.21±3.08)高于存活者[(2 144.25±967.65)ng/L、(14.95±3.07)μg/L、25.20±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T-proBNP(r=0.465,P=0.029)、PCT(r=0.641,P=0.002)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NT-proBNP和PCT可作为老年脓毒血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其值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对脓毒血症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72例脓毒血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发病早期PCT、NT-proBNP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并建立ROC曲线观察两种标记物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 PCT、NT-proBNP和APACHEⅡ评分两组患者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标记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相关;PCT和NT-proBNP预测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822和0.843,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3%和71.4%,NT-proBNP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6%和85.7%,NT-proBNP对脓毒血症预后的评估优于PCT,两种标记物联合应用特异性更高(90.0%)。结论 PCT和NT-proBNP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联合检测可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联合检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重症患者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该院ICU病房260例老年重症患者,分为2组,感染组135例(一般感染77例、脓毒血症58例),非感染组125例。空腹采集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PCT、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以细菌培养和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各指标在重症感染的阳性率。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的脓毒血症亚组患者血清各指标也高于一般感染亚组(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脓毒血症亚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一般感染亚组(P0.05)。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7.04%)高于单项检测(91.11%、88.15%),且漏诊率最低(2.96%)。结论血清PCT、CRP在重症患者细菌感染中均具有诊断意义,且联合诊断具有高灵敏度;APACHEⅡ评分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血清PCT、CRP与APACHEⅡ评分联合检测对老年重症患者病情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血浆N末端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脓毒血症患者36例,根据心肌损伤诊断标准分为心肌损伤组(n=22)和非心肌损伤组(n=14),并选取20例同期非脓毒症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肌酸激酶(reatine kinase-MB fraction,CK-MB)、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以及血浆NT-proBNP。结果: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组的血浆NT-proBNP为(872.12±235.47)pg/mL、CK-MB为(13.79±8.23)μg/mL和cTnT为(0.92±1.69)μg/mL;与另外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患者NT-proBNP、CK-MB和cTn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患者血浆的NT-proBNP水平与cTn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4,P=0.0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对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7。结论:常规检测血浆NT-proBNP联合CK-MB和cTnT,能早期诊断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并指导治疗,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血清PCT(血清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及APACHEⅡ(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评分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8.01~2019.12月入住我院ICU的老年患者206例,将其中99例非感染患者作为对对照组,107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进行血清PCT、CRP检测及APACHEⅡ评分,并分析其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PCT、CR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两组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PCT、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P<0.05)。血清PCT、CRP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PCT、血清CRP单一检测(P<0.05)血清PCT、CRP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相比,灵敏度高,漏诊率低(P<0.05)。结论: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应用血清PCT、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应用价值巨大,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脓毒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72例(脓毒血症组)及同时间段内收治的非脓毒血症患者72例(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PCT、CRP水平,并记录脓毒血症组21 d内预后(死亡或好转)情况。结果脓毒血症组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脓毒血症组中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未休克脓毒症患者(P<0.01);脓毒血症组病死率为19.44%,住院21 d内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PCT、CRP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1)。结论检测血清PCT、CRP对于脓毒血症的早期的诊断及预后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多发伤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APACHEⅡ评分值1周内的动态变化,分析各项炎症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48例脓毒症患者于入ICU第1、3、5天检测血清PCT、CRP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2例,死亡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炎症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值的差异,并根据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预后评估的能力.结果 死亡组患者入ICU第1、3、5天血清PCT、CRP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并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第5天血清PCT与CRP、APACHEⅡ评分值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61和0.69.CRP与APACHEⅡ评分值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对预后评估能力较好的依次为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和第3天的PCT水平(P<0.01),第5天的CRP浓度虽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但AUC值明显低于PCT和APACHEⅡ评分.结论 与CRP相比,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较好,并且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结合第3天的PCT在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和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的关系,评价血小板计数在ICU脓毒血症患者入院30 d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17例ICU脓毒血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计数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死亡风险系数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的关系,及其对ICU脓毒血症患者入院后30 d内预后的评估价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ICU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计数和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根据入院后30 d内的存活情况,117例脓毒血症患者被分为存活组(80例)和死亡组(37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小板计数降低,APACHEⅡ评分、死亡风险系数、SOFA评分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与APACHEⅡ评分、死亡风险系数无关(P>0.05),而与SOFA评分呈负相关(r=-0.3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ICU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判断脓毒血症的发展和预后在临床中的价值及其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脓毒症患者56例,入ICU后给予重症监护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充分的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呼吸机治疗等).于入ICU后24 h内进行APACHE Ⅱ评分,同时采集入ICU治疗前及入ICU后1、3、5、7、10d各时点的静脉血(死亡患者记录到死亡前),检测PCT.追踪患者的转归,并根据28d病死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结果 随着治疗的进程,患者PCT水平逐渐下降,从治疗第3天[存活组/死亡组:(2.98±0.48)μg/L/(4.98±0.66)μg/L]开始,与入ICU时[存活组/死亡组:(4.04±0.50)μg/L/(6.02±0.50)μg/L]相比有明显下降(均P<0.05).存活组PCT随病情好转迅速下降,至病程第10天,PCT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0.48 ±0.18)μg/L],而死亡组虽有下降趋势,仍持续高于正常水平[(4.04±0.45)μg/L].APACHE Ⅱ评分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存活组:25.86±8.73/12.07±6.20)(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656(P<0.05).结论 PCT作为单一的血清学指标,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而APACHE Ⅱ评分与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CT与APACHE Ⅱ评分综合分析,对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22-1123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的100例患者,按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尿脓毒血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对照组未发生尿脓毒血症。对比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h PCT、CRP。根据CRP、PCT的ROC曲线,计算CRP、PCT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PCT、CRP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3h PCT、CRP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采用约登指数最大值(ROC曲线上最靠近左上角的结点),得出最佳截断点:CRP、PCT对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本次研究认为PCT对判断早期继发于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尿脓毒血症有较好的临床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脓毒血症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变化,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脓毒血症作为脓毒血症组,选取同期来院参加体检的一般感染患者90例(一般感染组)和健康人群90例(健康人群组)。三组受试者均进行CKMB、cTnⅠ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并进行APACHEⅡ评分。所有受试者均在入院24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左房舒张期末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变化。结果脓毒血症组LAD、LVEDD最高,一般感染组其次,健康人群组最低;而脓毒血症组LVEE、FS最低,一般感染组较高,健康人群组含量最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CRP、cTnⅠ、CKMB、APACHEⅡ评分最高,一般感染组其次,健康人群组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CKMB、cTnⅠ和LVEF、FS呈负相关,而与LAD、LVEDD呈正相关。结论脓毒血症患者CRP、cTnⅠ、CKMB、APACHEⅡ、LAD、LVEDD升高,LVEE、FS降低,且血清CKMB、cTnⅠ和LVEF、FS呈负相关,而与LAD、LVEDD呈正相关,可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ncRNA-MALAT1联合NT-proBNP对脓毒症患者并发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纳入标准依据脓毒症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为排除心脏手术后、心肺复苏术后、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妊娠期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APACHE Ⅱ评分,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tive protein, 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免疫荧光法检测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双位点酶免疫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LncRNA-MALAT1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LncRNA-MALAT1与NT-proBNP、cTnI、CRP、PCT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血清LncRNA-MALAT1联合NT-proBNP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成人患者共计92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患者50例,分为脓毒症心肌损伤组20例,对照组30例。脓毒症患者血清LncRNA-MALAT1水平与NT-proBNP呈正相关( r=0.42, P<0.05),而与cTnI、CRP及PCT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RNA-MALAT1对脓毒症心肌损伤具有诊断价值,当截断值为2.15时,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80.0%。且与NT-proBNP联合诊断的灵敏度、ROC曲线面积均高于LncRNA-MALAT1、NT-proBNP,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LncRNA-MALAT1联合NT-proBNP对脓毒症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MEDS)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血症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102例脓毒血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治疗早期MEDS评分、PCT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并建立ROC曲线观察三者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MEDS评分、PCT和APACHEⅡ评分均有明显差异,且MEDS评分、PCT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相关;MEDS评分和PCT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和0.78,MED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86.7%,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3%和78.4%,MEDS评分对脓毒血症预后的评估特异性优于PCT、敏感性逊于PCT;两种联合应用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86.3%、89.9%)。结论:MEDS评分和PCT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联合使用可提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为临床脓毒症患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EICU收治的97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随访28 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3例和存活组6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入院时诊断、机械通气应用、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CT、CRP、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PCT、CRP、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死亡的ROC曲线下AUC分别为0.778、0.743、0.722、0.736、0.875。结论:年龄、PCT、CRP及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是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应针对性给予相关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症胰腺炎(SP)患者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PCT)与并发胰腺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65例SP患者作为SP组,选取同期32例SP并发胰腺感染者作为并发感染组,比较两组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PCT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各指标与PCT、并发胰腺感染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SP并发胰腺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Ranson、APACHEⅡ评分预测并发胰腺感染的价值。结果并发感染组并发器官障碍患者占比、白细胞计数、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PCT高于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PCT与并发胰腺感染呈正相关(P<0.05);并发器官障碍、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PCT是影响SP并发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APACHEⅡ评分预测并发胰腺感染的AUC为0.808,截断值为19分,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37%、67.69%,Ranson评分预测并发胰腺感染的AUC为0.715,截断值为6分,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9.38%、87.69%;Ranson、APACHEⅡ评分与PCT呈正相关(P<0.05)。结论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PCT与重症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呈正相关,可为早期预测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老年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本院接诊的老年脓毒血症患者64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入院排除毒血症的健康老年体检者64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28例,和重度组36例。比较各组患者hs-CRP、PCT水平以及APACHE 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结果:观察组hsCRP、PCT水平、APACHE Ⅱ和SOFA评分分别为(49.2±13.6)mg/L、(1.98±0.54)μg/L、(12.4±2.8)分和(2.6±0.7)分,对照组为(12.4±3.5)mg/L、(0.42±0.12)μg/L、(3.2±0.7)分和(1.2±0.4)分,观察组hs-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PACHE Ⅱ和SOFA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组PCT、APACHE Ⅱ和SOFA评分明显低于重度组(P0.05),两组hs-CRP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与PCT水平对老年脓毒血症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而PCT水平还能指示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验指标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及预警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1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脓毒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摘录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生命体征和病原菌培养结果等资料,记录患者入组时和72 h时的心功能、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炎症因子、凝血功能以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等指标。将纳入病例间隔72 h仍存在cTnT≥300 pg/mL且NT-proBNP≥1243 pg/mL定义为脓毒症心肌损伤,比较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法分析联合cTnT和NT-proBNP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效能,以及PCT/PLT比值与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250例入组脓毒症患者中,排除缺乏主要结果资料的患者后,最终183例患者(其中有62例患者既往有心脏病病史)纳入分析。①183例脓毒症患者中,105例患者(57.38%)间隔72 h同时存在cTNT≥300 pg/mL且NT-proBNP≥1243 pg/mL,诊断为心肌损伤;排除既往存在心脏病病史患者后,121例患者中有59例(48.76%)诊断为心肌损伤。②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PCT/PLT比值升高(OR=1.585,95%CI为1.124~2.237,P=0.009)是预警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排除既往存在心脏病史患者后,PCT/PLT比值(OR=1.850,95%CI为1.103~3.102,P=0.020)可稳定地预警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③ROC曲线分析显示,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PCT/PLT比值可有效地预测其发生(AUC=0.693,95%CI为0.617~0.769,P<0.001),最佳截断值为0.177(敏感度:65.7%,特异度:66.7%);排除既往存在心脏病病史患者后,PCT/PLT比值仍可有效地预测其发生(AUC=0.733,95%CI为0.643~0.823,P<0.001),最佳截断值为0.429(敏感度:55.9%,特异度:83.9%)。结论联合cTnT和NT-proBNP对脓毒症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CT/PLT比值可预警SIM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炎性指标(IL-6、IL-10、PCT、CRP、NEUT)及免疫指标(CD4+、CD8+、CD4+/CD8+)的变化,以判断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54例,根据APACHE-II评分判断病情程度分为脓毒血症组18例,严重脓毒血症组19例,脓毒性休克组17例。比较分析各组患者血清PCT、CRP、 IL-6、IL-10、WBC、NEUT水平,以及CD4+、CD8+、CD4+/CD8+的变化与各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脓毒血症病情的加重,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CRP、IL-6、IL-10、WBC、NEUT水平逐渐升高,而免疫指标(CD4+、CD8+、CD4+/CD8+)下降(P0.05),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炎症指标PCT、CRP、IL-6、IL-10、WBC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78,0.654,0.685,0.541,0.532,P0.05),而免疫功能(CD4+、CD8+、CD4+/CD8+)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76,–0.517,–0.612,P0.05)。结论 患者血液中炎性指标(CRP、 PCT、IL-6、IL-10、WBC)呈高表达状态,而免疫功能低下(CD4+、CD8+),提示脓毒血症病情的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脓毒症患者116例(脓毒症组),其中男75例,女41例;年龄19~87岁,平均年龄(50.3±6.9)岁。所有患者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常规行心电图、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HCY水平。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HCY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cTnI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患者心肌损伤严重,APACHEⅡ评分(21.46±6.16)分高于对照组(1.60±0.70)分,PCT(10.68±4.59)μg/L高于对照组(0.03±0.01)μg/L,NT-proBNP(1 278.12±195.79)ng/L高于对照组(69.01±14.13)ng/L、HCY(19.28±5.12)mmol/L高于对照组(9.01±2.48)mmol/L,cTnI(3.85±2.61)μ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 0.51±0.12低于对照组0.6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_(LVEF)=-0.56,P=0.029),与NT-proBNP、cTnI呈正相关关系(r_(NT-proBNP)=0.492,P=0.034;r_(cTnI)=0.689,P=0.026),而与PCT、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_(PCT)=0.177,P=0.163;r_(APACHEⅡ)=0.154,P=0.231)。结论血HCY的水平与脓毒症心肌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脓毒症心肌损伤程度的评价提供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